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斑月瓢虫对桔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六斑月瓢虫对桔蚜捕食量的观察,组建Holling功能反应模型和HassellVartey干扰反应模型,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捕食功能反应是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龟纹瓢虫捕食棉铃虫卵的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测定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捕食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übner)卵的结果表明,其捕食量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拟合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功能反应Ⅱ型,其模型为Na=0.6660N/(1 0.0322N)。日最大捕食量为21粒。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模型为:E=0.2159×P-1.4427干扰模型为:E=0.4855×P-2.4247。3个模型为正确评价龟纹瓢虫控制棉铃虫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1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转Bt基因棉和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棉苗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室内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两种棉蚜天敌的生物学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未达显著水平.单作转基因棉田棉蚜发生期比麦套棉田提前5天左右,发生数量是麦套棉田的1.6倍,表明麦棉套作可有效的控制苗蚜的为害.室内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对用Bt棉处理的的棉蚜的捕食量比对照增加22.0%,棉蚜茧蜂对用Bt棉处理的棉蚜的寄主率降低23.5%.  相似文献   

4.
室内研究了5个温度条件(15、20、25、30和35±0.5℃)下,七星瓢虫(Cocinelaseptempunctata)5个捕食虫态对棉蚜(Aphisgosypi)3个体积组的功能反应。测试温度范围内,瞬时攻击率(searchrate)和处置时间(han-dlingtime)随捕食者龄期的增长而增加;每一捕食者虫态内,搜索率随猎物体积的增加而上升,而处置率则下降;搜索率随温度增加直线上升,而处置率则呈曲线上升。田间罩笼内研究了5个捕食者虫态对棉蚜混合种群的捕食功能,其捕食率远远低于室内实验。应用复合捕食方程并结合叶面积的影响对七星瓢虫捕食棉蚜的功能进行了模拟研究,且模拟值与观察值吻合程度较好。本研究表明,虽然七星瓢虫—棉蚜系统比较复杂,可以应用本研究探讨的方法建立模拟模型,以准确预测田间棉蚜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及其主要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转基因棉田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棉蚜是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田发生危害较严重的非靶标刺吸性害虫之一.在实验室内,棉蚜分别用转Bt基因棉和亲本常规棉饲养40代以上,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转Bt基因棉SGK321上棉蚜体内的Bt蛋白含量,研究转Bt基因...  相似文献   

6.
2 0 0 1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转 Bt基因棉和转双价基因 ( Bt+ Cp TI)棉对棉苗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室内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两种棉蚜天敌的生物学影响。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 ,未达显著水平。单作转基因棉田棉蚜发生期比麦套棉田提前 5天左右 ,发生数量是麦套棉田的 1 .6倍 ,表明麦棉套作可有效的控制苗蚜的为害。室内研究表明 ,异色瓢虫对用 Bt棉处理的的棉蚜的捕食量比对照增加 2 2 .0 % ,棉蚜茧蜂对用 Bt棉处理的棉蚜的寄生率降低 2 3.5 %。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对不同密度棉蚜两次为害棉株的生态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棉株在受到棉蚜二次为害后,无论是棉株生长点或是不同生长期棉株受害,均可影响棉蚜种群数量下降,增长率降低,发育历期增大,扩散率提高,体色趋变黄色。可以证明受害棉株明显存有诱导抗性,且6片真叶以后的诱导抗性大于6片真叶以前。  相似文献   

8.
对淮北棉田节肢动物优势种群组成和时空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蚜、烟粉虱、棉叶螨、棉盲蝽、四点亮腹蛛、龟纹瓢虫、T-纹豹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华姬猎蝽、小花蝽和青翅隐翅虫为优势种群;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都是以龟纹瓢虫最大,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群与棉蚜时间生态位重叠值以八斑球腹蛛最大,空间生态位重叠值以T-纹豹蛛最大。综合分析了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群的数量、与棉蚜发生在时间上同步性和空间上同域性以及捕食量大小,建立了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群对棉蚜控制作用模型,以龟纹瓢虫控制作用指数最大,达19.82%。  相似文献   

9.
十一星瓢虫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星瓢虫是新疆棉区棉蚜的重要天敌,为更好地的保护利用使其在棉蚜综合防治中发挥作用,运用田间系统调查结合生态学方法对其控害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棉田中十一星瓢虫与棉蚜的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棉蚜数量的增加不断增加。是控制蚜虫及多种害虫的发生的重要因素。幼虫及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1~4龄幼虫和成虫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7.42、46.73、96.15、151.52和144.93头,表明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潜力很大。在恒温24~28℃内。十一星瓢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力较高,种群加倍时间较短。因此,十一星瓢虫是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的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10.
非生物胁迫对棉花次生代谢及棉蚜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影响棉花的次生代谢,而次生代谢可能影响棉株上的害虫发生。为明确非生物胁迫与次生代谢及棉蚜种群消长三者间的关系,以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和聚乙醇(PEG)溶液分别处理棉苗,测定了棉叶组织内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棉蚜在被处理棉苗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发现,100和200 mmol·L~(-1) NaCl处理棉苗的棉酚含量分别比不含NaCl的对照提高20%和53.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5.7%和46%。盐胁迫显著延长棉蚜的发育历期并降低繁殖率,100和200 mmol·L~(-1) NaCl处理的棉蚜若蚜期分别比对照延长6.4%和9.9%,单雌产蚜量分别减少22.6%和52.3%。干旱胁迫也影响棉花叶片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质量分数2.5%和5%的PEG处理棉株的棉酚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9.7%和61.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4.2%和47.1%,生长在PEG处理棉株上的棉蚜的若蚜期分别延长7.4%和16.5%,单雌产蚜量分别减少26.8%和55.8%。叶片内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棉蚜若蚜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棉蚜的产蚜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推断,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增强了棉苗的次生代谢,导致棉酚和可溶性糖等次生代谢产物大量积累,抑制了棉蚜种群的消长。  相似文献   

11.
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核桃黑斑蚜捕食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了评价2种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能力,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不同密度核桃黑斑蚜的捕食量。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型圆盘方程。2种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分别为490.1961头/d和387.5969头/d,瞬时攻击率: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分别为1.0034和0.9218,处理时间: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分别为0.0020 d和0.0026 d。2种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寻找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异色瓢虫的寻找效应高于七星瓢虫。Holling-III型功能反应新模型拟合得出,单头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149.4104头和147.9904头。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核桃黑斑蚜均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且异色瓢虫捕食能力强于七星瓢虫。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棉泗棉3号上饲养10代的棉蚜作为虫源,以其亲本为对照,在室内分别研究了转单、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短期影响,及单价抗虫棉对棉蚜的长期效应。结果发现,单价抗虫棉GK12和双价抗虫棉SGK321在短期内对棉蚜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无显著影响。在抗虫棉上取食1代的棉蚜,各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仔数和产仔历期、内禀增长率、净增长率、平均发育历期等和取食亲本的棉蚜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GK12上取食37代的棉蚜与取食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和在GK12上取食1代的棉蚜之间以上各指标也无显著差异。可见,单价抗虫棉GK12和双价抗虫棉SGK321在短期内对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无显著影响,GK12在长期内对棉蚜也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多异瓢虫、方斑瓢虫和褐斑和瓢虫对桃粉蚜的捕食功能的反应,以及种内干扰等。结果表明,3种瓢虫对桃粉蚜的日捕食量有差异,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效应;随着空间复杂性的增加,捕食率降低;捕食率随天敌密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4.
转双价基因棉花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3种转双价基因棉和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转双价基因棉和常规棉石远321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双价Cry1Ac+CpTI基因棉sGK321与石远321根际土壤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硝态氮含量则显著高于石远321;转双价Cry1Ac+Cry2Ab基因棉(双Bt抗虫棉)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石远321,而硝态氮含量与石远321无显著差异;转双价Cry1Ac+Epsps基因棉(抗虫抗除草剂棉)速效磷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石远321,而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石远321。sGK321棉与石远321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双Bt抗虫棉土壤脲酶活性显著低于石远321,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石远321均无显著差异;抗虫抗除草剂棉与石远321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石远321,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石远321。表明sGK321棉与石远321根际土壤养分(硝态氮除外)含量和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而双Bt抗虫棉和抗虫抗除草剂棉所呈现的差异是因不同品种所致。  相似文献   

15.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的丰产性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虫棉33B和sGK321为对照品种,研究了双价转基因(Bt CpTI)抗虫棉中棉所45的农艺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和纤维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虽然中棉所45的营养生长速率低于33B和sGK321,但其生殖生长速率高于33B和sGK321;中棉所45的CAT和POD活性高于sGK321,低于33B,中棉所45的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33B和sGK321,而MDA含量低于33B和sGK321;表明中棉所45的抗氧化酶活性较强.中棉所45结铃性强,铃大,衣分高,因而其产量高,纤维品质好.由此说明,中棉所45生长发育协调性较好,叶功能好,早熟不早衰,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简易静态熏气系统在浓度为17mg/m^3的SO2胁迫下,研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3龄幼虫和成虫对桃粉大尾蚜Hyaloptera amygdales(Blanchard)捕食的功能反应及自身密度干扰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SO2可以提高异色瓢虫3龄幼虫、成虫捕食能力,异色瓢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对桃粉大尾蚜的寻找效应也有增加的趋势,同时SO2减缓了随着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增加存在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以亲本常规棉(石远321)棉田为对照,对转CryC1Ac CpTI基因的双价抗虫棉(SGK321)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SGK321棉田的功能团种类与常规棉田基本相同,两者节肢动物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75和0.967。但SGK321棉田节肢动物总数量比常规棉田降低了53.9%,其主要原因是基位物种数量显著减少;SGK321棉田与其亲本对照棉田的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数量差异较大。SGK321对靶标害虫具有很好的抗性,与对照棉田相比,棉铃虫种群数量减少了89.5%。SGK321对棉蚜、棉粉虱、绿盲蝽、小绿叶蝉等非标靶害虫的发生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种群数量比对照棉田分别降低了64.5%,15.6%,21.8%和33.7%。SGK321棉田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4.0%和9.1%,但异色瓢虫、小花蝽、异须盲蝽、蚜茧蜂和蜘蛛类等其他主要天敌的数量则分别降低28.6%,6.5%,43.1%,44.7%和14.0%。由此表明:双价抗虫棉SGK321在对棉铃虫具有较好抗性的同时,对棉田主要非标靶害虫也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某些天敌种类的种群存在不利影响,但对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动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硼锌对棉蚜生长发育和排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研究表明,微量元素硼对棉蚜生长发育和排蜜量有显著影响,高硼棉株有利于棉蚜的生长发育;高锌棉株上棉蚜体重高于全营养液棉株上的棉蚜,但生殖力差异不显著;棉株缺硼、缺锌对棉蚜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过量的硼或锌均可提高棉蚜的排蜜频率,使排蜜量增多。  相似文献   

19.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评价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大田条件下分别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s GK321、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双Bt抗虫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抗虫抗除草剂棉)及常规棉石远321的土壤线虫数量、营养类群组成和生态指数。结果表明,与石远321相比,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的土壤线虫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中共鉴定出20科、36属土壤线虫,包括10属植物寄生线虫、10属食细菌线虫、5属食真菌线虫和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其中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真头叶属(Eucephalob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板唇属(Chiloplacus)、绕线属(Plectu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优势属。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和石远321种植下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λ)、丰富度指数(SR)和成熟度指数(MI、PPI)均无显著差异,只有双Bt抗虫棉土壤线虫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说明大田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方法对不同生育期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及其亲本常规棉‘石远321’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单一碳源利用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苗期、蕾期转双价棉土壤微生物群落平均吸光值(AWCD)显著高于常规棉,而花铃期、吐絮期显著低于常规棉。2种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D)随棉花生长时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均匀度指数(E)4个时期转双价棉与亲本常规棉间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转双价棉苗期、花铃期与常规棉苗期、蕾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相似,转双价棉蕾期与常规棉花铃期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类型相似。对不同碳源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聚合物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