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评定热应激条件下奶牛呼吸评分和流涎指数,将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划分为热应激耐受组(2 271头)和热应激易感组(2 024头),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考虑场、胎次和泌乳阶段等因素,比较热应激期奶牛直肠温度差异及奶牛在不同时期的产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热应激耐受组奶牛直肠温度显著低于热应激易感组(P<0.05);在非热应激期(5月),热应激耐受奶牛与热应激易感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接近,热应激耐受奶牛的较低(低0.68 kg),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热应激期(7~8月),两组奶牛产奶量均有下降,热应激耐受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下降幅度(与5月相比)低于热应激易感组,尤其是在热应激最严重的8月(下降幅度分别为18.06%与23.01%)。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环境下通过呼吸评分与流涎指数可有效判断奶牛的耐热性。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热应激反应评价及奶牛养殖过程中通过量化奶牛热应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热应激的损失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热应激条件下荷斯坦奶牛后段肠道差异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分析热应激条件下,热应激耐受奶牛和热应激易感奶牛后段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寻找与热应激相关的后段肠道微生物,为利用饲养管理和遗传选择等手段提高奶牛耐热能力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体况相近且健康的1胎中国荷斯坦泌奶牛19头,利用奶牛夏季上午直肠温度(MRT)和下午直肠温度(ART)差值(RTD)将其分为热应激易感组(H组,10头)和热应激耐受组(L组,9头)。采用Illumina PE250测序平台测定两组个体粪便中细菌16S rDNA V3~V4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两组个体的差异微生物。结果表明:①L组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H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在门水平,两组个体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之和均占总菌的95%以上;在属水平,L组中YRC22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0.05),且YRC22、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与ART、RTD、呼吸评分(RS)、直肠温度极值(RTR)及流涎评分(DS)等5项热应激相关指标均呈负相关关系。③与热应激相关的6项指标(MRT、ART、RTD、RS、DS、RTR)中,RS、DS和MRT在冗余分析(RDA)结果中R2较大,表明这3项指标与奶牛后段肠道微生物菌群相关程度较大。综上所述,热应激影响奶牛后段肠道菌群结构,Prevotella是热应激相关的后段肠道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牛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的影响并探讨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机能影响的机理。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其直肠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极显著提高(P<0.01),且以上指标均与THI有较强的正相关性(P<0.05);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奶牛热应激时,随着THI的升高,奶牛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显著升高,且处于同一环境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以上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体温和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泌乳天数分为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3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牛舍温湿指数(THI)变化情况,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自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极显著增加各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P<0.01);THI与各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呼吸频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同一环境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及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严重影响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与泌乳中、后期奶牛相比,热应激对泌乳前期奶牛的影响趋于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胎次、泌乳阶段、挤奶等因素对奶牛热应激反应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不同胎次、不同泌乳阶段的荷斯坦泌乳母牛59头,于夏季热应激期对奶牛进行直肠温度测定,收集血液样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热应激下,不同胎次奶牛直肠温度、皮质醇(COR)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泌乳阶段奶牛COR水平差异显著(P0.05);奶牛挤奶前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差异显著(P0.05)。由于胎次、泌乳阶段、挤奶等因素对奶牛在热应激情况下的直肠温度和血清生化指标ACTH、COR水平会造成影响,因此在奶牛热应激相关研究中,应尽可能保证所选研究对象生理阶段等因素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热应激条件下荷斯坦奶牛后段肠道差异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分析热应激条件下,热应激耐受奶牛和热应激易感奶牛后段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寻找与热应激相关的后段肠道微生物,为利用饲养管理和遗传选择等手段提高奶牛耐热能力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体况相近且健康的1胎中国荷斯坦泌奶牛19头,利用奶牛夏季上午直肠温度(MRT)和下午直肠温度(ART)差值(RTD)将其分为热应激易感组(H组,10头)和热应激耐受组(L组,9头)。采用Illumina PE250测序平台测定两组个体粪便中细菌16S rDNA V3~V4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两组个体的差异微生物。结果表明:①L组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H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在门水平,两组个体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之和均占总菌的95%以上;在属水平,L组中YRC22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0.05),且YRC22、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与ART、RTD、呼吸评分(RS)、直肠温度极值(RTR)及流涎评分(DS)等5项热应激相关指标均呈负相关关系。③与热应激相关的6项指标(MRT、ART、RTD、RS、DS、RTR)中,RS、DS和MRT在冗余分析(RDA)结果中R2较大,表明这3项指标与奶牛后段肠道微生物菌群相关程度较大。综上所述,热应激影响奶牛后段肠道菌群结构,Prevotella是热应激相关的后段肠道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生产性能、血清激素及热休克蛋白70浓度的影响。试验采用二因子完全交叉(3×2)设计,选用胎次相近、3个不同泌乳阶段(泌乳前、中、后期)的荷斯坦奶18头,每个阶段6头;设计2个热应激期(热应激期与非热应激期)。结果表明:热应激显著降低了奶牛产奶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P<0.01);与非热应激期相比,奶牛在热应激期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瘦素浓度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三碘甲腺原氨酸、皮质醇和催乳素浓度均极显著下降(P<0.01),热休克蛋白70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结果提示,热应激会严重影响奶牛血清激素和热休克蛋白70浓度,从而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与泌乳中、后期相比,热应激对泌乳前期奶牛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选择内蒙古、宁夏、山西和美国宾州的五个牧场,在2015年7月10日~8月10日的12:00~16:00期间,采用手持式温湿度仪记录牛舍内外、待挤厅和挤奶厅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同时记录奶牛在牧场不同区域的分布,并逐头记录奶牛类型、热应激评分、奶产量和泌乳天数。结果表明:(1)挤奶厅和待挤厅是奶牛热应激反应最强烈的区域,分别安装风扇均可显著缓解奶牛的热应激反应;(2)运动场遮阴可显著缓解奶牛的热应激反应;(3)泌乳牛比育成牛的热应激程度更强,并且对太阳辐射的热应激反应更大;(4)随泌乳天数的增长,泌乳牛热应激程度加剧。因此,运动场搭建凉棚、待挤厅和挤奶厅安装风扇是缓解奶牛热应激有效的方法;泌乳后期牛的热应激防控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荷斯坦奶牛耐热性标记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6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产奶量下降幅度的分析,得出其个体差异较大。并以产奶量下降幅度大小为依据,按胎次、分娩日期、产奶量相近原则分为耐热组和不耐热组,每组6头,测定两组牛在非热应激期的日平均直肠温度、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钾浓度。结果表明:红细胞钾浓度在两组牛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作为中国荷斯坦奶牛耐热性的评定标记。  相似文献   

10.
喷淋降温对荷斯坦奶牛抗热应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按产奶量、泌乳时间、体重相近的原则选择2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试验组采用喷淋+风扇方式降温处理,对照组采用风扇通风的方式。结果表明,喷淋+风扇的降温措施可使每牛日产奶量和4%标准乳分别提高2.66kg/d(P<0.05)和2.81kg/d(P<0.01);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平均值分别降低2.02℃、36.8次/min和3.8次/min(P<0.01),且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各生理指标下降的幅度越大;此外,喷淋+风扇的降温措施使热应激期奶牛血液指标中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值分别降低了11.75g/L、0.72×1012/L和2.63%(P<0.01)。试验结果表明,喷淋+风扇降温系统能明显改善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饲料工业》2017,(17):30-33
试验随机选取23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通过实时监控外界环境温湿度,计算温湿度指数,确定奶牛热应激状态,测定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乳中活性蛋白,以研究热应激对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乳中活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热应激奶牛相比,中度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会极显著下降(P0.01),平均降低了20.06%;中度热应激奶牛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乳中尿素氮极显著升高(P0.01),体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中度热应激奶牛乳中血清蛋白显著升高(P0.05),α-乳白蛋白极显著升高(P0.01),但乳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因此,不同程度的热应激影响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乳中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夏季奶牛直肠温度及其对产奶量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通过直肠温度(RT)测定,探究夏季热应激情况下北京地区牛群RT变化规律及其对产奶量的影响。试验实测了2014年7-8月份北京地区3个奶牛场上午、下午奶牛RT、体况评分(BCS)、牛舍内温度,并收集各牛场DHI报告,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不同场、胎次、泌乳阶段及BCS对RT、测定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803头奶牛的上午、下午RT和日体温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38.69±0.45)℃、(38.98±0.50)℃、(0.29±0.53)℃;2)不同场间RT存在差异,泌乳第Ⅰ阶段(1~50d)的奶牛RT显著高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BCS显著影响下午RT(P0.05);3)下午RT与BCS平方均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午RT每升高1℃,平均日产奶量减少约1.26kg·头~(-1)。夏季热应激情况下北京地区奶牛RT较高,且下午RT过高可导致测定日产奶量降低。因此,管理人员可通过加强防暑降温措施降低体温,并注意控制体况,着重关注泌乳前期牛;RT可作为奶牛热应激相关研究的指标,并为抗热应激奶牛选育计划提供间接选择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泌乳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于2019年7—8月进行,试验期间日平均温湿度指数为75.87,奶牛处于自然热应激状态。选取24头体重[(559.2±37.4)kg]、泌乳天数[(185.7±16.9)d]、胎次[(3.3±0.3)胎]和产奶量[(37.6±0.8)kg/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在TMR基础上添加1.3 g/kg DM的竹叶提取物。预试期14 d,正试期21 d。分别于正试期第1、11、21天测量奶牛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并采集血样和奶样,测定泌乳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组热应激奶牛的呼吸频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直肠温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P=0.09)。2)试验组热应激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乳中体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P=0.09),但干物质采食量、乳蛋白率和乳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组热应激奶牛的血清肾上腺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前列腺素-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P=0.06),但血清糖皮质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葡萄糖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组热应激奶牛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试验组热应激奶牛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2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P=0.08),但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3 g/kg DM竹叶提取物降低了热应激奶牛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提高了泌乳性能,缓解了机体的代谢紊乱,增强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栏式饲养方式下,饲喂半胱胺盐酸盐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体重(562.25±37.85)kg,泌乳天数(123.64±10.67)d,胎次(1.23±0.42)胎,日产奶量(26.58±1.58)kg],根据体重、泌乳天数、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3、15、30 g/kg。预试期12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随半胱胺盐酸盐添加剂量的增加,奶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呈显著的线性降低(P0.05);干物质采食量、乳脂较正乳产量、能量校正乳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并且以添加3 g/kg组的效果较好;正试期末,3、15 g/kg组血清甲状腺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 g/kg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半胱胺盐酸盐能有效缓解散栏饲养的泌乳中期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 g/kg半胱胺盐酸盐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抗暑一号"对热应激奶牛部分生理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年龄、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5头,分3个阶段(阴性对照阶段、阳性对照阶段和热应激用药治疗阶段)进行试验,其中热应激用药治疗阶段奶牛灌服1∶1的"抗暑一号"煎剂,400 g/d,连续灌服1周,分别测定各阶段奶牛的呼吸、体温、日单产奶量及牛奶成分。结果表明:热应激阶段奶牛的平均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均较阳性对照阶段极显著升高(P0.01),而平均日单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却极显著降低(P0.01);用药后奶牛平均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比阳性对照阶段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单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极显著回升(P0.01)。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5,(7):13-16
为了探讨夏季高温对高产和低产奶牛产奶量和乳组成的影响,选择4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高产组和低产组,每组20头,高产奶牛日产奶量在35 kg以上,低产奶牛日产奶量为20~30 kg。试验在夏季进行,试验期间每日8:00、14:00和20:00记录奶牛的呼吸数和直肠温度,每周记录3天奶牛产奶量,每周选1d的混合奶样测定乳成分。结果表明:在牛舍平均温湿指数为81.9条件下,高产奶牛的产奶量下降了29.3%(P0.01),低产奶牛的产奶量下降了7.6%(P0.05);高、低产奶牛的乳脂率分别升高了10.21%和8%(P0.05),而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变化。高产奶牛的乳脂率显著高于低产奶牛(P0.05)。由此可见,高温季节高产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幅度大于低产奶牛,具有较高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步态评分对奶牛校正日产奶量、体况评分和体细胞数的影响,以量化肢蹄健康对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作用和日常饲养管理中预防肢蹄病的重要性,试验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配合线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步态评分等级对1 070头奶牛校正日产奶量、体况评分和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步态评分对校正日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步态评分≥2分的牛群与步态评分为1分的牛群相比,其校正日产奶量降低了6.95 kg;步态评分对体况评分影响显著(P0.05),即步态评分越低体况评分越高;而且步态评分与体况评分对泌乳天数的回归关系的互作效应极显著(P0.01),即步态评分为1分时体况评分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而上升,而步态评分大于1分时体况评分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对体细胞数而言,步态评分的影响虽然不显著,但是体细胞数有随着步态评分升高而增多的趋势。说明通过适宜的饲养管理保证牛群肢蹄健康和良好步态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牛场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用中药复方"清热散"对热应激期的奶牛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奶牛产奶量及理化指标的影响。30头泌乳奶牛被随机分成3组:试验Ⅰ组(添加纯中药,250 g/d·头)、试验Ⅱ组(添加益生菌+中药250 g/d·头)、对照组(零添加),饲喂30d。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平均日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8.30%(P<0.01);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的乳蛋白浓度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的呼吸频率在试验期各阶段的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Ⅱ组的T3、T4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ACTH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内,试验组的CK浓度均低于对照组,AST浓度以试验Ⅰ组最低,试验组的ALT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本试验表明"清热散"对缓解夏季奶牛的热应激有明显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从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肠屏障及抗氧化指标等方面评估不同喷淋频率对奶牛热应激缓解的效果.选取20头泌乳日龄(175±25)d,日产奶量(27.5±2.5)kg/d泌乳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正试期1~14 d采用每间隔6 min喷淋3 min(3|6)的方式喷淋降温,在15~2...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反刍专用酵母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40头高产荷斯坦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反刍专用酵母50g/(头·d),试验期共27d,预期7d,正试期20d。结果发现,对遭受热应激的两组奶牛,试验组日产奶量降幅显著低于对照组,日产奶量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6.5%(P<0.05);整个试验期试验组体细胞数下降了3.68万/m L,而对照组增加了27.67万/m L,差异显著(P<0.05);两组奶牛的乳成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提示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反刍专用酵母可以提高奶牛的日产奶量和降低体细胞数,但对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