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SPF(无特定病原)鸡和鸡胚是进行生命科学的标准实验动物;是进行病毒学研究和多种人、禽生物制品生产和鉴定的标准原材料;是禽病研究的“精密天平”,其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述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成品质量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健康。而病原体感染的鸡群,不仅仅直接危害鸡群本身,还严重影响鸡和鸡胚的质量,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评估,同时危害和影响饲养和管理人员的健康。为实施实验动物卫生管理法规,保证SPF鸡生产与实验顺利进行,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必须对实验动物设施进行科学的消毒灭菌,消毒与灭菌已成为SPF鸡管…  相似文献   

2.
正SPF(Specific pathogenFree)鸡是生活在特定净化的的环境中,无国际、国内(尤其是国内)流行的鸡的主要传染性病原,具有良好生长和繁殖性能的鸡群,其所产种蛋即为SPF蛋。SPF鸡胚不仅广泛应用于家禽生物制品的研制,更是从事生物医学、畜牧兽医等领域中高水平研究不可缺少和无法替代的实验动物和原材料。SPF蛋的好坏直  相似文献   

3.
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病鸡群的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病毒致SPF鸡胚病变特征、对鸡外周血红细胞凝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学特征以及RT-PCR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CK/CH/LHLJ/04V。通过对该病毒基因型分析以及对SPF鸡致病性试验发现该病毒为我国近年来流行的一类重要IBV的代表。将该毒株在SPF鸡胚连续传代110代(P110),取不同代次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毒株对SPF雏鸡的致病力随鸡胚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110代毒以105.0 EID50/0.1 mL的剂量通过点眼滴鼻接种15日龄SPF雏鸡,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0。不同代次毒接种SPF鸡对同源毒株P3代强毒的攻击均具有100%保护性。实验表明,IBV毒株CK/CH/LHLJ/04V P110对SPF雏鸡已无致病性,但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研制IB弱毒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 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建立并维持的国内第一个SPF鸡群,于1985年通过鉴定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现已拥有建筑面积1700m~2、两幢空气滤过超净正压(FAPP)SPF鸡舍,存养量达1000只SPF种鸡,四个生产品系,经微生物学严格监测,确认达到无十九种病原污染。1987年以来,我们与农业部南京药械厂和北京市兽医生物制品厂合作,开展了多种SPF鸡胚弱毒疫苗的开发研究,利用SPF种蛋先后生产了鸡马立克氏病弱毒冻干苗、鸡  相似文献   

5.
某鸡场饲养的罗曼产蛋鸡群爆发了典型的新城疫 ,采集病料接种11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经致鸡胚病变、回归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 ,所分离到的病毒系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株 ,定名为NDV—S1。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建成的我国第一个 SPF 鸡群,于1985年11月14日在济南通过鉴定。所谓 SPF 是指无特定病原,SPF 鸡群就是无目前国际、国内流行的鸡传染病病原和感染史的、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遗传繁殖结构的鸡群。SPF 鸡和蛋是生物学、医学、兽医学研究和生物药品生产不可缺少的实验动物。由于 SPF 鸡群的建立和维持需要较高的条件和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能够生产。我国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使用的 SPF 蛋,过去全靠进口,每一枚就要数美元(合人民币10元)。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13日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山东省农科院家禽所承担的“SPF鸡标准化及其开发应用的研究”课题进行了鉴定。该项目研究了:1.系统地进行了SPF鸡的标准化技术研究,建立了SPF鸡饲养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完善了SPF鸡屏障系统的环境控制技术指标,建立了SPF鸡营养标准,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了SPF鸡的生长和生产标准;初步建立了SPF鸡生长的评价系统。2.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现有的不同品系SPF鸡进行遗传监测分析,建立了SPF鸡群闭锁群繁育的方法,为遗传育种奠定基础。3.对不同病原在SPF鸡胚的敏感性进…  相似文献   

8.
试验用SPF鸡胚和普通鸡胚分别测定鸡新城疫LaSota两种不同毒株的EID50:LaSota株Ⅰ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7.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7.25;LaSota株Ⅱ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4.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4.25。两种不同LaSota毒株在SPF鸡胚中的毒力普遍比在普通鸡胚中的毒力强,说明鸡胚母源抗体能影响鸡新城疫病毒的增殖,进而指导疫苗的生产。试验用SPF鸡胚和普通鸡胚分别测定鸡新城疫LaSota两种不同毒株的EID50:LaSota株Ⅰ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7.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7.25;LaSota株Ⅱ在SPF鸡胚的EID50为10-4.75,普通鸡胚的EID50为10-4.25。两种不同LaSota毒株在SPF鸡胚中的毒力普遍比在普通鸡胚中的毒力强,说明鸡胚母源抗体能影响鸡新城疫病毒的增殖,进而指导疫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采取2005年大连某鸡场发病鸡群萎缩的输卵管进行处理,经鸡胚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致SPF鸡胚病变特征、病毒对鸡外周血红细胞凝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学特征、对SPF鸡致病性及死亡率等方面的研究,发现病毒经鸡胚传毒至第3代可致鸡胚生长发育障碍(侏儒胚)、胚体严重卷曲且大腿及尾部有点状出血;病毒囊液不凝集鸡的外周血红细胞;在电镜下呈球形,病毒囊膜表面有疏松排列的棒状纤突,具有冠状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以105.5×EID50/0.1mL的病毒接种15日龄的SPF雏鸡,鸡群发病率为22/22(100%),死亡率为12/22(54.5%)。根据以上结果确定该病毒为冠状病毒,命名为CK/CH/LDL05Ⅱ。在此基础上,用RT-PCR对CK/CH/LDL05Ⅱ的核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分析。与GenBank中26株IBV参考毒株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该毒株与我国2004年分离IBV毒株CK/CH/LDL/04Ⅱ的N基因推导氨基酸同源性最高(97.5%),表明两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一结果不但从分子水平证实毒株CK/CH/LDL05Ⅱ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而且表明该血清型的毒株最近连续2年...  相似文献   

10.
正SPF鸡是指不携带可能干扰试验的特定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动物,鸡群具有良好的生长和繁殖性能,对其饲养环境和微生物进行严格监控。2006年11月《农业部关于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生产检验原料监督管理的通知》中规定:2008年1月1日起,农业部将对GMP疫苗生产企业疫苗菌(毒)种制备与鉴定、活疫苗生产以及疫苗检验使用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鸡及鸡胚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达不到要  相似文献   

11.
为初步调查SPF鸡感染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状况及相关SPF鸡胚源疫苗是否出现污染,本试验通过采集不同日龄的SPF鸡血清70份、SPF种蛋卵黄膜30份,收集市场上销售的SPF鸡胚源疫苗共41支,利用国产间接血凝试剂盒检测抗体,进口免疫荧光试剂盒分别测定其抗体、抗原阳性率,以评价SPF鸡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流行状况和相关疫苗的污染状况。本试验结果显示,SPF鸡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1.4%(荧光法)、5.7%(间接血凝法);SPF种蛋阳性率33.3%,SPF鸡胚源疫苗平均阳性率31.7%。SPF鸡已经感染了鹦鹉热嗜性衣原体,且发现经鸡胚卵黄膜而传播病原的新途径,进而造成SPF鸡胚源疫苗出现衣原体污染。因此,加强SPF鸡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监测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SPF鸡是指饲养于可控环境中的无特定病原鸡,不能检出国际、国内流行的鸡主要传染病原,并具有良好的遗传性能及繁殖能力的鸡群。SPF鸡和鸡胚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药学、畜牧兽医等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制品生产和检验。目前,采用SPF鸡胚生产的疫苗主要包括:人用生物制剂如麻疹、黄热病、流感、狂犬病等多种疫苗,禽病疫苗如新城疫、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  相似文献   

13.
IMC10200株ALV-J实验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肉种鸡群亚临床感染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IMC1o200株进行了实验感染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IMC10200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尿囊腔接种11日龄肉鸡胚和SPF蛋鸡胚,孵出后跟踪观察.9周龄时随机抽检感染鸡,感染肉鸡特异引物PCR检测全部为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感染鸡无明显病变.至21周龄时感染肉鸡出现第一例典型骨髓性白血病病例;感染SPF蛋鸡未见明显J亚群禽白血病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腺胃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泰安地区的腺胃炎病鸡群中分离到TA毒株,在SPF鸡胚稳定传至第6代,病毒具有致鸡胚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致胚胎病变特征。TA株感染鸡胚尿囊液提纯的病毒经负染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大小为80 nm~160 nm,有囊膜,表面有纤突,呈典型冠状病毒形态。病毒无直接血凝性,但经10 g/L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对病毒进行了ELD50测定、对NDV的干扰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病毒均呈现冠状病毒的特性和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vvIBDV)不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其分离鉴定通常采用直接接种无特定病原体(SPF)鸡的方法。然而该方法需要特殊设备,成本较高,较繁琐。研究旨在探讨SPF鸡胚作为IBDV分离工具的可行性,将IBDV阳性病料混悬液通过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9~11日胚龄SPF鸡胚,并盲传三代成功分离获得vvIBDV(IBD16GX01株)。分离毒各代次序列一致,且与SPF鸡分离氨基酸同源性100%。结果表明,SPF鸡胚可用于vvIBDV的分离鉴定,为vvIBD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H9亚型SD696株疫苗生产工艺改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10日龄和12日龄SPF鸡胚增殖禽流感H9亚型SD696株病毒,并改变后孵化温度,将死亡高峰期、最终死亡率、平均单胚收获量、尿囊液血凝价HA、病毒含量EID50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12日龄SPF鸡胚比用10日龄SPF鸡胚增殖禽流感H9亚型SD696株病毒,死亡高峰期推迟12-24 h,最终死亡率、尿囊液的HA和EID50无差异,平均单胚收获量提高了2-3mL。35℃培养比37℃培养鸡胚死亡高峰期延迟、最终死亡率降低、平均单胚收获量提高、尿囊液的血凝价HA及病毒含量EID50偏高。选择12日龄SPF鸡胚,35℃培养温度为生产工艺,既提高疫苗产量,降低成本,又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旨在对我国流行的4种血清型(4、8a、8b和11型)禽腺病毒-I群(fowl adenovirus, FAdVs)对鸡胚和鸡的致病性进行研究,选取12日龄SPF鸡胚和10日龄SPF鸡感染4种血清型FAdVs,对SPF鸡胚和鸡的死亡率及鸡胚胚体质量进行统计;对感染鸡的大体剖检变化、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和病毒载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FAdV-8b和FAdV-11感染SPF鸡胚后其死亡率高于45%,FAdV-8a感染后胚体质量降低最严重,FAdV-4感染后对胚体质量影响最小;FAdV-4感染SPF鸡死亡率高达53.3%,其他组鸡无死亡;除肝出现肿胀、变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外,4种病毒感染SPF鸡后分别造成不同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FAdV-4感染出现心包积液、FAdV-8a感染肌胃出现糜烂、FAdV-8b感染导致腺胃肿胀和FAdV-11感染导致胰腺坏死,各损伤组织均出现实质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4种病毒感染SPF鸡均出现免疫器官的组织学损伤,其中,FAdV-8a、-8b 和-11感染鸡引起的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缺失和损伤较FAdV-4更为严重;组织病毒载量结果显示,FAdV-4感染鸡心和肾病毒载量最高,FAdV-8b和FAdV-11感染鸡胰腺病毒载量高于FAdV-4感染组,且FAdV-4感染鸡心、肝和肾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5天高于第3、7天,除FAdV-8a感染组外,病毒载量与各组织损伤情况相一致。综上表明,4种血清型FAdVs中,FAdV-11对SPF鸡胚的致死性最强,FAdVs对SPF鸡的致死率最高,尽管FAdV-8a、-8b 和-11不致死SPF鸡,但对SPF鸡胚、SPF鸡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伤较为严重,这将会造成鸡胚孵化率降低、鸡生长发育缓慢和易于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相似文献   

19.
SPF鸡群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少量的微生物侵入SPF鸡舍内,都能导致鸡群发病.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绝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是SPF鸡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对经反向遗传方法构建的重组禽流感H5N1亚型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效力进行研究.将Re-4株接种SPF鸡胚后37℃培养72 h,鸡胚存活,无病变,HA滴度达29;以0.1 mL(106.0EID50/0.1 mE)的剂量鼻腔感染4周龄SPF鸡7 d后血清HI抗体转阳,无任何症状,也不排毒;SPF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为0;以Re-4重组株为种毒制备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后,3周后平均HI抗体效价达8.75 log2:免疫鸡对亲本强毒株CKSX/06,以及变异株CKNX/06和流行株GSGD/96攻击提供完全保护.以上结果表明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对SPF鸡胚和SPF鸡无致病性、适合鸡胚增殖、抗原针对性强,并且以该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是研制预防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山西变异株的理想疫苗种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