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 用补体结合反应诊断马媾疫,所用的抗原有伊氏锥虫补反抗原和媾疫锥虫补反抗原,为了探讨两种抗原对马媾疫的检出率,我们做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分述如下: 试验抗原一、伊氏锥虫补反抗原,成都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出品。二、媾疫锥虫补反抗原,陕西省兽医研究所制造。  相似文献   

2.
应用体外培养的泰氏锥虫制备可溶性抗原Ⅰ、抗原Ⅱ和代谢抗原.经测定,其蛋白含量每毫升分别为6.5mg、7.4mg和7.1mg.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测定结果表明,抗原Ⅰ出现22条区带,抗原Ⅱ21条区带,代谢抗原28条区带,对照的伊氏锥虫琼脂免疫扩散抗原14条区带.经分析,泰氏锥虫抗原和伊氏锥虫抗原有4条区带在同一迁移率上.琼脂免疫扩散反应中,3种泰氏锥虫抗原均与相应免疫兔血清发生沉淀反应,抗原Ⅰ出现1条致密沉淀线,抗原Ⅱ和代谢抗原出现2~3条沉淀线,抗原效价为1:4~16.免疫电泳显示了类似的结果,抗原Ⅰ与免疫兔血清出现1条弧形沉淀线,抗原Ⅱ和代谢抗原与免疫兔血清出现了3条弧形沉淀线.间接血凝试验结果表明,泰氏锥虫自然感染牛血清效价为1:20~40,免疫兔血清为1:1280~5120.所制泰氏锥虫抗原对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血清也能很好地发生交叉反应,3份伊氏锥虫病马血清和3份伊氏锥虫人工感染兔血清血凝效价分别为1:10~40和1:8~1024;5份媾疫马血清有4份血凝效价为1:20~320.4份环形泰勒虫病牛血清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SDS—PAGE和IEF电泳对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的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在SDS—PAGE中,伊氏锥虫有21条带.媾疫锥虫有19条带,两种虫体的蛋白质区带在分子量40000~90000之间存在差异,尤其表现在表面糖蛋白上,伊氏锥虫为43000,媾疫锥虫为60000.在IEF电泳中,伊氏锥虫出现26条带,媾疫锥虫出现33条带,两种虫体的蛋白质区带在等电点4.8~5.6之间相同,而在5.6~7.0之间存在差异.本实验还对马媾疫锥虫的蛋白质进行了双相电泳分析,显示出86个多肽斑点.  相似文献   

4.
用一株抗伊氏锥虫、马媾疫锥虫和布氏锥虫共同抗原(与泰氏锥虫等抗原无交叉反应)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伊氏锥虫循环抗原(TcA)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用以检测人工感染兔,于感染后8~10天TcA转阴;如不治疗直至观察期结束持续阳性;治疗后一周即转阴。用以检测疫区36份虫血症阳性水牛血清,25份阳性(69.44%);16份虫血症阴性、IHA阳性水牛血清,3份阳性;25份虫血症和IHA阴性水牛血清,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间接血凝试验,对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马、豚鼠,家兔的循环抗原(CA)及其出现规律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感染动物47/57 CA阳性,15分份锥虫培养液CA全为阳性,而健康动物及空白培养液均为CA阴性。伊氏锥虫CA与锥虫属以外的驽巴贝西虫,传贫、鼻疽等血清不交叉,而与锥属的牛泰氏锥虫、路氏锥虫、马媾疫锥虫的血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CA比抗体出现早;感染动物完全治愈后,CA消失,而未彻底治愈者,CA仅暂时消失,但不久又出现,直到动物病死,由此认为,CA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判定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应用质粒PTK探针鉴定锥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2P标记质粒探针PTK1、PTK1.1和PTK1.2,对12株中国伊氏锥虫的斑点杂交试验显示,3个探针均能与8株具有正常动基体的伊氏锥虫杂交,而不与其余4株异常动基体伊氏锥虫杂交,对正常动基体株的敏感度为10^2虫体。探针PTK1亦能与马媾疫锥虫杂交,敏感度为10^2个虫体。但PTK1与布氏锥虫仅发生微弱的杂交反应.敏感度为10^5个虫体。试验表明伊氏锥虫株之间的kDNA微环是同源的,伊氏锥虫与马媾疫锥虫和布氏锥虫的kDNA微环存在着共同序列。  相似文献   

7.
锥虫不同分离株克隆及其等电聚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两个伊氏锥虫及一个马媾疫锥虫的不同分离株分别接种用球磷酰胺处理的小鼠,获得五个克隆,用等电聚焦比较其蛋白质差异。结果表明,三个分离株之间有明显区别;马媾疫锥虫显著不同于伊氏锥虫;分离株不同克隆间区别较小,其中广东水牛株两克隆间带型相同,安徽水牛两克隆间带型略有区别。证明伊氏锥虫克隆间变异较小,锥虫不同分离株间变异较大,马媾疫锥虫与伊氏锥虫之间变异最大。  相似文献   

8.
用广西骡株伊氏锥虫可溶性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_2/O)融合,获得了在ELISA中能与广西骡株伊氏锥虫可溶性变异表面糖蛋白反应的2个分泌IgG_1的单克隆抗体(McAb)。用McAb于ELISA抑制试验对四份不同期的广西骡株伊氏锥虫阳性血清的抗体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四份锥虫阳性血清对于McAb与相应抗原决定簇的结合均未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血清样本间很少或完全没有与McAb相类似的抗体。这证明伊氏锥虫存在多个血清型亦即变异抗原型。  相似文献   

9.
作者观测不同保护剂、稀释液、PH值、降温方法、复苏温度、冻融次数、液相气相交替以及解冻后在普通冰瓶中存放时间对伊氏锥虫浙江虫浙江虫株的感染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此试验基础上,又对伊氏锥虫的6个不同虫株、媾疫锥虫、铡果锥虫、布氏锥虫等4个种的9个早株,进行了超低温保藏试验和长期保藏效果观察。已测定的有效保藏期伊氏锥虫达574-3200天,媾疫锥虫达2866天,则果锥虫达763天,布氏锥虫783天。通过  相似文献   

10.
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 equiperdum Doflein,1901)1894年在阿尔及利亚发现,是马属动物通过交配经生殖器粘膜感染的一种慢性原虫病的病原。伊氏锥虫[T.evansi(Steel,1885)Balbiani 1888]1880年发现于印度的马和骆驼,是由吸血昆虫虻类等传播的马、牛和骆驼锥虫病的病原。两种锥虫同属锥虫科锥虫属布氏组。迄今为止,各种教材和专著中,都认为这两种锥虫在形态上无区别,但其生物学特性则彼此不同。本文援引有关文献资料,结合笔者的第一手材料,对马媾疫锥虫与伊氏锥虫分类性状诸问题,进行如下对比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新疆株(XJCA)、湖北株(HBM)、云南株(YNB)、广东株(GDB2);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 equiperdum)、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刚果锥虫(Trypanosoma congolense)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伊氏锥虫株18S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扩增了锥虫虫株基因组DNA,伊氏锥虫新疆株、湖北株、云南株、广东株、布氏锥虫、刚果锥虫均为373bp的片段;马媾疫锥虫为372bp的片段,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用试剂盒回收纯化,纯化后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后测序,将测得的序列用DNAMAN软件分析并与国外已发表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与国外AJ009153、AJ223564、D89527株同源性达到99%~100%,与另外11株同源性75%。本研究为锥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2个抗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的McAb。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2个McAb只与伊氏锥虫同一变异型表面抗原发生特异反应,而不与同种异株或同株不同变异型伊氏锥虫发生交叉反应,亦不与路氏锥虫等不同种抗原反应。运用正辛酸与硫酸铵二步沉淀法纯化了腹水MeAb,纯化后的McAb活性没有明显降低。应用2个McAb,以ELISA抑制试验检测了4份伊氏锥虫血清,结果均未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血清样本间很少或完全没有与McAb相类似的抗体,进而说明伊氏锥虫存在多个血清型亦即变异抗原型。  相似文献   

13.
首先采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从感染动物血液中分离获得纯净的伊氏锥虫,通过超声乳化结合离心得到可溶性锥虫抗原,作为免疫接种及检测用:通过免疫大白鼠获得鼠抗伊氏锥虫阳性血清,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G血清获得酶标抗体,经测试,抗原工作浓度为1:80(原浓度为2.57mg/ml),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400,从而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筛选抗伊氏锥虫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手段。实践证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
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Balbiani,1888)和马媾疫锥虫(T.(T)equiperdum,Doflein,1901)是我国广泛存在的两种对家畜有致病性的锥虫。在分类上,它们均属于原生动物亚界肉足鞭毛亚门动鞭毛纲动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检测伊氏锥虫循环抗原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种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检查实验室制备的伊氏锥虫可溶性抗原,可检出的阈值为0.049—0.195微克蛋白/毫升(0.122±0.066微克蛋白/毫升);检查泰氏锥虫和龚地弓形体抗原,即使抗原浓度分别高达180微克蛋白/毫升和200微克蛋白/毫升,亦为阴性。用此法观察了7只实验感染家兔血清中伊氏锥虫循环抗原的动态,实验兔于感染后4—8天首次呈现抗原血症,滴度于感染后8—10天达高峰,持续仅4—12天,于感染后14—28天转为阴性,而实验感染前和用拜耳205治疗后的血清则全部阴性。将治疗前已转阴的15份血清和治疗后的28份血清标本按Bout等介绍的方法解离免疫复合物再检循环抗原,前者10份阳性,后者全部阴性.此结果证明,实验感染兔于感染后2—4周血清中出现伊氏锥虫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复合物的产生影响循环抗原的检出。  相似文献   

16.
用培养的泰氏锥虫制备的死、活两种虫体抗原,接种于家兔和小鼠,一定时间后用伊氏锥虫强毒株攻击,观察其血清抗体的变化及交叉免疫保护能力。试验表明,泰氏锥虫虫体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较高的体液抗体;免疫动物有一定的抵御伊氏锥虫攻击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动物血液中虫体出现的时间较迟,最初的数量少,临床症状轻。死虫抗原组的交叉免疫保护能力较活虫抗原组强。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直接用伊氏锥虫虫体进行ELISA技术着染,研究了虫体内抗原、外抗原、全虫抗原的组织定位分布。经观察,伊氏锥虫内、外、全虫抗原经第一抗体作用后,用标记酶的第二抗体复杂,废物杂色指示的抗原—抗体反应均表现在虫体外膜上,着染特点为周边着染,只有用冰冻切片机切碎的虫体着染图像向内部加宽延伸。经电镜观察,着染的虫体抗原成份在外膜上呈现均匀、规律的绒毛样排列,与膜蛋白的镶嵌结构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发现的锥虫有伊氏锥虫、马媾疫锥虫、路氏锥虫、泰氏锥虫和鸡锥虫。这些锥虫有广泛的宿主群。不少经济动物感染锥虫病后,未经及时诊治而死亡,给国民经济造成很大损失。近几十年,我国在锥虫病的流行病学、免疫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在伊氏锥虫病、马媾疫和泰氏锥虫病的研究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国锥虫病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种特异、快速的媾疫锥虫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马媾疫锥虫动基体基因组中扩增得到395 bp的特异的保守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以10倍倍比稀释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马媾疫锥虫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拷贝/μL,并且与马属动物其他传染病无交叉反应。其组间及组内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183%和3.842%。该方法的建立为快速及特异性检测马媾疫锥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锥虫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种类很多.寄生于哺乳动物的锥虫,从地域上讲有非洲锥虫、亚洲锥虫和美洲锥虫;从传播方式上讲有唾液传播锥虫(含机械传播锥虫)和粪便传播锥虫.非洲和亚洲锥虫多为唾液传播锥虫,美洲锥虫主要是粪便传播锥虫.能够在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抗原变异的是唾液传播锥虫.唾液锥虫寄生于宿主血液之中,也存在于宿主其他部位,如马媾疫锥虫寄生于马、驴的生殖系统.大部分种类的唾液锥虫能够在昆虫体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