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Markov预测技术是应用Markov链的相关预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分析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并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的一种预报方法,适用于随机波动较大的预报问题。根据Markov链原理,提出了一个用于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年平均牧草产量预报的离散随机过程模型。实测资料的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用常规统计分析回归法在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中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模型,开发出KX-Ⅱ型人工神经网络软件,并指出了该新方法在病虫预测系统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以宁夏南部山区苜蓿种植区为重点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所建立的苜蓿斑蚜预测预报模型:y=2 298.017-21.754x1-47.096x3+1.473x4 (y:苜蓿斑蚜发生量,x1:6月降水量,x3:6月上旬瓢虫密度,x4:6月上旬苜蓿斑蚜基数),在ArcGIS 9.2软件上对宁夏南部山区苜蓿斑蚜进行了发生分布和预测分布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于“GIS”的苜蓿斑蚜区域化预测预报技术,应用范围广,预测结果直观、精准地反映了宁夏南部山区30万hm2苜蓿斑蚜发生范围、重发区域及不同发生程度的面积和比例,经抽样调查,预警准确率平均达到96.6%。  相似文献   

4.
草地遥感应用动态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在全面掌握了国内外草地遥感最新研究成果和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遥感技术在草地资源的调查与制图,动态监测与估产,管理与评估,常见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动态研究进展,为人们系统地了解近年来草地遥感研究进展和发展态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两种线虫在牧草地上季节动态预测预报模拟模型的应用孟秀珍,沈杰,曹杰我们曾建立了捻转血矛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在牧地上季节动态预测预报模拟模型[1,2],由于宜昌县百里荒草畜示范场羊寄生虫优势虫种仍为这两种[3],因此我们应用这两个模拟模型对百里荒牧地羊...  相似文献   

6.
Markov预测技术是应用Markov链的相关预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分析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的一种预报方法,适用于随机波动较大的预报问题。根据Markov链原理,提出了用于共和盆地温性草原类天然草地年平均牧草产量预报的离散随机过程模型。实测资料的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芳 《江苏蚕业》2009,31(2):45-45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江苏省农林厅植保站于2009年6月17日~20日在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联合举办了桑树病虫害测报技术培训班。全省共有32个市、县(市、区)84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省农林厅蚕桑处胡建副处长作了蚕桑生产态势与工作思考的报告。省植保站朱叶芹副站长对我省桑树病虫测报工作提出“四化”的长远目标和“四个一”的近期要求,即测报技术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一名专门负责桑树病虫害测报工作的技术人员、一盏虫情测报灯、一块系统调查田和一篇测报技术总结。南京农业大学翟保平教授作了“害虫预测预报原理与方法培训”;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王建新研究员作了“暴发性桑病虫灾害预警与防治技术探讨的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吴福安研究员作了“桑园用药技术规范及桑园用药研究进展报告”;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浦冠勤教授、谢立群副教授分别作了“桑疫病及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与桑螟调查与预测讲座”;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蔡国祥副教授作了桑瘿蚊预测预报及防治研究进展的讲座。省植保站于淦军研究员作了“农药使用与管理基础知识的讲座”。这次培训是全省蚕桑系统十多年来首次组织的桑树病虫害测报技术培训。学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真听老师专家讲课,虚心向专家请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次培训将对江苏省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起到了很好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草原鼠害严重威胁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方法的研究在草原害鼠防治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为例,将“3S”技术与地面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考虑影响草原鼠害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草原鼠害监测模型模拟出鼠害分布的阈值主要集中在0.344 1~0.378 2,不同鼠种在不同鼠害程度的阈值均不相同;2)模拟结果总体面积为实地调查面积的1.80倍,覆盖了实地调查区域的99.95%,两者反映的整体鼠害区域基本一致。该方法为有效治理鼠害提供决策支持,对有效保护草地生产力和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3S技术给土地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对于实现土地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3S"技术在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强峰  刁治民  赵呈祥  熊亚 《青海草业》2004,13(3):24-26,51
“3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各个领域。针对利用“3S”技术在三江源区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意义、特点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根据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动态监测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如皋市桑蚕病虫害预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如皋市为了及时、有效地预测、预防、控制和扑灭急重桑蚕病虫害,建立了“桑蚕病虫害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将桑蚕病虫害实行分级监控,制定分级预警级别指标和控制技术,建立信息发布体系,将应急物资贮备机制等纳入体系建设的内容。该体系实施以来提高了对桑蚕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水平,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了桑蚕病虫害的发生,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桑蚕病虫害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建设,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一九九三年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总结(摘要)青海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中心一、重新布局机构,明确任务。1993年1月6日省畜牧厅草原处在西宁主持召开了全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座谈会,会议根据农业部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规程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产生了《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3S技术的优点,探讨了3S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我国草地鼠虫害控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莲 《中国草地》2001,23(3):70-72
根据当前我国草地鼠虫害存在的成灾因素和有关省(区)的预测预报,2001年我国草地鼠虫害仍将偏重发生,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应当采取的四项控火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前我国草地鼠虫害存在的成灾因素和有关省(区)的预测预报,2001年我国草地鼠虫害仍将偏重发生,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应当采取的四项控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对绕城高速公路北段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沿线水土保持措施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宫胁法生态修复原理,提出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3个原则,分5个功能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体系,以实现高速公路“点、线、面”水土保持综合防护目标,对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监测重点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草原与草坪》2009,(2):F0002-F0002
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秉承“开拓 、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在过去的2008年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市场的拓展,公司承担完成了深圳市横坪公路路段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采用客土喷播,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0月26日,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在四川召开“全国草地治虫灭鼠科技产品推广会议”。会上,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郭式健作了题为“团结进取,把草地治虫灭鼠工作推向新阶段”的总结讲话。他在分析了鼠虫害形势,总结了“九五”工作经验后提出了工作的几个设想。 (一)“十五”期间草地治虫灭鼠工作的基本思路 按照全国草地治虫灭鼠长期规划,紧紧围绕草地鼠虫害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坚持贯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监测,综合治理,保证防效”的方针,坚持“统防统治”、“集中力量,连片防治”和“灭效防治与环保并重”的原则,以科技为先导,积极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球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和天敌保护工程技术等手段,因地制宜,走综合防治的道路,努力控制鼠虫种群数量,防止暴发,减轻灾害。  相似文献   

19.
桑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在蚕桑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桑园病虫害防治方法推行"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但对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一直没有很好的执行和新的突破.文章对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中病虫害识别技术、病虫害相关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新型测报工具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分析,可为桑树病虫害的测报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适应新形势,改进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学实习内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草地资源调查方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阐述改进草地资源调查规划教学实习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将“3S”技术应用到实习中的目的与意义,提出改进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原有实习内容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