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葡萄皮渣为试材,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和体外抗氧化试验,研究了葡萄皮渣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v/v)、料液比1∶20g·mL~(-1)、微波时间90s、微波功率800W。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提取率为9.12mg·g~(-1)。体外抗氧化试验中,葡萄皮渣原花青素提取物表现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但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素C弱。  相似文献   

2.
以粗梗稠李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花色苷,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期为粗梗稠李功能农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为1∶ 60g·mL-1、pH 1.0、超声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0℃,该条件下,花色苷的平均提取量为0.632 mg·g-1;粗梗稠李花色苷对·OH、DPPH·、ABTS+·、O2-·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高浓度时对FE2+有较好的螯合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49、12.49 mg·L-1和6.25 mg·L-1.  相似文献   

3.
杨梅花色苷提取工艺条件的响应面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杨梅资源的利用和活性成分的开发,运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法及分光光度法探讨了杨梅鲜果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杨梅花色苷粗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与实验结果拟合性好,优化工艺为提取温度35.34℃,液料比(v/w)11.02∶1,乙醇体积分数为68.09%,pH值2.72。在该条件下,杨梅花色苷的提取率为94.33%。将杨梅花色苷提取液通过大孔树脂进行分离,所制备的杨梅花色苷粗提物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优于EGCG,其IC50为0.1026mg·L-1。研究结果表明杨梅粗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花色苷等酚类物质可能为杨梅中重要的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醇提取蓝莓果实中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Box-Behnken试验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及优化。结果表明,蓝莓果实中总多酚、总黄酮及总花色苷的最佳综合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3(g/mL)、乙醇体积分数71%、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蓝莓果实3种活性物质的综合提取率为89.94%,与预测值基本一致。同时,建立了提取蓝莓果实中活性物质的二次回归方程,为预测蓝莓果实3种活性物质的综合提取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保山桃红牛肝菌为试材,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多酚,使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桃红牛肝菌多酚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0 g·mL~(-1),超声时间50 min,超声功率100 W,在此工艺条件下桃红牛肝菌多酚得率为7.76 mg·g~(-1)。桃红牛肝菌多酚呈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且与浓度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质量浓度为1.0 mg·mL~(-1)时,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42.3%、63.6%和66.5%。  相似文献   

6.
以红树莓(Rubus idaeus L.)为试材,采用双水相法对红树莓中花色苷进行提取,通过硫酸铵浓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5个单因素试验分析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在该基础上结合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食品配料及添加剂对所提取的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红树莓在食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红树莓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硫酸铵浓度0.55 g·mL-1,乙醇体积分数2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40 g·mL-1,花色苷含量0.079 1 mg·g-1。不同食品配料和添加剂对花色苷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野生蓝靛鲜果为试材,以吸光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蓝靛果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研究了蓝靛果花色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蓝靛果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2g/mL、乙醇体积分数66%、提取温度57℃、提取时间92min,在此条件下蓝靛果花色苷的提取量为328.55mg/100g。  相似文献   

8.
杨梅叶中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杨梅叶中丰富的黄酮资源以便对其开发利用。【方法】运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杨梅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分析了杨梅叶总黄酮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杨梅叶总黄酮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乙醇浓度60%(φ)、液料比(v/w)60∶1、超声波功率120 W,在该条件下杨梅叶总黄酮得率为11.56%。杨梅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5.62 g·L-1,清除率最高可达94.8%;杨梅叶总黄酮在相同条件下,较L-抗坏血酸具有更强的总抗氧化力和还原力。【结论】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杨梅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分析了其抗氧化活性,为未来对杨梅叶黄酮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分蘖洋葱‘M-3’鳞茎为试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分蘖洋葱总黄酮提取工艺,用DPPH法对总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5 g·mL^-1、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48℃、超声波功率310 W。在该条件下,分蘖洋葱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584%,与模型预测值3.622%相近。分蘖洋葱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IC50值为0.179 mg·mL^-1。优选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提高了分蘖洋葱总黄酮提取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款冬叶片为试材,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款冬叶片总黄酮提取工艺,同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款冬叶片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提取时间3 min,微波功率500 W,料液比1∶15 g·mL^-1,在该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91%。款冬叶片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当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069 8 mg·mL^-1时,对DPPH·、·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达84.21%、84.10%和68.32%,表明款冬叶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