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探究三叶青地上部分(三叶青藤叶)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240只健康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饲喂添加1%、3%、5%三叶青藤叶粉的基础日粮)。测定各组21日龄与42日龄试验鸡只体质量,42日龄试验鸡只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IgG、IgM含量以及盲肠内容物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三叶青藤叶粉可显著提高42日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和平均日增重(P<0.05),且中剂量组促进效果最明显。同时,低、中剂量组肉鸡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剂量组的肉鸡血清中IgA、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适量三叶青藤叶粉(3%)可显著增加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的相对丰度(P<0.05)。上述结果表明,三叶青藤叶粉可显著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求预防肉鸭大肠杆菌病的抗生素替代品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选用144只1日龄健康北京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两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1维吉尼亚霉素(抗生素组)或200 U·kg-1 GOD,于试验第7天分两次对所有鸭口腔灌服0.2 mL大肠杆菌 O88(3×109CFU / mL),两次攻毒间隔8 h。试验期28 d。【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和GOD显著提高攻毒肉鸭1—14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2)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28日龄攻毒肉鸭血液中白细胞数(P<0.05),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此外,GOD显著降低血液中红细胞含量(P<0.05)。(3)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14日龄肉鸭血清MDA和28日龄CAT的含量(P<0.05); GOD显著提高28日龄肉鸭血清T-AOC(P<0.05),且有降低14日龄CAT的趋势(P=0.087)。(4)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14、28日龄肉鸭血清内毒素含量(P<0.05)。(5)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肉鸭14、28日龄空肠IL-1β和IL-6浓度(P<0.05),以及28日龄空肠TNF-α浓度(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6)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攻毒肉鸭14、28日龄血清DAO活性和D-LA含量(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GOD增加了回肠特有OTUs的数量,降低了大肠杆菌含量,提高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结论】饲粮中添加GOD通过平衡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细菌内毒素的产生以及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来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因内毒素进入血液后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而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肉鸭肠道健康、促进肉鸭生长。GOD能够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用于预防或减轻肉鸭的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姜黄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姜黄在白羽肉鸡饲养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88只体质量相近的健康雄性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含有5,10,15 g/kg姜黄的基础日粮。试验期共42 d,分别在肉鸡21日龄、42日龄称质量和屠宰采样,测定各组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指数、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1~21日龄时,低、中、高各剂量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仅低剂量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2~42日龄时,仅低剂量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且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各剂量组肉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仅低、中剂量组肉鸡的胸肌率显著升高(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只有低剂量组肉鸡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42日龄时显著升高(P<0.05),其余各组肉鸡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DL-C水平在21日龄和42日龄时均无显著变化(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姜黄对肉鸡肝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各组肉鸡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2日龄时,低、中、高各剂量组SOD、GSH-Px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仅低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⑥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低、中剂量组肉鸡肝脏中Nrf2、HO-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仅Nrf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42日龄时,低剂量组肉鸡肝脏中Nrf2、HO-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仅HO-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基础日粮中添加5 g/kg姜黄能显著提高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空肠免疫相关指标及绒毛结构的变化在氟苯尼考致肉鸡腹泻中的作用。40羽1日龄肉鸡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氟苯尼考组(饮水添加100 mg·(kg?d)-1氟苯尼考至35日龄),35日龄检测体重、脾脏与胸腺指数,取空肠组织以HE染色,观察组织切片并测量绒毛长度、隐窝深度且计算绒隐比,荧光定量PCR检测空肠TLR4、MyD88、NF-κB和TNF-α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氟苯尼考组肉鸡空肠绒毛长度、绒隐比极显著下降(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升高(P<0.01);体重、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TLR4、MyD88、NF-κB与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空肠绒毛结构功能改变及免疫相关指标异常表达参与了氟苯尼考致肉鸡腹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9,(5):913-915
为了研究腹水综合征(AS)肉鸡空肠内容物中LPS及短链脂肪酸(SCFA)和血清中LPS的含量及其在AS发生时的作用,将102羽7日龄罗斯肉鸡随机分为2组,其中,空白组正常饲喂基础日粮;模型组饲养环境温度9~11℃,饲料中添加3%猪油和4%鱼粉,饮水中添加0.12%NaCl,采用ELISA检测分析35日龄肉鸡空肠内容物和血清中LPS含量,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空肠SCFA浓度。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空肠内容物中LPS和血清中LPS含量显著升高,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显著下降。AS肉鸡空肠内容物中LPS和血清中LPS含量增加;空肠内容物SCFA含量下降,肠道损伤加重,LPS易位进入血液,加剧了腹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福建闽北地区鸡源肠炎沙门菌(SE)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从该地区肉鸡规模化养殖场鸡群采集疑似病例,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征检测和PCR鉴定进行SE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和动物感染致病性研究。分离菌耐药表型检测结果显示,经分离鉴定得到的11株鸡源SE,对氨基糖胺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比较普遍,且多重耐药菌株占比高达81.81%;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攻毒组鸡只在感染后24 h开始出现死亡现象,3~6 d为死亡高峰期;剖检结果显示,攻毒组鸡只肝脏淤血肿大,肠道组织充血、出血,肠壁变薄;病理切片观察显示,攻毒组鸡只肝脏和肠道组织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坏死的情况;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SE感染诱导鸡只肝脏和肠道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升高,而盲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下降。表明本地区鸡群感染的沙门菌血清型以SE为主,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分离株对氨基糖胺类和β-内酰胺...  相似文献   

7.
 用蜂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鹌鹑,试验分为4组。组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组Ⅱ~Ⅳ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7,0.86,1.14g/kg蜂胶制剂。试验结束时测定免疫器官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鹌鹑的脾脏重、脾脏指数、法氏囊重、法氏囊指数都无显著差异(P>0.05);组II的胸腺重与组I、组III相比差异显著(P<0.05),组II的胸腺指数与组I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组II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与组I相比差异显著(P<0.05);组II的补体C4含量与其它两个蜂胶制剂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I的补体C3含量与其它3个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个蜂胶制剂组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发有效预防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微生态制剂,选用1日龄817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其中,空白对照(Control)组和坏死性肠炎(NE)组(用G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NE模型)饲喂基础日粮、预防1(Prob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微生物制剂1、预防2(Prob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微生物制剂2;试验第14~16 天Prob1组、Prob2组和NE组肉鸡连续灌胃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探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该病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NE组肉鸡体质量低于Control组,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体质量显著高于NE组(P<0.05)。NE组肉鸡空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绒毛变短、隐窝加深、绒隐比降低,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后肉鸡空肠绒毛结构较完整、绒毛长度和绒隐比显著高于NE组。NE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T-AOC、AKP活性低于Control组;试验第17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T-AOC、AKP活性显著高于NE组,Prob1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活性显著高于NE组;试验第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T-AOC、AKP活性高于NE组,无显著差异; NE组肉鸡空肠黏膜MDA含量高于Control组,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MDA含量低于NE组。NE组肉鸡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DN1ZO-2基因表达量低于Control组,在试验第17天有显著差异;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DN1ZO-2基因表达量高于NE组,试验第23天Prob1组、Prob2组ZO-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NE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坏死性肠炎鸡的生长发育、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且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1对鸡坏死性肠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饲养模式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3种饲养模式,分别为3层笼养、网上平养和户外散养.结果表明,笼养模式的肉鸡生长速度在前期(1~21日龄)平均日增重较高,而后期低于平养肉鸡,全期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笼养和平养肉鸡相比,散养肉鸡胫骨长度、腿肌率和皮下脂肪厚度极显著降低(P<0.01);而屠宰率略高(P>0.05).以平养方式饲养的肉鸡胸肌率最高,为34.19% (P<0.01).散养模式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清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0.
选取160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Ⅲ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饲喂的基础日粮中添加500、1 000和2 000 mg·kg~(-1)筋骨草超微粉.试验期42 d,研究筋骨草超微粉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肉鸡前期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肉鸡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Ⅲ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和Ⅲ组肉鸡血清的甘油三酯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Ⅰ~Ⅲ组的尿素氮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总蛋白含量和磷浓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和Ⅲ组的白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Ⅲ组肉鸡血清的IgA、IgM和C4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C3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的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筋骨草超微粉可有效改善肉鸡血清的抗氧化功能、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肉鸡前期的生产性能,可作为添加剂用于肉鸡饲料中.在本试验条件下,筋骨草超微粉在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高温和外源脱落酸对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3个相关基因,包括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HYB)的调控作用,为阐释桂花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的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根据桂花基因组数据库的序列,从桂花品种‘堰虹桂’‘Yanhong Gui’中克隆OfPSY、OfPDS、OfHYB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构建PCAMBIA3301-LUC载体在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中瞬时表达,结合高温(37℃)和200 mg·L-1脱落酸处理,分析启动子活性。【结果】获得OfPSY、OfPDS、OfHYB基因的部分启动子,其长度分别为1 908、1 521及1 830 bp。作用元件分析表明:3个启动子中均存在TATA-box和CAAT-box等启动子基本元件、光响应元件、脱落酸响应元件以及MYB和MYC结合位点。此外,在OfPSY启动子中,存在赤霉素响应元件;在OfPDS启动子中,存在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厌氧诱导型...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TPH1和TPH2基因在绵羊不同繁殖状态下的表达差异及TPH2基因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2个基因在不同繁殖状态下成年苏尼特羊(短光照3只,长光照3只)和小尾寒羊(卵泡期3只,黄体期3只)的大脑、小脑、下丘脑、松果体、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肾脏和肾上腺等10种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TP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和策勒黑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的多态性,并将基因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2个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各组织广泛表达,TPH1基因在苏尼特羊下丘脑和松果体中短光照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光照(P0.01),在苏尼特羊垂体中短光照表达量显著高于长光照(P0.05),在小尾寒羊垂体和卵巢中卵泡期显著低于黄体期(P0.05);TPH2基因在苏尼特羊卵巢组织长光照下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短光照(P0.05),TPH2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组织中卵泡期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小尾寒羊中TPH2基因g.107854166CT和g.1078541669CT 2个SNP位点关联分析表明,该2个位点与季节性发情性状和小尾寒羊第1、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综上,TPH1和TPH2基因在苏尼特羊绵羊下丘脑和松果体中呈季节性光照节律差异表达,暗示其可能参与季节性发情上游基因的调控,而TPH2基因可能参与调控小尾寒羊下丘脑中激素分泌和卵巢发育,但g.107854166CT和g.1078541669CT不是调控季节性发情和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氟喹诺酮耐药性与grlA、grlB基因突变的关系,从52株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筛选出1株对氟喹诺酮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进行耐药诱导,获得一系列不同氟喹诺酮耐药水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对其grlA、grlB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氟喹诺酮耐药性与grlB基因突变无关,而与grlA的丝氨酸(Ser)80→苯丙氨酸(Phe)和谷氨酸(Glu)84→赖氨酸(Lys)突变密切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grlA的80位氨基酸和84位氨基酸双突变是其氟喹诺酮耐药性提高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自主筛选获得的2株生防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QZ2与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QZ8对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的生防效果。  方法  以青枯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培养法、生长曲线法测定2株生防菌及其发酵液对青枯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土培试验、基于稀释涂布法测定生防菌在土壤中对青枯菌的抑制效果。  结果  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发现:棘孢木霉QZ2和草酸青霉QZ8对青枯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达80.9%和45.9%;棘孢木霉QZ2与草酸青霉QZ8生防菌高温灭菌发酵液对平板培养青枯菌,同样呈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达33.3%和34.8%。无菌滤膜处理的未高温灭菌2株生防菌发酵液的青枯菌液培养结果表明:其D(600)显著小于未添加生防菌发酵液的对照D(600)(P<0.05),且棘孢青霉QZ8抑制效果好于草酸木霉QZ2。土壤培养结果显示:2株生防菌处理的土壤中青枯菌的活菌数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生防菌的对照(P<0.05)。  结论  棘孢木霉QZ2和草酸青霉QZ8对青枯菌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青枯病的潜在生防菌。图5表2参32  相似文献   

15.
c-mycc-fos在隆肛蛙与北方山溪鲵卵巢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隆肛蛙与北方山溪鲵不同发育时期卵泡c- myc和c- fos的表达产物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表明,Myc在2种动物 - 期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中表达较强,以后逐渐减弱;Fos在2种动物卵泡发育初期表达很弱,在 - 期卵泡中表达增强。上述结果说明,c- myc在2种动物卵母细胞发育初期起重要作用,而c- fos在发育中后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种原癌基因可能通过调节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来调控卵母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苹果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DP-mannose pyrophosphorylase,GMP)、GDP-甘露糖-3′,5′-表异构酶(GDP-mannose-3′,5′-epimerase,GME)和GDP-1-半乳糖磷酸酶(GDP-L-galactose-1-phosphate phosphorylase,GGP)的基因序列并分析其表达特性,探讨GMP、GME和GGP基因在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嘎啦’苹果幼果为材料,分别运用RT-PCR和PCR法克隆GMP、GME和GGP基因的cDNA和gDNA全长序列,对其序列及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以上基因在苹果不同组织(幼叶、成熟叶、衰老叶、花、幼果、成熟果和根)中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法克隆及序列分析显示,GMP基因的cDNA全长为1 280bp,编码361个氨基酸,gDNA序列中含有3个内含子;GME基因的cDNA全长为1 323bp,编码376个氨基酸,gDNA序列中含有5个内含子;GGP基因的cDNA全长为1 677bp,编码446个氨基酸,gDNA序列中含有6个内含子。基因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MP、GME和GGP在苹果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且表达量随着叶片的生长逐渐升高;在花、幼果和成熟果中,GMP、GME和GGP的表达量差异不明显。【结论】克隆获得了苹果的GMP、GME和GGP基因,其在苹果不同组织的生长过程中有不同的表达特性,但GME的表达水平远远低于GMP和GGP,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苹果AsA的生物合成过程中,GMP、GGP较GME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揭示菊科Asteraceae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 CYC2类RAY1基因过表达使舌状花发生不同程度变宽现象的机制,进一步探究其产生原因。  方法  克隆欧洲千里光SvRAY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qRT-PCR)、超表达载体构建、扫描电镜观察、转基因植株形态学观察与统计等方法与技术,进一步进行SvRAY1基因功能分析。  结果  qRT-PCR反应显示:SvRAY1基因主要在欧洲千里光舌状花及筒状花中表达,且生殖发育第S3和S4阶段舌状花中表达量最高;形态学观察表明转基因欧洲千里光SvRAY1超表达植株的舌状花比野生型长度较短、显著变宽。扫描电镜观察舌状花腹侧表皮细胞大小与形状,宽度显著变宽的株系中显示远轴端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分裂旺盛,中轴端细胞形状由边缘弯曲变为平滑,细胞长度变短且分裂旺盛。  结论  欧洲千里光舌状花发育过程中,SvRAY1基因可能促进细胞横向分裂,进而舌状花细胞形态和排列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引起舌状花变宽。图6表2参28  相似文献   

18.
花生Arachis hypogaea油酸脱氢酶AhFAD2是调控花生种子中油酸与亚油酸比值(oleic acid/linoleic acid,O/L)的关键酶,已确定存在2个编码AhFAD2的基因:AhFAD2A和AhFAD2B,但两者在花生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尚不清楚。选取2个有代表性O/L的花生品种‘山花15’‘Shanhua 15’(O/L为1)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O/L大于20)为材料,根据AhFAD2A和AhFAD2B基因3'-UTR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设计了新型、简便的区分两者的特异性引物,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对2个花生品种的7个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开花后20,40,60 d种子)中AhFAD2A和AhFAD2B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hFAD2A和AhFAD2B在‘山花15’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2个花生品种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中,AhFAD2A和AhFAD2B在开花后40 d的种子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在开花至花后40 d这一阶段种子中FAD2的表达量可能对花生最终O/L起主要的调控作用。另外,‘山花15’种子中AhFAD2B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hFAD2A,而在高油酸花生突变体种子中则相反,推测花生中AhFAD2B在催化油酸去饱和生成亚油酸的过程中比AhFAD2A可能起更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豆E1~E4基因作为对大豆生育期影响最大的E系列基因,与大豆品种生态类型密切相关。为总结大豆主要生育期基因E1~E4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促进中国大豆生育期育种模式的形成,本研究综述E1~E4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变异类型鉴定方法和调控大豆光周期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大豆群体E1~E4基因型分析在大豆品种生长适应性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大豆生育期遗传调控机理的全面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大豆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的成胚率、成苗率及F1代的田间表现,为提高小麦的杂交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麦矮败不育系(RH/CS)、中国春、辽春10号3个春性小麦及济南17和济麦20 2个冬性小麦为供试小麦材料,Y122、Y212、Y215为3个粗山羊草材料,先以小麦为母本,粗山羊草为父本构建正交组合,并在去雄后1~5d连续授粉,分析授粉次数对授粉率的影响,再以粗山羊草为母本,普通小麦为父本构建反交组合,分析各组合下胚、胚乳的形成情况;对正交组合进行幼胚拯救后,统计各组合的成胚率和成苗率;并将幼苗移至大田中,观察F1代的田间表现。【结果】小麦反交组合的授粉率(70.32%)远高于正交组合(8.51%),但正交和反交组合均未能形成种子,需要幼胚拯救才能获得后代;重复授粉可以提高授粉率;正交时春麦或者冬麦做母本对胚的形成和成苗率没有影响;胚培养最佳时间为13~18d;组培苗移入大田后成活率极低,仅为5.20%;杂交F1代成活单株有效分蘖数平均为263个。【结论】普通小麦×粗山羊草杂交后授粉2~3次,并于13~18d进行胚培养,可以提高杂交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