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桑树育种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育种历来以常规育种法为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的育种手段的应用,特别是生物技术工程研究的进展也为桑树育种工作带来新的希望。这些在国内外均有报导,但在生产化、实用化方面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还要相当的努力。从目前或长远看,笔者认为桑树育种工作者的任务是面向生产实际,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常规与生物技术工程结合的途径育出好品种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我国桑树学科和桑叶生产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桑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桑树学科应紧紧围绕“提高全国桑园平均单产和桑叶品质”这一中心课题,加强桑树生物技术、桑树多倍体育种、桑树种质资源和桑树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促进我国桑树学科和桑叶生产持续发展,为我国长期保持世纪蚕丝生产中心地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现代生物技术是以基因产业为核心,并应用于生物科技的很多领域。本论文主要阐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以及在动物饲料中的生产应用,为畜牧业高效、持续、稳定发展开辟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主要阐述了生物技术在遗传育种、饲料生产及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为畜牧业优质、高效、稳定发展开辟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基因转导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在桑树抗细菌病基因工程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有长足的进展.从而筛选根际抗病微生物,进行基因鉴定、分离、克隆、转导已成为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了防止细菌病害的问题.使抗病育种目标具体、针对性、准确性更强.而且吸引着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本文拟对桑树抗细菌病基因工程及应用前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桑树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邦洪 《蚕学通讯》2002,22(2):35-36
本回顾桑树学科发展历程,分析桑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论述新世纪桑树学科应紧紧围绕“提高桑园平均单产和桑叶品质”这一课题为中心。加强桑树生物技术,桑树多培体育种,桑树多用途开发和桑树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促进产业化“粮蚕”、“桑经”、“生态林”、“水保经济林”的开发与发展,为长期保持蚕桑生产作为农村骨干经济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种生产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育种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桑育种与资源利用学科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3人,硕士1人。主要研究方向:①开展桑树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以及养蚕技术应用;②拓展桑树资源在果用、功能保健和药用、生态等方面的应用;③通过开展桑树基因组学研究、提升生物技术在桑树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刚  任作瑛 《蚕学通讯》2000,20(1):23-26
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论证了运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桑树品种选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笔者通过对辽宁绒山羊生产及研究现状的调研,从种质资源保护、生物技术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胚胎工程技术提高繁殖率等几方面进行探讨,阐述了现代生物技术与辽宁绒山羊育种的紧密联系,认为现代生物技术为辽宁绒山羊的育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创了绒山羊生产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桑树是重要的多年生木本经济作物,是发展蚕丝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尽管自然界桑树资源丰富,但很难得到纯系,隐性基因难以表现,杂种优势难于利用,为此试图通过应用生物工程育种法,进行桑树花药培养以获得优良桑树纯合株系,开辟桑树育种的新途径.经过1978~1985年近8年的研究,成功地从桑树花药培养中诱导出完整植株,并移栽大田成活,从花粉细胞的发育过程、鉴定胚状体和花粉植株的染色体.表明是由花粉小孢子发育而来,属单倍体(n=14),这在桑树方面属首次.并给为数不多的木本植  相似文献   

11.
桑树胚珠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桑树组织培养和其他植物一样,利用桑树离体芽、茎、叶、花药、胚等组织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给予一定的激素和养料,诱导细胞分裂、生长、增殖和分化,从而形成新的植株.作者等从1978年开始研究桑的组织培养,曾进行冬芽、腋芽的培养,一般需经过40多天,即能获得完整植株.于1983年又开展了桑树胚珠培养,其目的是:(1)用以解决一些常规育种方法所不能解决或难于解决的问题,即远缘杂交育种中常见的胚的早期衰败.我们曾用湖桑品种(M.cathayana Hemsl.)与华桑(M.multica-  相似文献   

12.
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肉牛育种已从传统表型和表型值育种朝着分子水平方向发展,以配子与胚胎工程、基因工程、动物克隆为主体的高新繁育技术将逐渐成为肉牛繁育的主要手段.本文就肉牛育种与繁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论述,旨在为肉牛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不同桑品种的倍数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多倍体原理,进行桑树育种,目前在我国来说,还是一项新的工作。根据国外经验,桑树多倍体育种具有育种年限短、效果大,并在很大程度上能预知所改造植物的特点,这就有可能进行比较有把握的所谓“定向培育”。我们从1960年开始进行了桑树多倍体育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十四五"新阶段更好地开展广西桑树育种工作,推进蚕桑产业的高速发展,从桑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多倍体诱导方法与鉴定方法、果桑种质资源的研究、育种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十三五"期间广西桑树育种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提出应继续深入开展桑树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与利用的研究,继续加强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提升桑树育种水平,继续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多元化育种的发展方向,推进广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省桑树杂交一代利用是从生产实际出发,根据杂交优势的原理,利用良种桑的优良性状,并吸取本地实生桑繁殖容易的优点提出的。它是桑树育种上的一个新的课题,为加速我省桑树良种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有关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大搞协作。杂交桑的利用从小区观察到大田生产鉴定,从组合的选拔到采种地的建立以至培养壮苗,高产栽培的示范推广,边摸索边前  相似文献   

16.
<正> 培育和推广优质高产桑品种历来是科研、生产部门的努力目标。由于地方品种的选拔和人工有性杂交等常规育种技术已达到近似极限的程度,故养蚕成绩超过新一之濑的高产品种很少面世。因此,务必开辟新的育种途径才有可能取得进展。 研究表明,四倍体桑的饲料价值高,但大多枝少条短,产叶量低而没有直接利用于生产的先例。近十年来,通过我国桑树育种专家的不懈努力,终于育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  相似文献   

17.
辐射育种是近几年来一项新的育种技术,它具有突变频率高,变异普广,选择范围大的优点,适用于改良提高良种某些经济状况,其方法也比较简单。目前农作物育种上已有较大范围的应用,而且效果显著,但应用在桑树育种上目前尚少,其效应也还认识不一。为了探索桑树辐射育种这一新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生物技术与动物育种的结合成为可能,而且生物技术日新月异,又为动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1977年6月于西南农学院蚕桑系毕业留校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已近四十年,四十年来学校经历了从西南农学院到西南农业大学再到西南大学,而院系经历从蚕桑系到蚕桑丝绸学院再到生物技术学院的变迁。这四十年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一直坚持奋斗在桑树资源与遗传育种的教学科研一线,推动桑树学科的发展与传承。四十年来我一直坚持在桑树多倍体育种和推广示范、服务产业,共选育出了国家  相似文献   

20.
桑树多倍体品种鄂桑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是家蚕的主要饲料,研究表明桑叶产量与品质的优劣是影响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优良的桑树品种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多倍体桑品种由于具有叶质优、抗性强等特性,受到了国内外桑树育种工作者的重视,选育多倍体品种是目前桑树品种选育的方向。湖北省农科院果茶蚕桑研究所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从事桑树多倍体育种工作,经过近10年的选育研究,选出了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