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湿颗粒饲料(试验组饲料)与小杂鱼(对照组饲料)对点带石斑鱼进行为期65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点带石斑鱼的尾平均日增重差异不大,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1.43、4.75,点带石斑鱼增重1kg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8.01元和9.50元,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公斤鱼增重节省饲料成本1.49元;试验组与对照组点带石斑鱼平均内脏比、平均丰满度、肌肉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等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行为、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工厂化条件下,设60、100和140尾/m~3 3种养殖密度,养殖周期50 d,记录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摄食行为,并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在摄食行为方面,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形态基本遵循圆锥形—碗形—团形—平铺形的变化规律;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分布在上层摄食比例逐渐降低,对应的平均摄食比例分别为80.0%、72.0%和66.7%,其在摄食等级1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分别为82.7%、73.3%和64.0%。在生长性能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平均增重、日增重、饵料转化率和生长效率等4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饵料系数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体长、全长、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等6项指标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白细胞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养殖密度为100尾/m~3的效果最佳。【结论】养殖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适宜密度为100尾/m~3,既能保障其健康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杜仲、VC+VE、大蒜素等添加剂对团头鲂生长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20尾初始体重为(249.69±1.96)g的健康团头鲂,随机分为4组,设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杜仲0.3%(A组)、VC200mg·kg-1+VE200mg·kg-1(B组)、大蒜素60mg·kg-1(C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在室内养殖系统微流水饲养96d。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试验组B增重率最高(达49.13%),饲料系数最低(达1.66);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组成活率、脏体比、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肝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试验组C的肝体比最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鲜味氨基酸含量有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其中试验组A、C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羟脯氨酸及胶原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3种添加剂均具有提高团头鲂生长性能、改善肌肉品质的作用,以添加杜仲对肌肉品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加味黄芪散对雏鸡增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日龄健康雏鸡16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加味黄芪散1%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6周龄,加味黄芪散试验组雏鸡比对照组增重显著提高(P0.05),至7周龄,增重提高了17.46%(P0.01);整个试验期饲料增重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因此,加味黄芪散能提高雏鸡增重,降低饲料增重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养殖水质的影响,选用从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分离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制成饲料添加剂,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B0)、0.5%(B1)、1.0%(B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同时分别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水平上添加0(Y0)、0.5%(Y1)、1.0%(Y2)的酵母培养物,制成9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以Y0B0组为对照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3.41±0.47)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幼鱼特定生长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Y1B1和Y1B2组幼鱼特定生长率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Y2B2组(P0.05),且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同特定生长率相似的变化趋势;幼鱼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幼鱼体组成各项指标也均未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12 d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从第6天开始,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均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且Y1B1和Y1B2试验组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P0.05)。综上所述,当饲料中的酵母培养物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为0.5%+0.5%(Y1B1组)和0.5%+1.0%(Y1B2组)时,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获得最佳的生长性能,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效率,同时,养殖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用60头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试验组日粮中添加0.2%复合酶制剂,进行了30天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平均增重比对照组高18.28%(343g:290g,P〈0.05);试验组的饲料转化效率比对照组高12.55%(料肉比2.02:2.31,P〈0.05);试验组的腹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40%(30%:70%);试验组每kg增重的饲料成本比对照低0.45元(4.4元:4.85元)。从而认为,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提高增重、提高饲料转化效益、减少仔猪腹泻、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7.
绿色食品肉猪生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开阳县当地盛产的玉米、米糠作为能量饲料,100头"大长杜"三元杂交仔猪,分2组进行饲养对比试验,试验组使用已获得国家绿色认证的云南省某公司生产的浓缩饲料,对照组使用市面常见的某厂家的浓缩饲料(无绿色认证),分别按配方要求配制饲料,饲养125 d后,对测定各组日增重、料肉比、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5.23%,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比对照组低6.12%;饲养成本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在罗非鱼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溢多酶P-8901,探讨溢多酶P-8901对罗非鱼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罗非鱼鱼种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0 g.t-1、150 g.t-1、180 g.t-1溢多酶P-8901试验组的饲料效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48%、7.89%和9.03%(P<0.05);增重率分别提高9.00%、10.33%和9.50%(P<0.01);生长率分别提高4.00%、4.48%和4.13%(P<0.01);蛋白质效率分别提高8.38%、7.75%和8.84%(P<0.01)。养成试验中,添加100 g.t-1、150 g.t-1、180 g.t-1溢多酶P-8901试验组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28%、5.41%和6.56%(P<0.05);增重率分别提高6.31%、7.94%和8.82%(P<0.01);生长率分别提高3.68%、4.72%和5.26%(P<0.01);蛋白质效率分别提高5.36%、7.53%和9.24%(P<0.01)。饲养结果表明,添加溢多酶P-8901能够明显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尤其对鱼种的效果比养成阶段更好。  相似文献   

9.
平菇菌糠对生长期肉兔饲养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用水平平菇菌糠部分替代生长期肉兔饲料的饲养效果,32只肉兔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6%,9%的平菇菌糠替代同质量饲料,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和血清生化指标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利用菌糠部分替代饲料饲养生长期肉兔时,各处理组间试验兔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生化指标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和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URE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的前提下,9%菌糠组的试验兔增重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减少1.39元/kg。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天然保健植物应用于肉鸡养殖业中,试验以加油焙制青蒿、金荞麦、茶叶、鱼腥草为原料,按3331配合成预混料,再与其他饲料配合成为全价配合饲料产品,试验选用21日龄金凤蛋鸡公鸡2 000只,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1 000只进行初试试验;将所得的肉鸡复合保健植物组方为基础,结合原肉鸡配合饲料配方,集成出肉鸡植物保健功能性配合饲料组方,并加工配合饲料产品,选用21日龄土杂鸡2 000只,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1 000只,对照组喂给市售生长鸡料,试验组饲喂生长鸡植物保健饲料中试产品,在同一车间内分群饲养,进行了120 d进行中试产品生产效果检验。初试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10.06%(P0.01)、料重比低6.41%(P0.05)、成活率高5.62%(P0.05);中试产品检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10.06%(P0.01)、料重比低6.41%(P0.05)、成活率高5.62%(P0.05)。结果表明,本试验的复合天然植物保健功能饲料可显著提高肉鸡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以苍术、黄柏和白术为主药的发酵复方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和生化指标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近、健康状况良好21日龄断奶仔猪(杜洛克×长白×大白)192头,随机分组Ⅰ(对照组,基础日粮)、Ⅱ(添加抗生素)、Ⅲ(添加0.20%未发酵复方中草药)、Ⅳ(添加0.10%发酵复方中草药)、Ⅴ(添加0.20%发酵复方中草药)、Ⅵ(添加0.30%发酵复方中草药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发酵和未发酵复方中草药,均可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添加发酵复方中草药效果优于未发酵复方中草药,添加发酵复方中草药各组中,添加量0.20%时效果最好,其中,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59%和30.51%(P0.05),与抗生素相比分别提高6.23%和9.05%(P0.05);料重比和腹泻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0.16%和48.38%(P0.05),与抗生素相比料重比降低3.09%、腹泻率提高19.12%(P0.05);(2)添加未发酵复方中草药组仔猪免疫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发酵复方中草药组中以添加0.2%组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Ig A、Ig G、Ig M、TP和G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9.72%、15.88%、7.43%、20.66%、37.24%(P0.05),血清中CHOL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16.06%(P0.05)。综上所述,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发酵复方中草药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增强仔猪免疫力,为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类药物在仔猪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在锦鲤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微生态制剂对锦鲤生长、肌肉组成、体色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300尾初始体质量为(147.22±4.51)g的锦鲤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Ⅱ、Ⅲ、Ⅳ、Ⅴ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0.05‰、0.10‰、0.20‰、0.40‰)的微生态制剂粉剂,养殖周期为4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0‰微生态制剂组,锦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分别显著提高32.25%、26.19%,饲料系数显著降低25.98%;各试验组成活率、体表色度值无显著变化;各试验组的鱼体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水分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粗灰分含量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剂量的增加显著升高;各试验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SOD、AKP、LSZ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0.20‰的添加组最高,分别为69.84 U/m L、12.72 U/m L、14.21μg/m L,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24.33%、27.70%、26.00%。综上,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锦鲤幼鱼的生长性能、改善鱼体肌肉成分、提高非特异性免疫机能,适宜添加量为0.20‰。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王草对鹅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8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海南本地杂交鹅240只,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王草处理组分别饲喂7.5%、10%和12.5%王草替代基础日粮的饲料,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鹅,进行2个月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王草处理显著提高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添加10%王草处理组料重比最低(P0.05);添加王草对鹅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添加王草处理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甘油三酯含量(P0.05),改善了生化指标。综上,鹅日粮中添加王草不会影响鹅的健康,王草粉添加量为10%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荧光灯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光谱组合LED灯(A(21%蓝+30%绿+24%黄+25%红)、B(35%蓝+35%绿+18%黄+12%红)、C(27%蓝+30%绿+22%黄+21%红))对AA肉鸡的生长、屠宰性能和抗应激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只1日龄AA肉鸡,平均分配到4个光照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半),自由采食和饮水。第1周光照强度为20 lx,从第2周开始至试验结束为5 lx,间歇光照节律(14L:4D:2L:4D)。结果表明,B光源组1~2周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C和荧光灯组显著降低了15.05%、14.40%和20.47%(P0.05);C光源组3~5周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光源和荧光灯组降低了8.62%和9.39%(P0.05);且B光源组1~6周平均日增重与其他组相比有减小的趋势(P=0.06)。B光源组1~2周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低于和高于其他3组(P0.05)且1~6周的料重比与其他组相比有增大的趋势(P=0.09)。C光源组3~5周料重比显著高于B光源(P0.05)。荧光灯组腹脂重和脂带宽显著低于B和C光源组(P0.05);C光源组腿肌率显著高于A和B光源组(P0.05);A光源组SOD值和荧光灯组T-AOC值显著提高(P0.05)。C光源组H:L显著高于A和D光源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A光源和荧光灯均有利于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提高抗氧化能力,缓解肉鸡的应激反应。从节能的角度考虑,肉鸡实际生产中可采用均衡型光谱组合LED灯更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生长育肥猪饲养阶段细划分的饲养效果,选用96头日龄接近、体型体况相似、体质量15 kg左右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根据体质量划分标准,分别采用三阶段、四阶段和五阶段饲养,饲喂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并测定体质量和耗料量,分析不同饲养阶段划分对生长育肥猪体增质量、饲料利用情况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阶段饲养相比,五阶段和四阶段饲养头均体增质量分别提高4.18%(P0.05)和2.41%(P0.05),五阶段较四阶段头均体增质量提高1.74%(P0.05);五阶段和四阶段饲养头均耗料量分别提高3.10%(P0.05)和1.70%(P0.05),五阶段较四阶段头均耗料量高1.37%(P0.05);五阶段和四阶段饲养头均饲料成本分别提高3.32%(P0.05)和1.61(P0.05),五阶段比四阶段提高1.69%(P0.05);五阶段和四阶段饲养头均体增质量效益分别提高5.47%(P0.05)和3.59%(P0.05),五阶段比四阶段提高1.81%(P0.05);五阶段和四阶段饲养头均体增质量粗蛋白消耗量分别降低2.28%(P0.05)和1.68%(P0.05),五阶段比四阶段低0.67%(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三阶段饲养相比,四阶段和五阶段饲养均能明显提高生长育肥猪的体质量增加幅度、饲料利用水平、经济效益,且五阶段饲养比四阶段饲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发酵玉米秸秆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头健康体重约24.47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处理l即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饲料,处理2、3、4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和30%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试验正式期60d.[结果]与处理1(CK)相比,10%、20%、30%处理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0%处理组料重比比处理1(CK)提高了6.84% (P <0.05);20%处理组腹泻率比处理1降低了6.87% (P <0.05),30%处理组比处理1降低了11.66% (P <0.01);20%、30%处理组死亡率分别比处理1降低了29.80%和37.63% (P <0.05);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与处理1(CK)相比,20%、30%处理组毛利润分别提高15.1%和10.36% (P <0.05),每头猪分别多获利20.31和13.94元.[结论]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能够满足育肥猪的生长需要,当添加量为20%~ 30%时能够降低生长育肥猪的腹泻以及死亡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20%的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叶黄素混合物对血鹦鹉鱼生长、体色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8±1)℃时,研究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与维生素E或磷脂混合物对体重(5.08±0.88)g血鹦鹉鱼(Cichla_soma_ synspilum♀×Cichla_soma_ citrinellum♂)生长、着色、抗氧化及肝功能指标影响。血鹦鹉鱼放养于(150 cm×150 cm×150 cm)水泥池中,每池20尾,投喂基础饲料为对照,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叶黄素按0.1%(A_1)、0.3%(A_2)、0.5%(A_3)比例分别与磷脂0.1%(a_1)、0.3%(a_2)或维生素E 0.1%(b_1)、0.3%(b_2)用水搅拌均匀的试验饲料30 d。结果表明:A_1a_1组可显著提高血鹦鹉鱼体表亮度(P0.05),试验组血鹦鹉鱼体表的黄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2b_1组可使肝胰脏和肌肉中类胡萝卜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叶黄素混合物组与对照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A_1b_2和A_2b_1组可使血鹦鹉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_T)比活力显著提高(P0.05),且丙二醛(MDA_)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A_1a_1和A_3a_2组使谷草转氨酶(A_ST)和谷丙转氨酶(A_LT)活性保持较低水平,有利于维持血鹦鹉鱼肝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黄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将180尾平均质量3.90 g左右的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一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另一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 mg/kg黄霉素,以研究黄霉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微生态和免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日增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1.11%(P<0.05)和5.38%(P<0.05),蛋白质效率和存活率均有提高的趋势,饲料系数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对皮肤和鳃细菌数量以及皮肤、鳃和肠道的菌群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黄霉素显著提高了白细胞吞噬百分率(P<0.05),对白细胞吞噬指数、血清和体表粘液的溶菌酶活性、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百分率和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百分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黄霉素提高了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饲粮赖氨酸水平对70~100kg阶段二元母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96头体况相似、平均体重为(69.01±4.43)kg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4个重复,根据饲料原料可消化赖氨酸(DLys)和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模式(IAAP)配制低蛋白质试验饲粮(等能、等氨基酸平衡模式),设置饲粮DLys水平分别为0.61%(Ⅰ组)、0.66%(Ⅱ组)、0.71%(Ⅲ组)、0.76%(Ⅳ组)。结果表明,Ⅱ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908.33g),料重比(F/G)最低(2.77);Ⅱ组血清尿素氮(UN)浓度〗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5),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浓度随饲粮DLys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血清赖氨酸(Lys)和苏氨酸(Thr)质量浓度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他血清氨基酸质量浓度呈现随饲粮DLys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以Ⅱ组较低。综合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二元母猪70~100kg阶段饲粮DLys适宜日摄入量为16.57g·d~(-1),即饲粮DLys水平为0.66%,能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酵母培养物在育肥猪中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YC)在育肥猪中的应用效果,选取90头健康的、体重约为6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头。用猪场常规饲粮喂第1组(对照组)猪;在第2组(试验组)猪饲粮中添加加YC,并对其他原料比例适当调整,使2组饲粮主要养分含量相似。饲养试验周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猪日均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11.84%(P0.05),饲料转化率提高3.58%(P0.05)。(2)试验组猪血糖较对照组增加了41.96%(P0.01),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17.21%(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了15.05%(P0.01),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降低了21.13%(P0.01),血清尿素氮减少了5.49%(P0.05),血清丙二醛降低了8.72%(P0.05)。(3)试验组猪背最长肌、肝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3.58%(P0.05)、6.23%(P0.05),肝中丙二醛降低了6.03%(P0.05),背最长肌滴水损失量降低了44.41%(P0.01),背最长肌亮度(L*)提高了3.57%(P0.05)。基于试验结果推断,YC可促进育肥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猪体营养生化代谢,增强组织细胞稳定性,提高猪体抗氧化能力和猪肉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