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科学、准确地定量评价林地质量等级,以长沙市林地为案例,提出了林地质量指数这一定量指标。基于小班,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向、坡位、海拔、坡度、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日照时间、年平均气温9个指标构建长沙市林地质量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各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244 5(土层厚度)、0.1410(土壤类型)、0.074 3(坡向)、0.074 3(坡位)、0.074 3(海拔)、0.141 0(坡度)、0.148 5(年降水量)、0.062 3(年平均日照时间)、0.039 3(年平均气温),表明林地质量指数各指标重要性最大的是土层厚度,其次是年降水量,然后是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年平均日照时间、年平均气温;采取等间距法得出林地质量Ⅰ-Ⅴ级各等级的林地质量指数范围分别为0.841-1.000、0.681-0.840、0.521-0.680、0.361-0.520、0.200-0.360。通过计算,可得长沙市各林地小班的林地质量指数值最高为0.937 6,最低为0.337 6,平均为0.631 5,表明长沙市整体的林地质量指数较高。利用该指数和方法能够实现对长沙市林地质量等级的量化评定。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云南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依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程度、基岩裸露度和植被综合盖度对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型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石漠化乔灌林地治理潜力最大,石漠化其他林地、石漠化草地及石漠化耕地有一定治理潜力,石漠化未利用地治理潜力较小。提出石漠化乔灌林地治理以提升植被综合盖度为主;石漠化其他林地治理以提高地类等级与提升植被综合盖度相结合;石漠化草地治理应提升草地植被综合盖度,同时积极探索林草融合综合治理;石漠化耕地有梯土化潜力;石漠化未利用地应加强封山管护,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3.
结合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对潜在石漠化土地的现状,以及省、流域、岩溶地貌和植被状况等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坡度、基岩裸露度和土层厚度等土地质量状况方面针对潜在石漠化土地进行了评价,并根据其土地利用类型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旱地分布状况,从坡度、基岩裸露度、土层厚度及水土流失状况对石漠化旱地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同时,结合三期石漠化监测结果,分析了石漠化旱地面积、程度、演变趋势及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状况与特点,依据国家生态工程及石漠化防治的实际需求,针对性提出了石漠化旱地保护利用对策,为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凤山县石漠化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凤山县为研究区域,研究石漠化植被恢复模式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通过对不同植被恢复治理后的植物多样性、生长量和生物量、枯枝落叶贮量和最大持水量等几个方面的生态效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任豆(Zenia insigni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模式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群落平均生物量、林地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等方面均高于其它几种模式,已成为当地石漠化治理的优势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市林地质量评价与经营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林地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等5项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评价因子对林木生长影响的大小确定其权重,并对各评价因子分级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评定林地"优质、良好、一般、较差、劣质"等5个质量等级,最后依据全市各林地质量等级面积,提出了按其分类开展森林经营与生态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贵港市港南区林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林地立地条件对当地主要树种的影响,在广西贵港市港南区范围内对林地小班逐个进行质量分等评定,港南区林地总面积为35989.5hm2,其中,Ⅰ级林地面积683.8 hm2,Ⅱ级林地面积7441.9 hm2,Ⅲ级林地面积27180.4 hm2,Ⅳ级林地面积600.3 hm2,Ⅴ林地面积83.1 hm2。文章分析了林地质量各个等级的空间分布,得出了坡度、石砾含量、土层厚度等的反应强度系数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为今后林地小班选择造林树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广西石漠化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指喀斯特极其发育环境下,由于人为干扰活动造成植被破坏,致使土壤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的土地退化。广西是岩溶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也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年多来,笔者先后对20多个县的石漠化治理工作进行了考察和调研,深刻感觉到石漠化治理是广西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太行山干旱片麻岩山区极度缺水问题,以河北省太行山片麻岩山区的典型地区阜平县为试验基地,研究了坡向(X1)、坡位(X2)、坡度(X3)、土层厚度(X4)、土壤容重(X5)、土粒密度(X6)、植被覆盖度(X7)、田间持水量(X8)、毛管孔隙度(X9)、土壤质地(X10)等因素与土壤含水率(y)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土壤含水率极低,仅为3.18%~8.61%;上述因素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612,-0.078,0.992,-0.924,-0.693,0.974,0.834,0.798,0.918;除与坡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他因素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坡向、坡位、土层厚度、土壤容重、植被覆盖度等5个因子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大小排序为土层厚度(0.609)>植被覆盖度(0.224)>土壤容重(-0.185),结合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来看,土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土壤容重均对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其中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度为正效应,土壤容重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贵州省关岭县石漠化地区白刺花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与地形因子的关系,采用典型样地法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基于岩石裸露程度、海拔、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对所调查的白刺花群落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分析其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D、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在不同地形因子间的差异。结果显示:(1)地形因子对白刺花群落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强度石漠化立地上的白刺花群落其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岩石裸露程度的群落,中海拔、缓坡及阳坡的白刺花群落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海拔、坡度及坡向的群落。(2)地形因子中,仅有海拔对白刺花群落物种丰富度、灌木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显著,低海拔白刺花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中海拔和高海拔;高海拔群落的灌木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优势度指数(Simpson)显著高于其他海拔的群落。(3)岩石裸露程度、海拔及坡向均对白刺花群落的草本多样性有影响,中度石漠化的草本均匀度指数(Pielou)显著低于其他岩石裸露程度的,低海拔和半阴坡的草本多样性程度整体高于其他地形因子。可得结论,地形因子对白刺花生物量的影响比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为明显,通过地形因子对白刺花群落特征的影响可为白刺花群落的保护及石漠化土地的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森林立地质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人工林为例,选择影响森林立地质量的环境因素,包括坡形、坡度、坡向、坡位、质地、湿度、紧密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海拔等,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权重,按综合分值法评定立地质量。结果表明,用综合分值法评定森林立地质量,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小,且简单直观,应用方便,既可用于有林地,也适用于无林地,在林业生产上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桂西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岩性土壤与植被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桂西喀斯特石漠化较严重的都安、东兰、巴马、凤山、乐业等县的野外调查发现,该地区成土母质分别起源于可溶性较强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石灰岩地层(简称石灰岩组合基岩)和可溶性较弱的灰质白云岩或白云岩地层(简称白云岩组合基岩)。这2类基岩发育的土壤无论是土层厚度、pH值、有机质含量,还是全氮、全磷和全钾等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植被覆盖情况也有一定的差别,在石漠化治理中应根据不同岩性及其土壤和植被特点采取不同的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对湖南省西北部3县4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13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及土壤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指标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构建了评价土壤肥力的土壤属性指标的最小数据集,并对30项土壤属性指标进行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最终确定了各样地的土壤质量得分。结果表明:(1)湘西北石漠化区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S)为:土层厚度(ST)、A层厚度(AT)、土壤粗粉粒(Silt-1)、总孔隙度(BP)、全氮(TN)、有效钾(AK)、阳离子交换量(CEC)、微生物量氮(MBN)、微生物量磷(MBP)、C/N比。(2)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对应等级下的土壤肥力灰色关联度均值分别为0.649、0.523、0.555、0.519,表现为潜在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3)石门、慈利、龙山三地的石漠化区土壤肥力质量综合加权关联度值得分分别为0.571、0.555、0.550,表现为石门慈利龙山,其变异系数为1.90%。(4)TN和BP与各样地加权关联度值显极显著相关(P0.01)。结果表明湘西北石漠化区石漠化等级越高,其土壤肥力质量越低;石门、慈利和龙山三地之间整体质量虽有区别,但差异并不大;在湘西北石漠化区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TN和BP对湘西北石漠化区的土壤质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正>以林地的自然属性和经营条件为主要依据,利用地形、土壤、植被因子,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林地生产力等级,并结合交通区位等指标,按照国家林业局《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的要求将林地质量划分为Ⅰ、Ⅱ、Ⅲ、Ⅳ、Ⅴ等5个质量等级。实行林地质量等级综合评价。基于林地质量等级,实施林地分等使用、差别管理,差别补偿。1林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根据与森林植被生长密切相关的地形特征、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更科学系统地评价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土壤效应,揭示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演变趋势,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黔中喀斯特区杠寨小流域为例,于2009年、2012年和2018年分别对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各工程治理措施、植被类型以及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状进行了长期、持续的动态监测。【结果】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水分-物理性状以非石漠化的最佳,潜在石漠化的次之,中度和重度石漠化的居中,轻度石漠化的最差,且非石漠化与轻度石漠化间差异显著;随着石漠化治理年限的增加,流域内土壤容重的变化不明显,但土壤总孔隙度、持水量和渗滤率则均呈增加趋势,土壤质量总体得到了一定提升;土壤水分-物理性状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基本上呈降低趋势;不同工程治理措施,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改善程度较大,而退耕还林的则恢复较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其改善程度均要高于阔叶林和经果林。对区域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解释程度依次为土层深度(39.10%)>坡度(26.32%)>监测年限(18.05%)>石漠化程度(11.65%)>工程措施(3.20%)>植被类型(1.69%)。【结论】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要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采取适宜的工程治理措施,最终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石漠化信息的提取要综合多种因素,由于石漠化的等级的划分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所以等级的划分对于石漠化的提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将尺度因子引入到石漠化等级的划分中,在提取石漠化范围的过程中采用了基于内容的特征识别算法,该算法大大提高了石漠化识别的精度。同时可以借助目前已经存在的土地利用的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石漠化信息提取的精度。针对传统的提取石漠化的方法如改进植被差异化指数方法无法很好地再现石漠化的主要特征,以遥感方法中的归一化的差异化植被指数为基础提出了石漠化识别综合识别指标的方法,该方法经过试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石漠化信息提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石城县林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石城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的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调查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林地质量划分为I、II、III、IV、V五个等级,对林地质量等级划分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根据不同质量等级提出林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湟中县林地质量等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海省湟中县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中的林地小班7 925个,选取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等5项因子作为林地质量等级评定划分的主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湟中县现有林地划分成4个等级.Ⅰ、Ⅱ、Ⅲ、Ⅳ等级的林地面积分别为9 069.9 hm2、277 221.5 hm2、81 778.4 hm2和16 576.0 hm2,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6.7%、20.2%、60.7%和12.4%.对各级林地的特点和分布作了说明,并给出了各级林地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林地质量等级及快速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和林业发展的基础,林地质量分级是林地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结合我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选取林地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等6项因子,以林地小班为单位,采用层次分析法,利用电子表格编制公式,快速计算其分值,确定各林地小班的质量等级,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林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06年贵州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毛竹小班资料,将赤水河流域毛竹林按平均胸径和密度指标划分为3等级、5亚等级,其中高径级-高密度的丰产林类型面积不足1%、其余为中低产林分.海拔高度、岩组、坡向、坡位、坡度、土层厚度、岩石裸露率和杂木蓄积量对毛竹林平均胸径的影响具有区段性与显著性,为赤水河流域毛竹丰产林建设与低产林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