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32—35℃变温条件下,测定了7个桑树品种对桑红叶螨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明显影响桑红叶螨的存活率、生殖率。7个桑树品种对红叶螨的抗性强弱依次是:嘉陵16号最强,其次是油桑、嘉陵新9号、嘉陵9号、小官桑、桐乡青,而新一之濑抗性最弱。在螨害严重的蚕区推广抗性强的桑品种嘉陵16号、油桑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桑树是蚕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桑树品种的优劣影响整个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蚕桑生产主产区,如何优化桑树品种结构,引进和推广新桑品种尤为重要。2002年笔就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的丰产性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正> 由西南农业大学蚕学系与涪陵地区丝绸公司共同选育出适应丘陵山地栽培的嘉陵9号、嘉陵新9号、嘉陵16号高产型良桑品种。通过鉴定:该品种叶型大、叶肉厚、产量高、叶质优良、抗逆性强。其中嘉陵16号,是国内首次人工育成的3倍体良种桑。目前,正在涪陵地区农村试验示范栽培。下图是科技人员现场观察情况:  相似文献   

4.
1989年秋季,我们曾对桑树10品种:嘉陵4号、嘉陵8号、嘉陵9号、嘉陵新9号、嘉陵10号、嘉陵15号、嘉陵16号、荷叶白、新一之濑、小官桑(对照),进行了秋叶产量调查。初步结果是:嘉陵新9号、嘉陵9号、嘉陵8号和嘉陵16号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今年春蚕期,我们又对这10个桑品种进行了春叶产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于后。一、试验材料、调查日期及  相似文献   

5.
更新桑树品种是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量,进而提高蚕业效益的重要途径。本人于2001年初引进了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进行人工嫁接培育。经过2年试验,与湖桑32号、南一号、湘7920等二倍体桑品种作栽植比较,其产叶量嘉陵20号比湖桑32号增产62.96%,比南一号增产36.08%,比湘7920增产30.73%。嘉陵20...  相似文献   

6.
北方蚕区第一批桑品种鉴定主要成绩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日彦  梁明芝 《蚕业科学》1998,24(2):118-119
桑树品种的选用,既要注意丰产性、优质性,又要注意稳定性。本文对北方蚕区第一批鉴定的桑品种进行了产量、叶质及稳定性分析,为桑品的推广提供参考。I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材料来自1990~1995年北方蚕区第一批桑见种协作鉴定试验。参试品种有:山东省蚕研所w7946、7934,山西省蚕研所的晋选1号,陕西省若研所的871、7435,河北省蚕研所的黄鲁选、禾桑。以湖桑32号为对照品种。1.2试验方法试验按照农业部(肥)农(农)字印号文《全国桑树品种审定条例)},以及《北方蚕区桑树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实施。1.3分析方法应用Eberhart…  相似文献   

7.
<正> 四川省蚕学会栽桑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12月8~9月在涪陵市召开了’95栽桑学术讨论会。来自省、市(地)、县丝绸公司、西南农大、省蚕研所、省蚕丝学校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原涪陵地区行署及丝绸公司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会上,本届栽桑专委会主任委员吴开明副教授作了“走出困境,再创辉煌”的专题报告,有关人员分别传达了中国蚕学会五届二次学术研讨会和中国蚕学会栽桑专委会’95学术讨论会精神。会议共收到论文资料22篇,会上交流9篇,内容涉及桑树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防治及现有桑树的保护等诸方面。与  相似文献   

8.
1 年度任务完成情况1.1 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1)适宜川东北蚕区栽培和饲养的桑、蚕品种筛选为筛选出适宜川东北蚕区栽培和饲养的蚕桑品种,2015年南充综合试验站在“十二五”前4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已筛选出的蚕品种芳·绣×白·春(川蚕27号)、金·兰×明·晖(川蚕28号),桑树品种川桑981、嘉陵20号在试验站的基地市县区阆中市、南部县、嘉陵区、蓬安县,以及攀西蚕区宁南县、会东县,川南蚕区高县、珙县,川东北蚕区广元朝天区、绵阳涪城区等示范点进行区域性试验和推广。2015年繁殖新蚕品种原种900余张,一代杂交种18000张。区域试验表明,金·兰×明·晖(川蚕28号)克蚁产茧量4.31kg,比对照种871×872提高9.12%,50g 茧鲜壳量12.46g,茧丝长1320m,解舒丝长1119m,解舒率77.20%,纤度2.705D,洁净96.17分。芳·绣×白·春(川蚕27号)克蚁产茧量4.20kg,比对照种871×872提高6.02%,50g 茧鲜壳量12.30g,茧丝长1310m,解舒丝长995m,解舒率75.97%,纤度2.263D,洁净94.86分。川桑981667m2桑园(750株)平均单产1862kg,嘉陵20号667m2桑园(750株)平均单产1960kg,分别比对照种湖桑32号1647kg 提高13.05%和19.01%。蚕品种芳·绣×白·春(川蚕27号)、金·兰×明·晖(川蚕28号),桑品种川桑981、嘉陵20号已作为四川省的主导品种在全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四川家蚕品种资源,四川省蚕种管理总站与西南农大蚕丝学院、省蚕研所达成了关于家蚕品种保存及合作开发的协议。四川省蚕种管理总站将省属北培、南充、三台、阆中蚕种场保存的87个蚕品种(101个品系)移交西南农大蚕丝学院、省蚕研所保存并联合开发。这是我省首次生产、教学、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打破了长期以来生产、教学、科研单位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状况,对充分发挥生产、教学、科研单位的优势,加快我省新蚕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蚕学会桑树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6月16日~19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了第2次全国桑树保护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有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等60人。四川省丝绸公司、绵  相似文献   

11.
<正> 四川省在桑树品种资源普查中已先后收集到500余份材料,其中包括栽培品种、优良单株和野生桑等,为今后选育出更多、更好的优良桑品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川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生态环境极为复杂,这些桑树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孕育出多种多样的桑树类别,形成丰富的品种资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发掘这些宝贵资源,在省蚕丝公司的组织和主持下,从1980年开始,组织地、县农业局及蚕丝公司共同协作,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农学院和省蚕研所的指导、帮助下,全面开展了普查工作。四年来,共普  相似文献   

12.
《四川蚕业》2014,(2):62-62
<正>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87年创办的蚕业科技型企业,前身为四川省农科院蚕业所蚕药蚕具研制厂。研发的科技产品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公司依托行业专家及科技人员,以家蚕病理、生理、养蚕法的研制为契机,广泛的开展跨学科的横向合作,逐渐发展到涉及蚕业的蚕用营养饲料、桑树剪伐设备、蚕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催青保种智控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4,(3):62-62
<正>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87年创办的蚕业科技型企业,前身为四川省农科院蚕业所蚕药蚕具研制厂。研发的科技产品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公司依托行业专家及科技人员,以家蚕病理、生理、养蚕法的研制为契机,广泛的开展跨学科的横向合作,逐渐发展到涉及蚕业的蚕用营养饲料、桑树剪伐设备、蚕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催青保种智控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桑树新品种嘉陵16号系由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原蚕学系,1986选用四倍体桑(西庆一号)作母本,二位体桑(育二号)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培育出的人工三倍体育新桑品  相似文献   

15.
《四川蚕业》2014,(1):61-61
<正>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87年创办的蚕业科技型企业,前身为四川省农科院蚕业所蚕药蚕具研制厂。研发的科技产品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公司依托行业专家及科技人员,以家蚕病理、生理、养蚕法的研制为契机,广泛的开展跨学科的横向合作,逐渐发展到涉及蚕业的蚕用营养饲料、桑树剪伐设备、蚕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催青保种智控  相似文献   

16.
《四川蚕业》2014,(4):60-60
<正>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87年创办的蚕业科技型企业,前身为四川省农科院蚕业所蚕药蚕具研制厂。研发的科技产品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公司依托行业专家及科技人员,以家蚕病理、生理、养蚕法的研制为契机,广泛的开展跨学科的横向合作,逐渐发展到涉及蚕业的蚕用营养饲料、桑树剪伐设备、蚕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催青保种智控  相似文献   

17.
桑四倍体品种丰田5号(新塔桑)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树是蚕业基础生产资料,选育和推广桑树良种是蚕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最基本的高效措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充、江油两市曾选育和推广了塔桑和川852等良种桑,对四川蚕桑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这两个品种在叶质或高产性能方面不适应高效蚕业的需要。这是由于常规二倍体品种人工有性杂交的基因重组面较窄,以致育成品种很难在优质和高产等经济性状上达到统一。研究表明,桑的某些三、四倍体在优质和超高产等经济性状上有独特的优势。三倍体桑的高效水平已为陕桑305、嘉陵20号和丰田2号等品种所证实(增产30% ̄40%)。以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 四川省蚕学会栽桑专业委员会第5次桑树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9日至11月11日在达县市召开。中国蚕业研究所,四川省丝绸公司及各地、市代表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栽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许恩远教授主持。会上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并有20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代表们同时参加了宣汉县下八乡发展蚕桑生产现场;代表们还就当前蚕桑发展形势,围绕如何提高桑  相似文献   

19.
<正> 四川省是全国最大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重点蚕丝产区,但是多年来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相比,由于规模分散,栽桑养蚕技术难于贯彻落实,造成桑树产叶量低,养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业基础不稳,严重制约了四川蚕业的发展。 四川省蚕业生产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取决于桑树基础建设水平的高低和生产优质蚕茧的技术水平,桑树基础不稳定,没有一定的规模,没有一的效益,将阻碍四川蚕业  相似文献   

20.
我们利用中国丝绸总公司在四川省召开春蚕茧生产,收烘汇报会结束后的时间,到了四川省的绵阳市、三台县、南充地区的蚕茧生产县、区、省蚕研所和三台、南充蚕种场学习经验。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于后: 一、四川省有208个县(市),其中种桑养蚕的县(市)165个,现有四边桑树15亿株。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在巩固提高四边桑的同时积极发展连片桑。迅速发展小桑园,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