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一起银星竹鼠疾病的诊治技术,为银星竹鼠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患病竹鼠进行解剖观察,并取肺、心脏、肾脏和肝脏病变组织及肠内容物等,将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后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分离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结果】从患病竹鼠身体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对所测的16种药物敏感性各异,对头孢拉定、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药物不敏感和低度敏感,对舒普深(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高度敏感。【结论】舒普深(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病鼠肺、肝、肠、心脏、肾脏分离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株高度敏感。用舒普深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从采自湖北省不同地区规模化鸭场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病例肝脏中分离到12株细菌,进行了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细菌均为两极着色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在普通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胰蛋白大豆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不能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乳糖、甘露醇和山梨醇,靛基质、VP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硫化氢产生、甲基红试验均为阴性,触酶、氧化酶试验为阳性。结果表明分离的12株细菌均为鸭疫默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耐药谱试验显示,分离的菌株对头孢噻呋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其次为环丙沙星、强力霉素、诺氟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对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广西武鸣县某养鳖场患病黄沙鳖幼鳖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旨在找出黄沙鳖幼鳖的发病原因,为生产实践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病濒死黄沙鳖幼鳖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度敏感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结果】分离获得的两株优势菌株(WMB.A和啪.B)对健康黄沙鳖均有很强的致病性,都是导致黄沙鳖幼鳖发病死亡的病原菌,经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鉴定均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两株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虽不尽相同,但均对菌必治、舒普深、氟哌酸、多粘菌素B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特治星、先锋霉素VI、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头孢噻吩、阿洛西林、头孢氨苄、新生霉素、头孢克洛和磺胺-6-甲氧嘧啶(钠)不敏感。选用菌必治拌料(50mg/kg·d)连续投喂6d,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广西武鸣县某养殖场黄沙鳖幼鳖发病死亡是由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引起,可选用菌必治、舒普深、氟哌酸、多粘菌素B和环丙沙星等5种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猪大肠杆菌病分离的E.coli的优势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猪大肠杆菌病有关的血清型分布,PCR方法调查7种毒力相关基因,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所有菌株对1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超过一半的菌株含有astA,Stx2e和eaeA基因,且毒力基因组合Stx2e+astA和Stx2e+eaeA较为流行。定型菌株53株,分别属于15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8和O64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O8型菌株中,所有均携带astA基因,多数耐四环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和磺胺甲噁唑,但对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E敏感;而O64型菌株中,多数携带astA和Stx2e基因,所有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和磺胺甲噁唑耐药,但对多黏菌素E和卡那霉素敏感。【结论】O8和O64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两种血清型菌株拥有相似的毒力基因谱和耐药表型,但有不同的敏感表型。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鸡鼻气管鸟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山东省鸡鼻气管鸟杆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集山东省不同地区有呼吸道症状的病(死)鸡,进行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ORT)的分离,根据培养特性及生化试验和玻片凝集试验结果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应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16SrRNA基因的一段保守序列进行扩增,应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对分离菌株的血清型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试验共分离到5株ORT,所有分离菌株均能扩增到1条长671bp的特异性片段,而阴性对照菌株的扩增结果为阴性;5株ORT分离菌株可分为3个血清型,其中血清A型3株、血清B型1株、血清D型1株;分离ORT菌株对羟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丁胺卡那、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结论】从山东省病死肉鸡中分离鉴定到5株ORT。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黄喉拟水龟白眼病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患白眼病的黄喉拟水龟进行无菌解剖、划线培养、分离筛选,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分析,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鉴定致病性,并采用药敏试验检验其耐药性。【结果】从患白眼病黄喉拟水龟稚龟肝脏、肺脏及脾脏中分离获得的优势菌株对小白鼠和黄喉拟水龟均有强的致病性,为兼性厌氧、产酸、产气、发酵型、无运动能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U855372)与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同源性达99.1%。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头孢噻吩、头孢噻肟、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但对链霉素、新霉素、青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等已产生耐药性。【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黄喉拟水龟白眼病的主要病原菌,生产中可选用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沙星类或头孢噻吩、头孢噻肟等头孢类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盐穗木根际土壤产ACC脱氨酶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盼  王伟楠  樊永红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1):2112-2121
【目的】研究从新疆盐碱地的盐穗木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产ACC脱氨酶活性较高的植物根际促生菌。为ACC脱氨酶活性菌株的植物促生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盐碱地的盐穗木根际土壤为样品源,ACC为唯一氮源,利用筛选培养基定向富集的方法,筛选产ACC脱氨酶活性菌株。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形态学的观察;革兰氏染色、硝酸盐还原试验和柠檬酸盐利用等生理生化试验,用Biolog Gen III板微孔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分离的菌株鉴定。【结果】筛选了三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用扫描电镜可以清晰的观察到三株菌株均为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都为阴性,均有芽孢,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阳性,都能利用柠檬酸盐。三株菌株分别为1# 、3# 和5#,三株菌株的ACC脱氨酶活性的比活力分别为0.012,0.012,0.014 U/mg;1# 和5#,3# 与5# 之间酶活力差异显著(P<0.05),1#和3#之间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用Biolog Gen III板微孔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分离的菌株1#、3# 和5# 菌株分别鉴定为Klebsiella pneumoniaeKlebsiella pneumoniaeKlebsiella oxytoca【结论】  相似文献   

8.
蛋鸡坏死性肠炎的鉴定及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疑似患坏死性肠炎鸡的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微生物学检查、药敏性抑菌试验及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魏氏梭菌,其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高敏;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对林可霉素、氯霉素、痢特灵、链霉素、卡那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患病西伯利亚鲟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为鲟嗜水气单胞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株HD0824,该菌株具有高致病性,能使小白鼠24 h内死亡。经过人工感染,感染用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表明菌株HD0824为鲟鱼此病病原。【结果】菌株HD0824为革兰氏阴性杆,无芽孢和荚膜,在兔血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蛋白酶活性很强。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菌株HD0824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同源性达99%。此外,分离菌株HD0824对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及左氧氟沙星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新霉素中度敏感。【结论】分离菌株HD0824是西伯利亚鲟病原菌,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及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0.
从患病黄喉拟水龟的肝脏分离到1株优势菌(N.0),对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其在普通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基因序列的克隆、测定,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综合该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菌株是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大多数药物存在耐药性。该研究为国内首次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患病黄喉拟水龟中分离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导致某牛场牛呼吸系统疾病并引起急性死亡的病原。【方法】采集病牛鼻液样品并从中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进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鉴定、生化鉴定、16S rRNA鉴定、小鼠接种试验以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菌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除精氨酸双水解试验呈阳性外,其他生化特性均与肺炎克雷伯菌相符合;其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均达99%。因此,可将分离菌确定为肺炎克雷伯菌,并将其命名为7Y-1。在小鼠接种试验中,用1.01×10~8 CFU/mL菌液腹腔注射8只SPF级昆明鼠(0.2 mL/只),16~36 h内小鼠全部(8/8)死亡。剖检见肺、肝、脾和肾等多个组织器官充血肿大,肠道积气积液、部分肠段充血、肿胀;组织学观察可见肺、肝、脾淤血、出血、肾小球肾炎变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人医常用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兰、美罗培兰、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以及磺胺类的磺胺异噁唑等抗生素耐药,对兽医临床常用的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本试验从病牛分离到对小鼠强致死性的肺炎克雷伯菌株具有特殊耐药性,表明该菌可能为引起该肉牛呼吸道感染发病,甚至引起死亡的主要病菌或继发性感染菌,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河南某猪场送检病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为其提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经实验室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血清型分型。【结果】该分离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短杆菌,具有多形性;发酵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木糖、尿素、氧化酶阴性,硝酸还原酶、接触酶阳性,MR和VP试验阴性,有卫星现象;16Sr RNA扩增出了821 bp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副猪嗜血杆菌NR_118757.1同源性达98%以上;分离到的细菌对头孢噻呋、阿米卡星、硫酸黏菌素、甲砜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高敏,对阿莫西林、恩诺沙星耐药;采用14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血清型分型,多重PCR扩增到700 bp左右大小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KC795429.1副猪嗜血杆菌funV同源性达99.85%,确定该分离菌株为9型副猪嗜血杆菌。【结论】本研究结果将为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无菌采集多发性浆膜炎病猪的心血、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氨苄西林、磺胺类药物、头孢噻肟等均耐药,对阿米卡星、多粘菌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本研究为致多发性浆膜炎的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85例革兰氏阴性杆菌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情况。结果78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均产生较高耐药,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最为严重,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并检出产超广谱口一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常出现多重耐药,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应加强防范、监测与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止或廷缓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5.
联苯菊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高效降解联苯菊酯菌株,为环境中联苯菊酯的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法,从湖南某农药厂下水道污泥中,以联苯菊酯作为唯一碳源进行摇瓶培养筛选,以降解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高效菌株,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降解的最佳温度、pH、接种量和联苯菊酯质量浓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好氧杆状菌,经鉴定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tsuruhatensis),命名为HLB-1。在pH7.0、30℃、接种量100mL/L、120r/min的条件下培养5d,菌株HLB-1对200mg/L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可达74.5%。获得的高效降解联苯菊酯菌株,其最佳降解条件为pH7.0,30℃,接种量100mL/L,联苯菊酯质量浓度为250mg/L。【结论】获得了1株联苯菊酯降解菌HLB-1,其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潜力,可作为环境中联苯菊酯农药生物修复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6.
为发病猪场合理用药控制和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从河南省7家猪场12份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病料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进行了细菌培养特性试验和培养菌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2株分离菌对土霉素、氟本尼考、苯唑西林钠、头孢噻呋、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和硫酸链霉素等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磺胺嘧啶、硫酸卡那霉素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从南宁市售文蛤体内分离获得的待测菌株进行鉴定,为掌握了解广西文蛤产品中弧菌科细菌的带菌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从南宁海鲜市场的文蛤中分离获得4株细菌,观察其菌落形态,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运用DNASTAR中的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TCBS培养基30℃培养24h后,菌株No.8和No.9生长良好,形成直径2mm左右、圆形、隆起的菌落;菌株No.10、No.11生长不良,部分形成直径1mm左右、圆形、隆起的黄色菌落。菌株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o.8、No.9在无盐蛋白胨水中不生长,且不能分解葡萄糖;而菌株No.10、No.11可在无盐蛋白胨水中生长,且能分解葡萄糖并产气。16SrRNA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No.8与副溶血弧菌聚集为一个分支,No.9与河流弧菌聚集为一个分支,No.10、No.11则分别与斑点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聚集为一个分支。综合表型和分子特征可知,菌株No.8为副溶血弧菌,No.9为河流弧菌,No.10为斑点气单胞菌、No.11为嗜水气单胞菌。细菌药敏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先锋必均表现为高度敏感。【结论】南宁市售文蛤产品主要是污染了弧菌属及气单胞菌属细菌,生产上可选用四环素、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先锋必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从南宁市售文蛤体内分离获得的待测菌株进行鉴定,为掌握了解广西文蛤产品中弧菌科细菌的带菌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从南宁海鲜市场的文蛤中分离获得4株细菌,观察其菌落形态,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运用DNASTAR中的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TCBS培养基30℃培养24 h后,菌株No.8和No.9生长良好,形成直径2 mm左右、圆形、隆起的菌落;菌株No.10、No.11生长不良,部分形成直径1 mm左右、圆形、隆起的黄色菌落。菌株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o.8、No.9在无盐蛋白胨水中不生长,且不能分解葡萄糖;而菌株No.10、No.11可在无盐蛋白胨水中生长,且能分解葡萄糖并产气。16S rRNA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No.8与副溶血弧菌聚集为一个分支,No.9与河流弧菌聚集为一个分支,No.10、No.11则分别与斑点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聚集为一个分支。综合表型和分子特征可知,菌株No.8为副溶血弧菌,No.9为河流弧菌,No.10为斑点气单胞菌、No.11为嗜水气单胞菌。细菌药敏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先锋必均表现为高度敏感。【结论】南宁市售文蛤产品主要是污染了弧菌属及气单胞菌属细菌,生产上可选用四环素、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先锋必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于2009、2010年分别从浙江温州南麂岛网箱养殖的患病大黄鱼体内分离出优势菌株ZSH和DHY10051103K,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大黄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5×106、3.2× 106 CFU/mL.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及16S rR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氧化酶阳性;利用柠檬酸盐和麦芽糖,降解硝酸盐,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甲基红试验阴性,明胶酶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在16S rRNA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株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聚为一支,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分别为HQ007288、GQ449379.由此可知,分离菌株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强力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等10种药物敏感;五倍子和石榴皮对其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1.57、3.13 mg/mL,其次为黄连和黄芩,而大黄、白头翁、苦参、黄柏对其抑菌效果较弱.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可以为大黄鱼假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临床病死仔猪体内分离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猪群中流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性、致病性情况.【方法】病死仔猪肠外组织分离大肠杆菌,然后进行16S rDNA PCR测序鉴定、种系发育分群、毒力基因检测、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验证.【结果】共筛选到30株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A群4株、B1群15株、B2群5株、D群6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发现vaT、iutA、kpsMII、hlyD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0.0%、33.33%、23.33%、2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都对多粘菌素B较敏感,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杆菌肽以及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00%;获取了Ex-P27菌株基因组序列图谱,构建了该菌株基因组圈图.【结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主要分布在B1群,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杆菌肽以及利福平均耐药,为指导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防治与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