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推广智能化母猪管理系统,研究通过对比使用静态母猪饲养管理系统(Velos)与传统限位栏饲养对妊娠母猪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验证静态Velos母猪管理系统在国内猪场应用的实际效果。试验选择150头健康的第2胎妊娠母猪,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头。对照组采用传统限位栏饲养,试验组采用静态Velos系统饲养,其余饲养管理一致。测定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生长性能,静态Velos系统与传统限位栏饲养在母猪妊娠期的平均日采食量及膘增厚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繁殖性能,静态Velos系统和传统限位栏饲养对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静态Velos系统组妊娠母猪产程减少0.59 h(P0.05),产活仔数每窝增加0.614头(P0.05),出生窝质量和初生质量分别提高1.157(P0.05)和0.027 kg(P0.05)。静态Velos系统对妊娠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与传统限位栏饲养效果相似,主要由人为因素所控制;静态Velos系统能有效改善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实际使用效果优于传统限位栏饲养。  相似文献   

2.
王鹏翔 《养猪》2020,(2):73-75
文章分析了群养和限位栏饲养对妊娠母猪福利水平和繁殖力的影响,将40头育龄、健康、4胎、预产期接近、妊娠5周的杜大长三元母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头,限位栏组采用限位栏进行饲养,群养组分4个圈进行圈养。两组都采用一样的饲料进行饲喂,饲料的营养水平都符合妊娠期母猪的饲喂标准。结果表明:限位栏组与群养组相比,母猪在产死胎数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弱仔数、仔猪产活仔数、初生重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这些数据表明限位栏对于母猪的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妊娠中期两组皮质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后期限位栏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群养组(P<0.05),提示猪的群养模式要比限位栏饲养方式更能提高猪的饲养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探讨velos智能化母猪群养系统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第2胎~4胎妊娠母猪96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头采用集约化限位栏饲养,试验组48头采用velos智能化母猪群养系统饲养。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13年11月6日至2014年3月26日在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新兴有限公司月亮塘原种猪场进行。1.2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4.
母猪的繁殖成绩与膘情相关,如何通过饲喂量调控母猪背膘厚,一直是猪场生产中的重要关注点。本试验通过对消瘦妊娠母猪饲喂量的调整,分析其P2点背膘的变化量,以确定不同饲喂量对母猪P2点背膘变化的影响,为妊娠阶段消瘦母猪的背膘调控提供量化饲喂标准。在试验中观察到,在妊娠前中期,P2点背膘每增加1 mm,对应的饲喂量增加约为4 kg~6 kg;在妊娠后期,背膘每增加1 mm,对应的饲喂量增加约为6 kg~10 kg;在日增加饲喂量超过1 kg时,消瘦母猪背膘恢复速度约为每5 d~7 d恢复1 mm。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背膘厚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 挑选加系杜洛克经产母猪480头,配种时按照胎次(2~7胎)、背膘厚(11~22 mm)相近的原则随机将母猪分为T1组(每天饲喂1次)和T2组(每天饲喂2次),两组每天等量饲喂。T1组母猪220头,饲喂时间为8:00;T2组母猪260头,饲喂时间为8:00和15:00,每次饲喂量为总量的一半,定位栏饲养。[结果] ①饲喂频率不影响妊娠56 d、开配-妊娠56 d的背膘厚(妊娠56 d背膘厚-开配背膘厚)(P>0.05);T2组妊娠110 d(P=0.06)、妊娠56-110 d(P=0.09)背膘厚(妊娠110 d背膘厚-妊娠56 d背膘厚)有高于T1组的趋势。②饲喂频率对窝产总仔数、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均无显著(P>0.05)影响。③在三胎母猪中,T2组妊娠110 d(P=0.01)、妊娠56-110 d(P=0.04)背膘厚均显著高于T1组;五胎及以上母猪,T2组妊娠56-110 d(P=0.08)背膘厚有高于T1组的趋势。④饲喂频率不影响二胎母猪窝产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P>0.05),但二胎母猪中T2组活仔数有高于T1组的趋势(P=0.07)。[结论] 饲喂频率由每天两餐减少到每天一餐不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4):65-66
选取80头试验母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限位栏饲养和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饲养,2组日粮相同。测定了妊娠母猪2个繁殖周期,严格跟踪记录母猪的繁殖记录。结果:采用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的母猪在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指标上与限位栏饲养模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产程、断奶窝重、总发情率、断奶7 d内发情率及受胎率等繁殖性能上与限位栏饲养模式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用HHIS智能化母猪饲喂系统在关键的繁殖指标上优于传统的限位栏饲养,在今后规模化的养猪场推广智能化饲喂系统对提高母猪的生产成绩、提高养猪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妊娠母猪日粮中不同含量大豆皮的饲喂效果,将36头妊娠经产大白母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大豆皮(0、4%、8%、12%),探讨大豆皮对母猪繁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母猪在哺乳期间的平均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能显著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以试验2组母猪的繁殖性能最佳、维持背膘厚度和体质量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母猪的窝均产仔数提高0.7头,窝均初生质量提高0.83 kg,断奶存活率提高2.33个百分点,窝均断奶质量提高12 kg,发情间隔缩短2 d,哺乳期背膘厚度下降5.0 mm,整个繁育周期平均体质量下降12 kg。因此,建议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大豆皮的量为8%。  相似文献   

8.
丁立军 《猪业科学》2013,(10):82-84
近年来,荷兰在母猪的饲养管理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母猪的整体生产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由于繁殖性状遗传力极低,繁殖性能的提高主要依靠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荷兰的成功就主要受益于母猪自动饲养管理系统的广泛使用以及相关饲养管理体系的完善。智能母猪群养系统的应用消除了传统限位栏对母猪的伤害。所以我公司2011 年8 月, 从荷兰NEDAP 公司进口了VELOS 智能母猪群养系统,包括5 台饲喂站,1 台分离器,1 台发情鉴定器和1 台训练饲喂站。  相似文献   

9.
背膘厚度是母猪整体膘情的一个反映指标,而母猪体况状态与其膘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妊娠母猪体况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妊娠母猪不同时期的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母猪妊娠阶段,进行科学合理饲喂,控制好膘情,才能发挥其最大繁殖性能。文章综述了妊娠母猪体况评定方法、背膘厚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妊娠母猪体况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6,(4)
为研究母猪妊娠期采食水平对其体况、哺乳期采食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58头大约克母猪,配种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食高、中、低水平采食量饲粮,测定母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统计母猪妊娠和哺乳期采食量,以及母猪的繁殖性能,分析母猪妊娠期采食量对其背膘厚、哺乳期采食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高水平的饲喂量可增加其妊娠30 d、分娩和28日龄断奶时的背膘厚,分别增加13.77%~17.34%、28.11%~28.87%、16.60%~17.58%,高水平饲喂量使母猪分娩时的背膘厚达到21.74 mm,而妊娠期中低水平饲喂母猪分娩时的背膘厚为16.87~16.97 mm,极显著低于妊娠期高水平饲喂母猪分娩时的背膘厚。妊娠期的采食量与泌乳期采食量负相关;妊娠期中低水平饲喂的母猪,其分娩后的采食量增加较快,且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娩至断奶日均采食量达到3.66~4.30 kg。妊娠期饲喂中等水平母猪的初生仔猪数、21日龄仔猪数和28日龄仔猪数最多,其次分别为高水平饲喂组、低水平饲喂组,中饲喂水平组初生仔猪数显著高于妊娠期饲喂低水平采食量的母猪,而且所产仔猪整齐度最好,仔猪初生、21日龄、28日龄体重的变异系数低于10%,而其他两组均高于10%。由此可见,母猪妊娠期间饲喂水平自1.4倍维持需要逐渐增加至2.6倍最为适宜,不仅有利于母猪分娩后采食量的快速增加,保障仔猪的营养需求,而且有利于使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的背膘厚保持在适宜水平,母猪哺乳期的体脂损耗减少。  相似文献   

11.
妊娠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对正常妊娠的经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551头进行背膘测定,对不同妊娠阶段的母猪以不同标准按背膘厚度进行分组。结果表明:1)妊娠前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总仔数与产活仔数(P0.05),此阶段背膘厚为17~19 mm的母猪产总仔数与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4~16 mm背膘厚的母猪(P0.05),但与背膘厚14 mm和大于19 mm的母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妊娠中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活仔数与健仔数(P0.05),此阶段背膘厚为15~19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5 mm的母猪(P0.05),较背膘厚19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3)妊娠后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活仔数与健仔数(P0.05),背膘厚为17~21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的母猪(P0.05),但与背膘厚21 mm的母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分娩时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总仔数与健仔数(P0.05),背膘厚17 mm组与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21 mm的母猪(P0.05),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健仔数较背膘厚21 mm组高1.06头,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母猪在妊娠不同阶段的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不完全一致,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标准对母猪体况进行评判以调节饲喂水平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大长母猪为研究对象,以配种后30 d的背膘测定数据为依据,将母猪分为不同体况的5个饲养管理组(瘦、偏瘦、适中、偏肥、肥),以背膘适中组为依据,其它4组以其基数的102.5%、105%、97.5%和95%进行饲喂,以探讨妊娠母猪背膘管理及其饲喂策略,为实现妊娠母猪精细化饲喂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采食量大小对妊娠0...  相似文献   

13.
<正>1母猪电子饲喂系统母猪电子饲喂系统是妊娠母猪在群养的模式下,实现个体精准饲养管理。与传统的限位栏饲养管理相比,母猪电子饲喂系统除能对妊娠母猪个体精准饲养管理外,它还可以减小母猪肢体病和应激,并提高动物福利。精准饲喂是根据母猪的胎次、膘情、妊娠天数对母猪饲养管理,不但节省饲料浪费(国外试验每头母猪每年可节约100千克),因能提高对母猪的精准饲喂管  相似文献   

14.
郑梓  闫峻  李宁  李平  马墉  穆淑琴  李小兵 《猪业科学》2018,(12):112-114
文章旨在研究后备母猪不同饲喂量及妊娠各阶段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长×大)二元后备母猪180头,分3组,每组60头,分别为:正常饲喂量组、减少30%饲料饲喂量组和增加30%饲料饲喂量组。选取猪P_2点,即最后肋骨距背中线6.5 cm处,测定母猪妊娠30 d,60 d,90 d和产前背膘厚,记录产仔数、死胎数和窝重。结果为:不同饲喂量对母猪的背膘厚和生产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正常饲喂量组生产性能最佳;后备母猪在妊娠30 d,60 d,90 d和产前背膘厚度分别控制在14~19 mm,17~19 mm,19~22 mm和21~24 mm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刘伟安 《养猪》2023,(5):7-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发酵大豆皮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确定发酵大豆皮在妊娠母猪养殖生产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择胎次为3胎的妊娠母猪40头,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将其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妊娠母猪。对照组妊娠母猪饲喂含有大豆皮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妊娠母猪分别饲喂含有2.5%、5%及10%的发酵大豆皮的基础饲料,发酵大豆皮等量替代大豆皮。试验从母猪妊娠50 d到妊娠110 d结束,检测各组母猪的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母猪采食5%的发酵大豆皮可以显著提高窝健仔数(P<0.05);妊娠母猪采食5%和10%的发酵大豆皮可以显著提高仔猪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P<0.05);妊娠母猪采食5%和10%的发酵大豆皮可以显著降低母猪妊娠110 d的背膘厚度(P<0.05);妊娠母猪采食2.5%、5%和10%的发酵大豆皮可以显著降低产程(P<0.05)。研究表明,妊娠母猪饲喂适量的发酵大豆皮可以显著提高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背膘厚对母猪产程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调查两种妊娠母猪养殖模式——母猪电子群养(Electronic sow feeding,ESF)系统和个体限位栏系统(Individual stall system)对母猪繁殖性能、福利水平(行为表达和伤痕、眼鼻分泌物发生率)和断奶仔猪成本的影响。研究选用了兼有ESF群养系统和限位栏系统的两家养猪场各100头、60头、120头妊娠母猪,比较了同一猪场内两种系统母猪的繁殖性能、行为指标、伤痕和眼鼻分泌物发生情况,并核算了各自的断奶仔猪成本。结果表明:在繁殖性能方面,母猪电子群养系统和个体限位栏系统的母猪年耗料、妊娠天数、每窝产活仔数、每窝断奶仔猪数和年产胎次无显著差异(P0.05),但母猪电子群养系统中断奶仔猪体重显著升高(P0.05),表明两种系统繁殖性能相近,且母猪电子群养系统更有利于哺乳仔猪的生长。在福利水平方面,母猪电子群养系统中妊娠母猪的站立、躺卧、空口咀嚼、咬栏、排尿、饮水行为发生次数以及生殖器伤痕和眼鼻分泌物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睡觉、争斗、发声、采食和排便行为发生次数以及体表伤痕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表明母猪电子群养系统中妊娠母猪大多数福利指标优于个体限位栏系统,而争斗、发声、体外伤痕的显著升高主要是因为在电子群养系统中母猪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多所致。在断奶仔猪成本方面,母猪电子群养系统的水电费分摊成本和猪舍及设备折旧分摊成本显著升高(P0.05),工资分摊成本显著下降(P0.05),导致断奶仔猪总成本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表明,母猪电子群养系统和个体限位栏系统的繁殖性能和断奶仔猪总成本差异不大,但前者动物福利水平有显著改善。母猪电子群养系统可以有效节约人工成本,但对饲养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优化的脂肪酯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36头3~6胎次、妊娠105天健康的"长×大"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共12头,单栏饲养,仔猪21d断奶。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豆油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2%豆油,脂肪酸酯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3%脂肪酸酯产品。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豆油组和脂肪酸酯组中的母猪在哺乳期的背膘损失均有所减少,而发情率均有所提高,其中脂肪酸酯组的添加效果优于豆油组;2)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豆油和脂肪酸酯均可改善母猪在哺乳期的繁殖性能;与对照组相比,豆油组和脂肪酸酯组中仔猪的断奶成活率、断奶窝增重及断奶头重均有所增加,且脂肪酸酯组的添加效果更显著。综上所述,哺乳母猪基础日粮中添加豆油和脂肪酸酯均可减少母猪在哺乳期的背膘损失、提高繁殖性能及断奶发情率,其中添加经脂肪酸编辑、优化的脂肪酸酯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及体况的关系,试验测定了分娩前3天进入产房的经产待产母猪的背膘厚,根据背膘测定结果选取其中24头母猪,再根据背膘厚度不同将其分为试验Ⅰ组(背膘厚13~≤17 mm)、试验Ⅱ组(背膘厚17~≤21 mm)和试验Ⅲ组(背膘厚21~≤24 mm),每组8头猪,即8个重复,后续对试验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况进行测定,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其繁殖性能及体况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对母猪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21日龄窝重、仔猪28日龄断奶重及母猪发情间隔均有显著影响(P0. 05),但对母猪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P0. 05)。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关联度最大,其次与母猪总产仔数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3~≤17 mm时,其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21日龄窝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7~≤21 mm时,其与母猪断奶体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21~≤24 mm时,其与28日龄仔猪断奶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说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一些繁殖性能关联度较大,可以通过营养手段调控母猪背膘厚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