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温室大棚控温、循环水条件下,进行4个批次的大口黑鲈苗种培育,培育周期为27~33 d,水花苗种放养密度为4.2万~4.9万尾·m-3。经过3个阶段培育,在中期分养,分养后密度为2.0万~2.4万尾·m-3。4个批次累计放养苗种598万尾,收获241万尾,平均规格为2 650~2 880尾·kg-1,培育成活率37.0%~48.0%。温室大棚育苗可满足大口黑鲈早繁、反季节苗种培育生产需要,为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2009-2011年,进行了花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共催产花亲鱼2 950组,雌鱼平均体质量283.7g,获受精卵约2 761万粒,受精率81.63%,获花水花2 037.66万尾,孵化率89.6%。3年共试验了花夏花培育面积约5.13hm2,收获平均体长为2.5cm的夏花634万尾。此外,开展花冬片鱼种培育试验面积8hm2,经过冬季的生长,翌年4月收获鱼种约60万尾,平均体重22.50g,养殖成活率73.5%。  相似文献   

3.
进行不同培育密度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夏花苗种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8 d的对比培育试验,经过2次拉网锻炼后Ⅰ号池塘(培育密度为180万尾/hm2)、Ⅱ号池塘(培育密度为300万尾/hm2)、Ⅲ号池塘(培育密度为450万尾/hm2)分别共出塘夏花苗种49.1万、82.6万、95.4万尾,夏花苗种平均体长分别为3.08、3.05、2.88 cm,培育成活率分别为81.8%、82.6%、63.3%。培育密度在180万、300万尾/hm2时,异育银鲫中科3号夏花苗种成活率均在80%以上,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泥鳅具有高营养价值和高经济价值,但水花至夏花培育难点多,成活率低。通过试验研究了鳅苗水花下塘至大夏花(5 cm)培育技术,选择泥鳅水花600万尾,收获3 cm鳅苗460万尾,成活率为76.7%;收获5 cm鳅苗385万尾,成活率为83.7%。水花至夏花总成活率为64.17%。归纳了培育技术关键点,对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大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引进鱼种 养殖户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鲫鱼的生物学特征,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避免上当受骗. 二、鱼种放养密度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采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放养鲫鱼苗0.8万~1 2万尾,可以达到养成尾重50~ 60克大规格鱼种的目的. 进行成鱼养殖时,鱼种规格为50~ 60克,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鲫鱼鱼种1500~ 1800尾最为理想,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350~400克.  相似文献   

8.
一、草鱼鱼种培育及饲料组合在4~5月用一口塘放水花苗,经20天鱼苗长至每公斤2000~2400尾时开始分塘,每亩放养每公斤3000尾的鱼苗1万~1.5万尾,饲养水平高的放养2.5万~3万尾。出鱼规格分为50~150克和150~350克两种。在每尾重  相似文献   

9.
一、草鱼鱼种培育及饲料组合 在4~5月用一口塘放水花苗,经20天鱼苗长至每公斤2000~2400尾时开始分塘,每亩放养每公斤3000尾的鱼苗1万~1.5万尾,饲养水平高的放养2.5万~3万尾。出鱼规格分为50~150克和150~350克两种。  相似文献   

10.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11.
采用活性氨基酸肥水法,细鳞鲴鱼苗每667 m~2放养密度控制在25万尾,经30-40 d培育,可获得全长3.5-4.0 cm的细鳞鲴夏花鱼种,成活率在70%左右;夏花鱼种经分稀后转入冬片鱼种培育,每667 m~2放养密度控制在3 000-5 000尾,并每667 m~2混养夏花鱼种白鲢4 000-6 000尾、鲫鱼4 000-6 000尾、草鱼1 500-2 500尾、团头鲂1 000-2 000尾。经5个月养殖,可获得平均规格达全长15 cm左右、体重80尾/kg的细鳞鲴冬片鱼种,成活率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利用性成熟的黄颡鱼亲本,通过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等措施,进行两年的黄颡鱼苗种繁育试验.2003年分5批次共催产亲鱼1070组,平无催产率78.4%、受精率81.7%、孵化率70.5%、孵仔鱼143.6万尾,培育成2.5cm左右的夏花101.4万尾,平均成活率70.6%.  相似文献   

13.
1鱼苗培育夏花 要求培育池塘面积2~5亩,池深1~1.50米,池底平坦,利于生产,除新池塘外,一般不需要施基肥.鱼苗放养密度为每亩15万尾左右.培育鱼苗的池塘,需经严格的清塘消毒.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总结我国南方匙吻鲟人工繁殖经验,探索哈尔滨市高寒地区匙吻鲟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试验研究表明,高寒地区雌性匙吻鲟10龄达到性成熟,繁殖适宜水温16~21℃,每千克亲鱼体重怀卵量为1.42万粒,获得受精卵15.2万粒,受精率82.4%,室外22℃池塘水孵化率为52.1%。室内苗种培育5万尾水花,经过30 d培育获得5~7cm鱼苗3.6万尾,成活率为72.0%。  相似文献   

15.
《河南农业》2000,(4):9
新华社信息济南1月21日专电(王晓莉)经山东省科委立项,由威海市羊亭水产养殖公司、青岛海洋大学、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承担的鲈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成功地掌握了鲈鱼生物学特性,解决了亲鱼培育、越冬、促熟、繁育等多项技术难题.目前已培育鲈鱼亲鱼50尾,产卵亲鱼23尾,获受精卵710万粒,已经出售400万粒,育成1.5cm幼鱼200万尾. 鲈鱼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有着广阔的市场.这一重大突破将改变鲈鱼养殖用苗靠自然捕捞的方,对推动我国海水鱼养殖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唇[鱼骨]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经一次性注射LRH—A、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2005-2006年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更好地指导和推广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养殖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密度梯度(Ⅰ号池150万尾/hm2、Ⅱ号池300万尾/hm2、Ⅲ号池450万尾/hm2)进行了培育对比试验,探讨不同培育密度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成活率及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Ⅰ试验池和Ⅱ试验池苗种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0.32%/d和10.14%/d,成活率分别为81.8%和82.6%,2个池塘差异不大,但均大于Ⅲ号试验池(特定生长率为9.42%/d,成活率为73.7%)。[结论]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培育的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70万~330万尾/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三斑海马的驯化与苗种培育试验,丰富三斑海马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方法]从海南本地收集三斑海马亲本,开展人工驯化和苗种培育,并探索其繁殖生物学行为。[结果]亲鱼驯化成活率达到85%,获得三斑海马初孵幼苗2.9万尾,培育1月龄鱼苗1.1万尾,海马最适开口饵料为"小球藻+轮虫+桡足类幼体"。三斑海马亲鱼抱卵量和孵化量存在个体差异,亲鱼抱卵量最少350粒/尾,最多1 020粒/尾,平均660粒/尾。亲鱼孵化量最少220尾,最多720尾,平均580尾。[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海马的苗种繁育和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加陕西地区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养殖效益,研究了不同培育密度的苗种培育效果。结果表明院在培育密度分别为150万、270万、390万尾/hm2的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大,苗种的特定生长率相对减小。经综合分析,建议合阳地区夏花苗种的培育密度控制在240万~360万尾/hm2,既能提高生长效果,又能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收集从抚仙湖捕获的野生杞麓鲤原种36尾,通过人工驯养培育,获得性成熟杞麓鲤亲本4尾,模拟自然生态产卵环境,布设人工仿生产卵池,通过近5年的探索研究,2013年首次繁殖产卵,获得鱼卵6万粒,孵化水花4.9万尾,培育成规格6 cm以上鱼种2.8万尾,杞麓鲤人工驯养繁育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