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兔波氏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兔波氏杆菌为免疫原,强化免疫家兔,制备兔抗血清为第一抗体;以标准的羊抗兔IgG-FITC荧光抗体为第二抗体,建立了检验兔败血波氏杆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技术.用火焰、甲醇、丙酮三种方法固定标本,分别经过10 min和20 min两种不同时间固定,然后滴加不同稀释倍数的兔抗血清,滴加羊抗兔IgG-FITC,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甲醇固定10 min和火焰固定,兔抗血清抗体效价为1:80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良的Wooldridge法提取了禽波氏杆菌外膜蛋白(0MP),通过Bradford方法测定禽波氏杆菌OMP含量为320μg/mL,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禽波氏杆菌P5株OMP含有5种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8、47、41、36、24ku;P8株OMP含有6种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8、47、41、38、21、16ku。将提取的禽波氏杆菌OMP免疫健康青紫兰兔,每周免疫1次,共免疫4次,获得了兔抗禽波氏杆菌OMP高免血清,以此高免血清建立了检测禽波氏杆菌的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并对其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间接ELISA抗原、抗血清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0μg/mL、1:12800,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1:5000,最佳包被条件为4℃、24h,最佳封闭条件为37℃、1h;间接免疫荧光(IFA)兔高免血清释释度为1:20,FITC标记羊抗兔IgG稀释度为1:10,感作时间为45min时,禽波氏杆菌特异性黄绿色荧光最清晰,非特异性荧光最弱。经临床检测证明该两种方法均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为禽波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和临床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禽波氏杆菌感染鸡后在体内组织器官中的定植规律及其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定位、定量状况,本试验对禽波氏杆菌感染鸡组织器官的固定剂进行了筛选,制备石蜡切片,选择良好的粘片剂,利用纯化的兔抗禽波氏杆菌外膜蛋白IgG作为一抗,建立了能进行禽波氏杆菌抗原定位检测的间接免疫荧光组化法,并对禽波氏杆菌人工感染鸡进行了检测。经多次优化,确定将10%中性福尔马林作为固定剂固定组织24 h,0.1%多聚-L-赖氨酸作为切片的粘片剂。最佳工作条件为2%脱脂奶粉37℃封闭30 min;兔抗禽波氏杆菌外膜蛋白IgG 1:100稀释,4℃孵育过夜;荧光素标记羊抗兔二抗1:20稀释,37℃作用30 min。该方法重复性和特异性检测良好,对禽波氏杆菌感染雏鸡组织器官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法能特异性地对鸡组织器官中的禽波氏杆菌进行抗原定位,气管、肺脏、肝脏、心脏、脾脏、肾脏中的禽波氏杆菌抗原均呈现特异性荧光信号,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99.27%。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组化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用于禽波氏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禽波氏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兔抗禽波氏杆菌特异性荧光抗体并建立了直接荧光抗体检测方法 ,对禽波氏杆菌在人工感染雏鸡内的致病机理作了初步研究。结果 ,该荧光抗体只与其相应菌株发生特异性荧光反应 ,而不与其他病原菌株发生反应。对人工感染发病雏鸡的检测结果表明 ,禽波氏杆菌主要定植于上呼吸道黏膜 ,并造成损害。该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兔波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不同日龄病、死兔的肺部病变组织中分离到3株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及生化特性、药敏试验以及动物接种回归试验等,结果表明,分离的3株细菌都是有鞭毛、能运动、无芽胞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在血平板上呈β溶血,在包-姜氏基上能产生棕色色素,且能与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参考菌株S80103抗血清发生凝集,用波氏杆菌参考菌株S80103免疫过的兔不能抵抗波氏杆菌分离菌株的攻击,发病死亡,并且可从死亡兔体内分离到相应的细菌,而用波氏杆菌分离菌株Br-S95免疫的兔全部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6.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家兔最常见和广泛传播的传染病。以鼻炎和肺炎为特征。1发病情况自2007年春季以来,招远市先后有10几家不同规模的养兔场,发生以鼻炎为主要症状,且造成哺  相似文献   

7.
波氏杆菌属中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ronchiseptica)能够引起人及多种动物发生波氏杆菌病,在家兔则常引起仔兔及幼龄兔发生支气管肺炎, 而成年兔多呈一过性鼻炎或隐性感染,耐过兔能产生较高滴度的凝集性抗体。为便于制订对本病的防制对策,尽早控制和消灭家兔波氏杆菌病,作者采用试管  相似文献   

8.
<正>獭兔波氏杆菌病是由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獭兔急性传染病,以鼻炎和肺炎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以春秋季节多发。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兔都可发生,发病率在10%~20%。1发病情况与症状铁力市有5个养兔场发生以鼻炎和肺炎为特征的疾病。造成一些哺乳仔兔死亡,后期怀孕母兔死亡。这几个兔场均先后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兔病毒性出血症、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疫苗免疫,但均未做波氏杆菌疫苗注射,且兔舍阴冷、窄小、通风不良。病初表现鼻炎,病兔从鼻腔中流出浆  相似文献   

9.
兔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简称波氏杆菌)引起家兔的一种常见多发、广泛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炎、支气管肺炎和脓疱性肺炎为特征.哺乳仔兔和断乳仔兔、青年兔多呈急性型;成年兔多呈慢性型的病程.  相似文献   

10.
兔波氏杆菌病又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兔的一种以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及咽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我市7个养兔户饲养的40日龄幼兔发生波氏杆菌病,现将诊断及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禽波氏杆菌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方法对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0株禽波氏杆菌、3株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及1株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扩增其16SrRNA基因的5′端片段(783bp),并测定所得片段的DNA序列。用DNAStar分析软件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禽波氏杆菌序列进行比较,由此构建禽波氏杆菌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0株禽波氏杆菌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AF177666株禽波氏杆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2.0%~82.5%,与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2%~99.9%,其中P9(山鸡波氏杆菌)、P11(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与P14(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分别发生1个核苷酸的缺失。本试验结果表明,16SrRNA序列分析是鉴定禽波氏杆菌的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兔波氏杆菌病又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兔的一种以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及咽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我市7个养兔户饲养的40日龄幼兔发生波氏杆菌病,现将诊断及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兔波氏杆菌病又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兔的一种以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及咽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我市7个养兔户饲养的40日龄幼兔发生波氏杆菌病,现将诊断及防治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4.
兔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简称波氏杆菌)引起家兔的一种常见多发、广泛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炎、支气管肺炎和脓疱性肺炎为特征。哺乳仔兔和断乳仔兔、青年兔多呈急性型;成年兔多呈慢性型的病程。该菌常存在于家兔上呼吸道粘膜,秋冬和早春寒冷季节极  相似文献   

15.
<正>兔波氏杆菌病也称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秋冬季节和早春多发,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而感染。本病幼兔发病率高,成年兔发病较少。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7~10 d。成年患兔出现鼻炎和支气管炎,其有多量的浆液性、黏液性鼻液流出,  相似文献   

16.
兔波氏杆菌病又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兔的一种以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及咽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讷河市某养兔户饲养的40日龄幼兔发生波氏杆菌病,现将诊断及防治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养兔户饲养兔120多只,2006年11月在2个兔舍中有21只40日龄以下的幼兔在  相似文献   

17.
兔波氏杆菌病是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鼻炎、支气管炎和脓疱性肺炎为主要特征的多发性呼吸道疾病。兔球虫病主要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肠道及肝脏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原虫病。该病是家兔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种流行性寄生虫病。2005年7月份,临沂市某专业户养兔场发生了一起獭兔波氏杆菌与兔球虫病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就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m)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Bb)是家兔的两种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兔波氏杆菌病可引起家兔的慢性鼻炎,兔巴氏杆菌病也可引起包括呼吸道在内的多种疾病。试验旨在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经济、准确的联合检测Pm和Bb抗体水平的方法,可用于这两种疾病的免疫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1材料1.1菌种兔巴氏杆菌Pm90株、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82株,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分离保存[1]。1.2血清大肠杆菌多因子血清、沙门菌多因子血清,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魏氏梭菌、兔瘟、Pm和Bb阳性血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原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山东省某一大型养兔场的20~30日龄幼兔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病兔早期精神不振,多数病兔鼻腔流出脓性鼻液,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表现为呼吸困难,并出现鼻鼾声,以体况瘦弱,腹泻为主要症状。从中主要分离到4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学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反应特性等将分离菌鉴定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然后对所分离到的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进行(G+C)mol%含量的测定以及16SrRNA的扩增,结果(G+C)mol%含量为61.7%~62.4%,与Kersters K结果相符(61.6%~62.6%);而该菌16SrRNA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AF177666株禽波氏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7%,与本实验室保存的禽波氏杆菌及兔败血波氏杆菌参考菌株S80103株同源性高,分别为99.7%和99.9%。利用所分离到的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制备免疫原,通过免疫孕前母兔,使仔兔获得母源抗体,而使幼仔兔获得早期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家兔传染性鼻炎是一种以家兔慢性鼻炎、支气管性肺炎及肺部出现脓疱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菌主要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lla multocida)。目前,消除或控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所致疾病的措施很多,如应用抗生素防治,以及建立无此病的兔群和培育遗传抗病品种等。但由于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无病兔群的建立及抗病品种的培育困难较大,且费时费工,成本高。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利用从内蒙古某兔场送检的病兔体内分离到的,经鉴定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研制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蜂胶佐剂灭活菌苗,并进行了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