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邢兰君 《河北农业》2009,(11):30-31
猪沙门氏菌病通常称为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2—4月龄断奶仔猪最易感,无季节性,气候骤变,温度变化较大,猪舍拥挤,潮湿,空气不流通,卫生条件不良,饲养管理不当,长途运输,容易引发本病。发生本病后,  相似文献   

2.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致病菌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还有鼠伤寒、德尔培和肠炎沙门氏菌等。该病菌分布广,能从各种途径传人猪群。许多猪可借本身的抵抗力将其消灭或免疫,有些则成为带菌猪。如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或长途运输等,猪的抵抗力普遍下降时,或病菌几经通过猪体,  相似文献   

3.
仔猪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危害仔猪,特别是断奶后1-2个月的仔猪。此病一般在冬春季节、阴雨连绵、猪舍潮湿、猪群拥挤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4.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仔猪传染病。主要侵害2-4月龄的仔猪,6月龄以上的猪则少见。断奶前后的仔猪常呈急性经过,架子猪一般表现为慢性肠炎和副伤寒性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当前各地实行规模化养猪,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原因春季沙门氏菌开始泛滥,会引起仔猪副伤寒。本病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猪,尤其多见于刚断奶的仔猪,一般散发,流行缓慢。如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或初乳中无母源抗体时,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或长途运输等,往往可并发或继发本病。  相似文献   

6.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本病在我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经常有本病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多变,如猪舍内过于拥挤、阴暗潮湿、寒冷、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仔猪饲养管理不当,保温不善,长途运输等,则极易诱发仔猪副伤寒的发生。因此,秋冬季节养猪场户(特别是农村散养户)要注意严防仔猪副伤寒。一、仔猪副伤寒的发生症状仔猪副伤寒又称之为仔猪沙门氏菌病,该病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仔猪发生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的烈性传染病,一般2~4月龄的仔猪最  相似文献   

8.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因它主要侵害2—4月龄的仔猪也称仔猪副伤寒。是一种较常见的传染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型纤维素坏死性肠炎变化,表现慢性下痢,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共病原体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病猪的各脏器及粪病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席进华  耿娟  王永才  陈丽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09-13110,13131
[目的]研究免疫乳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即抗大肠杆菌免疫乳组、抗沙门氏菌免疫乳组和对照组,10头/组,分别饲喂抗体滴度均为28抗大肠杆菌免疫乳、抗沙门氏菌免疫乳和普通常乳。饲喂方法为经口灌服,20ml/次,2次/d,持续2周。2周后,测定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IgA、IgM和IgG含量、血清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免疫乳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IgA、IgM和IgG的含量,血清中抗体水平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结论]口服免疫乳可明显增强仔猪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以松辽黑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为试验对象,以沙门氏菌作为致病因子,研究了不同遗传仔猪在受到沙门氏菌攻毒时其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攻毒后,松辽黑猪的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极显著高于长大二元杂交猪(P0.01);松辽黑猪血清中的sIgA在不同时期均极显著高于长大二元杂交猪(P0.01);2品种猪的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含量差异不显著,在沙门氏菌的压力下,松辽黑猪及长大二元杂交猪的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极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1.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急性者为坏死性肠炎,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急性型为败血性病,慢性型为坏死性畅炎。在仔猪副伤寒病例中,各地所分离到的沙门氏菌的血清类型相对复杂。有猪霍乱沙门氏菌及变型菌、猪伤寒沙门氏菌及变型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这些菌均为中等大小的沙门氏杆菌,两端钝圆或长丝状,长2~3微米。宽0.5微米,有7~12根鞭毛,能运动,为需氧和厌氧兼性菌,在水和土壤中能生存4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仔猪痢疾病原菌沙门氏菌特异性噬菌体,为噬菌体制剂的研制和仔猪痢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痢疾仔猪粪便中分离致病菌沙门氏菌,鉴定后以其为宿主菌,从生活污水中筛选、纯化出特异性噬菌体,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对照,检测该噬菌体的特异性。【结果】分离到了致病菌沙门氏菌,并得到了纯化的沙门氏菌噬菌体;经检测,该噬菌体只能裂解沙门氏菌,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没有作用。【结论】得到了纯化的可裂解沙门氏菌的特异性噬菌体。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2,(3):44
本冲剂对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病原体引起的仔猪黄白痢、血痢、副伤寒预防有效率100%,治愈率98%;对由消化道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因断奶、运输、受凉、转群等应激因素引起的拉  相似文献   

15.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主要发生于2~4月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2004年4月中旬,博乐市乌镇某养猪户饲养的96头猪先后发病,经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控制住了该病。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淮安地区苏淮猪仔猪出现细菌性腹泻的病因并提供治疗方案,采集腹泻仔猪的肛拭子样品共95份,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动物致病性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到78株大肠杆菌,92株沙门氏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大肠杆菌致小鼠死亡率为65.38%,沙门氏菌致小鼠死亡率为95.8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耐药率高于沙门氏菌,且均对青霉素类和林可霉素类高度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最低.多重耐药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大肠杆菌主要表现8~10耐,沙门氏菌主要表现在6~8耐.  相似文献   

17.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是由霍乱沙门氏菌或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热性传染病。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猪肠道内,主要发生于2~4月龄仔猪,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与猪瘟、猪气喘病并发或继发,是一种较常见的传染病。常在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发生。寒冷、气候多变、阴雨连绵季节多见发生;有降低仔猪抵抗力的多种致病应激凶素存在。2011年1月,本乡某养猪场的80多头仔猪突然发生一种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热性传染病,本人接诊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解,初步诊断为仔猪副伤寒,现将治疗体会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有害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内有害菌 (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 )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饲养 12h后 ,试验组 (基础日粮添加 0 .1%复合型微生态制剂 )断奶仔猪肠道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的繁殖开始受到抑制 ;饲养48h后 ,试验组断奶仔猪肠道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分别只有对照组的 0 .85 %和 0 .2 5 % ,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断奶仔猪是指断奶到60-75日龄的猪,又叫保育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决定着肥育猪的上市时间.若要获得良好的断奶后生长性能.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下为笔者对断奶仔猪饲养管理较成功的方面进行的总结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猪需换料的几种情况①不同发育阶段:由哺乳仔猪到断奶仔猪,由断奶仔猪到生长猪,由生长猪到育肥猪;②不同料型:由颗粒料换为粉料、由湿料换成生干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