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桃树休眠是一种对恶劣环境适应的生理反应,根据桃树的休眠障碍型突变体EVERGROWING(以下简称EVG)突变位点的筛选、标记和测序得到了EVG突变位点的6个基因,通过对6个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和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到DAM1、DAM2和DAM4是最有可能控制停长和顶芽形成的基因,DAM5和DAM6负调控桃树的发芽,与需冷量有关系,DAM3的作用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桃树休眠是一种对恶劣环境适应的生理反应,根据桃树的休眠障碍型突变体EVERGROWING(以下简称EVG)突变位点的筛选、标记和测序得到了EVG突变位点的6个基因,通过对6个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和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到DAMl、DAM2和DAM4是最有可能控制停长和顶芽形成的基因,DAM5和DAM6负调控桃树的发芽,与需冷量有关系,DAM3的作用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和脱落酸与桃芽自然休眠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且生长健壮的低需冷量(需冷量极低,108~122c·u)春捷/青州冬雪蜜桃[Prunuspersica(L.)Batsch.为试材,共设置短日照、短日照+GA3、自然条件+ABA和自然条件(对照)4种处理,研究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桃芽自然休眠诱导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BA和GA3均参与桃芽自然休眠诱导,调节自然休眠的启动,但其对休眠诱导的调节作用是通过2者的平衡变化实现的,而不是ABA和GA3各自的单独作用。而且这种平衡变化存在一个临界阈值,GA3/ABA比值高于这个临界阈值,则不诱导桃植株进入休眠,反之则诱导桃植株进入休眠。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调控桃花芽需冷量的代谢物,以9份不同需冷量桃品种大量落叶期真空冷冻干燥的花芽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分析,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筛选与需冷量高度相关代谢物,并测定15份不同需冷量桃品种花芽的相关性代谢物含量进行相关性验证。结果表明:共鉴别出1005个代谢物,其中黄酮类225个、酚酸类206个、脂质类139个、有机酸类64个、萜类42个、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类56个;筛选出与需冷量正相关差异代谢物50个,其中脱落酸、山奈酚-7-O-葡萄糖苷、4-甲氧基肉桂酸、异胞嘧啶与需冷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24、0.883、0.927。大量落叶期桃花芽中脱落酸含量稳定,波动较小,需冷量低于300 h的桃品种花芽脱落酸平均含量均低于13.07μg/g,需冷量大于500 h的品种含量均高于15.86μg/g,脱落酸含量与需冷量的双变量相关系数为0.914,极显著性相关(p<0.01)。在大量落叶期前后15 d测定未知需冷量桃品种真空冷冻干燥花芽中脱落酸含量可鉴定区...  相似文献   

5.
以桃品种"双红艳"、短枝"双红艳"为试材,"大久保"为对照,采用0~7.2℃模型对桃品种需冷量进行了研究,并用体视显微镜检测花芽纵横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双红艳"与短枝"双红艳"的需冷量为1 000~1 200h,"大久保"需冷量为800~1 000h;取样期间花芽纵横径一直在增加,至休眠结束前达到最大,花芽各器官发育完全,花瓣原基、花药和花柱原基都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抑制蓝莓暖冬早花,对南高丛蓝莓品种'Emerald'进行外源脱落酸处理,了解脱落酸对蓝莓花芽内休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统计冬季低温积累量,以萌芽率为指标,确定蓝莓南高丛品种'Emerald'花芽的不同休眠状态和打破休眠的需冷量;以不同休眠状态下的花芽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施用不同浓度的ABA(50...  相似文献   

7.
对桃的9个杂交组合463株杂种实生苗需冷量进行测定,统计结果表明:桃需冷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F_1需冷量平均值较亲中值短,不同组合偏离程度不同,南山甜桃、红日、玛丽维拉、白凤、大久保需冷量育种值分别为159、216、319、831、834h,遗传传递力分别为79%、54%、92%、83%、93%。需冷量的遗传力为89.69%。萌芽开花与需冷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牡丹品种‘鲁荷红’为试材,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研究PsARP基因的表达变化及花芽内源IAA的含量变化,以阐明牡丹花芽休眠解除期间自由态IAA的变化及与PsARP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前期,随着低温时间的增加,自由态IAA的含量不断降低,达花芽休眠解除临界点时IAA含量最低。在低温处理的后期,随着低温时间的增加,自由态IAA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较高的含量,12d和18d之间是个转折点。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低温处理前期,PsARP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增加,且在12d时达到最高点;低温处理第二阶段,PsARP基因的表达量快速下降,30d时快速下降至最高表达量的50%。内源自由态IAA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花芽休眠解除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103份桃种质在南京地区的需冷量和需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不同模型估算南京资源圃103份桃种质花芽和叶芽的需冷量和需热量,筛选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和需热量的最佳估算模型,探讨需冷量、需热量与开花展叶的关系。【方法】连续2 a(年)(2018年11月—2019年4月和2019年11月—2020年4月),采用3种需冷量估算模型和2种需热量估算模型对103份桃种质(南京地区)的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和需热量进行估算,并对不同年际间、不同模型间、不同种质间、花芽与叶芽间、需冷量与需热量间,以及需冷量和需热量与开花期和展叶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0~7.2℃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为南京气候区域桃需冷量和需热量估算的最优模型。绝大部分桃种质的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基本一致,仅‘帚形山桃’和‘红花山桃’2份种质的叶芽需冷量约为花芽的5倍。桃花芽需热量基本低于叶芽需热量;桃芽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需冷量和需热量与盛花期和展叶期均存在相关关系,需冷量和需热量低的种质开花展叶早;需冷量和需热量高的种质开花展叶晚。【结论】适宜南京气候区域桃需冷量和需热量估算的模型分别是0~7.2℃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103份桃种质花芽和叶芽的需冷量和需热量值范围广,分别为151~1 264 h和187~1 108 h,256~391 D·℃和267~498 D·℃;花芽需冷量与叶芽较一致,需热量则基本低于叶芽;需冷量与需热量无相关关系,二者对开花、展叶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枇杷花芽和营养芽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大田‘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 研究了花芽分化期营养芽与花芽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激素平衡(比值) 的作用。结果表明: 低水平GA3和低水平IAA对枇杷花序原基的形成和花器官的分化起促进作用, 在花芽诱导期相对较高的ZT水平和ABA水平有利于花芽分化; 在形态分化期, 也要求较高的ZT水平和ABA水平。ABA含量在枇杷成花过程中的变化特征最明显, 暗示其在枇杷的成花中扮演主导角色, 没有ABA的持续升高, 就不能导向成花; 另一个有可能与之起作用的是IAA, 后者在关键的时候(8月中旬) 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越橘品种‘北陆’(Northland)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花、果实、花芽、叶片、新梢和须根中各个发育时期的生长素(IAA)、玉米素(ZT)、赤霉素(GA3)及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越橘花中ABA和ZT含量呈上升-下降的趋势,GA3和IAA含量变化分别呈上升-下降-上升和下降-上升的趋势;果实中4大类激素含量变化趋势均是下降-上升-下降;花芽中IAA和ABA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下降-上升后趋于平稳,ZT和GA3含量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新梢中GA3、IAA和ZT的含量变化趋势均是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而ABA含量起初保持在较低水平,后迅速升高然后降低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叶片中GA3和ZT含量变化趋势均是上升-下降-上升-下降,IAA含量变化趋势是升高然后持续降低并保持在较低水平,而ABA含量变化与IAA含量变化呈完全相反的趋势;须根中GA3、IAA和ZT的含量变化趋势均是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而ABA的含量变化与之相反。各个器官的各个发育时期都离不开激素的调节,这为今后如何使用生长调节剂来调节越橘植株更好地生长,如何合理地控制开花坐果以及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氯酸钾对龙眼成花诱导期叶片和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熟龙眼品种‘凤梨穗’施用氯酸钾(KClO3)配合环割和拉枝措施,诱导其反季节成花,研究龙眼花芽诱导期叶片和顶芽间激素动态变化以及与成花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KClO3提高了叶片中生长素(IAA)含量,降低了顶芽内含量,而KClO3 + 拉枝处理的植株顶芽内IAA含量处于最低水平,且成花率最高,说明顶芽内低含量的IAA有利于成花;KClO3配合环割和拉枝处理分别降低了顶芽内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相对含量,与IAA类似,龙眼的花芽诱导同样需要一个低水平的GA3和ABA的条件;ZT含量变化与以上激素相反,KClO3处理提高了龙眼花芽诱导期顶芽内玉米素(ZT)含量,降低了叶片中其含量,表明顶芽内ZT的增加可能是龙眼反季节成花的主要因素或信号物质,但3种处理的成花率与ZT含量水平并未呈正相关,说明细胞分裂素促进龙眼成花取决于其浓度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金煌’杧果果实发育前期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胎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胚胎败育在坐果后30 d完成,20 ~ 30 d为胚发育的关键时期,胚败育果实与胚正常果实大小差异主要缘于果肉的差异。在果实发育初期,败育胚的IAA、ABA含量高于正常胚,GA3和ZT含量低于正常胚。胚败育果实的果肉中GA3含量低,而ZT含量高于胚正常果实果肉,IAA和ABA的含量在后期也高。胚中高含量的GA3、ZT和低含量的ABA有利于胚正常发育。胚中ZT的下降和ABA的持续增加以及(GA3 + IAA + ZT)/ABA的比值小于其果肉中的比值,是导致胚胎败育的重要因素;在果实发育中,胚胎的败育和胚胎与果肉中(GA3 + IAA + ZT)/ABA均低是导致胚败育果实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下卵叶韭更新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 卵叶韭更新芽休眠完全解除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冷温处理, 且冷温积累量与休眠解除程度和植株长势呈正相关趋势; (3 ±1) ℃处理不少于92 d可完全解除休眠, 而5~12℃、(20 ±1) ℃处理均不能完全解除休眠。(2) 贮藏31 d后, (3 ±1) ℃和5~12℃处理的GA3 和ZT含量上升, ABA含量下降, 其中( 3 ±1) ℃处理的上升和下降幅度更大, 解除休眠所需时间更短; 而(20 ±1) ℃处理在鳞茎干枯腐烂前GA3 和ZT含量下降, ABA含量上升, 更新芽不能萌发。(3) 卵叶韭更新芽休眠过程可分为预休眠、真休眠和强制休眠3个阶段, 其中预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ZT、ABA和IAA含量居中; 真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 和ZT含量较低, ABA含量较高, IAA含量较高或居中; 强制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ZT含量达最大值, IAA含量略有增加, ABA含量降至最小值。(4) 卵叶韭更新芽休眠的解除可能主要受控于内源激素GA3、ABA的含量水平和GA3 /ABA比值, 当GA3 / IAA比值大于16.59 ±3.90时, 卵叶韭更新芽的休眠就可能完全解除, 此外ZT也对萌发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源多胺对薄皮甜瓜花芽分化及花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外源多胺对薄皮甜瓜花芽分化和花发育的影响,以薄皮甜瓜永甜3号为试材,子叶刚出土时外源喷施腐胺(Put)和亚精胺(Spd),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和花发育情况,测定花芽和叶片中内源激素及多胺含量。结果表明:外源喷施Put和Spd均提高了甜瓜子蔓第1节位结实花率,促进了花芽分化,使结实花花期提前|喷施高浓度Put和低浓度Spd后,叶片中IAA含量升高、ZT含量降低、ABA含量提前达到峰值|花芽中Spd含量较早达到峰值,精胺(Spm)含量较低,变化不规律。花芽中3种内源多胺的含量远高于叶片中。外源喷施1×10-3 mol•L-1的Put和1×10-4 mol•L-1的Spd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江津甜橙的低酸小果变异品种‘长叶橙’(Citrus sinensis L.Osbeck‘Changyecheng’)和高酸大果芽变品种‘大果锦橙’(C.sinensis L.Osbeck‘Daguo Jincheng’)为材料,对其AREB(ABA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ABFs(ABRE binding factors)转录因子基因,即CsAREB1和CsAREB2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及时空表达分析;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内源激素(ABA、IAA、GA和ZR)含量。结果表明:CsAREB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338 bp,编码445个氨基酸;CsAREB2的ORF为1 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CsAREB1和CsAREB2在叶、花、果中的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CsAREB1的表达量在‘长叶橙’中呈上升趋势,在‘大果锦橙’中呈先降后升趋势;CsAREB2的表达量在2个品种中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在果实细胞分裂期,‘长叶橙’果实CsAREB1、CsAREB2的表达量高于‘大果锦橙’,而在果实膨大期的果皮组织中‘长叶橙’低于‘大果锦橙’,在果肉组织中没有显著差异。两品种CsAREB1和CsAREB2的表达均受外源ABA的诱导。在细胞分裂期和膨大期的果皮组织中‘大果锦橙’中IAA、GA、ZR含量,以及IAA、GA、ZR与ABA的比值均高于‘长叶橙’,而在膨大期果肉组织中这一比值低于‘长叶橙’。随着果实的发育,CsAREB1和CsAREB2的表达量变化与果实内源ABA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其他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AREB1和CsAREB2的转录水平受ABA的调控,通过参与柑橘果实ABA生成,影响柑橘果实体积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刺梨花芽分化期芽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的含量动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对贵农5号刺梨花芽分化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期刺梨花芽和叶芽中内源激素的赤霉素(GA1+3)、玉米素核苷(ZRs)、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淀粉、可溶性总糖、总氮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梨的花芽分化期需要有高水平的ZRs、碳水化合物及低水平的GA1+3、IAA、ABA和较低水平的氮素营养。在整个花芽分化期,花芽的ZRs/GA1+3、ZRs/IAA、ABA/IAA、ABA/GA1+3及碳/氮比值比叶芽的高;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的ZRs/ABA比值高于叶芽,而形态分化期花芽的ZRs/ABA比值低于叶芽。在刺梨花芽分化的不同时期,花芽和叶芽中的GA1+3、ZRs、IAA、ABA、淀粉、可溶性总糖、总氮含量变化不一。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effects of seed coat removal and chilling on the germination of seeds of ten cultivars of ornamental peach (Prunus persica Batsch) were investigated. Seeds were rinsed in running tap water for 48 h in order to facilitate seed coat removal. Only a few non-chilled, intact seeds germinated (e.g., 6% of ‘Hito’ seeds). Seed coat removal and no chilling resulted in some seed germination in eight of the ten cultivars, ranging from 6% to 83%. Chilling intact seeds at 5°C for up to 10 weeks resulted in greater frequencies of germination (average = 85% germination) than seed coat removal before (average = 80%) or after chilling (average = 73%). There was a linear decrease in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with an increase in abscisic acid (ABA) content for ‘Yaguchi’,‘Kanpaku’, and ‘Kikumomo’ seeds (R = –0.66; P <0.001). The most consistent decrease in total seed ABA content (average of 64%) occurred during the 48 h rinsing period. In ‘Kanpaku’, dry seeds had an intermediate ABA content (13 ng per seed); but, in the embryonic axes, this increased from 0.03 ng to 1.2 ng per se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duration of the chilling period. The lowest germination percentages were found in this cultiva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BA synthesis in the embryonic axes during chilling may affect the varietal characteristic of seed dormancy, and that rinsing seeds for >48 h could remove sufficient ABA to allow seed germination with minimum chilling.  相似文献   

19.
张上隆  刘春荣 《园艺学报》1994,21(2):117-123
广橙在授粉后3天内即完成受精,与未授粉子房相比,授粉子房迅速膨大,授粉处理可使内源IAA、ABA和ZT水平急剧上升,尤其是在处理后的前3天。至第4天趋平缓。以每子房ng含量计,至处理后第3天,IAA、ABA和ZT含量分别是处理开始时的6.8、5.2和4.1倍,而未授粉的分别为2.5、2.6和1.2倍,这种变化与子房(幼果)的发育密切相关。试验还分析了广橙授粉处理与内源激素平衡关系,发现授粉处理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