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观遗传变异与作物遗传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天然群体中存在大量遗传变异,这些变异是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物种赖以生存和进化的原料.此外,不同植物种间乃至属间的天然远缘杂交是经常发生的事件,也是新种形成的重要方式,而远缘杂交为高度分歧的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机会,因此也是产生新的遗传变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天然群体中还存在一类不基于DNA序列差异的变异,被称为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variation).植物发生远缘杂交以及此后的多倍体化过程可以产生大量的表观遗传变异,其遗传行为不能用经典遗传规律解释.表观遗传变异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研究较深入的表观遗传变异主要是编码基因和转座子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改变,但可以推测与之相关的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目前对此类表观遗传变异的分子机理尚缺乏深入研究,但不难想像可能与各类non-coding RNA有关.这些表观遗传变异的后果是基因表达的大规模改变并由此产生新表型.作物远缘杂交育种实践表明,这些不能用经典遗传学理论解释的变异中蕴含许多在育种上有重要价值的变异并可能与杂种优势密切相关,对它们的产生机理和遗传规律的深入解析将有助于其在作物改良中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果树上常用的DNA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果树的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研究中的种质资源的保存、品种鉴定、亲缘关系的演化及分类、遗传多样性分析、系谱分析、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的定位、基因克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关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Orgel L 《Science (New York, N.Y.)》2000,290(5495):1306-1307
What was the genetic material of the earliest life forms on Earth if it was not RNA? As Orgel explains in his Perspective, the answer may be simpler nucleic acid polymers perhaps like the RNA analogs called (L)-a-threofuranosyl oligonucleotides or TNAs (Sch?ning et al.). These molecules have threose rather than ribose in their sugar-phosphate backbones and yet retain many of the properties of RNA 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pair up in double helices.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是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开展对牡丹染色体的研究,不仅可以从细胞水平上了解遗传变异的规律,而且可以研究不同物种遗传的变异。因此,综述了中国牡丹的染色体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了中国牡丹野生种及栽培种的染色体数目、核型、GiemsaC带、银染带等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牡丹种及品种的核型相当稳定,很难作为鉴别种类的依据。但核型分析结果可为确定野生种分类地位、演化关系及为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细胞学依据。染色体C带及银染带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作为鉴别牡丹种及品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RFLP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FLP作为一种主要的分子标记手段,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较传统的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生化标记有明显的优点,现已广泛运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外源染色体鉴定、遗传多态性分析、进化和分类研究、细胞质遗传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学者认为脊椎动物的线粒体DNA遗传是严格的母系遗传,因而mtDNA分析成了动物进化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分类工具,为了和严格母系遗传相一致,以至于“精子线粒体被删除丢失”的说法被人视为存在而得以传播,因为这种说法支持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非洲夏娃”理论模式。而且线粒体母系遗传模式在假说争论中从未受到真正挑战。本文通过阐述动物线粒体DNA母系遗传假说在动物进化研究中的不严谨性,推测脊椎动物的线粒体DNA的遗传可能不是严格的母系遗传,而是一种随机性的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7.
组培红叶臭椿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红花  冯宝春  肖军  秦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00-10901
[目的]研究组织培养条件下红叶臭椿的遗传变异,为进一步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组培红叶臭椿苗为试材,通过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RAPD技术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由同一母株茎尖再生的组培苗遗传物质稳定,在DNA水平上经RAPD鉴定未见明显变异,保持了母株的特性;遗传聚类结果显示,组培苗之间相似系数较高,母株与7个组培单株之间相似系数平均为0.8988,变异幅度很小,进一步证实同一母株茎尖培养后的组培苗后代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结论]茎尖再生植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核基因组的RFLP分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研究通过对来自亚洲10个国家的122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简称普野,下同)和76份亚洲栽培稻(O.sativa L.)的核DNA RFLP分析,探讨了中国普野与南亚、东南亚普野,普野与栽培稻以及籼粳之间的遗传分化关系。结果表明,籼粳分化是栽培稻核DNA遗传分化的主流。在核DNA分化上,中国普野可分为原始普野型,偏籼型和偏粳型;南亚普野只有原始普野型和偏籼型,没有偏粳型;东南亚普野有原始普野型和偏籼型,还可能有偏粳型。中国普野因地理分布不同,其遗传分化表现出多态性,江西东乡和湖南茶陵以及部分云南元江普野既不与籼稻聚在一起,又不与粳稻聚在一起,而独聚一类,其形态上亦比较原始,属于原始祖先型。广东、广西普野则表现为偏籼或偏粳。根据中国、南亚、东南亚普野的遗传分化关系,再次论证了中国和南亚(以印度为中心)是栽培稻起源演化的两个原始中心,并提出了籼粳演化应该是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兔肉质性状特征,给兔的品种选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UCP1基因设计1对引物扩增其第3外显子及第2内含子部分序列,采用DNA池PCR反应,直接测序法快速检测比利时兔、新西兰兔和加利福尼亚兔3个兔品种UCP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新西兰兔中发现1个多态性位点(T387C),多态位点对UCP1基因的RNA结构产生影响,其最小自由能由-917.51 kJ/mol变为-927.12 kJ/mol,而其他2个品种没有检测到该突变.  相似文献   

10.
微卫星标记对高原小型蕨麻猪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微卫星DNA标记对蕨麻猪的等位基因变异、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杂合度(H)进行了分析.在5个群体中共检测出148个等位基因,蕨麻猪的等位基因数最少,为55个,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836 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61 5,PIC平均值为0.824 8.结果显示:蕨麻猪群体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与兰州、临洮、青海和武威4种猪相比低,但Ho>0.7,HE>0.8,PIC>0.7,仍然比较高,受野猪血缘影响的可能性很大.表明蕨麻猪的杂合程度比较高,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态性丰富,适应高寒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比其它地方猪品种具有更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1.
紫外条件诱导下麦长管蚜DNA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RAPD-PCR技术研究了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在紫外辐射诱导下的 DNA分子变异与多态性。用相似性指数 ( F )和遗传距离 ( D)及聚类分析对本研究所筛选的 4种引物 S88、S71、S1 0 3、S6 6的扩增结果分析表明 :在紫外辐射 ( 2× 4 0 w)诱导条件下蚜虫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2 0 2 8,而在自然状态下蚜虫 (对照 )平均遗传距离为 0 .0 81 2 5。紫外辐射处理下的实际遗传距离为 0 .1 2 1 55,在该水平上 DNA的变异频率为4 7.6 6 6 7%。说明紫外辐射引起了蚜虫 DNA的变异 ,该变异是否能遗传值得进一步研究。但足以说明紫外条件是引起蚜虫种下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蝗虫线粒体DNA的快速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DNA是研究动物系统发育、种群遗传变异与分化和进行近缘种、种下分类单元鉴定的理想工具之一。用改进的碱变性提取法对蝗虫线粒体DNA进行快速提取,结果表明:新鲜材料和-80℃冷藏的标本是提取mtDNA的理想材料,直接取运动肌(胸部和后足胫节肌肉)时每克组织所得到的mtDNA较多、较纯。  相似文献   

13.
RAPD标记分析番茄亲本及其F_1的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技术对22个番茄材料从分子水平揭示了亲本和其杂种F1的遗产差异。11个引物共扩增出了74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6.72条,其中61条具有多态性,占总条带数的82.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5.1条多态性带。通过RAPD遗传距离分析发现F1有偏向于父本遗传的趋势。对番茄亲本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与所配F1的单果重、株高、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等杂种优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均呈不显著相关,用RAPD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的预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戈  田云  方俊  卢向阳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6):23-24,27
表观遗传变异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或)减数分裂实现代间传递的变异,主要包括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miRNA。本文分别对这3种变异做了简单综述,同时介绍了表观遗传学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通过转绵羊金属硫蛋白启动子-猪生长激素(oMT-pGH)基因和转绵羊金属硫蛋白启动子-猪生长激素-微卫星DNA(oMT-pGH-microsatellite DNA)基因猪的连续传代.分析了后代中转基因阳性猪的比例,并比较了两种转基因猪的遗传效果.结果发现,外源基因的传代不稳定.世代中转基因个体的比例在逐代降低;Microsatellite DNA片段在转基因猪的传代中没能显现出提高整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reassociation of DNA synthesized in vitro by a murine leukemia virus DNA polymerase revealed two classes of double-stranded product representative of 25 and 100 percent of viral genetic information. The DNA product representing the smaller portion of the viral genome comprised 85 percent of the double-stranded DNA generated in vitro and was extensively duplicated in the genomes of both normal cells and cells containing RNA tumor virus.  相似文献   

17.
小麦黄矮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 3×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抗黄矮病性母本和丰产性父本的组合效应进行了黄矮病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①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与特殊配合力效应正向相关 ,而一般配合力效应更具重要性 ;②黄矮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以加性基因效应占绝对优势 ,遗传决定度高达 97 6 8% ,狭义遗传力为 90 3%。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高原型细毛羊的种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分析中国高原型细毛羊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为评价其种质特征、开展品种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15个微卫星DNA标记,以甘肃高山细毛羊和青海细毛羊为研究对象,其它9个绵羊群体为对照,分析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和种质特性。【结果】系统发育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推导均得出一致的结果:即所研究的11个群体可分为3类,其中青海细毛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聚为一类,具有较近的主成分值,群体遗传结构也较相似。【结论】青海细毛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这与他们的育种历史等一致,表明微卫星DNA标记是研究动物种质特征的可靠遗传标记之一,在未来的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中,根据系统保种理论,可将青海细毛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按一个细毛羊品种来对待。  相似文献   

19.
In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frequently disrupt the highly conservative structures of chromosome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storage of genetic information.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site for integration of such elements are still unknown. Transfer RNA (tRNA) genes are associated in a highly significant manner with different putative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in the cellular slime mold Dictyostelium discoideu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RNA genes in D. discoideum, and probably tRNA genes generally in lower eukaryotes, may function as genomic landmark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transposable elements in a strictly position-specific manner.  相似文献   

20.
动物线粒体DNA是共价闭合的环状双链DNA,在真核生物具有高保守性,使其成为了研究物种进化的一种常用的标记,并为线粒体起源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通过动物线粒体DNA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类群的系统关系,获得种群遗传多态性的资料及建立种群遗传标记,对类群系统关系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