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双孢菇栽培原料广泛,栽培技术简单易掌握,通过菇房和栽培季节的合理选择,抓好堆料、播种、覆土,出菇管理等环节,在天水地区便可实现周年栽培。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灌南县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和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拥有多家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企业,栽培杏鲍菇、纯白金针菇、双孢菇、草菇等中高档品种,产品销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多个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双孢蘑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可鲜销、罐藏、盐渍,其菌丝还可作为制药的原料,有世界菇之称。双孢菇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  相似文献   

3.
依据双孢菇和草菇的生物学共性,通过周年轮作双孢菇、草菇,菌糠循环使用,基础设施常年不闲的生产实践,总结了菇房两菇轮作高产的新技术,开发了食用菌产业生产的新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以均衡徐州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快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江苏连云港政府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食用菌产业作为现代高效农业重点产业推进,通过科学规划、园区集聚、政策扶持、项目促动、培训指导等有效举措,在灌南县、灌云县、东海县、赣榆区等地,重点推广杏鲍菇、金针菇、秀珍菇、双孢菇等中高档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的应用,及液体菌种发酵制备、净化室流水线接种等设施化高产绿色栽培关键技术,当地食用菌全产业链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该文详细介绍了苏北地区食用菌设施化高产绿色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双孢菇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绿色双孢菇的需求,实现双孢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参照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的产业标准,广泛收集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结合冷凉山区双孢菇生产实际,总结出了冷凉山区绿色双孢菇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6.
正青冈县昌盛乡兴东村食用菌基地,占地面积10hm2,由昌盛乡盛菇食用菌合作社投资领办。食用菌基地共分为"原料区、制菌区、养菌区、出菇区、冷藏区"5个功能分区,有菌包自动化生产线2台(套)、蒸汽式灭菌锅、热风炉、卷帘机等各类加工设备26台(套),喷淋、遮阴设备120套。重点生产滑子菇、香菇、大秋盖、双孢菇、玉黄蘑等5个菌类品种,现有出菇棚室120栋,年栽培菌包100万袋。通过食用菌园区的拉动,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兴东村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并于2000年首次启动了“食用菌生产技术开发工程”。“两菇一菜”种植模式作为开发工程内容之一,经过试验、开发、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进行“两菇一菜”高效种植,通过菌、菜轮作,可实现资源的多元、增值、高效利用,提高棚室生产效益。现将几种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一、双孢菇-蒜黄(越冬芹菜)-鸡腿菇 双孢菇选择麦秸作为主料,于7月底~8月上旬备料,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10月上中旬开始出菇,11月下旬结束。一般每667m2可产菇60…  相似文献   

8.
《蔬菜》2016,(1)
为了食用菌生产在伊犁河谷地区可持续、快速、高效地开展,根据当地实际,通过双孢菇高产栽培试验,摸索出一套较完善的双孢菇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双孢菇生产者提供标准化生产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鲍鱼菇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鱼菇属珍稀食用菌,本文介绍了作者通过长期栽培实践总结出鲍鱼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条件、配料、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双孢菇秋季出菇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敬 《蔬菜》2014,(5):72-74
介绍了双孢菇的特点、菇房建造技术、培养料堆制与发酵技术和秋季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双孢菇秋季栽培应重点做好菌丝生长管理和出菇管理,出菇后加强水分、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管理,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种植。  相似文献   

11.
摘要:针对泰州地区早期双孢蘑菇生产培养料堆腐发酵用工量大、发酵堆腐不彻底,导致播种后不发 菌或杂菌污染的现象,特引入利用小麦秸秆+鸡粪发酵料的双孢蘑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将浸泡过 的麦草、鸡粪进行机械搅拌、添加石膏、补水、间隔送风、巴氏灭菌消毒等操作,不仅能使培养料缓慢 升温,平衡料温,而且便于机械化操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同时产生的污水可引入混料池得到重复使 用,对周边生态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同时实现较高产量双孢蘑菇产量达26~32 kg/m2 ,且生产过程不使用 化肥和农药,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全程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迅速,但病害的发生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对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鸡腿菇、草菇、猴头、毛木耳等大宗品种的菌丝体病害、子实体病害进行调查,并提出综合防控指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5年~201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和品种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2015年~2018年我国食用菌生产区域产量和品种概况。我国食用菌产量连续4年保持100万吨以上的省份有11个,包括河南省、山东省、福建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西省以及辽宁省。这些省份4年共生产食用菌总量11451.17万吨,约占我国食用菌4年生产总量(14573.84万吨)的78.57%。我国年产量排前6位的食用菌品种有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以及毛木耳,6个品种4年总产量共计11770.65万吨,占全国4年食用菌总产量(14573.84万吨)的80.77%。此外,还对食用菌行业发展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4.
菌糠在双孢蘑菇菌种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导了菌糠在双孢蘑菇菌种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菌糠是代替一部分麦粒制作蘑菇菌种的好材料,麦粒:菌糠比为100:40,100:60和100:80的配比比较适合蘑菇菌丝生长,其中麦粒:菌糠比为100:60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架棚进行草菇-双孢菇循环栽培是一项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从品种选择、时间安排、培养料配方、覆土及出菇管理、效益分析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荷兰智能食用菌仿生态种植系统,开发了适合地方特点的褐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枝术。主要包含厂房建设、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品标准化和培养料处理,确保了褐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生产所需的劳动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国食用菌产业现阶段发展情况及行业未来趋势,从食用菌栽培历史入手,阐述了目前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扩大、产量提升、栽培品种多样化且形成了明显区域产业集群的现状;同时,也指出存在发展不平衡、自主产权品种稀缺、生产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传播食用菌文化以促进文化与产业相融合、提高品质以增加食用菌产业市场和保护食用菌种质资源以促进品种多样化等对策建议,旨在为食用菌产业未来蓬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计算的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自动监控系统,系统有效结合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由终端控制器和终端协调器构成的系统栽培环境参数采集终端,采集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数据,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云监测信息服务平台,合理利用云计算服务模式结构,存储栽培环境参数采集终端采集汇总输出数据,利用ZigBee技术构建无线传感网络,实现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传输,同时协助系统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数据监控管理,提升食用菌质量及生长速率,减小食用菌栽培成本,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疣孢霉是一种土壤真菌,它以覆土为主要传染源危害双孢蘑菇,已成为制约我国双孢蘑菇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若采取严格菇房处理、培养料二次发酵、重视覆土材料消毒、适时安排栽培季节、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逆性强的蘑菇菌株等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熊怡文 《蔬菜》2022,(2):43-45
为了减轻外来蔬菜对宜黄县产业带来 的冲击,避免农户丰产不丰收,提升合作社的经 济效益,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消费习惯的基础 上,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设 施设备、综合运用蔬菜种植新技术,探索形成了 “莴笋—辣椒—上海青—黄瓜—川松”高效栽培 模式,强调将育苗区与种植区严格分开管理、合 理安排茬口、充分利用栽培设施、严格实行轮作 换茬和转变技术模式等技术要点。1年可种植5茬 蔬菜(比通常增加了1~2茬),从而达到“三 超”高产收益(产量超10 t、产值超4万元、纯收 入超2万元),为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 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