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新疆番茄上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利用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了南北疆番茄上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以及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的感染情况,并利用分段克隆的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RT-PCR方法检测健康植株与携带病毒植株杂交育种的F1代植株带毒率以分析STV的种子传播特性。结果显示,新疆番茄上CMV、STV、ToMV和PVY在北疆的检出率分别为52%、37%、27%和14%;在南疆的检出率分别为79%、60%、69%和0;且以STV、CMV及ToMV的复合侵染为主。从我国加工番茄上首次获得了长3 437 nt的STV SHZ-1核苷酸序列,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已报道STV只有1~9个核苷酸的变异,且序列变异与地域无相关性。分析杂交F1代加工番茄植株上STV的传播特性,发现其除可由种子传播外,也可通过花粉传播。表明STV是侵染新疆番茄的主要病毒之一,且该病毒可通过种子或杂交育种途径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2.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烟草花叶病毒属新成员,是茄科作物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毒之一,近几年EPPO全球数据库报道多个国家从进境辣椒和番茄种子中截获该病毒。为防止番茄斑驳花叶病毒通过种子种苗进行传播扩散,本文根据该病毒GenBank中不同分离株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oMMV的方法。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virus,TomRSV)6种病毒均无交叉反...  相似文献   

3.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是2013年发现的烟草花叶病毒属一个新种,目前在多国(地区)有发生。本文采用小RNA深度测序及RT-PCR检测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辣椒疑似病样中检测到ToMMV,命名为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ToMMV-GD-2020)。采用RT-PCR分段扩增获得了ToMMV-GD-2020的基因组全序列,该分离物基因组全长6 399 nt,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4个蛋白。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ToMMV-GD-2020与已登录GenBank的14个ToMMV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0%~99.7%,其中与中国辽宁分离物ToMMV-LN(GenBank登录号:MN853592)的相似性最高(99.7%),与危害我国番茄、同属烟草花叶病毒属的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 ToMV)、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ToBRFV)代表分离物的相似性分别为84.6%和81.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oMMV-GD-2020...  相似文献   

4.
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 (ST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侵染番茄的病毒, 通常与多种病毒复合侵染, 可能与番茄的褪绿、黄化、衰退、果实变小等症状相关。该病毒最早在1984年发现, 并于2005年命名。我国首先于2015年在山东寿光发现。最近, 我们在山东和北京市多地的番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该病毒, 并通过检测发现国内一些主要品种番茄种子的STV携带率达40%。STV基因组为一条双链RNA, 隶属Amalgaviridae科Amalgavirus属, 是严格种传病毒, 不能通过汁液摩擦接种和嫁接传播。鉴于STV的潜在危害以及与其他病毒高度复合侵染造成的严重损失, 本文介绍了STV检测方法, 并提出应开展对主栽品种的种子检测和针对性防控。  相似文献   

5.
辣椒是云南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病毒病尤其是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发病严重,影响了辣椒产量和品质。利用RT-PCR技术对从云南辣椒主产区采集的疑似感染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25份辣椒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2份样品检测出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检出率为48.0%,其中6份是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 (TSWV),检出率为24.0%;5份是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orthotospovirus (TZSV),检出率为20.0%;有1份是TSWV和TZSV复合侵染,检出率为4.0%,这是在云南辣椒生产上首次发现TSWV和TZSV的复合侵染。通过鉴定,初步了解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在云南辣椒生产中的发生情况和种类,为制定云南地区该属病毒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西藏昌都市卡若区高原条件下的蔬菜主要病毒种类, 对温室、大棚和露地栽培的主要蔬菜进行了病毒病调查, 采集典型病毒病症状样品进行ELISA检测, 明确病毒种类; 并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RT-PCR扩增克隆与测序分析对主要病毒进行鉴定分析。ELISA检测结果表明,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温室及大棚栽培的番茄、辣椒和莴苣上的主要病毒有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及凤果花叶病毒(pepino mosaic virus, PepMV)。其中TSWV检出率最高, 为45%。进一步对检出TSWV的蔬菜样品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 发现其中含有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体, 应用TSWV-N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 发现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感染的TSWV与云南TSWV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的主要病毒种类。综合抗体检测、病毒粒体形态观察与分类相关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 明确了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感染的主要病毒为TSWV。这也是TSWV在西藏的首次报道, 为了解TSWV的发生分布及其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 TZSV)是番茄斑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对云南番茄、辣椒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用RT-PCR 从感病番茄中扩增得到长度为837 bp TZSV 的核壳体蛋白基因(N 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 ),获得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TZSV-N,在大肠杆菌BL21 中表达,SDS-PAGE 分析表明,该载体高效表达33kDa 的融合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TZSV 核壳体蛋白(N 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间接酶联免疫测定(ID-ELISA)表明效价为1 / 6 000;Western blot 分析表明,该抗血清能与西瓜银色斑驳病毒(WSMoV)血清组的辣椒褪绿病毒(CaCV)反应,而与番茄斑萎病毒(TSWV)、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NSV)无血清交叉反应,说明获得的抗血清能用于WS-MoV 血清组成员的检测,TZSV 属于WSMoV 血清组成员。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云南省昆明市露地栽培条件下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发生流行特征,于2014—2015年采用病害系统调查法结合病毒ELISA及RT-PCR检测方法研究露地栽培条件下由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引起的病毒病发生规律及其重要寄主种类,并研究利用防虫网隔离蓟马对番茄斑萎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番茄斑萎病毒病在露地番茄主要种植期3—10月普遍发生,番茄苗期和移栽初期是该病毒病防控的关键期,带毒种苗调运是该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田间多种茄科和菊科植物是TSWV的重要中间寄主。在田间,菊科寄主植物油麦菜、莴苣、鬼针草、牛膝菊上TSWV的检出率均较高,在42.53%~81.63%之间;茄科寄主植物中辣椒上TSWV的检出率最高,为41.99%,其次为马铃薯,TSWV检出率为27.78%,在番茄上TSWV的检出率为19.02%,因此生产中应对这些TSWV重要中间寄主给予更多关注和防控。应用防虫网能有效隔离蓟马,使番茄斑萎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分别降低了6.44个百分点和5.31,可有效降低番茄苗期及定植期斑萎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调查发现四川省汶川县当地辣椒的病毒病严重且症状多样,病样粗提液摩擦接种辣椒、矮牵牛和三生烟,出现辣椒系统性花叶焦枯和茎尖坏死,指示植物表现局部枯斑。对3个不同症状的病果进行sRNA深度测序鉴定,发现均含有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通过RT-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有病样的果皮和部分新鲜种子以及回接寄主的病叶均检测到TSWV和PMMoV,表明该地辣椒病毒病是由TSWV和PMMoV复合侵染引起。这是TSWV侵染四川辣椒的首次报道。分别基于TSWV N基因序列和PMMoV CP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汶川分离物TSWV-WC(MK468469)与贵州分离物(KP684518)亲缘关系最近,PMMoV-WC(MK408614)与北京分离物(AY859497)亲缘关系最近。推测该地辣椒病毒病可能与品种引进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兴区某蔬菜种植基地的辣椒和番茄发现疑似病毒感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症状分析和RT-PCR检测,证实其感染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基于TSWV序列特征对该地区TSWV进化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北京顺义区已经报道TSWV毒株进化关系较近,但较国内其他地区株系更接近欧美种群,表明其可能是近几年由国外引种传入。  相似文献   

11.
正番茄病毒病是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安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感染番茄作物的病毒种类高达136 种~[1]。小RNA测序和组装技术(small RNA sequencing and assembly, sRSA)已用于不同物种的病毒检测~[2]。Xu等~[2]对采自我国的170个番茄样本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分析,鉴定出22种病毒。其采样地点未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是我国重要的设施番茄生产基地, 2011 年宁夏银川市  相似文献   

1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单链环状DNA病毒, 在田间可与多种病毒发生复合侵染, 如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等?本文对比了TYLCV单独侵染和TYLCV与ToCV复合侵染对烟粉虱获取和传播TYLCV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取食TYLCV单独侵染的番茄相比, 取食复合侵染番茄的烟粉虱对TYLCV的传毒率显著提高, 且番茄植株和烟粉虱体内TYLCV的病毒积累量也显著提高?试验结果说明复合侵染会提高烟粉虱的传毒率, 促进TYLCV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番茄病毒病, 特别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病在北京地区空前暴发, 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使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2012-2013年在北京周边7个区县, 采集疑似感染病毒的番茄植株样品325份, 分别针对TYLCV、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3种病毒进行了PCR或ELISA 检测。检测结果表明, 目前在北京地区大棚或温室内发生的番茄病毒病以TYLCV为主; 露地番茄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比较普遍, 病毒检出率100%, 其中TYLCV检出率达到75%以上。在TYLCV侵染的样品中, TYLCV和CMV复合侵染占20%左右, TYLCV和TMV复合侵染占15%左右。部分样品检测到TYLCV、CMV 和TMV 3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侵染广东番茄的番茄褪绿病毒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东番茄上发现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褪绿,叶脉颜色变深及叶片增厚等症状。利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HSP70基因的两对特异引物对番茄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从所采集的6份病样中均扩增到预期大小的DNA特异片段。对其中1份样品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包括1个长度为1 665个核苷酸的完整病毒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ToCV HSP70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广东番茄受到了ToCV的侵染。但ToCV广东番茄分离物的HSP70序列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各分离物的同源性均低于82%,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与塞浦路斯tomato、约旦JU_20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为81.8%。这是ToCV在广东发生的首次报道,也是该病毒HSP70基因序列存在显著差异分离物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