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8年3月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规模化奶牛场发生犊牛腹泻,为了确诊其病因,无菌采取10头腹泻犊牛粪便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等。生化结果表明: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性;PCR结果表明:引物能有效扩增大肠杆菌OmpA、K99、Sta、irp2、FyuA基因;药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左氟沙星、头孢曲松高度敏感;10头犊牛均为大肠杆菌感染,本研究为该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腹泻犊牛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犊牛腹泻是犊牛常见病之一.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多种血清型,主要有导致初生犊牛腹泻的O8、O9、O20、O101大肠杆菌,感染犊牛发生败血症的O78、O15、O35、O115、O117、O137等血清型大肠杆菌[1].2005~2007年我们从南京地区部分奶牛场犊牛腹泻和犊牛败血症病例的犊牛,无菌采集直肠棉拭及病死犊牛的脾脏和关节液作病料,同时无菌采集部分临床健康的犊牛和成年奶牛直肠棉拭,划线于麦康凯平板,37℃培养24 h;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引起某规模化牧场犊牛发病的病原,试验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并结合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方法对犊牛发病情况、临床症状、饲养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发病较急、传播速度快、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别从11份发病犊牛样品和2份同群健康犊牛样品中分离出链球菌,发病犊牛的检出率为100%,未发病犊牛检出率为20%。分离菌对头孢噻吩和多西环素高度敏感。通过使用这2种药物及静脉补糖、维生素C治疗,发热犊牛给予解热药,经过一周治疗后逐渐康复。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引起杨凌地区某肉牛场发生犊牛腹泻的病原菌种类和药物的敏感性,采集腹泻犊牛粪便数份,对其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革兰氏阴性(G-)杆菌3株,其中沙门氏菌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所分离到的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小白鼠均有较强致病性,对先锋噻肟、先锋必、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可见,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该牛场发生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该养殖场犊牛腹泻提供了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5.
犊牛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敏感药物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犊牛腹泻严重影响着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的生产性能,可导致奶牛业不容忽视的经济损失.为寻找大连某奶牛场犊牛腹泻的原因,在排除饲养、管理等因素条件下,对该场犊牛腹泻的粪便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期对该奶牛场犊牛腹泻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为了解甘肃某规模化牛场导致犊牛腹泻发生的致病菌并对其临床常规用药的耐药性,试验采用常规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引起牛场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呋辛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唑林药物敏感;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强力霉素等药物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7):89-92
为确定新疆石河子、沙湾、阿克苏、博乐4个地区6个规模化牛场初生犊牛腹泻死亡与大肠杆菌的相关性,采集6个规模化牛场因腹泻死亡犊牛的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从60份样品中分离并经生化鉴定获得53株呈β溶血的大肠杆菌;49株携带K99、F41菌毛基因及STa肠毒素基因;10株不同地区来源代表株均能迅速致死小鼠;多数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等敏感。研究表明,携带K99、F41菌毛及STa的产毒性大肠杆菌是引起这6个牛场初生犊牛腹泻并造成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8.
腹泻犊牛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某奶牛场一起犊牛腹泻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无菌采集腹泻犊牛肝脏和脾脏组织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被检测病料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腺病毒7型(BAdV-7)、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分别从脾脏和肝脏组织分离培养到2株细菌,其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结果与大肠埃希菌高度相似,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为100%;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菌能致试验小鼠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呋辛、恩诺沙星不敏感;临床选择敏感药物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犊牛腹泻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犊牛腹泻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犊牛腹泻是新生犊牛所发生的一种急性腹泻。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以及营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仅大肠杆菌病造成的腹泻死亡占犊牛死亡总数的50%以上。试验取腹泻病死犊牛粪便、肝脏、肠、脾脏等脏器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以期为犊牛细菌性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试验动物为5日龄昆明小鼠,由河北联合大学实  相似文献   

10.
犊牛腹泻病中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犊牛腹泻是犊牛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犊牛腹泻中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占90%,又称为犊牛白痢。临床表现为急性腹泻、脱水及虚脱,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试验采集了新疆某奶牛场腹泻犊牛的粪便,经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确定了引起该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病料用灭菌棉拭子采取新疆某奶牛场,1月龄以内的犊牛肛门处的粪便(黄白色水样粪便)。家兔(2~3 kg/只),塔里木大学动科院实验站提供。1·2方法1·2·1细菌的分离培养挑取粪便接种于肠道增菌液中,42℃振荡器中培养18 h,将细菌培养液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确定引起石河子某规模化牧场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并针对犊牛腹泻提出合理应对措施,为该牧场防治犊牛腹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取现场流行病学检查,无菌采集15份犊牛腹泻病料,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致犊牛腹泻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确定耐药情况。[结果]经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15份犊牛腹泻病料中,有12份分离到了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3株大肠杆菌对链霉素耐药率最高为46.15%(6/13),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38.46%(5/13),且敏感菌株多为中低敏;对四环素敏感性为76.92%(10/13),13株菌株对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为84.62%(11/13),多数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本研究针对腹泻犊牛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为该牧场犊牛腹泻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为了确定是何种病原菌导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周边某牛场的犊牛出现腹泻症状,对病死犊牛进行剖检,无菌采集其相关病料。试验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特性的考察、PCR鉴定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的方式确定病原菌种类。并对分离出来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引起该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菌为含有毒力基因K99的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该株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噻肟敏感,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四环素耐药。对庆大霉素和土霉素处于中介状态。说明分离得出的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用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噻肟可以对其引起的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建立肉用杂交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为研究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营养吸收、免疫调控及肠道屏障功能提供原代细胞培养模型。选用新生未吮乳的肉用杂交犊牛的空肠组织,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法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应用相差消化法和相差贴壁法对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纯化。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免疫荧光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来鉴定细胞。结果表明:1)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法得到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经纯化后得到90%以上纯度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并稳定传代至10代以上; 2)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为"S"形,符合细胞增殖规律; 3)免疫荧光鉴定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角蛋白13和绒毛蛋白; 4)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边缘有微绒毛结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清晰可见; 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细胞内含有60条染色体,形态正常,呈二倍体核型。综上所述,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及相差贴壁纯化成功得到犊牛小肠上皮细胞,为研究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吸收、免疫调控和肠道屏障功能提供了细胞素材。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奶牛场部分新生犊牛发生了严重腹泻且犊牛病死率较高。为了确诊,无菌采集病料,通过病毒检测、细菌分离、生化试验、细菌和病毒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了病毒抗原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检测中牛轮状病毒(BRV)呈阳性,PCR扩增得到400 bp的特异性片段;从病料中分离到1株含K99和F41兼性菌毛抗原的高致病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该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头孢唑啉、氯霉素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性。流行情况调查结合病原学检查确诊该牛场新生犊牛严重腹泻是由B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造成的,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地防制,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新疆塔城地区某奶牛场部分断奶犊牛出现咳嗽、流脓性鼻涕、腹泻等症状的发病病因,本试验通过对采集到的发病犊牛鼻拭子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和oppD/F基因PCR扩增与测序、药敏试验等。分离培养显示3株分离株在改良Thiaucourt’s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典型的“煎蛋样”菌落,狄氏染色菌落中心呈深蓝色。生化试验中分离株不发酵葡萄糖与甘露醇,不水解精氨酸,不分解尿素,明胶液化试验为阴性。PCR扩增分离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牛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在98.73%以上;牛支原体特异性基因oppD/F阳性且相似性达99.74%以上。通过药敏试验从9种药物里选择出替加环素、红霉素2种最为敏感的药物。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此次犊牛肺炎的病原菌为牛支原体,为临床防治牛支原体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排出灰白色的稀粪、全身败血、衰竭和脱水为主要症状。大肠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犊牛出生后即可随乳汁或其他食物进入胃肠道,成为肠道的正常菌。新生犊牛当其抵抗力降低或发生消化障碍时,均可引起发病。新生10日龄内的奶牛犊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择2020年3月25日某养殖场内发病犊牛尸体组织为病原来源,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料采集镜检、大肠埃希菌分离以及培养、细菌纯化、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试验以及溶血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养殖场内犊牛死亡原因为大肠杆菌感染所致,大肠杆菌菌株对于各类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其对庆大霉素以及硫酸链霉素敏感性强,对四环素以及新霉素耐药。大肠杆菌为导致犊牛腹泻的常见致病菌,其表现出了对部分抗生素耐药的现象。有必要定期轮换用药,最好是先实施药敏试验择取敏感药物开展有效治疗,同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定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家庭牧场犊牛腹泻的原因,并为该牧场犊牛腹泻的治疗提供药物选择方案。[方法] 无菌采集发病犊牛肛拭子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从腹泻犊牛肛拭子样本分离到1株细菌,经培养后菌落形态一致,通过革兰染色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鉴定确定该菌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该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四环素、氯霉素、呋喃妥因8种药物表现为耐药;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2种药物表现为中度敏感;对头孢西丁、链霉素、哌拉西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7种药物表现为敏感。[结论] 该养殖场的犊牛腹泻是由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所致,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使用链霉素。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集临床诊断为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脏器(肝脏、肺脏、小肠)10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南京地区奶牛场犊牛腹泻的原因,对犊牛腹泻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获得了27株细菌。本试验对这些细菌进行了培养特性、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TEM、SHV、CTX-M-1、CTX-M-9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27株细菌均为大肠杆菌,只有1株细菌对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耐药,且此菌株检测出CTX-M-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试验结果表明犊牛腹泻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牛腹泻大肠杆菌能产生CTX-M-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导致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