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河西地区杂交辣椒种子生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读:我国是最大的辣椒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辣椒种子生产基地最大的国家,杂交种在生产上占比达90%以上。甘肃河西地区是全国理想的辣椒杂交种制种基地,多年来,甘肃省农科院一直在此地从事辣椒制种工作,通过总结经验,对杂交辣椒种子生产环节,比如,辣椒制种基地的选择、育苗技术、授粉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希望对广大辣椒种子生产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辣椒杂优利用工作中,确保杂交种的高纯度和降低制种成本是关键问题。实践证明,采用雄性不育两用系配制一代杂交种,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据调查,人工去雄配制的杂交种如成交3号、早丰1号、湘椒1号,其纯度94.7%~96.3%,而利用两用系配制的杂交种沈椒1号,其纯度均在99%以上。配制杂交种的成本:尖椒类,应用两用系制种的沈椒1号比品种间杂交种早丰1号每kg杂交种降低成本16.16元。灯笼椒类,用两用系制种的沈椒3号比品种间杂交种双丰每kg杂交种降低成本20.12元。1两用系的概念将两用系的种子播种后,…  相似文献   

3.
薛庆华 《辣椒杂志》2007,5(1):18-19
辣椒的杂种优势很强,杂交辣椒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栽培。过去大都采用人工去雄杂交制种,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育种途径逐渐更新,辣椒雄性不育系包括雄性不育两用系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简称三系)育种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辣椒雄性不育系制种具有保证杂交种的纯度,提高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防止亲本流失等特点。如何发挥这些优势,研究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辣椒雄性不育系制种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辣椒8021A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三系配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辣椒一代杂交种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但由于杂交制种需要大量的人工去雄。制种成本高。为了解决杂交制种人工去雄问题,保加利亚1974年育成了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并选配了杂交组合,相继又育成了细胞质与细胞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应用于杂交制种。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其他单位有关辣椒雄性不育系选育方面的报道。 我们从1978年开始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工作,到1981年已育成AB14—12、AB832、AB154雄性不育两用系,并选育出优势较强的一代杂交种,在生产上进行试种和推广。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的育成,虽然解决了杂交制种的人工去雄问题,…  相似文献   

5.
辣椒杂交制种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杂交果数、单个杂交果种子数量和杂交种子千粒重等因素,同时,栽培技术和杂交授粉技术也与之密切相关。本文就高产制种的几个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6.
萧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辣椒杂交种生产,90年代初全县辣椒杂交制种面积发展到100hm2以上,由于缺乏经验,制种中常出现花期不遇、果多籽少、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使制种产量低且不稳,667 m2平均产量20~25kg.从1995年起我们开展辣椒制种技术的研究(亲本均由韩国提供,母本为雄性不育系,杂交种为PE4502),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生产,使产量和效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带动了我县及周边县市辣椒杂交制种业的发展,2000年以后全县制种面积每年都在500hm2以上,667 m2产量75~90 kg,最高达116.3 kg.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康大系列辣椒品种是采用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生产的杂交1代辣椒种子。其杂交制种技术包括亲本原种的提纯、安全隔离、制种地块的选择、合理确定父本与母本的不同播种期、培育壮苗、父本与母本的定植比例及定植密度、科学的田间管理、杂交制种方法、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等,通过该技术的综合运用,生产出优质的康大系列辣椒杂交种,供生产者选用。  相似文献   

8.
杂交辣椒冬季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辣椒杂交种子的生产 ,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 :一是华北、华东的春 (夏 )季制种 ,采取大棚覆盖方式进行 ;二是海南基地的冬季制种 ,采取露地栽培方式进行。海南辣椒制种产量高 ,种子质量好 ,生产周期较短 ,配合春 (夏 )制种 ,可保证种子的均衡供应 ,因此越来越受到科研单位和种子繁育单位的重视。1 制种基地  选择适合的制种基地是辣椒制种成功的关健 ,优良的辣椒制种基地应设在最适辣椒生长发育 ,光照充足 ,水资源丰富 ,授粉至采收无雨的区域。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 2 3.8℃ ,阳光充足 ,水资源丰富 ,且干湿季明显 ,是我国天然的…  相似文献   

9.
辣椒杂种优势非常明显,一代杂种已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我国辣椒杂交种的生产主要靠人工去雄、授粉,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种子纯度难以保证。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辣椒胞质型雄性不育研究以来,  相似文献   

10.
辣椒是常异花授粉植物,杂交制种成本较高,种子的纯度难以保证,这使得辣椒杂交种的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辣椒育种技术能力亟待提升。而辣椒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及其遗传研究为辣椒杂交种的利用提供了很好的遗传资源和技术理论基础。利用雄性不育育种可以降低制种成本,作为辣椒育种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重视。介绍了多种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阐述了有关辣椒雄性不育研究的进展,涉及已被利用的遗传类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研究,并对近年来开发的不育和保持基因标记、恢复基因标记进展进行了描述,以期为国内辣椒育种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导读:利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制种可省去人工去雄,具有保证杂交种纯度、提高制种产量,并能保护育种单位自主知识产权等优点。介绍了辣椒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原种的繁育以及杂交制种过程中播种、定植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辣椒雄性不育杂交种规模化制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辣椒杂种优势非常明显,一代杂交品种已大规模应用于我国辣椒生产,但我国辣椒杂交种的生产主要靠人工去雄、授粉,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种子纯度难以保证,因此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解决这  相似文献   

13.
引言 辣椒杂种一代的制种迄今几乎全靠人工授粉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或劳动力。利用雄性不育繁制杂交种子已在不少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得到利用,至于辣椒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喷施不同叶面肥处理和遮阴处理对辣椒制种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B和N元素联用时可使杂交种子的产量增加12.44%,遮阴对提高杂交种子产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杂种优势非常明显,一代杂种已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辣椒杂交种的生产主要靠人工去雄、授粉,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种子纯度难以保证。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辣椒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繁育技术及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在苗床土壤消毒、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及杂交授粉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改进,保证了种子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辣椒一代杂种种子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具有早熟、丰产、抗病等优点特性的早丰一号辣椒,深受广大生产者欢迎。但配制一代杂种时,由于受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很大,常常结实率低,杂交种子产量不稳,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直接影响辣椒一代杂种的推广利用。我们在学习外地辣椒制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辣椒杂种一代的制种迄今几乎全靠人工授粉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或劳动力。利用雄性不育繁制杂交种子已在不少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得到利用,至于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于1958年曾有过报道(Peterson,1958)。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由与S细胞质互作的隐性基因rf控制,但雄性不育的表达对温度敏感,在冷凉条件下会产生可育花粉(Peterson,1958;Shifriss & Guri 1979;Shifriss,1997)。  相似文献   

18.
辣椒杂交种用得十分广泛,为辣椒栽培提高产量和产值,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在杂交种生产中,应用人工去雄配制一代杂交种已普遍应用,在制种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播种育苗 育苗营养士对幼苗质量以及今后植株生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做到氮磷钾三元素充足平衡。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通透性良好、松软、不板结、不散坨为准。 不同地区,可根据日历苗龄及当地定植期推算适宜的播种期。对花期不同的父母本.应错开播期;对花期相同的双亲,父本应比母本早播几日,以便授粉时有充足的花粉。父母本播种面积比例1:4,每667m2(…  相似文献   

19.
辣椒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属异花授粉作物。其杂交优势较强,表现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深得农民喜爱。辣椒杂交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必须获得高质量的杂交种子,是提高商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现将人工杂交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由于辣(甜)椒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和较高的增产率,并且前期产量高、抗病性强、适栽范围广等优点,随着蔬菜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辣(甜)椒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利用越来越普遍,辣椒的种植面积在蔬菜中也较大。北方寒凉地区要解决生产上对优良辣(甜)椒杂交种种子的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在甜椒杂交制种上应注重以下几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