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种 《农家致富》2015,(3):22-23
一、盐粳13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8。由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量651.9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5.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622.3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7%。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偏上,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剑叶挺拔,群体整齐  相似文献   

2.
苏种 《农家致富》2013,(2):24-25
一、盐稻11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04。来源与类型:原名"盐稻3872",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盐稻99-1,于2007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5.63公斤,较对照镇稻88增产4.35%,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9.01公斤,较对照增产5.18%。(2)特  相似文献   

3.
苏种 《农家致富》2013,(8):24-25
一、淮豆11审定编号:苏审豆201104。品种来源与类型:原名"淮03-03",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豆4号/泗95132,于2007年育成,属淮北中晚熟夏大豆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97.5公斤,较对照徐豆13增产6.0%,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0.4公斤,较对照增产5.9%。出苗势强,叶片卵圆形。植株直  相似文献   

4.
武运粳27号原名"武运2743",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加45/9520//武运粳21号,于2007年育成,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1209),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0.51公斤,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3.06%,2009年较对照增产不显著,2010年较对照增产显著,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09公斤,较对照镇稻88增产7.4%。  相似文献   

5.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3。来源与类型:原名"苏粳706",由江苏省(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台0206,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4.9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6.5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60公斤,较对照增产7.40%。  相似文献   

6.
优质迟熟中粳“淮稻10号”(原名“983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用“984180”×[(“丙850”ד广陵香糯”)ד早丰9号”]ד武运粳8号”(“9516”)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3.1kg,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3.0%,两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苏种 《农家致富》2015,(7):22-23
一、扬育粳3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10。由江苏田源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作迟播稻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94.2公斤,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8.3%,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6公斤,比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科技》2004,(5):29-29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徐稻三号”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徐稻3号”,2003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过2000~2001两年江苏省区试,增产显著,居于参试品种首位。平均亩产667.34千克,比对照品种“泗稻9号”、“镇稻88”分别增产19.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04,(15):27-27
该品种2000-2002年在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两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71.56公斤和185.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2%和15.9%;2002年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179.98公斤,比对照增产17.62%.产量居首位。2001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189.0公斤,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10.74名,2002年安徽省区试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98%。  相似文献   

10.
阙金华 《农家致富》2007,(12):26-26
淮稻10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8。来源与类型:原名“淮9836”,属迟熟中粳稻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984180/武运粳8号杂交.于2002年育成。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3.1公斤;  相似文献   

11.
淮稻9号是一个优质超高产中粳稻新品种。2002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预备试验,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9.2%;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6.47%、15.11%;2005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8.51%。其突出特点: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较强(高抗条纹叶枯病),适宜性广。  相似文献   

12.
苏种 《农家致富》2015,(3):24-25
一、淮豆12审定编号:苏审豆20140404。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育成,属淮北中熟夏大豆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量204.6公斤,较对照徐豆13亩增产8.1%,两年增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204.3公斤,较对照徐豆13亩增产6.9%。幼茎基部紫色,植株直立,亚有限结荚习性,抗倒伏性较好。叶片卵圆形,紫花,灰毛。成熟时荚灰褐  相似文献   

13.
苏种 《农家致富》2014,(14):22-23
一、宁杂1818审定编号:苏审油201303。来源与类型:原名"98033",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宁油18号为母本,经化学杀雄,088018为父本配组,于2009年育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适宜江苏省油菜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6.8公斤,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8.2%,第二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2~2013年度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2.9公斤,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6.9%。  相似文献   

14.
阙金华 《农家致富》2007,(11):26-27
扬籼优26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1。来源与类型: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协青早A×扬恢26假6547/R507)配组,于2002年育成。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中籼黼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55.1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7.5%,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9公斤.较对照增产10.5%。[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来源及产量中籼糯也叫申粘糯(原代号TH16—5,系谱号80—30—2—1)是信阳地区农科所1980年从红早糯中系统选育而成。1983年进入糯稻品系鉴定试验,亩产546.9公斤,比对照种红早糯增产15.89%。1984年信阳地区农科所糯稻品种比较试验,亩产343.4公斤,比对照种红早糯增产32.9%(均于8月30日倒伏),达到极显著水平。同年在豫南农专试种0.507亩,在4月28日播种,6月16日麦茬稻移栽的长秧龄58天的情况下,亩产408.9公斤。1985年豫南稻区区试结果,13个参试单位,平均亩产474.9公斤,比对照  相似文献   

16.
一、中研麦1号审定编号:苏审麦201104。原名"中研麦0702",由江苏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育成,属弱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沿淮麦区种植。2009~2010年度平均亩产478.4公斤,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4.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0~2011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2.3公斤,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8.0%。该品种表现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势一般。抗寒性和抗倒春寒能力较强。分蘖力中等,春季返青起身早,抽穗扬花早,成穗数多。株型较紧凑,茎秆韧性较好,抗倒能力较强。穗层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适宜苏中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选用淮稻14号为母本、徐23121为父本杂交配组,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8号"。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其全生育期155.1d,株高98.7cm,每穗实粒数121.9粒,结实率92.4%,千粒重28.0g。2012-2014年参加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淮稻18号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达到709.7、660.1和658.0kg,较对照淮稻9号分别增产8.64%、7.19%和13.47%。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南京、镇江、扬州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姜晓清 《当代农业》2014,(23):23-23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13。来源与类型:原名"武运29154",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葵风/98-3后代选株//台0206(浙江),于2009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68.6公斤,比对照增产4.2%;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1.1公斤,较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6.7%。株型集散适中,群体整齐度好,生长势旺,叶色绿,生长后期转色好,偶有短顶芒,抗倒性好。省区试平均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产量表现2004~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小麦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量453.0公斤.比对照扬麦11号略增产;2006~2007年度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424.5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6.1%.  相似文献   

20.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