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研究二色补血草的氮素需求,尤其是营养液中氮素形态(NO3^-和NH4^+)和适宜其生长的营养液浓度,进行了2个室内水培试验。1)氮素形态试验:在总氮素浓度为7.14 mmol/L的情况下,设置硝态氮与铵态氮的5种配比即c(NO3^--N)∶c(NH4^+-N)为100∶07、5∶25、50∶50、25∶75和0∶100;2)营养液浓度和氮素形态试验:设置营养液浓度3组倍数处理(1倍、1/2倍和1/8倍,其中总氮素浓度为7.14、3.57和0.90 mmol/L),每组之下再设3种硝铵配比即c(NO3^--N)∶c(NH4^+-N)为100∶0、50∶50和0∶100,共9个处理。处理时间26 d。结果表明:2种形态氮等比例供给时,二色补血草的总干重、地上部干重、总根重、根长密度均显著高于纯硝态氮和纯铵态氮处理;供应纯铵态氮时,生长最差,叶片脯氨酸(植物逆境响应指标)含量显著增加(纯铵态氮比纯硝态氮在1倍、1/2倍和1/8倍营养液浓度下分别增加62.4%、46.6%和111.4%),并出现严重的铵毒症状(幼叶叶缘焦边,根系黑褐坏死);1/2倍标准浓度(其中总氮浓度为3.57 mmol/L)营养液且等比例混合态氮条件下,二色补血草生长最好。根据二色补血草野生土壤条件推测,二色补血草是喜硝态氮植物,本研究证实了这一推论,但最适合其生长的硝铵配比为50∶50。  相似文献   

2.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气雾培法栽培,探讨不同形态氮素及其配比对雾培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明确了适宜雾培黄瓜植株生长硝铵比,为黄瓜植株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硝铵比为75∶25的处理时,雾培黄瓜植株的平均单果重、平均单株产量都要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硝铵比75∶25的处理对雾培黄瓜植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增铵营养有利于改善黄瓜的品质。单独供应硝态氮时,会显著提高黄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适当增施铵态氮有利于降低黄瓜中硝酸盐的含量。单独供应铵态氮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因素,硝铵比为75∶25的处理是较适合雾培黄瓜生长的氮素配比。  相似文献   

3.
氮素形态和营养液浓度对二色补血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二色补血草的氮素需求,尤其是营养液中氮素形态(NO-3 和NH 4)和适宜其生长的营养液浓度,进行了2个室内水培试验.1)氮素形态试验在总氮素浓度为7.14mmol/L的情况下,设置硝态氮与铵态氯的5种配比即c(NO-3-N)c(NH 4-N)为1000、7525、5050、2575 和0100;2)营养液浓度和氮素形态试验设置营养液浓度 3组倍数处理(1倍、1/2倍和1/8倍,其中总氮素浓度为7.14、3.57和0.90 mmol/L),每组之下再设3种硝铵配比即c(NO-3-N)c(NH 4-N)为1000、5050和0100,共9个处理.处理时间26 d.结果表明2种形态氮等比例供给时,二色补血草的总干重、地上部干重、总根重、根长密度均显著高于纯硝态氮和纯铵态氯处理;供应纯铵态氮时,生长最差,叶片脯氨酸(植物逆境响应指标)含量显著增加(纯铵态氮比纯硝态氮在1倍、1/2倍和1/8倍营养液浓度下分别增加62.4%、46.6%和111.4%),并出现严重的铵毒症状(幼叶叶缘焦边,根系黑褐坏死);1/2倍标准浓度(其中总氮浓度为3.57 mmol/L)营养液且等比例混合态氮条件下,二色补血草生长最好.根据二色补血革野生土壤条件推测,二色补血草是喜硝态氮植物,本研究证实了这一推论,但最适合其生长的硝铵配比为5050.  相似文献   

4.
设置10∶0、7∶3、5∶5、3∶7、0∶10的硝铵比,100%尿素处理,当地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氮素形态配施对娃娃菜根系及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探明娃娃菜氮素营养的调控机制及提高氮素营养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全部施硝态氮时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大,随着铵态氮比例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总体降低;硝铵比在(10∶0)~(5∶5)时娃娃菜地下部干质量较大,以硝铵等比配施时最大。硝铵比3∶7时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尖数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硝铵比3∶7时植株能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也更有利于侧根的发生;硝铵比5∶5处理的根系总体积和平均直径大于其他处理,但根尖数最少,根系生长最健壮。硝铵比在(10∶0)~(5∶5)时,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更有利于氮素的代谢利用。  相似文献   

5.
马检  樊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6):1152-1162
【目的】探究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比条件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实生苗的氮素吸收动力学参数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枇杷可吸收利用的氮素形态,为枇杷的氮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枇杷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离子耗竭法,测定枇杷实生苗根系对不同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动力学参数;以pH为7.35的石灰性黄壤为栽培介质,设置5个不同硝铵比的施氮处理,研究不同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对枇杷实生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的NH4+及NO3-离子浓度及其不同配比的营养液中,枇杷实生苗根系吸收铵态氮、硝态氮及总氮的规律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无论NH4+和NO3-离子浓度如何变化,枇杷实生苗根系对NH4+吸收的内在潜力及亲和力和其在根中的流速均比NO3-的大。在单纯供给硝态氮的条件下,枇杷对NO3-的吸收并没有得到促进。在供给不同硝铵配比的处理中,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加,枇杷实生苗根系中总氮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和根系中流速(α)明显增大,而米氏常数值(Km)明显减小;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根系中总氮的Imax和离子流动速率(α)明显降低,Km值明显增大。增加铵态氮的比例能够促进枇杷实生苗根系对氮素的吸收,而增大硝态氮的比例对枇杷根系吸收氮素营养有不利影响,铵态氮是枇杷优先选择吸收的氮素形态。在土培条件下,施不同配比的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枇杷实生苗的植株高度、基径、干重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形态指标和总叶面积的差异显著。增大铵态氮的施肥比例能够显著增大植株高度、基径、干重生物量、根冠比、总叶面积,根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总根尖数及根系分形维数。100%的铵态氮处理的上述指标最大,100%的硝态氮处理的上述指标最小。【结论】铵态氮能够明显促进枇杷实生苗的生长发育,增强枇杷实生苗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而硝态氮则抑制枇杷实生苗的生长。在混合供应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条件下,增加铵态氮比例能够促进枇杷实生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雄性毛白杨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雄性毛白杨对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响应, 为提高雄性毛白杨的氮素利用效率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窄冠雄性毛白杨331幼苗为研究对象, 采用容器植苗方法, 设置不同形态氮素配比(硝态氮:铵态氮=0:100、75:25、50:50、25:75、100:0)、单一形态氮(酰胺态氮)和不施肥为对照, 测定毛白杨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片结构、根系特征和氮、磷、钾含量, 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雄性毛白杨生长、生理结构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雄性毛白杨331在同一施氮水平下, 苗高、地径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 当硝态氮比例达到50%及以上时, 苗高、地径趋于稳定, 平均分别达到189.33 cm、21.84 mm; 根和茎的生物量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但硝铵比为75:25处理(0.84)的根茎比显著大于单施硝态氮的处理(0.68)。硝铵配比施肥对毛白杨叶片总厚度、细根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0%及以上硝态氮处理下的细根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组合。高硝铵比(50:50或75:25)和尿素施肥处理均能有效促进植株茎、根的氮素积累, 但尿素处理苗木根系的磷含量显著低于高硝铵配比处理。结论硝态氮能够明显促进窄冠雄性毛白杨331的生长和养分积累, 毛白杨331具有明显的偏硝性。雄性毛白杨施肥时建议采用硝铵比为50:50至75:25的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7.
在固体基质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形态氮源(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比对脐橙生长发育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形态氮素对脐橙根系生长、发枝与枝梢生长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都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以铵态氮为惟一氮源的植株,其地上与地下部生长均较以硝态氮为惟一氮源的植株差;根系与叶片中积累的NH 4量也以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并伴随出现根系腐烂、叶片的叶尖与叶缘枯萎等NH4 毒害症状.2)适当浓度的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对地上地下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比单独使用硝态氮效果更好,两者的浓度比以2∶1为最佳.3)在氮素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营养液中NH 4的增多与NO3?的减少,叶片中的N,P,Fe含量显著增加,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6,0.9012,0.9689,达极显著水平,而叶片中Ca,Mg,B的含量则显著减少,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2,-0.8448,-0.6259,达显著水平.叶片中元素Mn,Cu和Zn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K的含量则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冀谷38为材料,采用蛭石养苗法给谷子幼苗分别浇灌无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硝态氮混合营养液,通过对谷子形态、干物质重和氮素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形态氮对谷子生长发育和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促进谷子生长,提高其株高、穗长、根长、根面积、根茎叶部干物质重,但降低穗部干物质重和穗氮占比;铵态氮延缓谷子生长,抑制根系对钾离子的吸收,但有助于提高穗部干物质重、各器官氮素累积量和穗氮占比;铵态氮-硝态氮混合处理时,植株生长、穗部发育和氮素累积较为均衡。这表明铵态氮是谷子较易利用的形态氮,谷子对铵态氮的吸收高于硝态氮,硝态氮促进谷子营养器官的生长,铵态氮促进谷子氮素累积和提高穗部产量,铵态氮-硝态氮混合处理对谷子生长、穗部产量、氮素利用均有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个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0∶100、10∶90、25∶75、50∶50、100∶0)的营养液,对苏州青、虹桥矮青2个白菜品种进行盆栽施肥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比例对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不同品种白菜的生物量、叶绿素SPAD值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配比氮源下不同青菜品种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2个白菜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在铵态氮/硝态氮比例为25∶75时表现最好,随着铵态氮/硝态氮比例的进一步上升,2个白菜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从不同铵态氮/硝态氮比例对白菜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影响的角度看,品种虹桥矮青比苏州青表现敏感。适当增加铵态氮能显著增加白菜的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因此可以通过不同形态氮素比例调节和品种筛选提高白菜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4种常见苹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苹果砧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利用情况。【方法】以西府海棠(M.micromalus Hemsl)、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富平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和平邑甜茶(M.hupehensis(pamp)Rehd)等4种常见苹果砧木为试材,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铵态氮(NH4+-N,3.0mmol/L(NH4)2SO4)、硝态氮(NO3--N,2.5mmol/L KNO3和1.735mmol/L Ca(NO3)2)及铵态氮+硝态氮(NH4+-N+NO3--N,其中1.5mmol/L(NH4)2SO4和1.5mmol/L NH4NO3的浓度比为3∶1)3种氮素处理下苹果砧木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植物全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形态氮素对4种苹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长势最好、生物量和植株全氮含量均最高的是平邑甜茶;西府海棠的叶绿素含量、植株全氮含量及干质量均较低。4种苹果砧木幼苗的根系活力均表现为硝态氮处理>铵态氮+硝态氮处理>铵态氮处理。3种处理中,铵态氮+硝态氮处理时4种砧木根系中的全氮含量均最高。对于平邑甜茶,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的干质量较高,且均显著高于铵态氮+硝态氮处理;对于富平楸子,以硝态氮处理的干质量高于铵态氮处理和铵态氮+硝态氮处理;对于西府海棠和新疆野苹果,不同氮素处理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形态氮素对4种苹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综合分析认为,硝态氮对苹果砧木幼苗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硝态氮与铵态氮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及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地上部和地下部全氮含量、根瘤数量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培养下,‘甘农3号’紫花苜蓿的根系及根瘤生长、根系活力、地上部和全株全氮含量、固氮酶活性均好于硝态氮培养;在不同形态氮素培养下接种根瘤菌,紫花苜蓿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氮素形态对盐碱地棉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鲁棉研2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嫁接建立的分根试验系统模拟盐分差异分布,研究了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不同形态氮素(NH4+和NO3-)对棉苗生长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氮素形态对棉花营养元素吸收及幼苗生长存在互作效应;根区盐分差异分布较均匀分布增强了棉株对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Fe、Mn、Cu和Zn)的吸收、降低了Na+含量、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17.1%)并增加了棉株生物积累量(18.5%);NO3--N较NH4+-N处理显著促进了棉苗主要营养元素(N、P、K、Mg、Fe、Mn)的吸收及生物量积累;根区盐分差异分布下,施用NO3--N较NH4+-N提高了棉苗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叶片光合速率(13.5%)、降低了各器官的Na+含量并促进了棉苗的生物量积累(7.2%)。研究结论是盐分差异分布下,施NO3--N较NH4+-N更有利于棉花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水培生菜铁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硝态氮与 态氮及其不同配比对水培生菜铁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显著影响植物的铁素营养状况,NO^-3-N:NH^+R-N为9:3和6:6me/L的处理,较单一NO^-3-N处理,能促进水增生菜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植物体内铁的活性,降低叶片中硝酸盐的积累,降低营养液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不同氮素形态(铵硝配比)对芝麻苗期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探究适合芝麻生长的铵硝配比,采用营养液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10∶0、9∶1、3∶1、1∶1、1∶3、1∶9、0∶10)对芝麻品种中芝13(ZZ13)和漯12(L12)苗期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比例过高显著抑制芝麻生长,铵硝配比为10∶0和9∶1时植株死亡,高比例铵态氮(铵硝配比3∶1)处理的芝麻幼苗地上部干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随着铵态氮比例降低,抑制作用减弱,并且适当配施硝态氮(铵硝配比1∶9)时2个芝麻品种地上部干质量达最大值,ZZ13和L12的叶绿素a、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分别在铵硝配比1∶9和0∶10时达到最高,而铵硝配比3∶1时上述光合色素含量大幅降低。铵硝配比1∶9时,ZZ13和L12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最大,而高比例铵态氮处理时Pn和Tr均显著降低,两者对铵态氮的响应较为明显。此外,与纯硝态氮处理相比,铵硝配比1∶9显著提高了ZZ13的光系统活性,表现为光系统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显著降低,但对L12光系统Ⅱ活性的提高不明显;而铵硝配比3∶1显著抑制了ZZ13和L12的光系统Ⅱ活性,表现为Fv/Fm、ΦPSⅡ和q P(光化学猝灭系数)值显著降低,Fo(基础荧光)和q N值显著增加。可见,铵硝配比1∶9最适合芝麻生长,尤其是对于ZZ13,其促进光合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显著提高了光系统Ⅱ活性,而对芝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比例的影响不显著;高比例铵态氮对芝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比例、光系统Ⅱ活性、Pn和Tr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进而严重抑制芝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肥形态培土对烤烟生长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和  周冀衡  陈习羽  张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91-1789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形态培土对烤烟生长及中部叶品质影响,优化农业生产和保证烟叶质量。[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5为材料,不同氮肥形态及施肥方式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性状以及中部叶烤后样品质的差异。[结果]中耕培土的同时,采取配套施肥对烤烟生长有利。以NO3--N处理的烟株表现出有助于烤烟揭膜后的早生快发,但后期生长状却不如NH4+-N处理的烟株,两种处理的烤烟中部叶片物理特性皆不理想;NH4+-N处理的烤烟氮肥利用率较强,烟碱含量较高,但由于其化学性质的特殊抑制了K的吸收,导致了烟叶中化学成分的不协调。[结论]NH4+-N与NO3--N搭配施入的处理,烤烟生长状况最理想,化学成分协调,经济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对土壤氮磷流失和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生物炭对土壤氮磷流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是生物炭应用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采用测筒试验,在20 cm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0.5%、1.0%、1.5%)的生物炭,并模拟降雨淋溶后收集测筒淋溶液分析氮磷含量,研究生物炭对土壤氮磷淋溶流失和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用生物炭处理相比,1.5%生物炭处理极显著降低了TN淋溶损失量、TN淋溶浓度比率、NO~-_3-N淋溶损失量、NO~-_3-N淋溶浓度比率、TP淋溶损失量和TP淋溶浓度比率;各处理间NH~(+2)_4-N和PO~-_4-P淋溶损失量差异不显著。(2)油菜生长期间,TN、NO~-_3-N的淋溶损失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减少,且以NO~-_3-N的淋溶流失为主;受施肥和作物生长吸收利用的影响,NH~+_4-N、TP和PO~(2-)_4-P的淋溶流失规律不明显。(3)施用生物炭增加了油菜的产量,主要表现为油菜一次有效分支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果粒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及氮素形态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殷浩  佟万红  叶晶晶  孙波  施新琴  刘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29-18131
[目的]探讨施氮量(NO-3N和NH+4-N)及氮素形态(NH+4/NO-3)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桑叶中DNJ含量及其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改变水培溶液中施氮量及氮素形态,研究其对桑叶主要药用成分DNJ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2种氮素含量的增加,桑叶中DNJ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NO-3-N比NH4+-N更利于DNJ的积累;随着NH+4/NO-3的降低,桑叶中DNJ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当比值为25/75时,含量达到最高。[结论]适当的施氮量及NO-3-N/NH+4-N能有效提高桑叶中的DNJ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形态氮肥对花生氮代谢及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育22号为试验材料,在桶栽条件下,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花生氮代谢及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酰胺态氮的花生叶片,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最高,硝态氮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次于酰胺态氮,但明显高于铵态氮,硝铵混合态氮则介于硝态氮与铵态氮之间。铵态氮对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次于酰胺态氮,但明显高于硝铵混合态氮和硝态氮。不同形态氮肥对花生氮积累表现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铵混合态氮硝态氮。表明生产中施用酰胺态氮有利于花生氮代谢及氮吸收。  相似文献   

19.
氮素形态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氮源相比,当NO3--N∶NH4+-N为75∶25时,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最大。单一供NH4+-N营养净光合速率高于单一供NO3--N。当NO3--N∶NH4+-N为50∶50时,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最大,单一NH4+-N最低。氮素形态对黄瓜根、茎、叶中的可溶性糖和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影响较大,但对根、茎中的淀粉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及氮素形态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施氮量及氮素形态对桑叶中1-脱氧脱尻霉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桑叶中DNJ含量及其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改变水培溶液中施氮量(NO3--N和NH4+-N)及氮素形态(NH4+/NO3-),研究其对桑叶主要药用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DNJ)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2种氮素含量的增加,桑叶中DNJ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NO3--N比NH4+-N更利于DNJ的积累;随着NH4+/NO3-比的降低,桑叶中DNJ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当比值为25/75时,含量达到最高。[结论]适当的施氮量及NO--N/NH+-N比能有效提高桑叶中的DNJ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