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东魁杨梅为试材,研究简易自发气调贮藏(MA)和充氮气调贮藏(NA)条件下,杨梅贮藏小环境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和对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A中,乙烯浓度在2d达到高峰;O2前4d浓度急剧下降,后维持在2.48%至1.78%;CO2一直呈上升趋势,试验过程浓度提高了124.3%。在NA中,乙烯高峰出现时间明显推迟、峰高降低;O2浓度维持在2.28%-1.82%,CO2变化与MA相似,浓度提高了131.3%。MA和NA均有效延缓杨梅鲜果的软化变质,减缓果实硬度和总糖的下降速率。贮藏至16d,NA和MA中果实变质率分别比对照下降31.6%和22.5%,硬度比对照增加25.93%和21.98%,总糖含量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荸荠种和东魁15年生的杨梅树为试材,设置株施2.5 kg、5kg、10 kg生物有机肥的3个处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树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3个处理均能促进杨梅生长量的增加,与对照相比荸荠种的夏稍增加5.84-20.8倍,秋稍增加29.25-38.8倍;东魁的夏稍增加7.49-13.65倍,秋稍增加4.54-10.89倍;枝梢粗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果实单果重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荸荠种增加其幅度在30.87-55.60%,东魁增加幅度在3.38-33.73%。可溶性固形物有明显增加,荸荠种与对照相比增加2.3-9.2个百分点,东魁增加3.2-13.5个百分点。试验说明生物有机肥对促进杨梅生长发育、增强树势,改善果实品质有一定的作用,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8 年生‘东魁’杨梅为材料,研究修剪的矮化提质效果。连续2 年进行大枝修剪(vertical branch pruning,VP)、精准修剪(precise pruning,PP)、大枝修剪+精准修剪(VP+PP)和“开天窗”常规修剪(pruning of open skylight,PO),并以不修剪为对照(CK)。试验前后调查树体高度和冠幅,并测定株产量、果实品质(总糖、可滴定酸、Vc、总多酚、总黄酮等)和色差(L*、a*、b*、ho、C*)等。结果表明,对树冠控制能力的大小为VP+PP>VP>PP>PO,其平均树高分别降低了63%、57%、55%和25%。平均株产量为VP+PP>VP>PP>PO,产量分别提高了25%、20%、6%和-38%。对果实色泽改善以PP 和VP+PP 的效果最显著。调查L*和始熟期发现,近熟期L*越小成熟度越高。处理第2 年果实品质相比第1 年改善幅度增大,以单果重为例,处理第1 年VP+PP、PP、VP、PO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32.0%、30.3%、21.1%和8.7%,第2 年单果重分别提高了48.3%、44.9%、43.1%和8.9%;各处理的a*、ho和C*在处理第1 年无显著差异,第2 年出 现差异分离。综合分析,不同处理下杨梅的综合效益为VP+PP>PP>VP>PO>CK。  相似文献   
4.
杨梅基因组SSR引物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杨梅(Myrica rubar Sieb. et Zucc.)基因组序列信息,研究了1 431条scaffold中SSR位点的分布特点。共发掘到二至六核苷酸SSR位点43842个,分布在623条scaffold中,共有194种重复单元。二核苷酸SSR位点有36 383个,占总SSR的82.99%;AG/CT的出现频率最高,为55.70%,占总SSR位点的46.23%。三核苷酸SSR位点有6 115个,占总SSR的13.95%。四核苷酸SSR位点有827个,占1.89%。五核苷酸SSR位点为245个,占0.56%。六核苷酸SSR位点为272个,占0.62%。设计合成了59对基因组SSR引物,多态性分析显示,高度多态性引物26对,中度多态性引物为33对;将其应用于杨梅优株早鲜856及其他13个主栽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引物在相似系数0.56处将14份杨梅材料分为两个群体,早鲜856与其他13个主栽品种在DNA水平上均存在差异,且与对照品种‘早色’的相似系数为0.86。  相似文献   
5.
 ‘诸暨短柄樱桃’是从地方野樱桃中提纯并筛选出的优质大果中国樱桃品种, 果实大, 外形美观, 品质优, 平均单果质量2.8 g, 最大4 g,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 , 可食率89%。  相似文献   
6.
凋萎病是当前为害杨梅生产的主要病害,可造成死树毁园的严重后果。通过连续6年容器苗和果园防治研究,总结该病的防治关键为强壮树势,防控要点为适时施用新型杀菌剂、生物农药及硫酸亚铁,冬季清园宜选择三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修剪整形时要避免枝剪传菌,膏剂农药及时封堵保护树体伤口,秋末追施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7.
蜡杨梅与杨梅种间嫁接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蜡杨梅与杨梅的嫁接亲和性及亲缘关系,为杨梅扩展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连续3年在浙江余姚滩涂上(土壤pH8. 01),以蜡杨梅和杨梅为砧木,以4种主栽品种‘荸荠种’‘东魁’‘夏至红’和‘水晶种’为接穗的种间嫁接,并基于SSR对蜡杨梅和杨梅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聚类分析。调查各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及相关指标。【结果】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70. 08%~83. 75%,其中‘夏至红’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81. 98%),‘荸荠种’次之(80. 43%);蜡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27. 51%~38. 29%,其中,‘东魁’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34. 88%);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极显著高于蜡杨梅砧穗组合。不同组合间的T-test显示:蜡杨梅砧穗组合BQ4-6、DK4-6和SJ4-6分别在冠径、干周和植株高度等指标上显著性高于杨梅砧穗组合。6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2个砧木群体在连续3年的试验中,嫁接成活率与植株高度和冠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砧木高度与植株高度均呈现显著性负相关。利用127对SSR标记对2个砧木及4个接穗材料进行了多态性检测,聚类分析后分为3个群体,蜡杨梅与杨梅的种间亲缘系数为0. 31,杨梅砧木与‘夏至红’亲缘关系最近,与‘荸荠种’次之;蜡杨梅与‘东魁’亲缘关系最近;与嫁接成活率的表现一致,亲缘关系越近成活率越高。【结论】蜡杨梅砧木与杨梅接穗间存在一定的亲和性,而且更适合生长在碱性土壤中。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肥料(杨梅专用全价缓释肥、味丹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为试材,研究不同类型肥料对杨梅叶片生长发育和矿质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杨梅专用全价缓释肥(以下简称:缓释肥)能显著增加杨梅叶片百叶重和叶绿素含量;施用杨梅专用全价缓释肥能显著提高杨梅叶片钾含量,降低叶片磷含量,适宜杨梅喜钾厌磷的需肥特性;随着叶龄增加,氮含量逐渐增加,并能大幅提升叶片对钙、镁的积累,保持叶片较高的微量元素积累量。因此,杨梅专用全价缓释肥可以更好地促进杨梅叶片生长,提高叶片中重要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积累,进而保证植株在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杨梅设施栽培是降低花期冻害、成熟期雨害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20多a的探索和发展,逐渐集成山地建棚、温湿度管理、花果调控等大棚杨梅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范,不仅有效减小“倒春寒”与“梅雨”影响,保障了丰产稳产,而且大幅提升了产量、品质和效益,带动了杨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沾化冬枣在我国南方栽培一直存在坐果难、落果严重、收益较差的严重问题。本文总结了浙江义乌密植矮化设施栽培沾化冬枣技术,其株行距为1.5 m×2 m,树高2 m左右,大棚单栋宽8 m,肩高3.5 m,棚顶高5 m,于2月中旬扣棚。在40%枣花盛开时环剥主枝,喷施0.01%浓度的赤霉素催花保果,并根据树势、座果能力和座果量进行疏果。施用商品有机肥(N+P2O5+K2O≧5.0%,有机质≧45.0%)做基肥,在清明后和6月底至7月初分别施用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14-6-40+TE高钾型)。清明节前后枣树萌芽展叶前用石硫合剂清园,生长季综合防控病虫害。进行生草栽培,割草肥土。枣苗定植3年后亩产鲜枣达1600.8千克,比露天栽培增长42.86%。与露天栽培相比,裂果率降低85.23个百分点,扣除成本,露天栽培亩收益2460.56元,大棚栽培亩收益13560.74元,亩收益增长451.12倍。本文技术为沾化冬枣在我国南方的推广提供了成功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