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用胰蛋白酶热消化分离并培养肾组织原代细胞,组织块法培养耳缘组织原代细胞,并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纯化成纤维细胞并用液氮保存,细胞复苏后进行了活力、形态、生长特性、微生物污染和染色体等检查。结果发现,滩羊肾和耳缘细胞呈成纤维形,平均复苏活力94.5%和97.7%,生长均良好,生长曲线均呈"S",最大增殖浓度和倍增时间分别为2.8×105/mL、25.5 h和3.2×105/mL、24.2 h,保存的细胞经细菌、真菌、病毒和支原体检查为阴性,染色体为2n=54,二倍体占主体。本研究,滩羊肾和耳缘组织细胞成功分离培养并保存,使滩羊这一重要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耳缘组织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保存,在细胞水平上保存兰州黑白花奶牛的种质资源。方法:采用植块法培养兰州黑白花奶牛的耳缘组织原代细胞,经传代扩大培养后在液氮中冷冻保存,并对保存的耳缘组织细胞系进行了复苏活力、形态、生长特性、微生物和内、外源病毒因子检查。结果:兰州黑白花奶牛耳缘组织植块培养时第4天可见细胞从植块边缘生长,第6天消化传代后生长变快,形态以上皮型为主。冷冻保存的兰州黑白花奶牛耳缘细胞系复苏活力达95%,生长良好,生长曲线呈近"S"型,最大增殖浓度3.36×10~5/ml,对数生长期倍增时间为24 h,无菌、支原体和内、外源病毒因子检查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兰州黑白花奶牛耳缘组织细胞系,使这一物种的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体细胞分离培养和保存,在细胞水平上保存兰州黑白花奶牛的种质资源。方法:采用胰蛋白酶热消化分离培养兰州黑白花奶牛的肾组织细胞,传代扩大培养后液氮保存,对保存的细胞进行了复苏活力、形态、生长特性、微生物和内外源病毒因子检查。结果:保存的兰州黑白花奶牛肾细胞复苏活力达94%,生长良好,形态以梭形和上皮形为主,生长曲线呈近"S"型,最大增殖浓度3.89×10~5/ml,倍增时间为27.15 h,无菌、支原体和内外源病毒因子检查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兰州黑白花奶牛肾组织细胞系,使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青海大通马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使青海大通马这一重要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保存,试验采集青海大通马耳缘组织用组织块法制备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扩大培养至第3代用液氮保存,细胞复苏后进行了活力、形态、生长曲线、微生物污染、核型及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通马耳缘组织原代和传代细胞呈成纤维型,生长良好,最大增殖浓度为4.27×105/mL,倍增时间为31.02 h;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染色体2n=64,二倍体率为80%,占主体;红色荧光蛋白质粒在该细胞中能进行复制和表达。  相似文献   

5.
以晋中绵羊耳缘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通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对细胞进行了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和生长曲线的绘制,探讨了细胞体外培养模式.结果:细胞生长总体趋势呈“S”型;建立了晋中绵羊耳成纤维细胞系,细胞系的建立,使晋中绵羊的重要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金华猪耳缘皮肤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耳缘组织分离、培养、传代,并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存活率测定、生长曲线绘制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金华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存活率分别为95.6%和93.8%;生长曲线呈"s"型。通过试验建立了稳定的金华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说明组织块贴壁方法是获得成纤维细胞的简单有效方法,获得的细胞可在体外至少传代10代以上,能为体细胞克隆、转基因和异种器官移植等相关研究提供核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检定种质资源保存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的骨骼肌细胞的特性。方法:通过分析细胞形态学、细胞生长曲线、细胞染色体等生物学特性和检查外源支原体污染。结果:甘肃高山细毛羊骨骼肌细胞形态为梭型、生长曲线呈"S"型,最大增殖密度为4.03×10~5个/ml,倍增时间为41.78h,染色体条数平均为54条,染色体形态结构正常,支原体检查为阴性。结论:保存的甘肃高细毛羊的骨骼肌细胞符合正常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规律,为二倍体细胞,没有被外源物污染,从细胞水平上保存了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种质资源,也为其骨骼肌发育调控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郏县红牛耳缘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成功建立郏县红牛成纤维细胞系,对其进行细胞形态、细胞活力、生长曲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微生物检测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形态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倍增时间为39h,冻存前和细胞复苏后活力为98%以上;细胞染色体2n=60,细胞株1-P9、1-P14及2-P9二倍型比例为89.86%、73.82%、78.02%;细菌、真菌、病毒及支原体检查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的建立实现了郏县红牛遗传资源在细胞水平上的成功保存。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较好的小鼠脾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在不同培养时间(培养当天、第3天、第6天、第9天)条件下,分别采用改良胰酶消化法、组织块直接培养法和机械分离培养法培养小鼠脾细胞,试验进行细胞形态学、增殖生长曲线和细胞活力曲线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方法对小鼠脾细胞的细胞学形态和细胞活力均有影响。改良胰酶消化法培养的细胞其细胞活力比组织块直接培养法和机械分离培养法培养的细胞活力好,而在细胞形态学的比较中,改良胰酶消化法培养的原代小鼠脾细胞与其他两组相比,培养情况最好,数量较多,形态完整,贴壁较好。证明改良胰酶消化培养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小鼠脾细胞,进一步完善了小鼠脾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月龄对幼龄吕梁黑山羊耳缘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的影响,探索最佳的供体年龄,笔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细胞系,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首次传代时间、平均传代时间及复苏后平均传代时间,分析不同月龄对吕梁黑山羊耳缘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年龄对细胞形态无影响,但幼龄吕梁黑山羊的月龄会影响首次观察到细胞从组织块迁出的时间、细胞首次传代时间、平均传代时间及复苏后平均传代时间(P<0.05);冻存对3月龄供体的细胞增值速度无明显影响(P>0.10)。说明选择3月龄的吕梁黑山羊个体可以通过组织块法建成稳定的成纤维细胞系。本试验使吕梁黑山羊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得到保存,为吕梁黑山羊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以及开展其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建立细胞系,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的存活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年龄的二狼山绒山羊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年龄对二狼山绒山羊耳组织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年龄对细胞形态无影响;冻存没有降低细胞的存活率(P0.05);细胞的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且年龄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的山羊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 n=60(XY/XY),无染色体畸形。说明不同年龄,甚至年龄比较大的二狼山绒山羊个体(13岁)都可以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建成稳定的成纤维细胞系,本试验使二狼山绒山羊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得到保存,为二狼山绒山羊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以及开展其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的培养方法,建立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系,保存毛囊细胞便于后续细胞水平毛囊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试验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对初生40日龄以内的敖汉细毛羊皮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原代培养、细胞传代、冷冻保存、复苏等方式成功分离并纯化出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然后对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冻存、复苏活力检测,生长动力学分析,核型分析和微生物污染检测等分析。结果表明:原代毛囊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及差速离心分离培养出毛囊细胞,冻存前细胞活力为94.19%,冻存1个月复苏后细胞活力为91.96%。细胞生长呈S型,经历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三个阶段。细胞的细菌、真菌、病毒和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试验成功分离了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并建立了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系。  相似文献   

13.
采集岷县黑裘皮羊肾组织,用胰蛋白酶热消化法制备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继代培养和细胞纯化,并对复苏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曲线、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核型以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细胞生长形态均好,群体倍增时间为28.3 h;染色体2 n=54,二倍体占主体(84%)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图谱有明显特征,未见LDH4、LDH5谱带,与其它羊有明显区别;外源性荧光蛋白转染质粒在该细胞中能进行复制和表达;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表明该研究已成功建立岷县黑裘皮羊肾组织成纤维细胞系,为在细胞水平上保存岷县黑裘皮羊种质资源以及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58-162
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是生精上皮中的多功能体细胞,其分离培养对体外探讨精子发生机理至关重要。因牛新鲜睾丸组织取材不便,本试验在前期基础上探讨了从冷冻保存的新生牛睾丸组织中分离纯化SCs的可行性。将冻存的1日龄牛睾丸组织复苏,进行形态学检查和SCs分离培养。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曲细精索及睾丸间质保存完好。二步酶消化结果显示,生精上皮解离良好。利用差异贴壁法将原代细胞纯化后扩大培养,绝大多数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3d即可生长至汇合。RT-PCR分析显示,贴壁细胞表达SCs阳性分子标记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雄性激素结合蛋白(ABP)而不表达精原细胞分子标记PLZF。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所获细胞中ABP和GDNF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9.7%和99.8%。以上结果表明,从冻存的新生牛睾丸组织中可获高纯度的SCs。本试验结果为后续相关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东北野猪耳皮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和生长特性,并对培养细胞进行了污染检测及冷冻保存和复苏培养观察.结果显示:原代培养在接种5d组织块边缘开始游离出单个细胞,到10d细胞生长旺盛;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得到纯化的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冷冻前和复苏后的细胞活率分别为96.7%和92.7%,差异不显著(P>0.05);分离纯化的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正常;支原体和病毒检测呈阴性;成功建立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系.  相似文献   

16.
天祝白牦牛肾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天祝白牦牛胚胎肾组织,用胰蛋白酶热消化法制备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继代培养和细胞纯化,扩增至F3代后冷冻保存,并对复苏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曲线、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核型以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细胞生长形态良好,群体倍增时间为27.2 h;染色体2n=60;二倍体为74%,占主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图谱有明显特征,LDH5浓度较高,活性较强;外源质粒在该细胞中能进行复制和表达;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表明本研究已成功建立天祝白牦牛肾组织成纤维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使天祝白牦牛这一国家重要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保存,也为基因组文库和体细胞克隆等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7.
早胜牛胚胎和耳缘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早胜牛胚胎和耳缘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采用植块法和酶消化法制备这两种组织成纤维细胞。结果显示,用植块法制备了耳缘成纤维细胞,组织块直径较小的成活率较高且生长速度较快;用酶消化法制备了胚胎和耳缘两种组织成纤维细胞,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胚胎(96.8%)>耳(94.7%)。2种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型,胚胎组织(倍增时间29.7 h)生长速度快于耳组织(倍增时间31.2 h)。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证实,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间丝被染成棕黄色,波形蛋白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生犊牛大网膜的脂肪组织原代培养脂肪细胞,待细胞贴满培养平皿底部90%时,进行细胞传代。观察细胞的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脂肪含量变化曲线;对细胞进行冻存与复苏,并计算复苏后的存活率。结果显示,细胞传代培养后,仍保持脂肪细胞蓄积脂肪的特性,细胞生长曲线与原代脂肪细胞的生长曲线依然一致,细胞冻存复苏后保持87%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牛胎儿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和生长特征,并对培养细胞的冷冻保存和复苏进行了观察.采取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在接种第5天到第6天成纤维细胞生长旺盛;用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培养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用液氮冷冻法保存传代细胞,解冻后持续传代至第12代仍生长良好,第8代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的活率分别为97.0% 和94.3%,无显著差异(P>0.05);分离纯化的胎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都正常;成功地建立了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系.该细胞可经多次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并完善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s)的原代分离培养技术,试验通过对SCs的取材、分离、消化、培养等步骤的改进获得SCs,并应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从形态学、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冻存复苏活力、SCs表面标记物的检测、成肌细胞分化能力及RT-PCR鉴定等方面对SCs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小鼠骨骼肌SCs呈梭形或纺锤形,细胞饱满且折光性强,生长曲线呈标准的"S"型,克隆形成率高达(56.11±1.73)%,冻存复苏后细胞活率为(96.67±0.87)%,表达desmin、c-Met、Myf5、Myo D等SCs表面特异性标记物,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后能形成多核肌管并表达成肌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Mylpf。说明小鼠骨骼肌SCs体外培养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