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伴有空肠空胃症状的发病凡纳滨对虾苗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有效防治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及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常规方法进行患病虾苗病原菌分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Vitek 2 GN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及16S rRNA序列扩增等进行病原菌鉴定,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虾苗中分离获得2株优势菌株(HTW 140601和HTW140602),根据分离菌株的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分别判定为鲍希瓦氏菌(Shewanella haliotis)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菌株HTW140601和HTW140602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均表现出高度敏感.[结论]创伤弧菌是引起凡纳滨对虾苗空肠空胃的致病菌,实际生产中可选用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地图鱼迟钝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毒力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病地图鱼Astronotus ocellatus肝脏组织中分离到菌株AO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致病菌。通过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和常规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测定菌株AO1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9.9%。因此,可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根据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毒力基因菌毛亚基(fim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383 bp序列,该序列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fim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0%,进一步说明菌株AO1具有fimA基因,有一定的致病力。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O1对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新生霉素、氨苄西林、氨曲南、卡那霉素、头孢咪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妥布霉素、氨苄青霉素13种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引起锦鲤发病死亡的原因及其病原菌的药敏特性,为生产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从患病锦鲤的肝脏中分离病原菌,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判断病原菌的致病性,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结果]综合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其为厦门希瓦氏菌(Shewanella xiamenensis).人工感染试验证明,从患病锦鲤肝脏分离获得的厦门希瓦氏菌具有较强毒力,其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30×104CFU/mL.厦门希瓦氏菌对阿莫西林、红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奇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氟苯尼考等14种药物高度敏感,但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利福平、链霉素、依诺沙星、磺胺异恶唑和甲氧嘧啶等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结论]厦门希瓦氏菌可感染引起锦鲤发病死亡,且具有较强毒力,实际生产中可选用阿莫西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噻肟和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患病七彩神仙鱼进行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morganii)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七彩神仙鱼养殖过程中摩氏摩根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患病野生黑格尔七彩神仙鱼体表分离病原菌,然后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野生黑格尔七彩神仙鱼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DS2015),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摩氏摩根菌的相似度达100%。菌株DS2015的16S rDNA序列1208 bp(GenBank收录号KR866070),由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菌株DS2015与摩氏摩根菌聚为一簇,Bootstrap检验值为99;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结果也显示,菌株DS2015最具可能性为摩氏摩根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S2015对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米诺环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G、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呋喃唑酮等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结论】摩氏摩根菌可引起七彩神仙鱼身体发黑、皮肤大量分泌黏液及鳍条溃烂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生产中可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养殖黄颡鱼腹水症病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暴发的腹水症的病原进行了研究.病鱼症状主要为游动迟缓,体表、肝脏充血,积有腹水,后期伴有皮肤溃烂等,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从多处组织中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符合迟钝爱德华氏菌特点,GenBank中同源序列检索结果显示,该菌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迟钝爱德华氏菌自然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查明引起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发病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对患病达氏鲟的鳃、心脏、肝脏和肠道等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与16S rR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明确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达氏鲟的肝脏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AD-AV201606),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最终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以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达氏鲟,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临床症状,感染引起的死亡率为50%~80%,且病鱼集中在感染后1~3d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达氏鲟维氏气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和利福平已产生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对达氏鲟造成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肝脏、肠道及鳃组织.[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对达氏鲟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引起肝脏、肠道及鳃等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而造成机体损伤甚至死亡,生产上可选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广西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西2处网箱和2处池塘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4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通过PCR检测、PCR产物核苷酸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进一步确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这4株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引起斑点叉尾鮰发生爱德华氏菌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氟哌酸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黄喉拟水龟肺气肿病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微生物常规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分离鉴定黄喉拟水龟肺气肿病的病原菌,测定该病原菌对黄喉拟水龟的半致死剂量(LD50),并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肺气肿病黄喉拟水龟的肺脏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命名为GXNN1),其生理生化特性与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完全一致;经腹腔人工注射感染,黄喉拟水龟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腹腔内有少量血水,肠壁充血,肺脏充血膨胀;菌株GXNN1对黄喉拟水龟的LD50为0.63×103 CFU/g.菌株GXNN1与肺炎克雷伯氏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99.4%~99.9%,从基于16S rDNA序列同源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发现,菌株GXNN1与肺炎克雷伯氏菌聚为一支.综合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人工感染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黄喉拟水龟肺气肿病的致病菌(菌株GXNN1)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XNN1对先锋必和舒普深敏感,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阿莫西林等15种药物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引起黄喉拟水龟肺气肿病的主要病原菌,LD50为0.63×103 CFU/g,生产中可使用舒普深和先锋必等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从患病的大菱鲆成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11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具有较强的毒力(LD50=3.34×106CFU/mL),并能从病鱼中重新分离出此菌.应用API20E自动鉴定卡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显示菌株1101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API20E鉴定系统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相似率达99%.测定了其16S rRNA序列,长度为1419 bp,在GenBank上经同源性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聚为一类,同源性达99%,据此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wardsiela tard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1101对多粘菌素较敏感,而对其它药物中度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辽宁省葫芦岛市养殖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病原菌感染情况,选用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鉴定,共分离得到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结果表明:迟缓爱德华氏菌毒力基因的PCR扩增显示,22株菌均含有kat B、fim A、gad B、esa V等基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并致大菱鲆累积死亡率均为100%;ERIC-PCR结果显示,迟缓爱德华氏菌模式菌株(ATCC15947)与分离株可分为2个基因型,分别标记为Ⅰ和Ⅱ型,其中2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均为Ⅱ型,与ATCC15947菌株为Ⅰ型明显不同。本研究结果为养殖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23-11024
[目的]研究沙门氏菌病的耐药性,为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含有氨苄西林(AMP)、氯霉素(CHL)、复方磺胺甲唑(SXT)、萘啶酸(NAL)、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EV)、四环素(TET)、庆大霉素(GEM)、阿米卡星(AMK)、氨曲南(ATM)、哌拉西林(PIP)、头孢唑林(CEZ)、头孢呋新(CFU)、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头孢曲松(CRO)、头孢西丁(FOX)、泰能(IMP)的抗菌药物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沙门氏菌对TET耐药率最高,敏感性最低,对NAL的耐药率〉3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依次是SXT〉AMP〉CHL〉PIP〉CIP〉LEV〉GEM;所测试的抗菌药物中对沙门氏菌的作用依次为PIP、ATM、CAZ、FEP〉AMK、CFU、CTX、CRO〉CEZ〉FOX〉GEM、LEV、CIP;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CAZ和FEP弹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优于其他头孢类。[结论]沙门氏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已经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诊断疑似患有克雷伯氏杆菌病的发病鸡群。[方法]通过采取病鸡肝脏和脑组织,接种于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兔血琼脂培养基,培养出疑似克雷伯氏杆菌菌落,革兰氏染色发现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将菌落进行溶血试验和生化试验。[结果]初步判断该菌为克雷伯氏杆菌。药敏试验中发现该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恩诺沙星、阿米卡星表现较敏感;对阿莫西林、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多黏菌素、四环素有极强的耐药性;对于红霉素、新霉素的敏感性介于两者之间。[结论]药敏试验为治疗该菌提供了大致方向,同时提醒抗生素类药物切不可滥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进境韩国兰花细菌性褐腐病菌。[方法]从韩国进境的大花蕙兰植株病变叶片中分离到细菌菌株,并通过形态鉴定、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确认该病菌为兰花细菌性褐腐病菌(Erwinia cypripe-dii),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兰花中检出该病害。[结论]为我国兰花细菌性褐腐病菌的预防及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许二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92-10893,10905
[目的]探讨重金属氯化汞和硫酸锌对鳜、鲢胚胎的毒性效应。[方法]在水温18~23℃条件下,采用半静止式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鱼胚胎对2种药物的最低全致死浓度、最高不致死浓度以及半致死浓度,探讨不同浓度的氯化汞、硫酸锌对鳜、鲢胚胎的毒性效应。[结果]鳜、鲢鱼的胚胎对Hg2+相当敏感,对仔鱼的致畸率也很大,特别是对刚出膜的仔鱼的致死率很高。鳜、鲢鱼的胚胎对Hg2+的毒性抵抗能力差别不大。鲢胚胎对Zn2+的耐受能力明显高于鳜胚胎。以安全浓度为衡量标准,Hg2+和Zn2+对鳜、鲢胚胎的毒性强弱顺序为Hg2+>Zn2+。[结论]该研究可为渔业健康养殖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楚振华  钟响  鞠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47-11548,11580
[目的]为了研究柄海鞘体内的微生物能否产生具有抗菌功能的活性物质。[方法]从烟台海域的柄海鞘中筛选到一株细菌,命名为N2。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抑菌试验,同时进行菌落形态、常规生理生化研究和细菌鉴定系统测试。为了进一步确定菌株N2的分类学地位,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相关细菌种属相应序列的同源性进行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菌株N2具有抑制霉菌生长的特性;菌株N2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杆状,具有鞭毛,菌落呈乳白色,菌株N2与Bacillus属细菌的特征相似;菌株N2与枯草芽孢杆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9%。[结论]菌株N2可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将其作为潜在的海洋有益菌应用于抗肿瘤和植物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王建忠  李利琴  李缘  李淑红  王京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61-9262,9292
[目的]调查常德地区山羊上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分布情况,为降低山羊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细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对常德地区20头山羊上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Kirby-Barer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6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山羊上呼吸道病原菌以混合感染为主,经分离鉴定获得6种细菌(25株),且革兰氏阳性菌株检出率达76%。6种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氟嗪酸、庆大霉素和氯霉素敏感率高达100%,而对万古霉素、头孢呋肟、利福平、青霉素和先锋Ⅵ产生耐药性。[结论]环丙沙星、氟嗪酸、庆大霉素和氯霉素可作为山羊疫病暴发时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研制有效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疫苗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北省某渔场具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症状的鲤鱼中分离出2株优势菌,对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并研究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根据2株分离菌的菌落形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结果(同源性为99%),发现2株分离菌均为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认为嗜水气单胞菌是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分离到的2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加替沙星等15种抗生素均敏感,对氨苄西林均耐药,对复方磺胺表现出了菌株差异。[结论]对嗜水气单胞菌敏感的15种抗生素可作为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体表溃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广西永福县某养殖场患溃疡病的黄颡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典型溃疡病的濒死黄颡鱼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取样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API 20NE生化鉴定系统对其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分离获得的4株细菌(YFHS01、YFHS02、YFHS03和YFHS04)对健康黄颡鱼均有很强的致病性,都是黄颡鱼体表溃疡病病原菌,其中YFHS01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YFHS02、YFHS03和YFHS04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4株病原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均不敏感;对复达欣、先锋霉素Ⅵ、菌必治、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5种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广西永福县某养殖场黄颡鱼体表溃疡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引起,可选用复达欣、先锋霉素Ⅵ、菌必治、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5种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