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聚丙烯酸盐对长期重金属污染的矿区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使用聚丙烯酸盐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其中0.6%聚丙烯酸盐处理土壤在达到最大持水量时比对照增加了近4倍.然而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聚丙烯酸盐修复的土壤持水量逐渐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聚丙烯酸盐与土壤中重金属结合后其吸水能力下降所造成的.与对照相比,聚丙烯酸盐的应用使果园草生长得到明显改善,从整个4茬的果园草生长来看,0.4%的聚丙烯酸盐的处理表现最为突出.使用聚丙烯酸盐处理的土壤pH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水平聚丙烯酸盐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0.4%和0.6%的聚丙烯酸盐处理的土壤pH增加更显著.不同水平聚丙烯酸盐处理(0.2%、0.4%、0.6%)的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的含量均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然而,聚丙烯酸盐数量的增加对土壤中水溶性Zn和Pb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于土壤水溶性Cu而言,0.4%和0.6%的聚丙烯酸盐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0.2%的聚丙烯酸盐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盐可以用于修复长期重金属污染的矿区土壤.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聚丙烯酸盐对长期重金属污染的矿区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使用聚丙烯酸盐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其中0.6% 聚丙烯酸盐处理土壤在达到最大持水量时比对照增加了近4倍。然而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聚丙烯酸盐修复的土壤持水量逐渐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聚丙烯酸盐与土壤中重金属结合后其吸水能力下降所造成的。与对照相比,聚丙烯酸盐的应用使果园草生长得到明显改善,从整个4茬的果园草生长来看,0.4%的聚丙烯酸盐的处理表现最为突出。使用聚丙烯酸盐处理的土壤pH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水平聚丙烯酸盐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0.4% 和0.6% 的聚丙烯酸盐处理的土壤pH增加更显著。不同水平聚丙烯酸盐处理(0.2%、0.4%、0.6%)的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的含量均比对照显著降低(P≤ 0.05)。然而,聚丙烯酸盐数量的增加对土壤中水溶性Zn和Pb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 0.05)。对于土壤水溶性Cu而言,0.4%和0.6%的聚丙烯酸盐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但与0.2%的聚丙烯酸盐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 0.05)。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盐可以用于修复长期重金属污染的矿区土壤。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野外试验研究了尿不湿中高吸水性聚合物对重金属污染矿区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及对当地植株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对照(CK),粉碎的废弃尿不湿(SD)、从尿不湿中分离出来的高吸水性聚合物(DP)以及纯聚丙烯酸盐(PC)。研究结果显示,尿不湿中高吸水性聚合物处理的土壤上植株覆盖度显著提高,56d后就完全覆盖土壤表面,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下的植株单株和累积生物量也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提高了约2倍和4倍,而且植株体内重金属含量也明显下降。同时,与对照相比,尿不湿中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应用使重金属污染矿区土壤的性质得到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明显提高了酸性土壤pH,增加了土壤水解酶的活性以及显著改善了土壤脱氢酶(DHA)和土壤基础呼吸,使微生物总体活性得到显著改善。尽管使用粉碎的尿不湿处理的各项结果明显好于对照,但其效果明显低于使用尿不湿中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纯聚丙烯酸盐处理,这可能是由于粉碎的尿不湿中含有大量的塑料和纤维成分造成的。总体来看,使用尿不湿中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效果与纯聚丙烯酸盐处理相似,这表明,回收的尿不湿中高吸水性聚合物可以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对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都大于非根际.在轻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主要生理类群没有显著差异,而在矿山土壤和重污染土壤中,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主要生理类群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性为放线菌>细菌>真菌,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磷细菌>纤维分解菌.在轻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和微生物代谢商差异不显著,而在矿山土壤和重污染土壤中,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和微生物代谢商显著高于超积累生态型.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铬胁迫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培铬(Cr)胁迫试验,土壤样品采集及室内测定,研究了重金属Cr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与对照土壤相比,处理水平下土壤中重金属Cr质量浓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茵和真菌数量的减少;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土壤...  相似文献   

6.
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稀释平板法对青藏高原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0~3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下生物量、生物量、优良牧草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都显著降低(P<0.05),土壤微生物数量随之大幅度减少,尤其是真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植被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及全氮与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植被地下生物量、优良牧草生物量、有机质、全氮与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海拔和裸地面积与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种类、生物量、种群结构以及生理生化性质。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种群和群落结构等生态特征以及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机制,并进一步讨论了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和修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野外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酸盐对自然条件下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性质和矿区本地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0.4%的聚丙烯酸盐明显促进了4种污染矿区本地植物的生长,总生物量在两轮生长中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8倍和2.3倍.不同植株对不同生长季节反映不同,其中Briza maxima(B.maxima)在春夏季节生长好于秋冬季节,但生物量不高,无法提供大面积覆盖.而Chaetopogon fasciculatus(C.fasciculatus)和Spergularia purpurea(S.purpurea)因其在秋冬季节生长明显好于春夏季节,尽管在春夏季节由于干旱而大量死亡,仍然可以大面积覆盖土壤,所以可尝试用于矿区土壤的植被固定.聚丙烯酸盐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土壤脱氢酶、磷酸酶、蔗糖苷酶、蛋白酶、脲酶以及纤维素酶的活性.研究同时发现,不同种类植株的生长与土壤pH及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pH和C.fasciculatus的生长与土壤中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正相关(r>0.60),而Briza maxima的生长与蔗糖酶的活性正相关(r=0.82).  相似文献   

9.
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微生物的扰动效应(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底栖鱼类泥鳅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生理群)的扰动效应。[方法]通过田间定位定量试验,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水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养鱼水田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对照水田,分别达到显著(P〈0.05)、极显著(P〈0.01)、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养鱼水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明显高于对照水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养鱼水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也高于对照水田,但并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底栖鱼类促进了土壤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生长,抑制了反硝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繁殖。[结论]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和生理群具有重要影响,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生化活性,有助于增加土壤N、P、S等养分元素的供给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胡勇军  孙刚  房岩  韩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96-12498
[目的]研究底栖鱼类泥鳅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生理群)的扰动效应。[方法]通过田间定位定量试验,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水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养鱼水田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对照水田,分别达到显著(P〈0.05)、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养鱼水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明显高于对照水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养鱼水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也高于对照水田,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底栖鱼类促进了土壤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生长,抑制了反硝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繁殖。[结论]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和生理群具有重要影响,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生化活性,有助于增加土壤N、P、S等养分元素的供给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10a生苜蓿翻耕后,与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和荞麦进行草田轮作,对各轮作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10月,土壤微生物总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真菌则呈增加的变化规律;同一时期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P0.05),作物轮作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作物连作方式。土壤脲酶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现增加的趋势,玉米、高粱参与轮作方式的土壤酶活性高于作物连作方式及谷子、马铃薯参与轮作的方式。脲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r=0.386);草田轮作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种类、生物量、种群结构以及生理生化性质,破坏了微生物的正常组成区系。近几年来国内外在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面有较多研究,如重金属污染后微生物的生物量明显下降,原有的种群结构发生改变,耐性菌增加,并出现新菌种,生物活性也发生变化,代谢熵随呼吸强度增强而增加,以及微生物在重金属胁迫下的解毒机制等。这些成果可为微生物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小油菜栽培过程中含碘凹凸棒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中碘酸钾的含量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总数、放线菌数量和细菌数量,不影响真菌数量;碘酸钾含量≤50 mg.kg-1时能极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总数、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放线菌、细菌、真菌数量增幅都随改良剂中碘酸钾含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凹凸棒中碘酸钾含量的增加,放线菌和真菌所占比例上升,细菌所占比例下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处理间存在着差异,凹凸棒中碘酸钾含量为100 mg.kg-1时多样性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4.
于小彬  宗春琴  张裕  周夏曦  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15-21716,21830
[目的]为酞酸酯污染农田土壤生物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分析酞酸酯污染土壤以及加入灭菌与未灭菌处理有机肥的酞酸酯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基础呼吸的变化特征。[结果]50 mg/kg土壤浓度的DBP与DEHP主要影响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但对放线菌数量几乎没有影响。无论添加灭菌还是未灭菌的有机肥,均能显著降低DBP与DEHP对土壤细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基础呼吸的抑制效应。[结论]农田土壤有机肥的施用加强了土壤对酞酸酯有机污染物的缓冲能力,提高了土壤自身的生物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种盐剂的草甘膦对北方旱地果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草甘膦异丙铵盐和草甘膦钾盐为试材,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考察旱地果园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盐剂草甘膦的响应。[结果]连续2年喷施2种盐剂草甘膦对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无影响,但草甘膦异丙胺盐和钾盐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8.69%和28.86%(P<0.05),2种盐剂草甘膦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减少了放线菌数量(P<0.05),对细菌数量无影响。[结论]从微生物量碳的响应看,2种盐剂草甘膦田间使用剂量下连续施用2年未造成果园土壤草甘膦污染。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复混肥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氯仿熏蒸法,以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肥做对照,研究了生物复混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和油麦菜盆栽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生长的前中期,施肥量为0.1和0.2 g·kg-1的生物复混肥处理较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肥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含量,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可显著提高油麦菜盆栽土壤中生物量磷含量.  相似文献   

17.
覆草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覆草苹果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沈阳农业大学果树实践基地6年生寒富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果园覆草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多年覆草可改善果园土壤养分状况,显著提高果园表层土壤养分含量。覆草处理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但覆草处理的促进作用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在30~40 cm深土层中,覆草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与清耕处理基本相同。土壤酶活性的高低能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化反应强度,覆草处理能提高土壤酶的活性,但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污泥土地利用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方法]以合肥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试材,加入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水厂原污泥重金属浓度扩大1、2、4、6、8倍),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对表层和1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微生物数量因处理浓度的不同而异,适合细菌生长的最佳浓度为1~6倍(Cu≤572.76 mg/kg,Zn≤1759.08 mg/kg,Pb≤468.54 mg/kg,Cd≤11.76 mg/kg),适合放线菌生长的最佳浓度为2倍(Cu≤190.92 mg/kg,Zn≤586.36 mg/kg,Pb≤156.18 mg/kg,Cd≤3.92 mg/kg),适合真菌生长的最佳浓度为4倍(Cu≤381.84 mg/kg,Zn≤1172.72 mg/kg,Pb≤312.36 mg/kg,Cd≤7.84 mg/kg);除土壤表层放线菌数量比10cm土层少外,土壤表层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10 cm土层。[结论]不同类群微生物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真菌、放线菌、细菌;合肥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选择位于瑚南桃源的红壤旱地和稻田长期施肥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施NPK(NPK)、施NPK+稻(NPK+Str)或施NPK+稻草+绿肥(NPK+Str+GM)对旱地和稻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地土壤中,NPK+Str处理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磷比CK和NPK处理显著增加,而CK、NPK和NPK+Str处理土壤可培养细菌基本相同.在稻田土壤中,NPK+Str+GM处理土壤可培养真菌和细菌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磷比CK和NPK处理均显著增加,但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可培养真菌.由此推断,施稻草后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增加可能主要来源于真菌,而施稻草和紫云英对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增加可能主要来源于细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人工橘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特征。[方法]选取宜昌市郊区种植年限不同的3个橘林0~10cm土壤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人工橘林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3大类微生物区系的数量、基础呼吸、微生物熵和代谢熵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不同林龄人工橘林的土壤酸化程度加剧;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放线菌的数量变化不大,而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值(B/F)呈现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小范围内波动,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熵显著降低,代谢熵呈增加趋势。这表明土壤pH值的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功能的正常发挥。[结论]该研究探明了试验区土壤养分特征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其结果为果树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果园土壤和进行果园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