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不同果袋颜色对种间杂交黄肉新品种‘金艳’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上提供可选的果袋,从而达到提质增效。选取5种不同颜色果袋对黄肉猕猴桃品种‘金艳’果实进行套袋,对采收与软熟时果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套袋处理较对CK均能显著提高果实光洁度、商品果率;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是JY-5处理,达到了17.15%,套袋能显著降低果实硬度,促进果实提前成熟,所有处理的硬度和可滴定酸在后熟阶段呈连续下降趋势;可溶性总糖在后熟过程中呈直线上升趋势,不同颜色套袋对果实的维生素C影响较大。综合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情况等因素,JY-5处理对‘金艳’猕猴桃果实套袋品质最好,JY-4处理果实品质最差,JY-2处理对果实在常温贮藏性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
<正>"农大金猕"是以"金农2号"猕猴桃为母本,以"金阳1号雄株"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黄肉猕猴桃新品种。2016年12月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近圆柱形,果皮褐绿色,被稀疏短茸毛。平均纵径5.23 cm,横径4.76 cm,平均单果质量82.1 g。未熟果果肉为绿黄色,软熟后果肉为黄色,肉质细嫩、多汁,风味香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2%,总糖14.2%,总酸  相似文献   

3.
以‘金艳’猕猴桃为材料,研究其果实生长动态规律及不同采收期(谢花后153 d、168 d、183 d和198 d)(Ⅰ、Ⅱ、Ⅲ、Ⅳ)的软果品质。结果表明:金艳猕猴桃在凉山州西昌市一般4月中旬进入盛花期;在生育期内,果实尺寸(纵、横径)呈前期逐渐增大,后期趋于平稳的变化,谢花后59 d内为果实快速膨大期,谢花后101 d进入生长缓滞期;随采收期延迟,果实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和糖酸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早期采收(Ⅰ、Ⅱ)果实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糖酸比和总氨基酸偏低,淀粉和粗纤维较高;晚期采收(Ⅲ、Ⅳ期)果实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糖酸比较高,淀粉和粗纤维较低,风味更浓,口感更佳;Ⅳ期维生素C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但采收较晚不利于当年鲜果销售;若作为鲜果,其最佳采收期为Ⅲ期,Ⅱ期和Ⅳ期可作为备选采收期;作为保健品加工原料,最佳采收期为Ⅳ期。  相似文献   

4.
"东玫"是从湖南溆浦县野外美味猕猴桃资源中选育出的红心新品种。2018年4月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该品种果实椭圆形,果肩方,果喙端钝凸,果皮绿褐色,密被黄褐色绒毛,分布均匀;果柄长39.83 mm,平均单果重58.5 g,果实纵径48.39 mm,横径35.59 mm;中果皮浅黄色,内果皮红色;软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1%.  相似文献   

5.
秭归空心李     
秭归空心李是在秭归县杨林桥镇发掘的地方优良李品种。在选育地,秭归空心李3月中下旬萌芽,盛花期4月中旬,果实成熟期8月上中旬,落叶期在11月上中旬。树体生长期2 30天左右,果实发育期12 0天左右。果实扁圆形、整齐,果顶平或微尖,缝合线浅。果皮绿色,果粉厚呈白色,最大果重6 2g ,平均单果重4 0 g。果实可食率95 5 % ,含可溶性固形物11 5 % ,可溶性总糖7 76 % ,酸1% ,品质上等。1985年起在全县15个地方李品种中筛选出品质较好、产量较高的青皮空心李(俗名)。在秭归县的杨林桥镇、梅家河乡、水田坝乡、周坪乡、两河口镇采用根蘖苗、嫁接苗、扦…  相似文献   

6.
《山东饲料》2004,(10):26-26
1.柿子的贮藏 我国柿子的品种很多,一般可分为涩柿和甜柿两大类。涩柿在软熟前不能脱涩,采后必须经过人工脱涩或后熟作用,才能食用。甜柿在树上软熟前即能完成脱涩。通常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同一品种中迟采收的比早采收的耐贮藏。在一般常温条件下涩柿脱涩后只能贮存1~2周,因脱涩促进了果实衰老,易软化。  相似文献   

7.
红美丽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1992年 4月从美国引入。着色艳红 ,平均单果重 5 6 9g ,最大果重72g。果肉淡黄色 ,汁液丰富 ,味甜可口。自花结实 ,极丰产。果实发育期 75天左右。在山东泰安 6月15~ 2 0日成熟。  碧绿红心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1992年从美国引进。果面绿色 ,平均单果重 88g ,最大果重 135g。果肉红色 ,细嫩 ,风味甘甜 ,含可溶性固形物 17 2 %、总糖 13 0 % ,品质极佳。在泰安 7月上旬成熟。果实较耐贮运 ,货架期 10~ 15天 ,在 0~ 3℃条件下可贮藏 30~ 5 0天。丰产性强。  大红玫瑰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1992年从美国引…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测定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套袋成熟果实挥发性物质。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果实分别检测到43种、40种和36种发性物质,未套袋果实有36种。挥发性物质中酯类为最主要香气成分,红色、蓝色果袋套袋处理酯类均降低,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84.91%、86.35%和88.74%,主要酯类有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丁酯、丁酸己酯;检测出的主要烯类和醇类物质分别是α-法尼烯和正己醇。红色果袋实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蓝色果袋果实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而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桃咏蜜露”是“雨花露”水蜜桃的芽变品种,果面底色绿色,表色红色,与雨花露颜色不同。果实近圆形,两侧对称,果顶圆平。平均单果重160g。果皮易剥离,果肉黄白色,近核处红色,柔软细腻,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4%左右,可滴定酸含量在0.24%左右。果实成熟期在6月上中旬,果实发育期70天左右。果实宜鲜食,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10.
‘灵峰’和‘闽清2号’橄榄是从福州地区的‘长营’橄榄实生群体中筛选出的鲜食新品系。‘灵峰’橄榄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7.40 g,可食率81.00%,总糖4.10%,总酸1.16%,可溶性固形物11.40%,钙1230.00 mg.Kg-1;果皮黄绿色,果肉黄白色,果肉质地脆、化渣无涩味,回甘好,为晚熟类型。‘闽清2号’橄榄果实纺锤形,平均单果重7.60 g,可食率82.40%,总糖2.46%,总酸1.19%,可溶性固形物8.83%,钙627.33 mg.Kg-1;果皮绿色,果肉黄白色,果肉质地脆、化渣无涩味,风味清淡,并且表现出丰产和稳产特性,为中熟类型。‘灵峰’橄榄可作为鲜食品系,‘闽清2号’橄榄可作为鲜食兼加工品系。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南方果树》2020年第4期《金艳猕猴桃果实生长规律及不同采收期对其品质的影响》作者李小艳等报道,在四川西昌以金艳猕猴桃为材料,研究其果实生长动态及不同采收期(谢花后153、168、183和198 d采摘,分别记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果实软熟后品质。  相似文献   

12.
‘巫溪晚脆李’是从地方青脆李实生变异植株中选育出的成熟较晚、果型端庄、肉质脆嫩、离核味甜的青脆李新品种。该品种树势强健,生长快,比本地酒泉香脆李晚25d-30d,在巫溪海拔1100m区域成熟时间在八月中旬。果实较大,近圆形,平均纵径4.2cm、横径4.74cm,单果重58.7g。果皮绿色或黄绿色,皮中等厚,果点明显,果粉厚,白色。果顶略凹。果肉绿黄色,肉质硬脆,汁多味香,脆嫩,纯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5%,可滴定酸0.71%-0.84%,Vc含量1.56 mg/100g-2.85mg/100g,果核小,离核,呈扁圆形,果实可食率达97.83%-97.91%。无明显采前裂果和果内流胶,晚熟,丰产,果实硬熟时肉质松脆,但软熟后出现肉变粉质、硬度下降现象,常温下不耐贮运。耐高温高湿和寡日照气候,适应性好,适宜在重庆海拔在500m-1300m的山地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馨绿"是从野生软枣猕猴桃群体中选育出的抗寒、耐贮的新品种。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果实倒卵形,果皮绿色光滑,纵径31.2~33.0 mm,横径26.9~28.9 mm,侧径22.6~24.9 mm,果形指数1.22,平均单果质量12.4 g,大果17.0 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5.7%,可溶性糖7.9%,总酸1.2%,维生素C 465 mg/kg。果肉  相似文献   

14.
2017年至2018年对蕉柑新品种“特晚熟蕉柑”进行了落花落果和果实生长发育观察,并对果园温湿度与落花落果和果实生长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特晚熟蕉柑从4月2日开始落蕾,至4月21日结束,历时20天;4月4日开始落花,至4月21日结束,历时18天;4月4日第一次生理落果开始,5月4日达最高峰,至5月18日结束,历时45天;5月9日第二次生理落果开始,5月16日达最高峰,至7月2日结束,历时55天;2018年平均单株成花总量18747朵,落蕾率为8.85%,落花率为4.35%,第一次生理落果率为76.26%,第二次生理落果率为8.38%,自然坐果率为2.16%;各时期生理落花落果率排序为第一次生理落果率>落蕾率>第二次生理落果率>落花率;特晚熟蕉柑果实生长在不同年份均表现前期果实纵径大于横径,后期果实横径均大于纵径,整个果实生长发育动态曲线呈抛物线,果实成熟时近]圆形;特晚熟蕉柑果实纵横径均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增长最快。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特晚熟蕉柑落蕾量与日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第二次生理落果量和果实纵、横径增长量与日平均气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日平均气温与落花量和第一次生理落果呈正相关;空气湿度与果实横径增长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落蕾量、第二次生理落果量及纵径增长量呈负相关,与落花量和第一次生理落果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西瓜W126山东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西瓜杂种一代。早熟,开花至果实成熟32天左右,易坐果,适应性好。果实高圆形,皮绿色,上覆深绿色条带。单果重2.5千克左右。果肉红色,质细脆,纤维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以上。适于设施早春和秋延迟栽培。W178山东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西瓜杂种一代。早熟,开花至果实成熟32天左右,易坐果。果实长圆形,果  相似文献   

16.
1 主要病害发生特点1.1 梨轮纹病:是梨生产中最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梨果实和枝干。病菌从4月下旬至7月上旬侵入果实,5—6月为侵入高峰期,受害果在采摘前一个月左右开始发病,采收前10~15天,直到采收、运输、贮藏期是发病的高峰期。在采收中若遇雨天,该病具有突发性和暴发性,果实发病率可达80%以上,一般情况下果实发病率为15%~25%。果实发病,先在果面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3~5天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果树》2021年第3期《喷施醋酸钙对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关键品质的影响》(作者彭舒等)报道,探讨不同浓度醋酸钙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蓝莓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粉蓝为试材,从盛花后10天开始,并每隔10天在选取的蓝莓树上喷施醋酸钙,醋酸钙溶液浓度设置为0.3%、0.6%、1.0%,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研究喷施醋酸钙对蓝莓果实关键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通过人工杂交培育而成的龙眼新品种东良龙眼的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并与珠三角主栽培优质品种石硖龙眼(也为其父本)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早期主要是果皮和种子的发育,在花后32天左右开始长出半透明的果肉,15-20天后包满种子。花后84天左右果肉开始快速生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快速增加。东良龙眼在果实近成熟时全果和果肉的重量还在快速增长。果大、可食率高、味甜、肉质爽脆,品质上等,可与优质品种石硖龙眼相媲美,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龙眼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巫山脆李’是由巫山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西南大学和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从地方青脆李‘江安大白李’自然芽变植株中选育出的果型端庄、肉质脆嫩、离核味甜青脆李新品种,先后获全国优质李杏评选金奖第一名和“三峡杯”优质脆李评选“果王”等称号,在西南地区推广50万亩。该品种树势强健,生长快,在重庆三峡库区沿江区域7月上中旬成熟,果实卵球形,果顶略凹,中等大小,平均纵径3.3cm、横径4.0cm,平均单果重37.2g,果柄长1.5cm、粗0.1cm。果皮底色绿色至绿黄色,皮中等厚,果点明显,果粉厚,白色。果肉浅黄色,肉质致密,纤维短,汁多味香,脆嫩,纯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5%,可滴定酸0.43%~0.72%,Vc含量6.12 mg/100g~8.99mg/100g,果核小,离核,呈扁圆形,果实可食率达94.8%~96.88%。无明显采前裂果和果内流胶,中熟,丰产,果实硬熟时肉质松脆,但软熟后出现肉变粉质、硬度下降现象,常温下不耐贮运。耐高温高湿和寡日照气候,适应性好、适宜在长江上游海拔180m~1000m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采前烂果、落果,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本文进行了硬核期开始的薄膜棚架避雨栽培杨梅。结果表明,薄膜棚架避雨时平均温度比露天高0.17℃;平均相对湿度比露天高0.87%,棚内的叶长、叶宽比露天显著低9.08%和9.6%,叶厚比露地显著低5.94%。棚内果实烂果率和落果率分别比露天显著低51.59%和55.13%,果实的转色期和成熟期比露地提早2-5天。单果重棚内比露天显著高5.76%,棚内果实横径、纵径分别比露天高4.7%和1.65%,色差L、色差b分别比对照高5.4%和37.75%,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分别显著比露天高2.28%、2.11%和3.05%,硬度和可滴定酸分别比露天低2.30%和3.36%。通过硬核期搭建薄膜棚架避雨栽培杨梅,果实品质有较好的提高,尤其是烂果和落果率显著降低,在生产上值得大力推广薄膜棚架避雨提高杨梅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