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路线调查法及单株调查法对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园林植物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校园园林植物的害虫有3纲10目70科139种,按取食类型划分,食叶类害虫69种,刺吸类害虫43种,地下害虫17种,钻蛀类害虫10种;按危害程度划分,危害轻微害虫81种,危害中等害虫41种,危害严重害虫17种。根据校园环境特点和园林植物虫害发生情况,建议采用“以人为本,综合防治”策略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2.
从河南省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调查分析出发,探讨了我国中原地区高速公路沿线绿化景观的作用及造景手法,提出营造高速公路沿线大尺度景观的优化设计方案:根据公路途经地域的不同、分设平原地区绿化景观、山地丘陵区绿化景观舜口村庄绿化景观,分别展示出中原地区的田园风光、山地风景和村庄绿化景观,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筛选出相应的适宜高速公路绿化的本土植物和优良的外来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3.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增多,加之都市高楼大厦林立,车辆、人口骤增,通风透光不良,环境污染严重,使园林植物害虫种群发生了改变.一些以往少发的次要害虫(如刺吸式口器类的蚧虫、蚜虫)和蛀干性天牛类等害虫暴发成灾,成为危害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物种.有效控制疫情是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校园绿化虫害发生情况为例,通过调查主要害虫的种类及危害症状、危害程度,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综合防治"的理念,通过加强校园绿化养护,采取以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校园内虫害的发生。结合大连理工大学校园虫害防治工作实践,就校园植保问题作一点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危害苜蓿的害虫主要有:第一类烟粉虱、蚜虫、蓟马、盲蝽象等吸食植物汁液危害的害虫;第二类甜菜夜蛾、棉铃虫、粘虫、潜叶蝇、芫青等食叶危害的害虫。根据近两年的调查,烟粉虱和甜菜夜蛾发生特别严重,应作为主要防治对象。在防治时应尽量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因苜蓿田中的昆虫种类非常丰富,其中有很多种天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当害虫发生严重时,  相似文献   

6.
采用网捕、踏查以及诱虫灯诱捕的方法,对信阳市城区主要道路绿化带和公园园林植物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共发现害虫5目22科34种,以天牛、蛾类及网蝽危害较为严重,制定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城市园林花木刺吸类害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花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1):57-58,71
对安徽省城市园林花木害虫进行了多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刺吸类害虫主要种类有86种,分别属于2个目17个科。  相似文献   

8.
银川市行道树主要刺吸类食叶害虫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银川辖区近年来行道树上为害较严重害虫种类及为害情况的调查,摸清了银川市为害行道树较严重的刺吸类食叶害虫有刺槐蚜、白杨毛蚜、槐木虱、杨始叶螨、国槐红蜘蛛5种虫害。在掌握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摸索出了加强养护管理、使用石硫合剂、打孔注药、无公害农药、保护天敌等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杭州绕城高速公路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过10年来的绿化建设与养护管理,其中央分隔带植物整体景观效果已基本成型。通过实地调查,针对中央分隔带绿化现状,着重对其植物配置模式、景观尺度变化和防眩效能进行探讨。调查显示,植物配置模式是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效果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有球柱间植、球柱单排、绿篱密植、整形插花和百叶式5种,其中整形插花式绿化景观效果最佳。植物配置模式的合理应用和植物种类是影响景观尺度变化和视觉疲劳的主要因素,在考虑植株间距和高度影响防眩效应的同时还需重视绿化景观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张家口地区主要绿化植物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采用踏查法,调查了张家口地区主要绿化植物的种类及其害虫和天敌的种类,旨在完善张家口地区绿化植物的害虫名录,为城市园林建设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主要绿化植物有71种,均受到害虫不同程度的为害,共调查到害虫36种(隶属于8目27科)、天敌10 种(隶属于6目9科)。  相似文献   

11.
高琪娟  李梦飞  李旸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88-17789
介绍了安徽省小麦病虫害监测系统的框架搭建以及利用SharpMap类和AJAx技术构建信息监测系统的方法和关键技术,最后示例说明了安徽省小麦病虫害监测系统核心功能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陵水县人工林虫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海南省各市县人工林虫害的防控对象,于2015年6~7月调查了海南省陵水县人工林的虫害种类、发生情况及危害特点,分析害虫的组成结构。结果发现,害虫18种,其中鳞翅目5种,鞘翅目4种,同翅目5种,膜翅目、半翅目害虫各2种。主要害虫有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天牛(Longhorned beetles)、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et La Salle)。  相似文献   

13.
茶园主要天敌对4种害虫的空间跟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开展了潜山县茶园假眼小绿叶蝉 Empoasca vitis、通草粉虱Dialeurodes citri、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和茶蚜Toxopetera aurantii 与其主要天敌之间空间关系的研究. 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天敌和害虫空间变程,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害虫与天敌变程的关联度,得出以下结果: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2位天敌是八点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和斑管巢蛛Clubiona reichlini;与通草粉虱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2位天敌是八点球腹蛛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与茶黄蓟马跟随关系密切的前2位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和八点球腹蛛;与茶蚜跟随关系密切的前2位天敌是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草间小黑蛛.  相似文献   

14.
通过1988-1995年对安徽枣树害虫的调查,查明现阶段枣树害虫的种类、主要害虫的发生率、发生量和危害损失,提出枣树害虫综合防治对策.在171种枣树害虫(螨类3种)中,轻微发生的害虫149种,中等发生的12种,严重发生的10种.此外,尚有几种主要害虫的中等以上发生率均大于85%.  相似文献   

15.
水稻虫害监测与防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皖江流域处于长江中下游位置,是安徽省水稻的主产区,上接湖北、江西,下接江苏等水稻生产大省,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本研究团队对皖江流域的主要虫害,进行了长期的实时监测工作,设立了固定的田间监测点(每个城市水稻主产区2个点,共计12点),辐射皖江流域水稻生产的绝大部分区域。在此基础上,系统整理了各类水稻害虫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等级。结果显示,当前皖江流域主要的水稻害虫为稻纵卷叶螟,其发生范围广,对水稻的危害较大,主要发生区域为:铜陵、芜湖、宣城、马鞍山。此外,二化螟呈现局部发生,同时个别地区的二化螟出现较强的抗药性,需要高度重视。目前,稻纵卷叶螟在江苏水稻种植区的发生状况正逐渐加重,呈现局部爆发的趋势。而稻纵卷叶螟具有迁飞性,需要各个区域联防联控,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主要虫害的区域综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缪新伟  李文晋 《农技服务》2010,27(4):489-490
研究了安徽沿淮中稻不同生育期药剂处理对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至拔节期和孕穗期至成熟期,锐劲特-锐劲特处理组合对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控制效果最好,其次是Bt+杀虫剂-锐劲特组合和Bt-锐劲特组合。这几种药剂处理对天敌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害虫防治、天敌保护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综合考虑,Bt+杀虫剂-锐劲特组合以及Bt-锐劲特组合是比较合理的药剂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有害生物及天敌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福州、古田、霞浦、建瓯、漳州、漳浦、三明、龙岩等地食用菌场发现,为害食用菌的有害生物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和有害动物三大类,昆虫纲害虫计7目30科50种,其中双翅目害虫种类最多。对主要害虫的发生为害进行了描述,捕食性天敌背黑狭胸步甲[Stenolophus connotatus(Bates)]和彩纹猎蝽[Euagoras plagiatus(Burm e ister)]为国内首次报道。食用菌害虫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松华乡梨园进行主要害虫、捕食性天敌的组成与数量特征的调查发现:该区域有害虫6目26科49种,主要害虫有蚜虫类、蝽类、天牛类、刺蛾类等;梨树上的主要害虫是梨二叉蚜、稻绿蝽、梨眼天牛、黄刺蛾等。捕食性天敌种类有5目6科17种,主要为瓢虫类、食蚜蝇类、草蛉类、螳螂类和捕食性蜘蛛;天敌与害虫之间有明显的时间与数量的跟随关系,天敌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17—2021年安徽省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时空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安徽省交通运输业和空气污染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地区的空气污染在空间上呈正相关性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交通运输业各核心指标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私人车辆拥有量、运输货物周转量与空气污染显著正相关,公路里程数的增加会抑制空气污染,运输旅客周转量对空气污染的正向影响不明显。建议通过控制机动车数量、推广绿色出行理念、构建生态城市、对公路建筑施工项目有针对性地制定污染治理机制等措施来降低空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2003年在岳阳君山实施“稻-蛛-螺”种养生态调控复合模式大田试验结果。本模式采用“保蛛控虫,养螺灭草肥田,辅以高效生物农药控制爆发性害虫”等主要配套措施,实践表明:本模式能降低农药、化肥用量,无需追肥,既能有效发挥蜘蛛等自然天敌的控虫作用,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农产品的安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