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IS在漳州芭乐低温冻害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推算漳州市网格分辨率为50m ×50m 的年度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根据给定的分级指标,显示漳州芭乐低温冻害分布情况,结合地形影响的分析,揭示漳州芭乐低温冻害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2月 1 5~ 1 7日 ,日照市农业局组织茶叶技术人员 ,对全市茶树的受冻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出 ,这次冻害是自1 98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市有 31 6 hm2树龄在 2 0年以上的投产茶园春茶绝产 ,占同类茶树的 47.4% ,有 6 0 0 hm2 一年生茶树地上部青枯 ,占新建茶园的 30 %。1 茶树冻害原因1 .1 持续低温市气象局的资料表明 ,去冬连续 3次降温 ,使日照市极端最低气温降至零下 1 4℃ ,低于零下 1℃的持续天数 ,莒县 1 4d,东港区1 1 d,是近 1 6年冬季最冷的一年。可见持续低温是造成茶树冻害的主要原因。1 .2 人为因素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甘蔗冻害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广西甘蔗冻害气候区划。根据低温强度与甘蔗冻害程度的关系 ,甘蔗的冻害 (霜冻 )分为轻 (1.0~ -0.4℃ )、中 ( -0.5~ -1.0℃ )、重 ( -1.1~ -2.0℃ )及严重 (< -2.0℃ )4级。以5年一遇和10年一遇的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甘蔗冻害区划的指标 ,用小网格气候分析的方法 ,制作了广西甘蔗冻害区划。将广西蔗区冻害划分为5个区 :无冻害区、轻冻害区、中冻害区、重冻害区及严重冻害区  相似文献   

4.
选取极端最低气温作为设施青椒寒冻害保险指数指标。分析1978-2020年诏安本站年极端最低气温在≤4℃、≤3℃、≤2℃、≤1℃、≤0℃、≤-1℃各级别出现的概率值,根据灾情调查资料确定设施青椒寒冻害等级指标,以Td≤1.0℃且持续时间≥1h作为保险事故发生的气象指数理赔触发值,设计保险费率,分8级设计青椒寒冻害气象指数保险赔付比例,并根据发生冻害时青椒所处的生长周期来计算有效保险金额。该产品以客观气象数据作为定损依据,为保险公司开展青椒指数保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长泰县莲雾冻(寒)害指标初探及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低温冻(寒)害是莲雾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根据最低气温资料及冻(寒)害调查资料,对莲雾冻(寒)害低温指标进行研究,莲雾的冻寒害分为5级,以年极端最低气温确定莲雾气候区划指标,利用GIS信息技术制作长泰县莲雾种植气候区划,分为次适宜种植区、限制种植区、不适宜种植区。为莲雾冻害监测预警及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91年12月我国大范围出现大冻,极端气温之低、冻害面之广与冻害程度之重,皆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未有的。气象专家认为,此次大冻的发生与海湾战争油井燃烧烟尘漂移我国上空扰乱大气环流有关。据江西省气象中心的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序列拟合耿贝尔分布标算,其重现周期率新县(—15.8℃)为110年一遇,南丰县(—10.8℃)为170年一遇。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黄金百香果低温寒(冻)害指标,通过分析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3日的寒潮过程特点,调查漳州市7个不同小气候区的黄金百香果受寒潮影响的情况,并收集同期的低温资料,采用归类法初步确定黄金百香果低温寒(冻)害指标。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越低,低温的持续时间也越长,黄金百香果受害症状越严重;13个调查点的极端最低气温在-6.4~1℃,结合3个调查地的往年寒(冻)害情况,采用归类法初步确定的黄金百香果果树的无、轻、中、重寒(冻)害对应的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高于4℃、0~3.0℃、-2.0~0.0℃、不高于-2.0℃。该研究成果对黄金百香果的合理布局和低温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东日照茶区地处鲁东南黄海之滨,属温暖带季风湿润气候。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出产的茶叶具有“叶片厚、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但是由于所处纬度高,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茶树经常受冻害。笔者对2011年日照茶园冻害进行了调查,对各项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一、冻害后茶园受害状况2016年1月22~26日,霸王级寒潮席卷全国,福建省屏南县气温骤降,连续3天极端最低气温低于-6℃,其中25日屏南城关极端最低气温-10.7℃,路下乡最低气温-12.7℃。且低于0℃的低温持续时间长达43h,对茶树生长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屏南县3万亩茶园几乎全部受冻,其中重灾面积2.6万亩,损失严重。此次冻害为历年来危害程度最大的一次,全县四镇七  相似文献   

10.
对福清市气象局1978年迁站前后年度极端最低气温(Td)进行均一性检验和差值订正,继而对2010-2011年度的Td进行评价。通过调查2010-2011年度福清市番木瓜冻(寒)害情况,结合同期自动站的低温资料,对福清市各乡镇番木瓜合理化种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91/92年冬春,湖山出现巴戟天野生转家种以来,罕见的大面积霜冻,绝对最低气温—7℃,大田平均死亡率达15.6%;苗木损失50余万株.调查表明:冻害除受寒流低温影响外.还与植株年龄、植地环境及栽培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给台湾黑珍珠莲雾寒(冻)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种植区划等提供气象指标依据,利用2009-2016年台湾黑珍珠莲雾田间移植试验和果园调查的寒(冻)害资料,采用归类法和数理统计处理方法对漳州市不同区域黑珍珠莲雾的寒(冻)害等级与极端最低气温资料进行分析,确定黑珍珠莲雾寒(冻)害的气象等级指标。结果表明:黑珍珠莲雾寒(冻)害等级与极端最低气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黑珍珠莲雾果树的无、轻、中、重和严重寒(冻)害气象等级对应的极端最低气温指标阈值(Td)分别为:Td>5.0℃、1.9℃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福建省大田县梅山乡3年生和1年生邓恩桉遭受2011年初春持续低温后的生长表现(以冻害指数为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邓恩桉的冻害指数差异极显著,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邓恩桉冻害指数增大;低温对海拔400 m以下的邓恩桉生长影响不明显,对海拔400-750 m的邓恩桉冻害指数影响极大,导致海拔750 m以上的邓恩桉死亡;同一海拔水平上1年生邓恩桉受冻害的危害明显大于3年生,1年生邓恩桉下坡、中坡和上坡的平均冻害指数差异不显著,3年生邓恩桉下坡、中坡和上坡的平均冻害指数依次显著增大;冻害指数与树高、地经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邓恩桉林龄的增加,树高、胸径生长,抗冻害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根据麻竹对环境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南靖县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证实南靖县麻竹生长期温度适宜,生长旺盛期和盛产笋期水分充足,是种植麻竹的理想地区,但低温冻害、干旱和暴雨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低温冻害是影响麻竹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应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5.
邢瑶  李松  唐锁海  杨亦扬  虞斌  魏爱华 《茶叶》2022,48(1):34-38
江苏位于茶树种植的北缘地区,茶树易受冻害.随着无性系茶树良种的不断推广,筛选抗寒性强、适宜江苏种植的茶树新品种,对茶树新品种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演技利用极端低温气象条件,对引进和江苏自选的31个品种的幼龄茶树进行冻害调查试验,结合冻害指数的系统聚类分析,评估不同品种幼龄茶树的抗寒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正常叶色的幼龄茶树除...  相似文献   

16.
以1981—2010年度商丘市小麦生长季的气象数据为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生育期冻害发生规律,深入地分析了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该区小麦冻害10年10遇,重灾年率为10年8遇。与常年相比,冻害的发生频率呈现变化不大,危害程度呈现冻害有所减轻的趋势;时期呈现冻害初冬和早春逐渐减少,越冬和晚霜逐渐增多的态势;空间分布呈现冻害东部重,西部次之,中部轻的特征。从冻害形成原因上来看,该区每年冬初至春末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气候多变,低温灾害性天气多;另外,由于耕层浅、播量过大、水肥管理不适等人为因素也会造成小麦易遭受冻害。  相似文献   

17.
茶树冻害轻则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重则造成严重落叶乃至全株枯死。受2010年3月7~11日强冷空气的影响,福建全省超过6万hm2的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受害最为严重的是闽东、闽北和闽西茶区,受害品种主要是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金观音(茗科1号)、黄观音和黄旦等品种,  相似文献   

18.
茶树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是一种喜温暖气候条件的植物。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气候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低温已经成为影响茶叶生产、茶树生长和地域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轻者减产,重者茶树死亡,尤其是"倒春寒"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每年给茶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低温冻害已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限制气候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茶树对低温冻害响应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应对技术及未来的研究重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茶树晚霜冻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加剧,低温冰冻、晚霜冻害和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繁,对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200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茶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2013年夏天又遭遇6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造成大面积茶园受害,部分茶树死亡,损失惨重。晚霜冻害,俗称"倒春寒"则更为频繁。据统计,浙江省自2003年以来几乎每年都遭受程度不同的晚霜冻害,"冻害年年有,三年一大冻",造成萌动新梢全部或部分受冻,对名优茶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春茶减产一  相似文献   

20.
小麦阶段性冻害的生理机制及预防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系统了解小麦抗寒性研究现状,从遗传、生理、栽培、遥感等方面对小麦阶段性冻害发生的生理机制及预防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小麦抗寒性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低温锻炼激发这些基因,诱导冻蛋白或冷激蛋白的合成和功能表达;低温补偿系统、植株营养以及水分代谢的失衡是小麦冻害发生的主要生理原因;通过品种选择、适当晚播、提高播种质量、合理施肥、生物化学调控可提高小麦抗寒性,减少冻害发生和危害;利用遥感监测可对小麦冻害做出快速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