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3.0T MRI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确定具有最佳诊断效能b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疾病的患者48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各24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扫描序列(T1WI、T2WI)和多b值DWI检查(b值=0、800、1000、1500、2000、2500s/mm2)。比较不同b值时前列腺良恶性组织ADC值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b值DWI联合常规扫描序列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无论b值大小前列腺良恶性组织平均ADC值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小部分重叠。随着b值增大,两者ADC值重叠范围会逐渐减小。当b值为2000s/mm2时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准确性明显大于其他b值。结论:3.0T MRI高b值(b1000s/mm2)DWI有助于对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尤其b值为2000s/mm2具有最佳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6年4月因乳腺疾病于医院就诊的病人29例,采用我院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型核磁共振仪器,行常规及增强扫描,并对增强病灶行形态学检查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比较磁共振动态增强在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29例患者(38枚)中,局灶性8枚,肿块性12枚,非肿块性18枚。乳腺良恶性病灶TIC曲线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8.00%,特异性为61.54%;以Ⅲ曲线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为84.61%。按照TIC的类型将良性病变分组,A组为Ⅰ型,B组为Ⅱ、Ⅲ型。两组TIC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6.44,P0.001),良性病变A组与恶性病变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6.43,P0.001)。良恶性病变最大增强率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97.67%±72.54%vs 220.46%±76.12%;t=-0.89,P=0.380)。而两种病变的相对最大增强率均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1.12%±0.37%vs 2.42%±0.62%;t=-6.92,P0.001)。良恶性病变患侧乳腺血管计数评分均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1.02±0.53 vs 2.94±0.68;t=-8.86,P0.001)。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可充分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比较TIC曲线、病灶强化程度及病灶局部血管成像分析,对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68个乳腺肿瘤术前均行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评估两种诊断方法及联合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168个乳腺肿瘤中,良性113个,恶性55个。除钼靶对恶性肿瘤钙化的显示率高于超声之外(P〈0.01),两者在其余指标的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均优于单用超声、钼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MRI DWI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经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18例和正常者11人,全部做常规MRI扫描(包括横切位T1WI、T2WI、FLAIR、Wats和冠状位B-TFE)后,进行DWI扫描,对比正常胃壁和胃癌的ADC值差异。结果正常人胃壁平均ADC值为(2.5473±0.1706)×10^-3mm^2/s,胃癌的平均ADC值为(1.7632±0.2107)×10^-3mm^2/s(P〈0.01)。在DWI图上胃癌病变呈高信号优于常规MRI序列,但观察解剖细节的显示不如常规MRI。结论MRI DWI和ADC值测量对胃癌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乳腺肿块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6例乳腺疾病患者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资料。结果156例患者乳腺超声检查肿块检出率为100%,病灶最小为0.42cm×0.35cm,最大为5.32cm×3.31cm。156例乳腺肿块患者中,良性者108例,恶性者48例。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0.7%(98/108),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87.5%(42/48)。良、恶性肿块在肿块周围、内部的血流信号及钙化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腮腺常见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70例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腮腺常见肿瘤的声像图特征,观察对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血流参数。结果:腮腺肿瘤70例患者中,多形性腺瘤(腮腺混合瘤)37例,腺淋巴瘤13例,黏液表皮样癌11例,脂肪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血流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检查出腮腺肿瘤,对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实时弹性成像(UE)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34例发现乳腺肿瘤女性患者的264个病灶进行UE检查及病理活检复检,比较经UE检查的评分与病理活检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264个病灶中,经UE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97例,良性肿瘤167例;病理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100例,良性肿瘤164例,两者的诊断结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73,P>0.05);UE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总符合率为96.6%,其中诊断良性乳腺肿瘤的符合率为98.2%,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的符合率为94.0%。结论 UE技术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CUBE PD序列在膝关节外伤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discovery7503.0T MR扫描仪,8通道膝关节专用线圈,先扫描膝关节常规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矢状位压脂PDWI、冠状位压脂PDWI、横断位压脂T2WI,再扫描3D-CUBE PD序列,将矢状位3D-CUBE PD序列图像发送至A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包括显示半月板、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和关节软骨。由两位高年资诊断医师对上述结构病变的诊断与常规膝关节序列对上述结构病变的诊断对比进行评价,再将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在病灶检出率方面,3D-CUBE PD序列在显示前、后交叉韧带和关节软骨病变方面明显高于常规膝关节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D-CUBE PD序列在显示半月板病变上与常规膝关节扫描序列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UBE PD序列在膝关节外伤性病变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临床怀疑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和关节软骨病变方面,可作为扫描常规,而临床怀疑膝关节半月板病变时,由于3D-CUBE PD序列扫描时间短,患者的耐受性好,获得的任意平面重建图像对手术医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钙化的MRI的SE-T1WI、FSE-T2WI、GRE-T2^*WI信号改变和三种序列对钙化病灶的检出敏感性。方法:收集33例颅内钙化CT和MRI资料,钙化病灶共45处,均进行SE-T1WI、FSE-T2WI、GRE-T2^*WI(TE为30ms)扫描.15例共27处钙化病灶行第2次GRE-T2^*WI扫描(TE为50ms)。结果:(1)SE-T1WI、FSE-T2WI、GRE-T2^*WI对钙化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64.4%、84.4%、91.1%;(2)MRI检出率与钙化病灶的部位、大小有关.“中心性”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偏中心”病灶(GRE-T2^*WI除外)(P〈0.01);GRE-T2^*WI对“偏中心性”的钙化病灶检出高于SE-T1WI序列;大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小病灶(P〈0.05~0.01)。(3)MRI的三种序列均可显示为高、等、低、极低等4种信号,SE-T1WI以等和低信号多见,FSE-T2WI、GRE-T2^*WI以低、极低信号多见。(4)GRE-T2^*WI序列延长TE时间,钙化病灶的磁敏感性不增强.可以与铁沉积疾病鉴别。结论:颅内钙化的MRI信号多变.与钙化病灶的部位、大小有关.GRE-T2^*WI序列对钙化灶的检出具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病例,全部58例术前均经CT扫描,其中20例加增强扫描。结果:硬腭癌6例,腮腺癌9例,口底癌10例,颊癌9例,舌癌7例,扁桃体癌8例,口咽癌4例,颌面部恶性骨肿瘤5例。结论:口腔颌面部CT扫描对判断肿瘤部位、大小、侵犯范围、性质、有无淋巴结转移、邻近骨侵犯等有重要价值,是手术前及X-刀照射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任伯绪 《长江大学学报》2005,2(3):12-14,i002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病例MR资料.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11/14),T1WI呈等、低信号9例,呈等、高信号2例,较均匀信号3例;T2WI像呈不均匀信号12例,呈较均匀信号2例;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恶性脑膜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需注意和良性脑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其MRI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T1WI上肿瘤实体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上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到明显强化。此外,MRI还可显示肿瘤内坏死、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结论MRI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可提高对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颅后窝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有3例病灶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1例.2例MRI表现为类圆形囊性灶伴附壁结节,2例呈实性肿块伴较大坏死囊性变.肿块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成分T1WI信号较脑实质偏低,T2WI较脑实质信号偏高;CT图像肿瘤实性部分密度较脑实质偏低,囊性成分密度较脑脊液偏高;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4例肿块较大,压迫第四脑室及中脑水管,引起幕上脑室积水,但病灶周围脑实质无明显脑水肿.结论 颅后窝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对该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行MRI检查。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5例.在T2wI上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7例,在T2WI上表现为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影,边界不清。仅1例病灶边界相对较清。本组32例低信号病灶,病理学上为增生肥大的平滑肌,其内散在的点状高信号灶为异位内膜岛。结论:MRI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并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MR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及超声(U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乳腺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行DCE-MRI及US检查。按照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105例患者共检出125个病灶,病理诊断良性病变52例(41.6%),恶性病灶73例(58.4%)。以BI-RADS分级4类以上为检查阳性,4类以下为阴性,DCE-MRI对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于US(94.4%vs 76.7%,P=0.043);DCE-MRI对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与U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vs 88.5%,P=0.578);DCE-MRI、US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849和0.938(P0.00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查(97.3%vs 90.4%vs 76.7%和72.3%vs 69.3%vs 84.5%,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成像及超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准确率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增强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增强CT(MRI)证实的58例患者60个肝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研究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并判断病变的良性、恶性。结果(1)恶性病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9个呈"快进快出";转移性肝癌14个,动脉期多呈周边环状或厚圈状"快进",之后均廓褪为低或极低回声。(2)良性病灶:19个肝血管瘤多为典型"慢进慢出";9个局灶性增生结节多为快进慢出型,早期可见增强的中央血管及放射状血管,其余9个肝脏良性病灶多表现为"慢出"型。结论肝内良、恶性病灶具有不同的增强模式和特征,超声造影对肝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MRI诊断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分水岭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分水岭性脑梗死(CWI)的病因与机理、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MRI及临床证实的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CWI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12例的病因中以严重低血压及低血容量为主,MR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T1WI为低,T2WI为高信号,信号均匀,占位不明显,加强扫描无强化。结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CWI病因主要为严重低血压及低血容量。MRI能较早及敏感地显示其变化,其与一些好发于基底节区病变的MRI表现相似,鉴别时须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MMP)2、7(MMP-2、MMP-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45例、良性甲状腺疾病27例患者的病变组织中MMP-2、MMP-7的表达。结果:MMP-2、MMP-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22.2%和42.2%,11%;MMP-2、MMP-7在癌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MMP-7与乳头状癌包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MP-2、MMP-7的联合检测可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与临床联系,旨在提高对该病的临床、MRI特征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经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血吸虫病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5岁.本组病例全部来自血吸虫疫区,均有疫水接触史,病程7天~6个月不等.所有病例均采用GE1.0T超导磁共振机,每例均常规做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其中8例在行MRI检查前做过CT扫描.结果:幕上10例,幕下4例;局灶性脑炎及脑膜炎型4例,肉芽肿型9例,脑萎缩型1例.病变在T1WI为低、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形态呈脑回状或指套状.Gd-DTPA增强后13例病灶出现不同程度强化,其中6例呈结节状强化,6例呈多发、散在小点状强化,部分聚集呈簇状,1例幕上病变呈散在密集的结节状强化,同时伴有小点状,泥砂样强化.1例病灶无强化,呈脑萎缩改变.所有病灶周围均有明显脑水肿表现,病灶大小与灶周水肿不成比例,即病灶体积小而水肿面积大,有不同程度占位征象.结论:脑血吸虫病MRI表现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MRI检查也是术后随访及观察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皮质肿瘤(Adrenocortical Tumor,ACT)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存在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中,并且是引发肾上腺皮质癌(Adrcnocortical Carcinoma,ACC)进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经典的"Weiss系统"在诊断明确性上存在种种无法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新的途径来鉴别ACT的良恶性,于是开始有了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特异性的检查方法,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诊断的明确性.现通过对比的方式,探究肾上腺皮质肿瘤(Adrenocortical Tumor,ACT)影像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的结果,从而能更准确地鉴别其良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