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40例有产后抑郁倾向的孕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检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孕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孕妇的具体问题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分别于心理护理前、心理护理后8周及产后1周、产后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其临床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前两组HAMD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后,两组孕妇于护理后8周及产后1周、6周的HAMD总分均比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抑郁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早产儿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探讨护理干预的对策。方法选取本科生产的早产产妇100例(早产产妇组),随机抽取同期足月产妇100例(足月产妇组)为对照组。分别在产后第2、42天通过妊娠、社会、产科三结合量表对两组产妇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早产产妇组在产后第2天与产后第42天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产妇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早产儿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产妇,应对其积极开展护理干预,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合并家庭心理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护理疗效或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4、8周,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HAMD评分较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WHOQOL-BREF量表总分及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因子上改善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TE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家庭心理干预对提高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定期产检的168例孕妇依据是否进行心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4例,2组孕妇产前均定期进行产前知识讲座及心理培训;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孕妇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着重讲解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并指导孕妇及家属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对比2组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前2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及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周时QOL评分较分娩前明显提高(P0.05),EPDS评分较分娩前明显降低(P0.05);产后2周时观察组QOL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EP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心理干预能缓解产后不良情绪,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患者5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与对照组27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后,出现焦虑、抑郁者分别为5例(19.2%)、3例(11.5%),对照组则分别为15例(55.6%)、10例(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组的SAS、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配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5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干预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且以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2%vs 64.0%,χ2=5.77,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显微镜下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首发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一级亲属SCL-90的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在本院开放病房住院的首发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随机分成两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心理干预的为干预组(50例),未接受心理干预的为对照组(48例)。于入组时、4周及出院时测定其SCL-90得分,对比分析得分结果;并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所有患者的预后进行追踪。结果两组入组时的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P〈0.01或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均明显低于入组时,对照组只是在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入组时,而躯体化、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无明显下降,且干预组出院时的焦虑及精神病性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6.277,P〈0.05)。结论首发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SCL-90评分,提高生活质量,间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36例GDM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人,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第2次评定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GDM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匹维溴铵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合并心理应激患者的疗效。方法 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消化系统症状的改善程度,并通过心理科会诊医师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进行心理应激的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及腹胀的持续时间、排便次数均明显减少,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以观察组减少或下降得更为显著(P〈0.05)。结论加用黛力新治疗腹泻型IBS合并心理应激的疗效优于单用匹维溴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孕妇产前抑郁心理干预护理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评估两组孕妇的分娩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较低,疼痛程度较轻,顺产率高,经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则较低,第一、二产程时间缩短,产后2 h出血量亦少于对照组,而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孕妇产前进行抑郁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可行措施。方法:随机将孕妇分为2组并随访至产后2周(非心理干预组402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356人;心理干预组323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287人),心理干预组孕妇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三阶段的心理干预,孕期调查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产后2周调查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并增加本次有关妊娠、分娩前后的生活事件等内容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孕妇临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分值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P<0.01)。对其潜在心理背景分析表明:心理干预组的孕产妇在妊娠心境、产后育儿、与社会家人关系等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来自分娩周围环境、分娩疼痛等压力无明显改善,与非心理干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和黛力新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8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胃苏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随访3周。按症状变化评价,同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20.269,P〈0.01);两组HAMD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苏颗粒和黛力新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别。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41.28±6.23)明显低于对照组(47.36±8.45)(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丁螺环酮对女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抑郁症合并性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丁螺环酮,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患者的抑郁症状,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问卷调查性功能情况,Olson婚姻质量问卷调查婚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调查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 丁螺环酮不仅能显著改善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也能够改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提高婚姻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及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心率、收缩压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使患者血压、心率变化趋于平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预防作用。方法1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各68例,循证护理组经循证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2、4周统计SHS发生率,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SHS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5.9%vs22.1%,P〈0.05)。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的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1),且在干预后1、2.4周循证护理组的评分均较常规护理组高(P〈0.01)。结论循证护理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SHS发生率,可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3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心理组(48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入、出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并观察其出血停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理组经护理后SDS、SAS的评分结果较入院时及对照组的明显降低(P〈0.01),出血停止时间(2.95±0.78)d较对照组的(4.17±1.35)d短(P〈0.01)。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缩短出血停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糖尿22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1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措施。治疗3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展开评估,并由两组患者对护理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3.4±6.6),显著高于对照组(85.8±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糖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通过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建立治疗信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剂量激素替代疗法联合舍曲林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100例(追踪完成观察92例)随机分为3组,激素替代组30例,予替勃龙1.25 mg/d;舍曲林组28例,予舍曲林50-100 mg/d;合用组34例,予替勃龙(1.25 mg/d)+舍曲林(50-150 mg/d)。用药2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右前臂远端骨密度(BMD)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优于激素替代组和舍曲林组(P〈0.05或0.01);合用组HAMD及KMI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且在用药后1周后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或0.01);合用组和激素替代组患者BM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舍曲林组治疗后BMD显著下降(P〈0.01),且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激素替代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比分别单用起效快且更为有效,并能预防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临床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产后抑郁的作用。方法选取300例入院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天1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产后1年内产妇心理状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访视,实验组10例发生产后抑郁症状;对照组75例发生产后抑郁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和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