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兽药新制剂控释制剂及缓释制剂、透皮剂、脂质体、微囊剂、饲用生物制剂、中西结合制剂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概况,对今后兽药制剂发展的动态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喷雾干燥法是缓释微囊常用的制备方法,作者从喷雾干燥法的适用范围、制备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探讨囊材、温度、料液浓度、雾化速度、进料速度、增塑剂和抗黏剂等因素对成功制备缓释微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兽药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和无证经营现象普遍存在。介绍了新型制剂:缓释控释制剂、脂质体制剂和微囊剂。并对我国兽药行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微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微囊技术的原理及其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几种微囊制备方法,同时就微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恩诺沙星微囊的制备及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剂制备技术与微囊制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甲基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为囊材,制备了恩诺沙星微囊。结果表明,制备的恩诺沙星微囊分散状态良好,平均粒径为47.6μm,粒径分布在20μm~70μm 范围内的微囊占88%,载药量为12.5%±0.40%,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微囊的 LD50为5968.81 mg/kg,95%可信限为5164.06 mg/kg~6978.86 mg/kg,表明恩诺沙星微囊毒性很低,可以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兽药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兽药大多属于小分子物质(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必须与载体交联成人工合成抗原(完全抗原)才能获得免疫原性,用人工合成的抗原来免疫动物制备兽药单克隆抗体。对兽药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是随着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而开始的,人们已经在制备兽药单克隆抗体所需技术如兽药人工抗原合成的方法、选择合成兽药人工抗原的所需载体、对兽药结构的改造、免疫动物的注射方式、免疫程序、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培养等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并成功地制备出十几种兽药单克隆抗体,且大多已应用于兽药免疫测定法(IAs)。目前仅有一种兽药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兽药免疫亲和色谱(IAC)。  相似文献   

7.
兽药新剂型与新技术--微囊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药物微囊化技术,并对药物微囊囊材进行了评价,综述了药物微囊化的各种制备技术及微囊控制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系统阐述了兽药新剂型中的缓控释制剂、经皮制剂、脂质体制剂、微囊制剂、纳米混悬剂、亚微乳制剂,以及固体分散、包合、乳化等新技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中兽药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超微粉碎可以提高中兽药的生物利用度,进一步促进其在养殖中的应用.笔者等就中兽药添加剂的特点、应用现状以及超微粉碎对中兽药的影响、中兽药超微粉添加剂的应用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初级农产品中的农兽药残留越来越受到人们所关注,现行有效的国标检测方法都是针对单一类型的农兽药进行检测,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监管的要求,有必要寻找适合于农兽药多项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本文将近几年农兽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新方法进行了概述,希望为农兽药多项残留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水中干燥法和油中干燥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微囊,比较各自制得的微囊质量参数及其体外释药特性,以期为盐酸多西环素缓释制剂提供科学依据.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通过正交设计分别考察各因素对微囊质量的影响,评定微囊的大小、形态、载药量、包封率等质量指标,以释放度实验研究其释药特性.结果显示,水中干燥法所制得微囊粒径20 ~ 30 μm,包封率为87.3%;油中干燥法微囊粒径范围为200~400μm,包封率为93.7%.上述结果表明油中干燥法所得微囊粒径较大,包封率、载药量均明显高于水中干燥法制得的微囊;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微囊化大大延缓了盐酸多西环素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素缓释明胶微囊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阿维菌素明胶微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所得微囊粒径在2~70μm,其中20~50μm的占78%.药物包封率为(87.61±1.41)%,载药量为(15.77±0.23)%.体外释药试验,微囊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t1/2=9.2d,比原药提高5.4倍,表明所制备的明胶微囊具有一定的缓释药物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阿维菌素明胶微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所得微囊粒径在2~70μm,其中20~50 μm的占78%.药物包封率为(87.61±1.41)%,载药量为(15.77±0.23)%.体外释药试验,微囊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t1/2=9.2 d,比原药提高5.4倍,表明所制备的明胶微囊具有一定的缓释药物效应.  相似文献   

14.
药物微型胶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的直径为1—5000μm(微米)的微小胶囊。将药物微囊化是制备长效制剂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减慢给药部位的药物扩散速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微囊化技术从60年代开始用于药物包囊,到目前,国内外已有30多类药物包成微囊后制备成各种制剂。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优化复方肉桂醛微囊的制备工艺,评价复方肉桂醛微囊的质量。试验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复方肉桂醛微囊,单因素试验探讨芯壁比、加水量、搅拌速度对微囊形成的影响,以包埋率与微囊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工艺参数,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最优工艺为芯壁比4∶5、加水量为每克乙基纤维素使用25 mL的蒸馏水、搅拌速度800 r/min,获得最佳包埋率为30.73%,对应产率为69.03%。微观形态观察结果显示有新构象形成,表明微囊制备成功。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中药物未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微囊会快速释放;当溶液中药物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药物释放速率将会减慢并逐渐趋于稳定。研究表明,试验通过复方肉桂醛的特殊微囊包被处理技术,筛选出了复方肉桂醛微囊的最优制备工艺,为植物精油产品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适当选择剂型对兽药的疗效、质量、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概述了缓控释制剂、经皮制剂、微囊技术制剂、脂质体制剂等常用新剂型在兽药领域的应用,以期为探索成熟有效的剂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微囊化益生菌制备方法的总结,描述了微囊化囊壁材料微囊化技术,以及微囊化益生菌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益生菌包被后形成微囊化益生菌,可以更好地保护益生菌,并避免外界环境对益生菌的影响,更好地发挥益生菌的功效,对研究包被益生菌在动物肠道内的作用有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罗红霉素适口性,试验采用溶媒挥发法,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囊材,制备罗红霉素肠溶微囊,并对微囊直径、载药量、体外释药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囊为球形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93μm;微囊最高载药量为30.17%;该微囊具有胃内不溶、肠内溶解释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是一种优良的缓释递药系统,生物相容性良好。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理化性质、微囊的形成机理和制备方法,并探讨了微囊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兽药残留量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研究─磺胺二甲嘧啶人工抗原合成及其抗体制备陈慧珠,刘智宏,赵轶先(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100081)随着畜牧业发展,兽药品种不断增加,食品中兽药的残留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随着高效低毒低残留兽药的开发利用,以及人们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