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丁长春  王元忠  黄衡宇  周蓉 《核农学报》2020,34(10):2209-2218
为了建立高效、稳定的风兰(Neofinetia falcata)丛芽诱导体系,以非共生性萌发所获得的风兰愈伤组织和原球茎(PLB)混合物为材料,改良的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植物激素及天然附加产物,进行单因素试验,选取适宜风兰生长的各因素种类和质量浓度范围,进而通过正交及完全组合试验,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和天然附加产物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丛芽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非共生性萌发培养基为改良的MS+活性炭(AC)0.5 g·L-1,在该培养基中种子培养75 d即可获得大量原球茎;原球茎在改良的MS+6-苄氨基嘌呤(6-BA) 0.5 mg·L-1 +萘乙酸(NAA) 0.5 mg·L-1 + 苹果泥30 g·L-1 + AC 0.5 g·L-1中培养70 d,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大量增殖,随后由原球茎产生大量丛芽,愈伤增殖系数6.84,丛芽发生率98.96%;将诱导出的丛芽转接至相同培养基中,以“芽繁芽”方式增殖,其增殖系数可达4.36。无菌苗生根则在改良的MS + NAA 1.0 mg·L-1 + AC 0.5 g·L-1 + 苹果泥70 g·L-1 中进行,生根率100%。生根苗移栽至消毒后的碎松树皮中,保温保湿培养90 d后,成活率100%。本研究建立了风兰体外高效快速繁殖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其人工繁育和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兰科植物的离体快繁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诸葛菲  洪彬  徐胤  沈琦超  林新春 《核农学报》2019,33(12):2319-2327
为建立马来甜龙竹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本研究以马来甜龙竹种胚培养增殖芽的芽尖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激素、有机添加物以及弱光处理对其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甜龙竹芽尖愈伤组织诱导较适宜培养基为添加0.5~1.0 mg·L-1 NAA和3 mg·L-1 2,4-D的MS培养基,致密颗粒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61.7%;较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添加1 mg·L-1 6-BA、1 mg·L-1 KT和0.25 mg·L-1 NAA的MS培养基,10 μmol·m-2·s-1弱光处理6 d,分化率达46.67%,再生苗伸长生长良好;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添加3 mg·L-1 IBA的1/2 MS培养基,生根率为55%,根较粗,其中部分根长有侧根。试管苗移植到混合基质中,成活率为83.33%。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马来甜龙竹种胚培养增殖芽芽尖再生体系,为马来甜龙竹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有效的地被菊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匍匐型地被菊雨花落英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苗龄和激素配比对叶盘再生的影响;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导入野生型植株中,研究预培养、延迟培养、抗生素浓度等遗传转化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雨花落英叶盘转基因最适再生条件为,以苗龄为30 d的组培苗幼嫩叶片为外植体,设置再生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5 mg·L-1+NAA 0.8 mg·L-1,此时再生率高达91.11%,平均芽数为5.90;最优遗传转化组合为预培养2 d,侵染5 min,共培养2 d,延迟培养5 d,之后进行选择培养。羧苄青霉素在延迟培养阶段最适抑菌浓度为400 mg·L-1;潮霉素叶盘筛选的最适选择压为8~10 mg·L-1,生根筛选最适浓度为11 mg·L-1;培养后期加入6-KT可以有效提高抗性芽的再生率;调节6-BA浓度为1.0 mg·L-1,蔗糖浓度为40 g·L-1,可以将得到的玻璃化苗转化为正常苗。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5株抗性苗中有10株阳性苗,阳性苗概率为67%;与野生型植株相比,9个株系的CmERF12基因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表达。本研究建立了地被菊雨花落英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为进一步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谷子离体再生和遗传转化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模式植物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品种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为筛选高效离体再生的谷子基因型,选取90份国内外的谷子种质资源,利用其成熟胚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谷子出愈率、芽分化率和再生率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的谷子出愈率在17.67%~93.67%之间,芽分化率在0%~78.89%之间,再生率在0%~40.00%之间。从中筛选出3份高效离体再生种质资源,分别为Y41、Y176和Y145,其离体再生效率分别为40.00%、37.33%和36.00%。3份种质资源在CIM3培养基上的出愈率最高,且愈伤质量较好,CIM3培养基配方为4.43 g·L-1MS + 30 g·L-1蔗糖 + 4 g·L-1phytagel + 2 mg·L-12,4-D + 0.5 mg·L-1KT。本研究结果为谷子离体再生和遗传转化,以及推动谷子作为C4禾谷类模式植物的进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液体发酵产洛伐他汀的产量,以高产洛伐他汀的糙皮侧耳菌株P380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优化后的培养基为:乳糖24.0 g·L-1,玉米粉2.5 g·L-1,氯化铵2.5 g·L-1,磷酸二氢钾5.0 g·L-1,硫酸镁2.5 g·L-1,初始pH值6.0。通过优化培养基,可显著提高糙皮侧耳发酵培养基中洛伐他汀产量,与原始发酵培养基相比,洛伐他汀产量提高3.15倍,生物量提高1.78倍。本研究结果为糙皮侧耳发酵菌质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于叶霞  林虎绒  王元忠  黄衡宇  李鹂 《核农学报》2020,34(11):2444-2451
为了构建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 Franch.)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以川东獐牙菜带叶茎尖、带芽茎段和叶片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完全组合及L9(34)正交试验,探究不同激素对其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东獐牙菜3种外植体中,叶片适宜作为间接器官发生材料,在MS+2.0 mg·L-1 6-BA+1.5 mg·L-1 KT培养条件下,培养7 d便可见愈伤组织从切口处产生,培养30 d后即可分化出大量丛芽;不定芽在相同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增殖系数可达8.75。带芽茎段则适宜直接器官发生途径,其在MS +2.0 mg·L-1 6-BA+1.0 mg·L-1 NAA中培养7 d后,节上腋芽开始萌动,培养30 d后腋芽发生系数可达4.06;试管苗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 + NAA 0.05 mg·L-1,培养30 d后即可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为100%;生根苗经过炼苗,移栽30 d后成活率达90%以上。在川东獐牙菜的离体培养中,间接器官发生途径较直接器官发生途径效率更高。本研究通过叶愈伤组织-不定丛芽途径建立了川东獐牙菜高效再生体系,为保护其野生资源和种苗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其遗传转化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花椰菜种质资源萌发特性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鉴定和筛选花椰菜耐旱种质资源,以12个花椰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浓度PEG[0(CK)、100、150和200 g·L-1]模拟干旱胁迫对花椰菜的相对发芽率(RGP)、相对发芽势(RGR)、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活力指数(RVI)、相对苗高(RSH)和相对根长(RRL)等6个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0 g·L-1PEG胁迫对花椰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150~200 g·L-1PEG胁迫则显著抑制花椰菜种子萌发。100~150 g·L-1PEG胁迫对RRL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150~200 g·L-1 PEG胁迫则会明显抑制RSH,表明150~200 g·L-1 PEG可作为花椰菜萌发期抗旱性筛选的适宜浓度。基于RGP、RGR、RGI、RVI、RSH和RRL 6个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发现,12个花椰菜材料的抗旱性依次表现为P3>P6>A1>P8>P7>P2>P1>P4>P5>A2>A3>P9。本研究结果为花椰菜抗旱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文杰  宫惠  李美阳 《核农学报》2020,34(11):2460-2469
为高效生产欧洲缬草有效成分,通过分析培养基pH值、碳源、糖浓度、盐浓度、总氮(N)浓度、总磷(P)浓度等因素对其不定根悬浮培养生长的影响,确定欧洲缬草不定根悬浮培养的适宜条件,并测定在该培养条件下不定根的生长状况,同时比较正常不定根、褐化不定根、无菌苗根中缬草三酯、乙酰缬草三酯和缬草烯酸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欧洲缬草不定根的最佳培养条件为2倍大量元素浓度、48.46 mmol·L-1总N浓度、1.5 mmol·L-1总P浓度的RCM培养基,添加40 g·L-1蔗糖、0.5 mg·L-1 萘乙酸(NAA),pH值5.7,温度25±2℃,转速100 r·min-1暗培养,28 d后收获。最佳培养条件下的欧洲缬草正常不定根中缬草三酯、乙酰缬草三酯、缬草烯酸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222、0.355、4.016 mg·g-1,褐化不定根中成分含量显著降低,无菌苗根中成分含量最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欧洲缬草不定根及其有效成分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离子液体1-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C3mim]BF4)对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水培法检测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500 mg·L-1)[C3mim]BF4条件下小白菜幼苗的生长状况、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浓度高于400 mg·L-1的[C3mim]BF4显著抑制种子萌发;500 mg·L-1 [C3mim]BF4显著抑制幼苗生长。[C3mim]BF4处理使小白菜叶片活性氧$\mathop{{O}}_{2}^{{\mathop{}_{\ ·}^{-}}}$、H2O2)水平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升高,且随着[C3mim]BF4浓度的增加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C3mim]BF4使小白菜叶片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升高;浓度≤300 mg·L-1的[C3mim]BF4对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浓度高于400 mg·L-1 [C3mim]BF4处理显著抑制小白菜 APX活性,高于500 mg·L-1 [C3mim]BF4处理显著抑制小白菜 CAT活性;100~500 mg·L-1[C3mim]BF4处理显著抑制小白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且各处理组的S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400 mg·L-1 [C3mim]BF4处理0~3 h,小白菜Gu/Zn-SODAPX基因表达量升高,处理13 d时其SODAPX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0~12 h时 CAT基因表达上调,处理24 h处理后CAT表达下调。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咪唑类离子液体毒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虹  安迎瑞  张君  郎思睿  陈任 《核农学报》2022,36(5):929-936
为建立高效的黑果枸杞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黑果枸杞叶片、茎节、茎段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浓度组合的NAA和BAP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比较;选择黑果枸杞叶片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的双元表达载体导入黑果枸杞,探讨侵染时间和抗生素浓度对遗传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的最适植株再生体系为:以叶片为外植体,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NAA和0.3 mg·L-1BAP,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8.56%,不定芽诱导率为54.54%,将不定芽置于1/2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生根率为95%;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侵染液OD600为0.25,共培养3 d,卡那霉素(kanamycin)和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浓度分别为25和250 mg·L-1。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时经卡那霉素和荧光标记双重选拔,愈伤组织阳性率为85.47%,出芽生根后经PCR鉴定,阳性转化率为2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植株,导入的外源sGFP基因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本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黑果枸杞进行品种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红比利时杜鹃花愈伤悬浮颗粒瞬时转化体系,以嫩叶为材料,探讨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条件,构建并评价了愈伤悬浮颗粒瞬时转化体系,同时诱导愈伤颗粒出芽、生根,并获得组培小苗。结果表明,在2.41 g·L-1木本植物基本培养基(WPM)+20 g·L-1蔗糖+10 g·L-1麦芽糖+7.0 g·L-1琼脂+0.050 mg·L-1植物组培抗菌剂(PPM)为基本培养基的条件下,嫩叶愈伤组织诱导的生长调节剂最优方案为:0.3 mg·L-1 2,4-二氯苯氧乙酸(2,4-D)+0.3 mg·L-1 噻重氮苯基脲(TDZ),此时愈化率可达97.78%;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生长调节剂方案为:0.61 mg·L-12,4-二氧苯氧乙酸(2,4-D)+0.65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1.37 mg·L-1 TDZ,此时增殖率可达167%。将继代5次后呈疏松状的愈伤颗粒接种于液体继代培养基中,大约4~12 d后愈伤颗粒进入指数生长阶段,增殖率为45%。含有GUS基因的pRI 101-AN与含有GFP基因的pCAMBIA1301-GFP分别在农杆菌GV3101介导下转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愈伤悬浮颗粒,OD600为0.6的农杆菌侵染液侵染15 min后,愈伤颗粒的GUS染色效率为26.28%,愈伤颗粒的GFP荧光表达效果明显。另外,以2.41 g·L-1 WPM+7 g·L-1琼脂+20 g·L-1 蔗糖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0 mg·L-1TDZ + 0.5 mg·L-1 2,4-D时,可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以1/2 Read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1 IBA+1 g·L-1活性炭可诱导出芽的愈伤颗粒生根。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红比利时杜鹃花稳定遗传转化研究和转基因植株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4个鲜食葡萄品种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文博  段虹  王军  朱元娣 《核农学报》2019,33(2):248-254
为加快鲜食葡萄苗木的繁殖速度,提高苗木品质,以鲜食葡萄品种夏黑、红地球、巨峰和玫瑰香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无菌外植体的消毒、继代和驯化等环节技术的探究,建立适用于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以葡萄茎段作为外植体在低浓度(0.3%~0.5%)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5 min后,接种在MS+0.2 mg·L-1IBA+1.0 mg·L-16-BA+0.5 mg·L-1KT+4.0 mg·L-1腺嘌呤+30 g·L-1蔗糖+8.2 g·L-1琼脂的培养基上,成活率达到87.5%;以培养基WPM添加0.2 mg·L^(-1 )IBA增殖培养兼生根诱导,组培苗生长健壮,生根效果好。采用水培方法炼苗3周后4个品种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均达到100%。综上,完整的基础组培快繁体系可应用于科学研究及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本研究为加快鲜食葡萄的繁殖速度、提高苗木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3年生露地栽培‘夏黑’葡萄为供试作物,分别在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及果实转色期喷施浓度为0 mg·L-1(CK)、20 mg·L-1(T1)、40 mg·L-1(T2)、60 mg·L-1(T3)和80 mg·L-1(T4)的亚硒酸钠溶液,探究其对葡萄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亚硒酸钠对葡萄生理特性的影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随亚硒酸钠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亚硒酸钠浓度在40mg·L-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11.27%、11.89%、10.67%、8.33%、15.60%,各处理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低于CK,且亚硒酸钠浓度在40 mg·L-1处理较CK显著降低了7.73%、14.39%;2)对果实品质的影响。40 mg·L-1亚硒酸钠处理果实单粒重、单穗重、果形指数、可溶性蛋白、总酚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8.81%、6.82%、7.06%、6.93%、24.43%,固酸比在40和80 mg·L-1亚硒酸钠时分别较CK显著增大8.05%、7.95%,Vc含量在亚硒酸钠浓度为40、60mg·L-1时较CK显著提高7.52%、7.60%,类黄酮和果实花青素含量在亚硒酸钠浓度为60 mg·L-1时分别较CK显著提高20.14%、18.80%;果实硒含量与亚硒酸钠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分别是CK的1.75、3.64、6.69、8.92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种施硒水平对提高葡萄生理特性和改善果实品质顺序依次为T2>T3>T1>T4>CK,综合分析,应用40 mg·L-1亚硒酸钠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天然黑色素的产量,本研究通过探索碳氮源、转速、pH、温度等单因素对粗毛纤孔菌产黑色素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筛选产胞外黑色素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甘露醇20 g·L-1、牛肉浸膏5 g·L-1、碳氮比4∶1、维生素B1 10 mg·L-1,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发酵初始pH值6、转速180 r·min-1、发酵时间10 d。在此培养条件下,粗毛纤孔菌胞外黑色素(IHEM)含量高达3.29 g·L-1,较优化前提高了17.32倍。IHEM体外化学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显示,IHEM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佳,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019 mg·mL-1。本研究结果为深层发酵高产黑色素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壳寡糖与油菜素甾醇处理对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果实产量、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组(CK)、壳寡糖处理组(0.5 g·L-1COS)、油菜素甾醇处理组(0.5 g·L-1BR)、复合处理组(0.5 g·L-1COS+0.5 g·L-1BR),对开花结果期的番茄植株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壳寡糖与油菜素甾醇复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番茄产量;促进果实着色和软化;协同促进番茄中番茄红素、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积累,相比CK分别提高88.3%、76.3%和28.6%。此外,二者复合处理可有效提高番茄中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并降低有机酸(苹果酸和柠檬酸)的水平,从而提高番茄糖酸比。本研究结果为设施栽培下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