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测定了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对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舒巴坦分别与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联用对标准大肠杆菌O78、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联合药敏结果为无关作用,对临床分离的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较其单药显著降低,具有明显的抗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CLSI推荐的初筛试验和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氨苄西林等8种抗菌药及其与舒巴坦联用对产ESBLs鸭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分析探讨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ESBLs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中,有9...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泰州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耐药情况,对13株分离自泰州地区的鸡源大肠杆菌进行ESBLs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药物对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13株分离菌中有5株被确定为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38.5%.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性极其严重,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二者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62.5%,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12.5%,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80%和20%,产ESBLs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氨苄西林与舒巴坦(2:1)联用与单用氨苄西林相比,对产ESBLs菌的MIC值降低至单用氨苄西林时的1/16~1/8,但对非产ESBLs菌的MIC值没有明显变化.氨苄西林与阿米卡星(1:1)联用与单用两者中的任何一种相比,对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的MIC值均降低至单药时的1/16~1/2.结果表明,临床可选择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来治疗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感染,也可尝试将不同种类、不同作用机理药物联合应用来治疗鸡大肠杆菌感染,尤其是耐药性鸡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分析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的关系。采用CLSI推荐的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4株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种抗菌药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临床分离的4株鸡大肠杆菌中,有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4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达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鸡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这对指导西藏地区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庞卓  夏晓潮  陈锋  王建荣 《野生动物》2010,31(5):249-251,253
为了检测从野生草食动物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2株奇异变形杆菌对23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以及这些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正确指导兽医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用API-20E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确证试验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采用标准的纸片扩散法。实验证实分离获得的奇异变形杆菌产酶率为25.8%(16/62),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16.1%(10/62),AmpC酶为9.7%(6/62)、金属β-内酰胺酶为0%(0/62)。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大于80%。这说明产β-内酰胺酶的奇异变形杆菌在野生草食动物临床中占较大的比例,实验室需加强检测。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是治疗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10日龄死亡雏鸡体内分离的一株肺炎克雷伯菌为研究对象,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Ⅴ、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氨曲南、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等9种药物具有抗性。对其携带基因型进行PCR鉴定显示该菌株为产CTX-M-27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菌株,并且携带Ⅰ型整合酶,此外还检测到了SHV-26、TEM-1型β-内酰胺酶。研究结果为防治临床动物感染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揭示了ESBLs菌耐药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及膜通透促进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鸭源大肠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8株多重耐药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钠、恩诺沙星、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及其与舒巴坦、利血平和EDTA联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舒巴坦能使5株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钠的MIC值下降4倍以上;利血平仅能使3株菌株对头孢噻呋钠的MIC值下降4倍以上;而EDTA能使7、5、3、6、8株菌对以上5种药物的MIC下降4倍以上;舒巴坦+利血平使4株菌株对头孢噻呋钠的MIC下降4倍以上,使5株菌株对氟苯尼考的MIC下降4倍以上;舒巴坦+EDTA使鸭源大肠杆菌对以上5类药物的MIC大幅度下降,分别使8、5、2、8、8株菌MIC下降4倍以上;利血平+EDTA使7株菌株对恩诺沙星MIC下降4倍以上,使所有分离株对其余4种药物的MIC显著下降;舒巴坦+利血平+EDTA和5类药物联用后,所用分离株的MIC下降4倍以上。由此可见,引起鸭源大肠杆菌对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原因主要包括细胞膜通透性的下降、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和产生β-内酰胺酶的破坏作用,三者相协同提高了鸭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评价头孢噻呋与舒巴坦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用双纸片增效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其对临床分离的46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头孢噻呋与舒巴坦联用可显著降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其中,1:1配比对产酶菌的MIC粥为6.269μg/ml,约为头孢噻呋单药的1/10;1:1配比对产酶菌有着较强的杀菌作用,明显优于头孢噻呋单药。对于不产酶大肠杆菌,复方制剂与单药的作用效果几乎相当。  相似文献   

9.
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及其与抑制剂联用时对临床分离鸡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三株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低,甚至耐药。但头孢氨苄/舒巴坦(2:1)、阿莫西林/棒酸(2:1)、头孢曲松/TB(4:1)、头孢哌酮/TB(4:1)配比联用时,可以恢复三株分离菌对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有一株菌产ESBLs。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了解麻旺鸭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氨醇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以及β-内酰胺酶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流行情况。从重庆市酉阳县4个麻旺鸭养殖场采集146份泄殖腔拭子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和PCR扩增大肠杆菌特异性phoA基因分离鉴定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对2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检测分离菌株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和PMQR基因。结果显示:共分离到大肠杆菌146株。这些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严重,耐药率超过50%;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完全敏感。分别有111株(76.0%)和83株(56.8%)菌携带至少1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PMQR基因,其中blaTEM(74.0%,108/146)和qnrS(54.8%,80/146)基因最为流行。63株菌同时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和PMQR基因。麻旺鸭源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耐药,且广泛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和PMQR基因。  相似文献   

11.
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阿莫西林、阿莫西林与舒巴坦联合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观察阿莫西林与舒巴坦联合治疗耐阿莫西林大肠杆菌诱发的鸭大肠杆菌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阿莫西林与舒巴坦联合对鸭大肠杆菌产酶菌株体外抗菌活性优于阿莫西林,表现为明显的体外协同作用。阿莫西林与舒巴坦联用治疗耐阿莫西林大肠杆菌诱发的鸭大肠杆菌病,按10mg/kg体重(以阿莫西林量计算)肌肉注射,阿莫西林与舒巴坦联用1∶1和2∶1的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2.5%、92.5%和85%、80%,均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阿莫西林饮水组及阿莫西林肌肉注射组(P<0.01)。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洛阳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现状以及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情况,采用两倍稀释法测定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吡肟、氨曲南等药物对11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单独用药,氨苄西林抗菌活性最弱,其MIC值均不低于320ug/ml,头孢吡肟抗菌活性最强,其MIC值为1.25-2.5ug/ml。氨苄西林、头孢噻呋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后,联用MIC值比单药的MIC值降低了1/32-1/2,头孢噻呋与非B一内酰胺类药物联用后,联用MIC值比单药MIC值降低了1/120-1/16。  相似文献   

13.
抗菌药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4种抗菌药对临床分离病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筛选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 庆大霉素、氨苄西林 舒巴坦钠对临床型乳房炎进行治疗试验(乳房灌注,每天2次),以青霉素G钠 硫酸链霉素作对照。结果表明,环丙沙星 庆大霉素合剂(0.5%注射液50ml)、恩诺沙星(0.5%注射液50ml)、氨苄西林 舒巴坦钠(0.5%注射液50ml)、青霉素 链霉素(40万IU青霉素G 0.5g硫酸链霉素50ml注射用水溶解)给奶牛乳房灌注后,其治愈率分别为96.67%、92.59%、81.25%、64.29%,平均疗程分别为3.4d、4.0d、4.6d、4.2d。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兽医临床分离的26株猪链球菌进行了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猪链球菌对头孢噻肟及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最高,敏感菌株均占73.0%;其次是丁胺卡那霉素和盐酸多西环素,敏感菌株分别占57.7%和50.0%;分离菌对四环素、庆大霉素、磺胺二甲氧嘧啶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2.3%、69.2%、69.2%;此外,分离菌对氯霉素、头孢他啶、克林霉素、磺胺嘧啶钠、复方新诺明也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耐药率均为57.7%。分离的猪链球菌对部分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1头孢噻呋(Ceftiofur)头孢噻呋是兽医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由美国普强公司于80年代开发成功,并于1988年在美国上市。国外许多国家已正式批准用于肉牛、奶牛、马、猪、羊的呼吸道病的治疗和宠物、1日龄鸡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其作用特点:1.1抗菌活性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一些厌氧菌都有很强的作用。对兽医临床分离的牛、猪、羊、马、家禽、狗、猫的病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本品对几乎所有的菌株(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的抗菌活性均强于氨苄西林,对溶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6.
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临床上出现了许多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为了消除细菌的耐药性和防止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在80年代就开发出了β-内酰胺酶抑制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如90年代上市的他唑西林(tazocillin)、阿莫维酸钾胶囊等制剂就是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临床应用效果很好。克拉维酸(clavulanicacid),又名棒酸,是由克拉维链霉菌分离到的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本身的抑菌作用非常微弱,临床上主要用作β-内酰胺酶的抑制剂与β-内酰胺酶类药物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鸭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关系,为临床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LSI推荐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等9种抗菌药对其的抗菌活性。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中,有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产生交叉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产生多重耐药性,产酶菌的耐药性明显大于非产酶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鸭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抗菌药物在畜牧业及临床上广泛及不合理的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大幅上升。菌株的耐药种类很多,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是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菌株,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日趋复杂,其中最主要原因是菌株产生可以特异性水解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目前国内外有关奶牛生鲜乳中分离出的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论文对国内外患乳房炎奶牛的乳中产β-内酰胺酶菌的产酶类型、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疾病治疗及生鲜乳中兽药残留安全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头孢噻呋与恩诺沙星联用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倍稀释法、棋盘法测定头孢噻呋、恩诺沙星以及两者联用对鸡大肠杆菌标准株、临床分离株和鸡链球菌标准株、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显示:单方头孢噻呋对五菌株的MIC值介于1~32μg/ml之间,恩诺沙星的MIC值介于0.5~64μg/ml之间,且两药对临床分离株的抗菌活性均明显较标准株低。两药联用对鸡大肠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不产酶株、鸡链球菌标准株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均为0.75,呈现相加作用;对鸡大肠杆菌临床分离产酶株和鸡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FIC指数为1.5,呈现无关作用,但头孢噻呋联用MIC值仅为单方的1/2。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重庆市羊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在5个山羊养殖场采集185份山羊粪便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和PCR鉴定分离沙门氏菌,确定了其血清型,测定了分离菌对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了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耐药突变位点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共分离到羊源沙门氏菌11株,其中10株为德尔卑沙门氏菌。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四环素和培氟沙星耐药严重;9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对3~7类药物耐药。所有菌株均存在QRDR耐药突变且携带blaTEM基因;7株菌携带1~5种PMQR基因。本研究分离的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整体耐药较为严重,且广泛存在耐药突变和携带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