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马疱疹病毒1型(EHV-1-XJ2015)新疆伊犁分离株致病基因型,评估新疆EHV-1-XJ2015的潜在风险因素,本试验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EHV-1-XJ2015分离株ORF30基因相应区域,连接至克隆载体,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MD19-T-ORF30。测序结果表明,EHV-1-XJ2015毒株ORF30基因2 254 bp处为A,且编码天冬酰胺(N),分析证明EHV-1-XJ2015基因型为非神经型毒株,毒力倾向表现为流产型毒株;遗传进化显示,EHV-1-XJ2015毒株与日本分离株90c16、00c19、HH1、NY03为同一分支,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100%。本研究结果为开展EHV-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为新疆地区现有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马疱疹病毒性脑脊髓病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对养马业和赛马业的危害很大。国外许多研究表明,该病神经症状的出现与该病毒编码DNA聚合酶催化亚基的ORF30基因单核苷酸点变异之间具有显著性关联。为获得大量EHV-1病毒DNA聚合酶并进一步研究ORF30基因SNP对DNA聚合酶活性和功能的影响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EHV-1-XJ2015毒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ORF30基因,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ET-32a-ORF30,并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9kDa,Western blot检测证明ORF30编码的蛋白能与EHV-1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较强的反应原性。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的DNA聚合酶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马疱疹病毒1型(EHV-1)主要毒力基因遗传进化情况并构建TK基因缺失株,本研究以EHV-1XJ2015株DNA为模板,对其主要毒力基因TK、gI和gE全长进行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扩增TK基因左右重组臂TKL和TKR,构建质粒pUC-TKLR,将扩增后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含有CMV+polyA)插入pUC-TKLR质粒,构建TK基因缺失打靶质粒。TK、gI和gE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XJ2015株与国外EHV-1分离株TK、gI和gE基因同源性均较高,分别为99.8%~100.0%、99.6%~100.0%和99.9%~100.0%;与EHV-3分离株同源性均最低,分别为72.9%、59.4%和62.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3个基因均与国外EHV-1同属于一个遗传进化分支,与EHV-9和EHV-4进化关系较近,但与EHV-3进化关系较远,表明XJ2015毒株与国外EHV-1毒株TK、gI、gE基因核苷酸上差异不明显,没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功能基因保守且进化缓慢,同源基因功能相同或相近;经PCR扩增、酶切、测序及转染鉴定,本试验成功构建了用于TK基因缺失的打靶质粒pUC-TKLR-EGFP。通过对EHV-1主要毒力基因的分析及TK基因缺失打靶载体的构建,为新疆地区马鼻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TK基因缺失株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疆马疱疹病毒1型(EHV-1)主要毒力基因遗传进化情况并构建TK基因缺失株,本研究以EHV-1 XJ2015株DNA为模板,对其主要毒力基因TK、gI和gE全长进行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扩增TK基因左右重组臂TKL和TKR,构建质粒pUC-TKLR,将扩增后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含有CMV+polyA)插入pUC-TKLR质粒,构建TK基因缺失打靶质粒。TK、gI和gE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XJ2015株与国外EHV-1分离株TK、gI和gE基因同源性均较高,分别为99.8%~100.0%、99.6%~100.0%和99.9%~100.0%;与EHV-3分离株同源性均最低,分别为72.9%、59.4%和62.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3个基因均与国外EHV-1同属于一个遗传进化分支,与EHV-9和EHV-4进化关系较近,但与EHV-3进化关系较远,表明XJ2015毒株与国外EHV-1毒株TK、gI、gE基因核苷酸上差异不明显,没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功能基因保守且进化缓慢,同源基因功能相同或相近;经PCR扩增、酶切、测序及转染鉴定,本试验成功构建了用于TK基因缺失的打靶质粒pUC-TKLR-EGFP。通过对EHV-1主要毒力基因的分析及TK基因缺失打靶载体的构建,为新疆地区马鼻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TK基因缺失株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分离1株驴源马疱疹病毒8型(Equine herpesvirus type 8,EHV-8)毒株并分析其遗传特征。从山东省聊城地区某驴场采集病驴肺脏组织,经PCR方法鉴定EHV-8的感染情况;对EHV-8感染阳性的肺组织进行研磨,经反复冻融后接种于兔肾细胞(RK-13)细胞中,盲传3代,待出现细胞病变(CPE)时收集细胞,并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透射电镜等技术对EHV-8进行鉴定。利用PCR扩增获得分离株的ORF70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PCR鉴定获得EHV-8感染阳性的肺脏组织,病料接种易感细胞RK-13后出现典型CPE,分别收集前3代的细胞培养物,经PCR扩增,均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ORF70基因片段,将分离获得的EHV-8毒株命名为SDLC66,序列上传GenBank,获得登录号:MW816102。经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SDLC66毒株与AHV-3毒株(GenBank登录号:U24184.1)ORF70基因的相似性为99%,与国内的EHV-8 wh毒株(GenBank登录号:JQ343919.1)、国外EHV-8/IR/2015/40(GenBank登录号:MF431614.1)、EHV-8/IR/2003/19(GenBank登录号:MF431611.1)参考毒株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8%。经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SDLC66与EHV-8(EHV-8 wh、EHV-8/IR/2015/40和EHV-8/IR/2003/19株)在一个小分支上,亲缘关系最近;与EHV-1型参考毒株(Hong Kong/57/1984、United Kingdom/32/1982、Oxfordshire/206/2013株)序列来源于同一大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EHV-4毒株(91c1和TH20p株)亲缘关系较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与病毒蛋白特异结合的红色荧光信号;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110 nm的圆形病毒粒子,并且核衣壳外有一层亮晕,亮晕外有一层囊膜。说明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1株驴源EHV-8毒株,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性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新疆伊犁地区某马场疑似感染马鼻肺炎感染的病原,本实验采集流产胎儿肺组织,通过细胞培养、PCR鉴定、毒价测定、病毒中和试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病毒理化特性测定等方法进行了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MDBK细胞接种病毒后出现典型的细胞圆缩、细胞融合、细胞脱落和聚堆成葡萄串状等病变特征;毒价测定为TCID50106.2/m L;选择EHV-1的g B基因经PCR扩增,得到622 bp的特异性DNA片段;经理化特性测定该病毒不耐酸、不耐热、对紫外/氯仿/乙醚处理敏感;电镜观察可见圆形、有囊膜、直径大约为130 nm的病毒颗粒。综上所述,经分离与鉴定获得的病毒株生物学性质符合马疱疹病毒1型,并命名为EHV-1-XJ2015株。本研究在新疆伊犁分离到的马疱疹病毒1型属首次报道,为我国马鼻肺炎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疱疹病毒1型(EHV-1)对马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的防控主要依赖疫苗免疫,但是现有的检测方法不能有效区分疫苗免疫与自然感染,给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本研究聚焦EHV-1的非结构蛋白,以EHV-1 XJ2015株为研究对象,扩增ORF5基因进行其遗传进化分析、氨基酸序列差异性分析、蛋白质性质...  相似文献   

8.
猪圆环病毒2型天津及周边地区分离株的遗传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天津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的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24株PCV2分离株全基因及ORF2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4株PCV2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有14株为1 767bp,10株为1 768bp。用DNAStar软件对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比对表明,24株PCV2分离株与NCBI上的PCV2参考株的全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3.6%~99.8%,24株分离株之间的全基因组序列差异很小,同源性为94.0%~99.9%。同时,用DNAStar对PCV2分离株的ORF2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NCBI上的PCV2 ORF2基因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3%~99.3%,24株分离株ORF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0%~100.0%,3株分离株(10084F4、R14040及R14086)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对全基因和ORF2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4株分离株的系统进化树被分为2个大分支,其中23株分离毒株属于PCV2b亚型,1株属于PCV2a亚型,未分离出PCV2c亚型。综上所述,天津及周边地区PCV2的流行模式仍以PCV 2b亚型为主,本研究为该地区PCV2的流行变异情况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北方某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5-2016年省内各地163家养殖场的874份PRRS疑似病料进行RT-PCR检测,并对PRRSV阳性样品的ORF5基因进行测序及变异分析.结果显示,PRRSV阳性样品共209份,阳性率为23.9%.扩增阳性样品的ORF5基因序列,并选取44条有代表性的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北方某省PRRSV流行毒株为美洲型毒株,其ORF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2.6%~99.5%,与VR-2332、CH-1a、HuN4和JXA1、CHsx1401和NADC30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3.5%~99.3%、85.1%~95.2%、83.5%~99.3%和82.4%~96.8%.基于ORF5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的遗传进化树显示,目前北方某省流行的美洲型PRRSV可分为4个亚群,其中24株属于以CHsx1401和NADC30为代表的Ⅱ亚群,19株属于以HuN4和JXA1为代表的Ⅳ亚群,1株属于以VR2332为代表的Ⅰ亚群.各毒株ORF5基因序列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无明显地域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北方某省PRRSV遗传进化研究和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马鼻肺炎(equine rhinopneumonitis,ER)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的候选毒株,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EHV-1(登录号:KF644579.1)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同源臂引物,以本地区流行株XJ2015株DNA为模板PCR扩增gE基因同源臂gEH1、gEH1,以EGFP表达盒(CMV+EGFP+polyA)为标记基因,酶切后依次连接至载体pUC-19,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UC-gEH1H2-EGFP。将XJ2015基因组与质粒pUC-gEH1H2-EGFP共转染至RK-1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以EGFP为标记进行gE基因缺失毒株的筛选及纯化,并测定重组毒株效价。结果显示:经5轮荧光噬斑纯化、PCR及测序鉴定,成功获取一株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毒株XJ2015-△gE-EGFP,且重组毒株效价(10~(7.1)TCID_(50)/0.1 mL)较原毒株(10~(8.8)TCID_(50)/0.1 mL)下降约10~(1.7)TCID_(50)/0.1 mL。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1株马疱疹病毒1型流行株gE基因缺失突变株,为未来筛选马鼻肺炎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首次采用PK-15细胞,通过同步接种的方法,成功分离到了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Z-KY1株),并扩增克隆了该毒株的ORF5基因。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ORF5基因全长603 bp,系美洲型,与国内强毒株的氨基酸一致性高于弱毒株,与经典美洲型毒株及国内弱毒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2013-2015年福建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特点及变异规律,收集福建多个地区的26株PRRSV分离株,应用RT-PCR方法对其ORF3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从而了解福建地区PRRSV的遗传变异性。结果表明,26株毒株中24株为美洲型毒株(NA genotype,type 2),2株为欧洲型毒株(EU genotype,type 1)。26株PRRSVORF3核苷酸同源性为63.1%~100%,与VR2332的同源性为64.8%~99.5%,与HPPRRSV代表毒株JXA1、WuH1和TJ同源性为63.7%~99.8%,与NADC30同源性为66.1%~95.8%,与欧洲代表毒株LV的同源性为63.6%~90.9%。24株美洲型ORF3遗传进化树表明,福建地区PRRSV出现了2个新的亚群,3亚群(2株处于独立的分支)和4亚群(3株为类NADC30PRRSV)。欧洲型PRRSV ORF3遗传进化树表明,福建地区流行的毒株为泛亚1型毒株。综上所述,福建地区PRRSV存在2种血清型毒株,美洲型流行毒株呈现遗传变异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天津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的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24株PCV2分离株全基因及ORF2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4株PCV2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有14株为1 767 bp,10株为1 768 bp。用DNAStar软件对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比对表明,24株PCV2分离株与NCBI上的PCV2参考株的全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3.6%~99.8%,24株分离株之间的全基因组序列差异很小,同源性为94.0%~99.9%。同时,用DNAStar对PCV2分离株的ORF2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NCBI上的PCV2 ORF2基因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3%~99.3%,24株分离株ORF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0%~100.0%,3株分离株(10084F4、R14040及R14086)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对全基因和ORF2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4株分离株的系统进化树被分为2个大分支,其中23株分离毒株属于PCV2b亚型,1株属于PCV2a亚型,未分离出PCV2c亚型。综上所述,天津及周边地区PCV2的流行模式仍以PCV 2b亚型为主,本研究为该地区PCV2的流行变异情况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掌握中国新城疫病毒的变异情况和新城疫的流行规律,对2008-2009年从中国部分省市养殖场分离的9株新城疫病毒毒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和HN基因,经克隆和测序,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有8株为基因Ⅶ型,1株为基因Ⅱ型,F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662 bp,强毒株同La Sota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3.5%~84.2%。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716或1734 bp,强毒株在538位缺失1个糖基化位点。结果表明,近年流行的ND疫情主要是由基因Ⅶ型NDV引起,F和HN基因的变异可能与频繁的疫苗免疫选择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对吉林省2015-2017年的484份血清样品进行PCV3检测,将PCV3检测阳性的样品进行ORF2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和Mega 6.06对ORF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2015-2017年PCV3样品总感染率和猪场感染率分别为28.1%(136/484)和65.8%(25/3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4株PCV3 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98.9%和97.7%~99.5%,4株PCV3 ORF2基因与国内外参考毒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7%~99.7%和96.7%~1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CV3存在2个亚群:PCV3a和PCV3b。本试验分离的PCV3毒株分别位于2个亚群上,1株属于PCV3a亚群,3株属于PCV3b亚群。PCV3毒株Cap蛋白第24(A、V)和27位(R、K)氨基酸的不同可能与PCV3毒株的进化相关。本试验结果表明,PCV3在吉林省猪群和猪场中存在很高的感染率,PCV3毒株之间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PCV3的分子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我国猪圆环病毒2型(PCv2)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本实验室分离到的19株PCV2分离株通过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和测序分析,将其分为2个大基因群和3个亚群,其基因组分别为1 766 nt、1 767 nt和l 768 nt,各占15.8%、73.7%和10.5%.以1 767 nt毒株为基准,其基因组第39或1 039位有1个碱基缺失后突变成1 766 nt毒株;第1 040位有1个碱基插入后突变成1 768 nt毒株.对19株病毒ORF2编码的Cap蛋白分析发现,有4株病毒编码基因发生了突变,出现了705 nt和708 nt两种突变型,使ORF2编码的Cap蛋白C末端分别有1和2个氨基酸增加.同时,本实验选用Acc I和Fba I内切酶对19株病毒基因组PCR产物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其结果可作为流行毒株分型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研制基因工程疫苗选取毒株奠定基础,研究采集广东肇庆某猪场疑似患高热症猪的病料,通过RT-PCR检测、病毒分离传代,证实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命名为ZQ-GD-2010株,并对其ORF5和ORF7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该毒株为美洲型,其ORF5和ORF7基因核苷酸与近年来我国分离到的美洲型毒株的相似性为96%~100%,而与欧洲型毒株LV株的相似性仅为58.9%~62.8%;其与2007—2009年国内分离株的遗传演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对吉林省2015-2017年的484份血清样品进行PCV3检测,将PCV3检测阳性的样品进行ORF2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和Mega 6.06对ORF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2015-2017年PCV3样品总感染率和猪场感染率分别为28.1%(136/484)和65.8%(25/3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4株PCV3 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98.9%和97.7%~99.5%,4株PCV3 ORF2基因与国内外参考毒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7%~99.7%和96.7%~1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CV3存在2个亚群:PCV3a和PCV3b。本试验分离的PCV3毒株分别位于2个亚群上,1株属于PCV3a亚群,3株属于PCV3b亚群。PCV3毒株Cap蛋白第24(A、V)和27位(R、K)氨基酸的不同可能与PCV3毒株的进化相关。本试验结果表明,PCV3在吉林省猪群和猪场中存在很高的感染率,PCV3毒株之间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PCV3的分子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河南漯河地区某养殖场检出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病料进行处理,接种到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经细胞盲传成功分离出1株PRRSV毒株,命名为HeNLH2017株,并测定了该分离株在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上的生长曲线。为进一步分析该分离株的遗传进化特点,扩增测定了ORF5基因和部分Nsp2基因的核酸序列。核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分离毒株ORF5基因和Nsp2序列与NADC30毒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3.4%和93.8%。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我国2013年以来流行的NADC30-like(Lineage1)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ORF5基因和Nsp2序列与NADC30-like毒株具有相似的遗传变异特点,且Nsp2序列存在特征性的131个不连续的氨基酸缺失。成功分离到1株NADC30-like毒株,有助于进一步认识NADC30-like毒株在河南地区的流行情况和临床致病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RT-PCR技术对2008~2009年间从我国部分省市分离的9株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进行了遗传进化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表明,9株分离株的F基因的开放性阅读框架(ORF)长度均为1662bp,其中8株的F基因裂解位点属于强毒株模式,1株为弱毒株模式;分子进化和基因分型研究表明,8株强毒株均属于基因Ⅶ型d亚型,1株弱毒株为基因Ⅱ型。提示近年来流行的ND疫情主要是由基因Ⅶ型强毒株引起的,从而为强毒力新城疫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