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臭氧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O_3)是一种广谱杀菌剂。臭氧消毒灭菌技术作为一种方便、快速、高效的灭菌技术,应用于果蔬贮藏保鲜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在应用上还不规范,有的过分强调臭氧的作用,而忽视其它条件的配合。本文仅就臭氧灭菌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作一介绍。1臭氧的特性及作用机理1.1臭氧的特性臭氧(O3)是氧(O2)的同素异构体,分子量为48,常温下是一种不稳定的淡蓝色气体,有特殊气味,故名臭氧。臭氧的临界温度为-12℃,沸点为-119℃,在标准压力和温度下其溶解度比氧大13倍,在含有杂质的水溶液中臭氧迅速分解。臭氧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易爆炸,在高温…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8年前即开始用冰冻、真空、红外线辐射、臭氧发生装置、盐渍、糖蜜、脱水、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等手段,对平菇等菌类进行保鲜试验,均未达到理想的效果。经过几十次的实验表明,最有效果的保鲜方法是用亚硫酸钠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按季节的不同温度、温差、环境、光照和平菇品种进行分批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平菇保鲜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菇农和集体生产利益,笔者在8年前即开始对平菇和其它真菌类实施保鲜技术的实验工作,曾采用冰冻、真空、红外线辐射、臭氧发生装置、盐渍糖蜜、脱水、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等保鲜手段,抱着操作简易、花工少、效益高的宗旨,但都达不到保鲜理想的要求。在经过几十次的实验努力,最有效果的保鲜办法是采用(无毒)药物制剂——亚硫酸钠溶液,稀释不同浓度的比例,按各个季节的不同温度、温差、环境、光照和各个平菇品种进行分批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颖 《食用菌》2023,(2):45-46
为探索平菇菌种的快速制种技术,试验以纯棉籽壳为培养基,高压聚丙烯折角袋装料,家用高压锅灭菌后,接入平菇组织培养出首代母种,然后扩繁出生产种(菌种1)、菌种2、菌种3;之后再将三类扩繁种接种出菇包进行出菇试验。试验结果,母种培养基灭菌30 min后接入平菇组织,萌发后菌丝生长浓白,达到灭菌要求;接种菌种1的出菇包发菌最快,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夏志兰  姜生坚  熊辉 《食用菌》2002,24(1):18-19
本文阐述了通过臭氧水对食用菌培养料多种灭菌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水拌料并经过100℃2小时高温处理方法,其灭菌效果好,且食用菌生长发育正常,是臭氧水对食用菌培养料灭菌处理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本研制出负离子食品保鲜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蔬菜》2001,1(1):52-52
摘自《中国食品报》日本昌坂电器公司研制出一种负离子食品保鲜机,这种保鲜机是利用高压负静电场所产生的负氧离子和臭氧来达到保鲜的目的。负氧离子可以有效抑制果蔬代谢过程中的酶活力,降低果、菜内具有催熟作用的乙烯的生成量;同时,臭氧既具有消毒灭菌功效,又可有效抑制并延缓有机物的分解,因而可以延长果菜的贮存期。采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果菜,75天后仍然鲜嫩如初,保好率达95%以上。日本研制出负离子食品保鲜机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有部分贮库采用臭氧(O3)技术进行猕猴桃贮藏保鲜。臭氧是广谱性杀菌剂,对果实没有污染;同时臭氧也可抑制、降低果实细胞内多糖水解酶的活性,可分解乙烯,固而有较明显的保鲜效果。据报道,试验库内用ADS型臭氧杀菌保鲜机(臭氧产量5g/h),每天开机8h,每隔2h开1h,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臭氧可以对食物保鲜,食品电控保鲜柜是一种臭氧发生器,是近期新兴的电子保鲜器,它主要特点是省电,保鲜效果好,因此在国外发展很快。目前国内商品性生产还不普及,本试验采用国产电控保鲜柜,探讨对蘑菇、油冬菜、甜椒、苹果和柑桔等食物保鲜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保鲜柜由杭州金盾保鲜柜厂生产,型号为88—2A—200型,可以贮藏水果25公斤左右或蔬菜15公斤左右。 试验样品为蘑菇、油冬菜、甜椒、国光苹果和椪柑。 保鲜试验:保藏期间的室内和保鲜柜内  相似文献   

9.
制作平菇三级菌种,目前一般是利用杂木屑作为培养料,采用高温灭菌法,手续复杂,成本较高,不能适应大面积平菇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于一九八二年六至八月利用堆积发酵料制作平菇三级袋装菌种试验。  相似文献   

10.
杨猛 《食用菌》2011,(5):13-13
传统平菇熟料栽培100℃灭菌需要10h以上,灭菌、装袋、冷却接种需要2~3d才能完成,且污染率高。该技术100℃灭菌仅需50min,当天完成成品率达95%以上,产量优于全熟灭菌方式,每天可生产5000~10000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迅速 ,已成为菜蓝子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出口创汇的一条渠道。但平菇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如培养料灭菌、发菌等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及时解决 ,直接影响菇农栽培平菇的积极性 ,影响平菇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指导菇农栽培平菇的实践所积累的经验 ,对栽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浅析如下。1 培养料灭菌对培养料进行灭菌主要目的是防治霉菌的污染 ,提高栽培的成功率。灭菌常用以下四种方法 :常压连续灭菌 ;常压间歇灭菌 ;高压蒸气灭菌 ;发酵灭菌。采用前三种方法灭菌的培养料要求在严格的…  相似文献   

12.
臭氧杀菌效果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氧杀菌效果的试验分析王日东(辽宁省鞍山市高能离子研究所114004)臭氧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其灭菌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无残留物。因此我们采用臭氧对食用菌行业常见的几种杂菌进行灭菌处理,其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设备臭氧发生设备选用鞍山市高能离子研...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平菇为试材,将不同包装材料保鲜的平菇置于3℃冷库贮藏,研究了上海膜、纳米膜和0.03mm PE膜包装袋对平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膜包装能维持平菇较高的感官评分,防止平菇水分的损失,抑制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增加,抑制PPO、LOX活性的上升,提高POD、CAT活性,对平菇的保鲜效果最佳,其次是纳米膜包装,最后是0.03mm PE膜包装。  相似文献   

14.
射线技术在食品保藏、作物育种等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在食用菌如平菇等栽培上的应用已受到重视,但在猴头菇上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进行的辐照灭菌栽培猴头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新工艺的出现,对推广平菇生产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缺乏一套相应的技术要领,在推广中往往套用灭菌培养基纯培养法,不少地方发生大面积的杂菌污染,造成很大损失。我们经反复试验,体会到要使生料栽培获得成功,除了选育健壮菌种外,不能套用灭菌培养基纯培养法,也就是不能单纯着眼平菇菌丝生长的各种因素,要考虑棉籽壳生料培养基在整个培养过程如何抑制杂菌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臭氧保鲜贮存是根据果蔬采后生理的基本规律,在“气调”基础上采用电子技术所产生的臭氧化空气定时适量地送入气调库中引起“自体保存”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通过自1976年以来的小试到中试的研究过程,证明臭氧保鲜贮存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广泛的实用价值,其保鲜效果和经济效益较一般不加臭氧处理的气调法优越。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臭氧处理剂量与品种特性关系以及臭氧保鲜的处理。试验结果说明:臭氧处理剂量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品种的代谢类型。凡在后熟过程乙烯释放量较高的类型,称之谓“乙烯类型”所需臭氧剂量普遍较高;后熟过程不释放乙烯或释放很低量乙烯的类型,称之“非乙烯类型”,所需的臭氧剂量从轻。臭氧保鲜的机理,除了它的强杀菌作用和强化性能外,认为还有抑制细胞内糖酶类以及葡萄糖氧化酶系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糖的代谢,因此机体总的代谢水平有所降低,从而延长贮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臭氧的杀菌消毒作用,以微纳米气泡快速发生装置为核心,结合臭氧发生系统设计加工了微纳米气泡臭氧水消毒设备,研究不同进气量及进水量对臭氧水浓度的影响,并设置不同消毒次数检测其对土壤和基质中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进气量和进水量,能够快速制取浓度在2.2~8.0 mg/L的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当臭氧浓度为6 mg/L时,消毒3次后对土壤和基质的微生物杀灭率都超过了50%,其中基质的灭菌效果优于土壤灭菌。臭氧水消毒设备能够快速制取不同臭氧浓度的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在较为复杂的土壤及基质杀菌消毒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周建树  孟庆国  赵洁  韩冰  陈超 《食用菌》2009,31(5):42-44
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发酵料鲜有报道。试验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液体菌种生产条件,探索在规模化食用菌生产中,解决降低大量培养料灭菌成本、缩短灭菌时问、减轻劳动强度等问题。将发酵料的发酵试验接种液体菌种。试验表明,平菇液体菌种、鸡腿菇液体菌种均能在以玉米芯、棉子壳、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发酵料上生长,但在玉米芯发酵料上生长最佳。液体菌种在平均发酵温度40~55℃,发酵时间72~120h,pH7~10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平菇栽培袋灭菌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料栽培平菇因其病虫害较少、生物转化率高、子实体品质好而深受广大菇农及消费者欢迎.但如果栽培料灭菌不彻底、灭菌方法不对、灭菌时间不适则会适得其反.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现将平菇栽培料灭菌三原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兆朵  王培军 《食用菌》1989,11(6):36-37
平菇子实体组织细嫩,含水量高,其子实体内氧化酶,脱氢酶活性强,极不耐鲜贮。在室温16℃以上存放1天,就出现菌柄长白毛,伞盖开裂、卷边直至褐变腐烂。因而在销售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平菇保鲜试验,通过对多种保鲜方法的探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