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生猪检疫分为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宰前检疫时,某些潜伏期的病畜不易被发现,所以在宰后检疫要严格要求,方可确保肉产品的安全性.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阐述了生猪宰后检疫的检疫要点.  相似文献   

2.
产地检疫是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所实施的检疫,即到场到户指定的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基础,是控制动物疫病的根本措施.为全面贯彻<动物防疫法>,实施畜禽产地检疫规范化,提高检疫质量,临海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相关规定,生猪准备屠宰之前,理应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申报后,应安排官方兽医现场检疫屠宰动物及相关产品.加强生猪屠宰检疫,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验证查物、瘦肉精抽检、宰前检疫、同步检疫、寄生虫检疫、检疫结果处理等几个关键环节,就提升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质量提供技术指导,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动物检疫分为进出口检疫和国内检疫2大类.国内检疫指在国内各省、市、县或乡镇地区实行的检疫,可分为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前者如集市或牲畜市场检疫,或产地收购检疫,是在贸易过程中进行的,其作用在于避免屠宰病畜,或防止在中转或运输过程中由病畜散布病原,造成原来非疫病地区的传染;后者指交通运输部门对托运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查验产地签发的检疫证书,准予或不准予托运,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和港口检疫等.  相似文献   

5.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对动物调离产地前进行的检疫,即到场到户检疫,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目的是通过产地检疫把动物疫病控制在产地,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和流行,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产地检疫工作牵扯到千家万户,面广、量大,在检疫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检疫人员不到现场、检疫工作不到点不到位、不按检疫项目实施检疫、"隔山开证"及出现事故责任难以追究等问题,这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检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生猪屠宰检疫工作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已经参照保障动物产品安全这一要求,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体系.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已在发现问题动物产品、提升动物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分析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及检疫要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生猪屠宰检疫是保障动物产品安全性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宰前检疫方面、宰后检疫方面,分析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并细化探讨了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的头部检查要点、胴体检查要点及内脏检查要点,以期提升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规范性,充分保障动物产品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实现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好动物检疫工作在其中的意义重大.就动物检疫工作而言,是控制疾病、防治动物疫病的得力措施和手段.严格动物检疫工作,能有效控制疫病的扩散,确保市场买卖肉品的安全优质.但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检疫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性差、私自屠宰检疫漏洞大、检疫检验设备相对滞后、检疫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等等问题,严重影响实际检疫工作质量.文章分析问题,对应指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为丹毒杆菌感染而诱发的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此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又称类丹毒.此病检疫落实到位,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很关键.产地检疫,在出栏前结合流行病学、典型症状、剖检病理等判断而进行的感官检疫,条件允许的需结合实验室细菌学检查.实际检疫中受制于检疫条件的约束,应综合摸、视、听等感官检疫而最终确定,不能单单迷信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片面确诊.屠宰检疫,是屠宰后根据病理剖检而进行的检疫.此病典型病理变化,表现为败血症变化、皮肤有红斑.同时,还有一些脏器的典型病理变化,文章都将一一罗列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在基层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任务时发现,一些地区对产地检疫和宰前检疫的关系混淆不清,以致造成工作被动.2008年新<动物防疫法>正式实施以来,为保证动物检疫工作依法顺利开展,笔者认为有必要理顺产地检疫和宰前检疫的关系.产地检疫和宰前检疫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民俗和地区消费习惯,我国大部分地区鲜肉市场还是以猪肉为主.为了保证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我国实行了严格的生猪"四道关"检疫监督,即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经过前三道关检疫,进入市场的鲜猪肉一般比较安全;但是,在市场检疫中,仍然会发现不少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注水肉和病、死猪肉问题. 1 注水肉问题 注水肉问题是肉品市场检疫监督中最常见的问题.通过注水,可以使鲜肉增重15%~25%,肉品商贩可以从中谋取非法暴利.由于利益的驱使,该行为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1.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是指生猪在宰前、宰后及屠宰过程中,对生猪及其产品所实施的检疫;屠宰检疫包括宰前和宰后检疫两个环节.生猪宰后检疫是宰前检疫的延续和补充,是生猪转变成畜产品的最后一道检疫环节.宰后检疫的目的就是要检出宰前检疫无法检出或没能检出的疾病.例如:某些寄生虫病和慢性、非典型性传染病以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继发的其他疾病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其中宰后检出"黄膘肉",我们在历年检疫工作经常性遇到,并根据相关的要求做到及时、准确、规范地处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社会对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断关注和重视,加之兽医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动物产地检疫及检疫电子出证工作在兽医工作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搞好动物产地检疫及检疫电子出证工作不仅能有效防治重大动物疫病传播、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还能提高检疫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检疫工作信息化.然而,我们根据动物产地检疫及检疫电子出证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此项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1):12-13
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兔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兔的产地检疫。2.检疫对象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瘟)、兔黏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城乡居民拥有了更高的生活水准,对于食品安全也给予了更多关注.生猪屠宰构成了生猪制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此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检疫.由此可见,生猪屠宰检疫应当属于现阶段的法定检疫,检疫质量直接关系着民众健康.作为检疫部门,应当切实考虑到消费者在食用中的健康与安全,依照现行的技术流程来施行检疫.在生猪屠宰过程中,典型疫病就包含了猪丹毒的疾病类型.对于此类疫病,检疫部门有必要给予全面诊断,明确对于猪丹毒这种疫病的检测与诊断重点,确保符合最基本的检疫目标.  相似文献   

15.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第一关,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的首要措施.为切实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各级业务部门采取了很多工作措施和方法,也推广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力图把产地检疫工作抓好抓实,彻底控制疫病的传出和扩散,防止进入流通环节,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牧业发展,保障人们的消费安全.产地检疫是有效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措施.通过产地检疫能及时发现动物疫病,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传播,有效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动物食品安全.但是据笔者在我县农村考察的情况表明, 农村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普遍存在检疫难度大、检疫不规范、检疫.  相似文献   

16.
在畜禽及其产品的若干检疫环节中,产地检疫是源头检疫,被排在第一位.然而,当前产地检疫的开展难点多多.据苏鲁予皖20多个县市的情况调查,产地检疫的受检率大多在50%以下,有的地区甚至不足10%.  相似文献   

17.
动物检疫工作与动物疫病防控、公共卫生安全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本文结合当前动物检疫工作实况,分别从调整检疫范围、完善检疫许可技术、调整产地检疫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动物检疫工作质量的具体建议,以期为此领域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1):11-12
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猫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检疫记录和防护要求。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猫的产地检疫。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野生猫科动物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2.检疫对象狂犬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诊断意义1.生猪胴体检疫是宰中检疫的重要环节。定点屠宰场生猪检疫包括入场检疫﹑待宰检疫﹑宰中同步检疫和宰后处理这四个环节。宰中同步检疫是生猪检疫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生猪胴体检疫是宰中同步检疫的重要步骤,生猪胴体表面检疫是生猪胴体检疫的重要内容。缺少胴体表面检疫的胴体检疫是不完整的,缺少胴体检疫的宰中检疫也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合规的,也是不许可的。2.胴体检疫结果是判定胴体是  相似文献   

20.
产地检疫是指对人工饲养的家畜家禽和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在离开饲养地或捕获地之前,经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的检疫.产地检疫是一项基层检疫工作,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开展产地检疫可以把动物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便快速扑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