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丁鱥(Tincatmca)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内陆河流、湖泊,在我国分布于新疆。丁鱥是近年来新兴的名优养殖鱼类,因其肉质好而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看好。近两年,黑龙江省也开始丁鱥养殖试验,养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丁鱥亦名须鱥,主要分布于欧洲,目前一些书刊上介绍的欧洲丁桂鱼同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的丁鱥是同一条鱼。16-18世纪欧洲就有了池塘养殖丁鱥的记载。但是,该鱼的大规模驯化和人工繁殖近年才开始。丁鱥营养丰富,富含脑黄金(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医用价值。丁鱥肉质细嫩,肉味特别鲜美,其烹饪后体表的胶质尤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3.
丁鱥又称丁桂,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内陆,河流,湖泊,我国分布于新疆的布尔津地区,水温0-40℃下均可存活,生长适温18-30℃。  相似文献   

4.
丁鱥(Tinca tinca),属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原产地主要在欧洲,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丁鱥经济性状优良,自本世纪初引入国内池塘养殖以来,迅速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民主一渔场从2004年开始丁鱥的引种养殖,2006年开始人工繁育并逐步形成规模化的苗种与食用鱼产量,  相似文献   

5.
丁鱥(欧洲丁鱥)肉味鲜美,具有环境适应范围广、生存温度0~40℃、抗病力强、食性杂、养殖技术简单等优良特点,在国内形成了丁鱥养殖热。为了进一步探索了解苗种生长情况,我们于2003年5月,在水泥池进行了丁鱥苗种培育试验,现将培育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鱥,学名Tinca tinca(Linnaeus),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在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该品种为淡水底栖鱼类,杂食性,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对含氧量变化适应性强,经驯化能较好地摄食人工饵料,易于养殖。16—18世纪欧洲就有池塘养殖丁鱥的记载,由于丁鱥的地理分布偏远,国内对其研究一直不多。2001-2002年上海水产大学和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额河特种鱼类繁育场合作,成功地诱导了丁鱥产卵,目前,福建、广东、湖北、浙江等省市已先后引进试养。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2004~2005年开展了池塘套养丁鱥技术试验,项目实施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5年在822亩池塘内套养丁鱥,取得了半均亩产丁鱥15.56千克、平均每亩净增收249元的好收成,吴中区横泾镇周根林就是其中的典型,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丁鱥(Tican tican)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该鱼为底栖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腐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幼虫为食。喜在静水泥底地区生活,冬季耐寒能力强,近几年被我国南方许多城市移植于池塘中饲养,目前主要有四种颜色,即蓝、绿、黄、白,极具观赏价值,易于上钩,是极好的垂钓品种,目前养殖较多的为黄丁鱥与绿丁鱥。  相似文献   

9.
丁鱥(Tinca tinca)又名欧洲丁鱥鱼,地方名黑鱼,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是原产于欧洲大陆的一种古老鱼种,在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有一定分布,适温范围0-37℃,是淡水底栖鱼类,喜在静水泥底区生活。该鱼具有体型好、耐低氧、食性杂、抗病力强、耐寒力强、生长快、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自然环境中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幼虫为食,也可通过驯化进行人工池塘饲养。  相似文献   

10.
丁鱥不同群体ITS1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朱家湖、73水库丁鱥群体和引进的捷克丁鱥群体在保守区18SDNA有单核酸多态,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0.42%、0.42%和1.69%,在ITS1区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2.80%、2.10%和3.15%。捷克丁鱥群体与我国2个丁鱥地方群体在遗传背景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丁鱥不同群体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新疆朱家湖、73水库2个地方丁鱥群体和引进的捷克丁鱥群体线粒体DNA的COⅡ基因3种单倍型碱基组成中,A T含量分别为59.67%、59.84%和59.33%。单倍型Ⅰ在3群体中均有分布,单倍型Ⅱ只在2个新疆地方性丁鱥群体中有分布,单倍型Ⅲ仅为捷克群体独有。单倍型Ⅰ与单倍型Ⅱ所编码的蛋白质相比较,一级结构发生了1个碱基替换,由赖氨酸替换为谷氨酸。  相似文献   

12.
丁鱥(Tinca tinca L.)又名欧洲丁鱥,地方名黑鱼,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是原产于欧洲大陆的一种古老鱼种。在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有一定分布,适温范围0~37℃,是淡水底栖鱼类,喜在静水泥底地区生活,该鱼具有体形好、耐低氧、食性杂、抗病力强、耐寒力强、生长快、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自然环境中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幼虫为食。也可通过驯化进行人工池塘饲养。2003年。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虞城县北部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试验饲养获得成功.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丁鱥(T.tinca)属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分布于欧洲大陆和我国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有绿、蓝、黄、白四种颜色,体侧扁,喜中性水质,食性广,耐低氧,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味道美、食用价格高的水产品。近年来,对丁妙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育有过许多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水库网养殖丁鱥技术,我们在湖北省宜昌市高坝洲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本鱥试验,现将主要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丁鱥溃疡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细菌常规分离方法分离丁鱥溃疡病病原,并对所获得的纯培养物进行VITEK-32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其变种是丁鱥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丁鱥(Tinca tinca)属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本世纪初引入国内池塘养殖,以其优良的经济性状,已经在全世界大面积推广。从2004年起,道外区民主乡一渔场连续引入南方丁鱥夏花培育鱼种并规模化养殖食用鱼,2006年人工繁殖及发塘育苗成功,现在,年产丁鱥食用鱼已达5万kg以上。为了寒冷地区当年育成大规格鱼种,进而实现优质苗种供应本地化的需要,2007年开展了简易节能日光温室产前升温早繁的试验,并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2004年3月12日至11月16日在安阳市彰武水库进行了丁鱥网箱养殖试验,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丁鱥Timca tinca(Linnaeus)又名须鱥,地方名黑鱼、黄金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丁鱥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水系,是当地主要经济鱼类。因其肉嫩味美,金黄的颜色,尤其是那独有的鱼皮味道更佳,被视作当地淡水鱼中的珍品。由于该鱼天然资源日渐减少,广大消费者只闻其名,未尝其味,即或偶见于市,也因价格昂贵而不敢问津。1、生物学特性:形态特性:体高、侧高、腹部圆;头较短,口小,端位,口裂稍向上倾斜,上颌骨末端可达鼻孔前缘之下,口角处有1对很短的触须,其长较  相似文献   

19.
<正>丁鱥鱼(Tinca tinca),又称丁桂鱼、金鲑鱼、丁鲑鱼、须桂鱼、丁穗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属,具有抗病力强、比较易于长途运输、广温性、耐低氧、食性杂、易驯化、起捕率高等优点,是池塘主养和湖泊、水库养殖的优良品种。丁鱥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肌肉中无肌间骨,在宴席颇受人们的欢迎。但由于种苗缺少,总体养殖规模不大,因此,对丁鱥鱼人工繁殖进行研究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pH对丁鱥仔鱼和稚鱼肠及肝胰脏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H值对丁鱥仔鱼和稚鱼肠、肝胰脏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丁鱥仔鱼、稚鱼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值不同,仔鱼期蛋白酶的峰值和次峰值分别出现在pH7.8和10.4,稚鱼期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均不小于10.6。稚鱼期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高于肠,仔鱼期比稚鱼期的蛋白酶活性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