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Chelator-buffer culture solution)进行培养试验,对缺锌条件下3种小麦基因型(绵阳19、邯6172、新麦13)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对P、Cu、Fe、Mn营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应用4种指标,即锌效率(缺锌与锌充足供应条件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之比)、相对冠根比(缺锌与锌充足供应条件下小麦冠根比之比)、缺锌条件下小麦地上部的锌吸收量、干物质量,对3种小麦的耐缺锌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锌缺乏条件下小麦地上部生长量明显降低,而根系依然能保持相对较强的生长发育能力;不同小麦基因型对缺锌的耐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邯6172的耐性最强;在缺锌胁迫条件下,小麦地上部Cu、Fe、Mn含量及Cu/Zn、Fe/Zn、Mn/Zn均明显升高,地上部锌含量与Cu、Fe、Mn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锌缺乏能够促进Cu、Fe、Mn在地上部的累积。与此相反,锌缺乏条件下小麦P含量及吸收量均明显降低,地上部磷、锌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但与Cu,Fe,Mn相似,缺锌后P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率升高。同时,对缺锌耐性最强的小麦基因型邯6172在锌缺乏条件下,地上部Cu、Fe、Mn含量的升高与P含量的降低幅度均是3种供试小麦中最大的,似乎表明小麦对锌缺乏的耐性大小与对Cu、Fe、Mn的吸收能力及与对P吸收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喷施锌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土壤普遍缺锌,在小麦生产中增施锌肥,因提高了小麦的单穗重,而使小麦产量增加,与对照比平均增产3.6%—11.6%。锌肥喷施浓度以0.2%为最佳,投入产出比为1:14,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烯效唑延缓小麦成熟期间叶片衰老的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9~1992年田间与盆栽试验,研究烯效唑对小麦成熟期间旗叶及下二叶等三片功能叶衰老的延缓作用和增产效果。研究表明:1.烯效唑延缓小麦成熟期间功能叶片的衰老,表现在叶片细胞电解质渗漏率降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增高,丙二醛积累减少;2.烯效唑对离休旗叶片有保绿作用;于小麦齐穗期喷施20~40×10-6,烯效唑药液750kg/hm2,可提高小麦千粒重3~4g,增产12%~16%。  相似文献   

4.
在小麦高产栽培生产中,随着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小麦产量也不断提高,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为了研究铁锌微肥在本所良繁基地上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我们开展了本项试验,以期为小麦合理施用锌铁微肥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1年在本所东坡良繁基地进行。土壤为粘质壤土,试验前测定的0~20cm土壤养分为:有机质1.25%、全氮0.12%、速效磷32mg/kg、速效钾104mg/kg、有效锌0.46mg/kg、有效铁2.91mg/kg。供试小麦品种为本所选育的豫麦24,锌肥为硫酸锌,铁肥为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结构的增产效应和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洪勋  张翔 《华北农学报》1995,10(2):100-105
1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结构对小麦、玉米两熟制轮作的年产量影响明显,各处理总的产量趋势是:MNPK>MNP>MN>NPK>NP>M>N>ck。基础地力的产量效应为37.9%,肥料的增产效应为62.1%;肥料增产效应中,化肥占75.8%,有机肥占24.2%,显示出化肥为主要增产途径;在化肥的增产效应中,N的增产效应为70.6%,P为23.5%,K为5.9%;以MNPK处理的产量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这说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使作物高产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不同模式的小麦生理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麦棉套作不同模式的小麦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发现小麦株高,根系数量,干物质积累,小麦根系活力等指标前期单作强于套作,后期套作优于单作;小麦光合速率单作强于套种;套作小麦产量与单作比,有优有劣,3:1式增产1.16%,3:2式、4:2式、6:2式分别减产24.43%、20.82%、18.52%。4种套作模式比较,各项指标以3:1表现最佳,其边际效应最好,补偿作用也最大,还有一定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7.
赵桂东  李茹 《小麦研究》2000,21(2):30-32
1997-1999年田间试验表明:亩用11%蚜粉克星EC90~100ml,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可达93.5%以上,持效期在20天以上;对小麦白粉病亦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天的防效在72.5%~76.5%之间。蚜粉克星增产作用明显,可使小麦增产12.7%~13.2%。  相似文献   

8.
温光型核不育两系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资料表明,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极地较对照增产。平均增产11.10 ̄21.62%。其产量的超标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和有效穗优势,并以穗粒数优势起主导作用。其中,MS1每667m^2疸可达655kg,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66.4%,比常规小麦平均增产21.62%。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肥条件下旱地小麦水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影响;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施肥处理分别比相应对照增产39.2%~142.6%和34.2%~152.3%,同时补充灌水比不灌水各处理增产21.0%~40.2%。不同肥料配比以N1P1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并以适当补灌效果最佳,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每千克N分别增产小麦18.0kg和13.0kg。不同肥料配比处理灌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0.17~0.72kg/m^3,并以N1P1最高,为1.16kg/m^3。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小麦灌浆期喷施寡聚酸钾泡腾片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0%寡聚酸钾泡腾片用水分别稀释8000、10000、12000倍,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处理一次,可使光合强度分别增强144.5%、46.7%和17.6%;增产率分别提高22.8%、18.4%和8.2%。因此小麦灌浆期喷施低浓度寡聚酸钾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以解决由于麦田后期不便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降低的问题。并且,泡腾片体积小,便于携带于运输,是一次性简便易行的小麦增产措施,具有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氮硫交互作用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基质盆栽冬小麦,研究了氮硫交互作用对小麦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硫对苗期小麦的生长都有一定影响,氮的增产效果远大于硫,当氮肥用量为200mg/盆时,小麦生物量的最大增产幅度89%;在低氮水平下,硫肥的增产效果最佳,最高可增产125。硫肥的施用可以提高苗期小麦植株体内硫的累积量,在氮素胁迫的情况下最为显著,可提高1倍以上;同时降低植株体内氮的累积,但降低幅度不大。氮素充足时,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之比为2.4-3.9,氮素胁迫条件下,小麦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相当,说明氮素养分不足时,小麦合成的有机物质更倾向于分配给根系,促进根系的生长,这可能是小麦抵抗胁迫环境条件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采用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麦秸量足的条件下以7500kg/hm^2还田效果最佳,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9.3%,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0.08个百分点,比试验前提高0.06个百分点。低于3750kg/hm^2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磁化水浸种对旱地小麦和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宏  赵国林 《中国农学通报》1998,14(6):14-16,22
3年的田间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不同磁场强度的磁化水浸种,可以促进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使产量因子显著增加,小麦平均增产16.09%(增幅7.64%-24.36%),玉米为11.9%(增幅6.9%-17.6%);并且干旱年份的增产幅度显著高于正常年份,在不同处理中,以0.1-0.2T(特斯拉)的磁化水浸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是在小麦新品种济宁16号通过省审后,所做的一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本试验用等量标准氮肥,做了3种不同处理追施。结果为:以标准氮肥的50%作为底肥,50%作为拔节肥,小麦群体变化最合理;以标准氮肥50%作为底肥,50%作为拔节肥追施,小麦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此处理下的小麦产量比以标准氮肥的50%作为底肥,50%作为起身肥处理下的产量增产显著;以标准氮肥50%作为底肥,50%作为拔节肥的小麦灌浆时间最长,千粒重最大;以标准氮肥50%作为底肥,40%作为起身肥,10%作为挑旗肥为处理的倒伏最严重,以标准氮肥50%作为底肥,50%作为拔节肥的小麦倒伏最轻。  相似文献   

15.
运用合理覆盖栽培方式。可以减少地面蒸发。有效利用降雨:土壤含水量在不同时期可提高1.4~2.3个百分点。增加幅度为11.97%~13.07%;同时还能增加小麦生育期间有效积温。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小麦品质,小麦增产幅度可达10.75%;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1.1~2.2个百分点。覆盖栽培同时还可以改良土壤容重等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MS1丰产稳产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资料,对参试组合MS1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S1不仅极显著地较对照增产,平均增产21.62%,高居试验之首,而且还极显著地比其它参试组合增产6.95—22.14%,是一个高产穗产适应性广泛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其高产稳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和穗粒数同时超标,且千粒重仍维持较高水平,使产量三要素在高水平上达到了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化学杂交小麦优势鉴定及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京玉 《小麦研究》1998,19(3):25-27
本试验经过对6个杂交小麦(其中3个是CHA杂交小麦,3个相对应的T型杂交小麦的)的小区产量及千粒重、株穗数、主穗粒数、株同等性状的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CHA杂交小麦的小区产量及各性状的优势与T型杂交小麦的优势相比,小区产量平均优势增加2.90%,千料重增加8.30%,株穗重增加2.43%,主穗粒数增加0.86%,株同平均优势降低12.80%,这给化学杂交小麦的利用带来有利的条件秒同密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多年定位施用化肥的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以已进行18年的小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小麦吸收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对小麦有增产作用,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含氮量;18年施用氮肥平均增产1 080.5 kg/hm2,增产率达85.2%;单施磷肥无明显的增产作用,平均减产率为3.2%,但可提高小麦籽粒的含磷量;氮磷配施  相似文献   

19.
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7-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栽培因素中,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两年平均渗灌量为32.0mm,产量达6686.7kg/hm^2,较对照增产19.4%,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二者产量分别为6477.9kg/hm^2和6405.4kg/hm^2,分别较诉露地条播增产15.9%与14.6%,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7112.0kg/hm^2,较露地条播(不灌)增产33.9%,大于两单项技术与对照相比所表现的增产效应之和。窄行条播、渗灌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所表现的增产效应形成了旱地小麦渗灌窄行条播栽培技术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长效尿素肥效及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等N量条件下,长效尿素普通尿素平均增产5.4%-24.5%,增产幅度与施N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小麦适宜施N量135-180kg/hm^2,玉米适宜施N量300-375kg/hm^2,平均节约N肥25%,适宜施N水平下长效尿素,比等N量普通尿素提高N素利用率16.5%-62.9%。提高千粒重是增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