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移栽后要及时加强大田前期管理,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保证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易蘖数。水稻抽穗结实期是灌浆壮籽形成产量,提高品质的最后阶段,时间从齐穗到收获。要加强水稻分蘖期、抽穗结实期的任间管理,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稻叶瘟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旭东  丁建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10-3910
从水稻移栽-穗期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稻叶瘟发生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水稻分蘖期和幼穗分化-圆秆拔节期对水稻稻叶瘟抗性较强.其他生育期都易感病,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插秧栽培大田管理技术的几个关键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管理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发挥机械化插秧的优势,稳定低节位分蘖,促进群体协调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足穗、大穗,实现高产高效。 一、分蘖期管理 分蘖期,即从移栽到分蘖高峰前后的一段时间。分蘖期的田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施肥、灌水等措施,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保证足够的穗,并为水稻的生殖生长奠定良好的营养基础。分蘖肥要早施,以促进有效分蘖;浅水灌溉,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分蘖末期晒田或灌深水来控制无效分蘖。  相似文献   

4.
<正>在水稻上通常把种子萌发到水稻新的种子产生为水稻的一个生育周期,即生育期。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穗分化期),结实期。一般幼苗期在秧田已完成,移栽后缓苗成活的这段时间叫返青期,返青后就开始分蘖(有的在秧田已开始分蘖),就开始穗分化(拔节),在幼穗分化以前,是长根、茎、叶为主的为营养生长期,穗分化到成熟是长穗,花、籽粒等为主的生殖生长期。一、幼苗期:是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一般又分  相似文献   

5.
机插水稻是采用中小苗移栽,与常规手插秧比,其秧龄短,抗逆性较弱.但机插水稻的宽行浅栽,为低节位分蘖发生创造了有利环境,具有分蘖爆发性、分蘖期较长、够苗期提前、高脚苗容易偏多、成穗率下降、穗型偏小的特点.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前稳、中控、后促的肥水管理措施,前期要稳定,保证早返青、早分蘖;分蘖期注意提早控制高峰苗;中后期严格水层管理,促进大穗形成.  相似文献   

6.
<正>1、返青分蘖期的栽培目标和生育特点返青分蘖期指从移栽到拔节之前这段时间,早籼稻约20天,时间短,栽培目标是培育足够健壮的大分蘖,形成合理的叶面积,积累一定数量的干物质,培植强大的根系群。栽培的关键是促进早发争多穗,培育壮蘖增大穗。生育特点是由于移栽产生植伤,栽后要经过一段生长停滞到逐渐恢复生长的时期,即返青期,一般5~7天。移栽后10天左右开始分蘖,20天左右达分蘖盛期,25天左右达最高分蘖期,而能够分蘖成穗的有效分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灌浆结实期是指由水稻开花到水稻成熟的这段时间,由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构成,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水稻的产量由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组成,水稻的穗数和穗粒数由分蘖期和长穗期决定。灌浆结实期决定着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高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越高水稻的产量越高,这段时间也是水稻育秧地复种作物田间管理和床土培肥的关键时期。与水稻分蘖期和长穗期相比,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本田管理工作就相对轻松多了,也是农  相似文献   

8.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为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该病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理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有效穗和干物质增加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的稻米加工品质、食味品质与常规灌溉相当,甚至更优,且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常规灌溉处理分别减少32.0%~46.5%、20.0%~34.8%。可见,对于分蘖期干旱易发水稻产区来说,增加施氮量和提高移栽密度可明显降低因分蘖期干旱而造成的产量损失,其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移栽密度为22.5穴/m~2。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结果表明,移栽稻田蜘蛛在分蘖期缓慢增长,拔节到齐穗期迅速增长,齐穗期后呈稳定增长,直播稻田蜘蛛消长曲线与移栽稻田一致,仅迅速增长期比移栽稻田迟10~15d,稳定增长期迟5~10d,移栽稻田蜘蛛种群数量明显高于直播稻田。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用药时,由于田间环境和各种蜘蛛的发育阶段不同,对水稻后期蜘蛛种群优势种比例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水稻需水规律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移栽返青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5.7—12.9%,分蘖期占  相似文献   

13.
免耕对移栽杂交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黔南优2058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免耕移栽对杂交水稻生长特性应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移栽相比,免耕移栽水稻成穗率较高,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大,老化指数和根系氧化力较高,抗衰老能力较强.免耕移栽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比翻耕移栽水稻高,免耕移栽水稻的实收产量为11167.9 kg·hm-2,亦比翻耕高1.6%,但未达到5%的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早穗指的是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在同一丛内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则正在长蘖,致使抽穗参差不齐,穗长、穗粒数相差很大,成熟期不一致.因为水稻是高分蘖作物,仅是主穗出现早穗现象,分蘖正常生长的水稻,一般减产幅度不大.而水稻整个生长发育期普遍提前,株高明显降低,稻穗明显缩小,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15.
水稻从秧盘(秧田)抛(插)到本田后至幼穗分化为返青分蘖期。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促进早发快发;形成更多的低位有效分蘖,为提高成穗率、争取穗大粒重打下基础,应抓好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分蘖苗移栽与氮肥运筹对超高产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水稻超高产栽培产量对不同分蘖苗移栽和氮肥运筹的响应,以超级稻准两优527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分蘖苗移栽和氮肥运筹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田按1.11万穴/667m2密度栽插4蘖秧苗、分蘖期施N量为总N量的5%(总N量为13.8 kg/667m2)时,其生长高峰期的基本苗为28.6万穗/667m2,有效穗19.38万穗/667m2,成穗率67.7%,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最大,产量也最高,为853.3 kg/667m2.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一个具耐湿、抗旱、高产特性的作物,生育的每个阶段都对温度有具体要求,如低于12℃影响生长,低于18℃不分蘖,低于17℃则影响开花授粉.因此,要想种好水稻必须了解水稻,必须掌握它一生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水稻从子房受精以后,就是新的世代开始,即形成新的种子,所以我们在栽培上一般都是把种子发芽到新种子成熟,称为水稻的一个生长周期,简称为生育期.水稻一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穗分化期(长穗期)和结实期等,.  相似文献   

18.
福寿螺不同投放时期对水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移栽后当日、3d、7d投放福寿螺,水稻最高苗分别比对照减少55.8万株/hm2、31.2万株/hm2、12.8万株/hm2;有效穗数下降依次为20.3万穗/hm2、8.25万穗/hm2、3.15万穗/hm2;水稻产量,在水稻移栽后当日投放比对照减产715.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而,在福寿螺发生区,要及时抓好水稻大田前期的用药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以超级杂交稻黔南优2058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免耕移栽稻根系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免耕或翻耕,在施氮量0-150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齐穗期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表面积和根比表面积逐渐增加.但在高氮水平和其它生育时期,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氮肥用量的逐渐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有增加趋势,水稻的结实率有减小趋势.在施氮量150~300kg/hm2的范围内,在免耕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最高分蘖期和齐穗期的单蔸根干重逐渐降低,而成熟期的根系活力逐渐增加;在翻耕条件下,成熟期的根系活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翻耕移栽稻相比,免耕移栽稻的最高分蘖期和齐穗期单蔸根干重和根冠比、有效穗数、千粒重较低,而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总表面积和比表面积及根系活力、结实率较高.免耕移栽稻平均产量达到9877.9 kg/hm2,比翻耕移栽稻低4.88%,但未达到5%的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能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