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植物源抑芽物质对延长甘薯贮藏期的作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延长甘薯块根贮藏期的方法,本试验以萌芽性好的绵12-25-1和耐贮藏紫肉品种绵紫薯9号块根为材料,用常规抑芽剂氯苯胺灵(CIPC)、源于植物的挥发性物质薄荷醇(MEN)和香芹酮(CAR)处理,比较它们对延长块根贮藏期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CIPC、MEN、CAR 3种试剂均能抑制甘薯块根芽的生长,抑芽能力依次表现为CAR>MEN>CIPC。芽的生长被抑制后可以减少块根的物质消耗,使重量损失降低,贮藏150 d时, 经CAR处理的甘薯块根的重量损失仅为对照组的46.40%;贮藏期间甘薯块根干物质中的淀粉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抑芽处理组的淀粉含量下降缓慢,尤其是经CAR处理的甘薯块根的淀粉含量,在贮藏150 d时,绵12-25-1和棉紫薯9号块根中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34.57%和24.82%;抑芽处理能不同程度地延缓甘薯块根可溶性糖、花青素的代谢消耗,延缓能力与抑芽能力呈正相关,贮藏150 d时CAR处理的绵紫薯9号花青素含量较对照高22.06%。抑芽处理对甘薯块根α-淀粉酶活性影响弱,但能刺激与抗逆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综上,CAR用量低且对环境友好,抑制甘薯块根萌芽、保持块根品质的效果最显著,具有延长甘薯贮藏期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方式对甘薯冷害和抗氧化代谢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轻甘薯采后贮运过程中的冷害发生,以心香甘薯品种块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单独或结合45℃热处理对4℃贮藏条件下甘薯块根冷害和抗氧化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SA与热结合处理,能够有效降低4℃下甘薯的冷害指数,显著抑制了块根中丙二醛(MDA)的积累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并维持甘薯中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研究结果表明,SA结合热处理通过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延缓甘薯组织膜质过氧化,从而提高甘薯的抗冷性,为甘薯采后贮运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湿度对甘薯愈伤的影响,本试验以普薯32号甘薯为原料,人工模拟机械损伤后于25℃、不同相对湿度(RH50%和RH80%)条件下愈伤,通过比较甘薯木质素生成、失重率、呼吸强度、愈伤过程关键酶活性、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差异,评价湿度对甘薯愈伤的影响。结果表明,RH80%条件下较RH50%更有利于甘薯愈伤木栓组织的形成,在愈伤4 d时甘薯木质素积累达到最高。与RH50%组相比,RH80%条件处理能显著提高甘薯愈伤组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提升总酚、类黄酮含量,促进呼吸高峰提前,降低甘薯重量损失。相关性分析表明,RH80%条件下愈伤,甘薯木质素含量与PAL、POD、PPO活性及总酚、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为甘薯采后愈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甘薯抗盐突变体材料,本研究以平阳霉素(PYM)为诱变剂处理徐薯18的茎段获得甘薯突变体植株,并在NaCI培养基中筛选抗盐突变株系。结果表明,1.00 mg·L-1 PYM为徐薯18茎段诱变处理14 d后的半致死浓度。将徐薯18茎段接种至含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结果表明125 mmol·L-1NaCl为抗盐突变体的筛选浓度。最后,将经1.00 mg·L-1 PYM处理14 d后的甘薯植株的茎段接种到含125 mmol·L-1 NaCl的MS培养基,通过生根率筛选抗盐植株。盐胁迫下生根率最高的3株诱变植株的根长、株高、根鲜重、地上部鲜重、总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这3株诱变植株的各形态和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诱变亲本徐薯18。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这3株诱变植株的抗盐性均显著高于诱变亲本。与诱变亲本徐薯18相比,盐胁迫下3株突变体中的抗盐相关基因IbSOD、IbPOD、IbAPX和IbSOS的表...  相似文献   

5.
研究氮钾配施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为甘薯安全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泰薯14"为材料,设置不同氮钾肥配比,探讨不同氮钾肥配比对甘薯茎叶生长、产量及其形成、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用量分别为9、18 g/m~2(N1K1)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提高甘薯块根膨大速率,从而提高甘薯块根产量。施钾处理K1甘薯块根产量、块根膨大速率、商品薯率、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均高于单施氮肥处理,N1K1处理甘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最高,氮钾肥配施可以缓解甘薯茎叶旺长的趋势,降低甘薯茎叶与块根重量比值,提高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N1K1处理效果最显著。本试验N1K1处理为最佳氮钾肥配比,能够促进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协调生长,促进甘薯快速膨大,提高甘薯块根产量。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温度水分和甘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济徐23’为供试材料,设置不覆盖地膜(CK)、覆盖透明地膜(TF)和覆盖黑色地膜(BF)3个处理,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甘薯块根形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甘薯块根分化建成期(栽植后0~20 d)0~20 cm各土层的土壤温度1.0~6.5℃,特别是在栽植后10 d覆盖透明地膜比覆盖黑色地膜高0.6~3.5℃;提高0~20 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9.97%~18.1%,且覆盖黑色地膜比覆盖透明地膜高1.2%~5.1%。地膜覆盖增大根系吸收面积和提高根系活力,但在20 d时覆盖黑色地膜处理的根系活力显著低于不覆盖地膜的对照(P0.05);同时,在栽植后20 d,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甘薯的光合速率。地膜覆盖显著增加了分化根中内源激素玉米素核苷(ZR)含量,且黑色地膜在20~30 d时ZR含量显著高于透明地膜(P0.05);显著(P0.05)提高栽植后40 d块根中脱落酸(ABA)的含量,且覆盖黑色地膜处理的ABA含量显著(P0.05)高于覆盖透明地膜处理。地膜覆盖还提高了甘薯块根膨大期块根干物质初始积累量和平均积累速率,增加了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最终显著提高了收获期块根产量,覆盖透明地膜和覆盖黑色地膜分别较对照增产10.38%和15.91%。因此,覆盖地膜能促进甘薯块根早形成,协调其生长中后期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从而提高块根产量。  相似文献   

7.
氮肥对不同品种紫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选用6个紫甘薯品种,设3个氮素水平0,75,150kg/hm2纯氮(分别用N0、N1、N2表示),研究了氮肥对紫甘薯块根中花青素、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1处理下,济黑1号、凌紫和青紫1号块根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过量的施用氮肥导致花青素含量降低。高氮处理(N2)下,紫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提高幅度达20.5%~43.6%。施氮处理(N1、N2)可显著提高浙紫、紫菁2号和青紫1号块根淀粉含量,而济黑1号和凌紫的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与N0相比,施氮量达到150kg/hm2宁紫2号、紫菁2号、济黑1号和青紫1号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8.9%,24.2%,28.7%和20.4%。必需氨基酸总量及各组分含量在N1处理下达到最高值,过多的施用氮肥(N2)导致其含量下降。N1处理下,浙紫和凌紫块根中的Ca、Mg元素、紫菁2号和青紫1号的Cu、Fe元素、凌紫和青紫1号中的S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N0、N2处理。高氮处理(N2)与N0相比,浙紫和宁紫2号中的B元素、紫菁2号中的Mg元素、宁紫2号和凌紫中的Cu元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钾对甘薯同化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甘薯产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供钾水平可以提高产量,降低光合势,增加净同化率,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钾的充足供应,可以促进光合产物向地下运输,提高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率,并提高块根中淀粉含量,降低茎中淀粉含量,有利于物质的运转;充足的钾肥,可降低后期功能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地防止了地上部旺长,促进生长中心向块根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施钾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薯碳水化合物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甘薯的抗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水分处理设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和30%~40%,依次代表正常供水(W1)和干旱胁迫(W0);钾肥设K0、K1、K2、K3四个水平,K2O用量分别为0、120、240和360 kg/hm2。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甘薯干物质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内源激素含量及收获期块根产量。【结果】干旱胁迫下甘薯植株干物质含量、块根和淀粉产量显著降低,施钾有利于甘薯植株干物质含量的提高、块根的膨大和淀粉的生成和积累,甘薯植株和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淀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均为K2处理,较K0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1.7%、43.6%、10.6%和50.6%。相同钾用量条件下,干旱胁迫下块根单薯重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单株结薯数显著低于正常灌水。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后甘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干旱胁迫下施钾使甘薯叶片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增大,较K0提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31.4%和36.0%。干旱胁迫下施钾后甘薯叶片和块根IAA、ABA、ZR和GA含量显著增大,较K0提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12.7%、15.7%、12.0%、10.4%和21.4%、15.6%、65.7%、13.0%,促进了甘薯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干重的提高,块根淀粉积累速率增大。【结论】干旱胁迫下施钾促进了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提高了甘薯块根单薯重,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甘薯块根产量。干旱胁迫下钾素提高甘薯块根和叶片内源激素(ABA、IAA、ZR、GA)含量,块根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块根淀粉的合成和积累,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地上部茎叶生长、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增强了甘薯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接种根内球囊霉提高氮素向甘薯块根转移和再分配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arbuscular mycorrhiza, AM) 对甘薯 (Ipomoea batatas L.) 的侵染率及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探索甘薯氮素吸收后在植株体内的转移和分配规律,以期为全面了解菌根真菌促进氮代谢的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供试菌种为一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BEG141。土壤灭菌后,以不接种菌根 (–AM) 为对照,在8 kg土中接种100 g菌剂 (+AM)。于甘薯幼苗移栽后30天、60天和90天,从甘薯茎蔓顶部往下数第5片完全展开叶的叶柄与茎蔓交叉处定量注射99% (15NH4)2SO4溶液,15N总施用量为199.5 μg/plant。每次注射后三天取植株样,分为茎、叶、纤维根和块根4部分,测定生物量干重、根系菌根侵染率、15N丰度、氮代谢酶活性。【结果】接种AM处理显著增加了甘薯根部真菌侵染率及泡囊丰度、根内菌丝丰度和丛枝丰度。随着移栽天数的增加,侵染率显著增加,最高达到67%。移栽后30天接种和不接种菌根真菌处理间甘薯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移栽后60天和90天,接种AM真菌处理的甘薯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不接种AM处理 (P < 0.05)。与CK相比,同一生育期接种AM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叶片谷氨酸脱氢酶 (GDH)、谷氨酰胺合成酶 (GS) 和谷氨酸合成酶 (GOGAT) 的活性,对硝酸还原酶 (NR) 活性无显著影响。双因素分析表明,接种菌根与接种后时间对提高甘薯生物量干重、氮素累积量及GDH和GS活性的正交互效应显著 (P < 0.05)。移栽后30天,接种AM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茎蔓和叶片15N积累量和分配率;移栽后60天,叶片中15N积累量较前一时期显著增加。接种AM处理的叶片和茎蔓中15N积累量在30 d和60 d显著高于不接种AM处理 (P < 0.05),而在移栽后90天显著低于不接种AM处理,说明接种AM处理显著促进15N向块根的转移和分配。【结论】接种AM真菌可提高GDH、GS和GOGAT的代谢活性,促进无机氮向有机氮的转化。接种AM菌剂可促进生育前期氮素在叶片中的分配,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而后期促进地上部积累氮素向地下部转运,进而增加甘薯块根中的干物质积累,提高甘薯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1.
钾对不同番茄线虫抗性品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 研究了不同K 水平(0、4.0 mmol·L-1、8.0 mmol·L-1、16.0 mmol·L-1)对易感线虫品种“早熟2 号”(HS)、抗线虫品种“06h-42”(HR)、普通品种“中杂102”(CK) 3 个番茄品种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0~8.0 mmol·L-1 K 浓度范围内, 随着K 浓度的升高, 番茄体内的SOD、POD、CAT 活性及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 MDA 含量显著下降, 但过量的K(16.0 mmol·L-1)则会降低HR 体内的SOD、POD、CAT 活性和类黄酮含量, 增加其MDA 含量。对于不同番茄品种而言, HR 的SOD、POD、CAT 活性及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CK 和HS, MDA 含量显著低于CK 和HS。通过交互作用显著性检验发现, K 有利于番茄体内保护性酶活性的提高, 在HR 中较CK 和HS 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淹水条件下NO3-对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以美早/Colt甜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O3-在淹水过程中对甜樱桃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中甜樱桃根系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皆呈先升后降趋势。加入NO3-,甜樱桃根系SOD、POD和CAT活性亦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均高于对照;而H2O2、O2— 和MDA含量低于对照。因此,淹水条件下,加入NO3-可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从而减轻甜樱桃根系因淹水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甜橙叶片保护酶体系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2年生枳[Poncirus.trifoliate(L.)Raf.]砧无病毒奉节72-1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cv.Fengjie.72-1.navel]嫁接苗进行持续性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期间甜橙叶片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随土壤和植株水分变化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明显导致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而MDA含量变化不明显。干旱胁迫初期或轻度胁迫期,保护酶活性已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反应;当处于中度胁迫时,POD和SOD依然保持很高活性。在防止MDA产生中,CAT的作用不明显,POD和SOD起主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甜菜碱对干旱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广泛种植的棉花品种新陆早18号为试材,通过测定棉花幼苗体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对干旱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脯氨酸、可溶性糖、MDA含量及SOD和POD活性都显著提高,喷施甜菜碱后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进一步提高,酶活也显著升高,同时有效抑制了丙二醛含量的增加,CAT活性受干旱胁迫及甜菜碱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喷施低浓度甜菜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棉花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土培试验方法,以铝敏感型甘薯品种商薯19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的钙处理水平(0、0.8、1.6、2.4 g/kg),研究了钙对甘薯铝胁迫(1 g/kg)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施钙可以显著促进甘薯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PSⅡ(Photosystem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叶片中丙二醛的积累量。施钙可以有效提高甘薯对铝胁迫的抗逆性,有效缓解铝对甘薯的胁迫。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2013,36(7):1259-1270
Abstract

The effect of cadmium (Cd) toxicity on growth, lipid peroxidation,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was studied using two rice cultivars, Bing 97252 with low and Xiushui 63 with high grain Cd accumulation. Plants were exposed to 0–5 μ M Cd in hydroponic culture. Cadmium stress inhibited plant height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altered me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an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and peroxidase (POD). Roots and shoots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Cd in terms of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Generally, the activities of SOD, POD, and CAT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Cd level, while the activity of MDA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Cd level. With the increase in Cd concentration in nutrient solution, MDA content in shoots and roots of Xiushui 63 increased at a much higher rate than did that of Bing 97252 at both growth stages. At booting stage, a decrease of 46%–52% in SOD activity was noted in plant roots grown under 5 μ M Cd, while at tillering stage the decrease was 13%–19%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lant height was noted under higher Cd treatment (1.0 and 5.0 μ mol) at two stages. The higher MDA and lower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cultivar Xiushui 63 showed that it is more sensitive to Cd than the cultivar Bing 97252.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硝化抑制剂硫脲对花生的生物量、叶片金属离子含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硫脲范围内,其对花生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3种酶的活性随硫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体内MDA含量随硫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当硫脲浓度达到5.0mmol·kg^-1。土时,对植株和根系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3种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体内MDA的含量显著增加,表明此时硫脲对花生产生了明显的胁迫和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感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L. cv. Nipponbare)为材料,在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硅对接种白叶枯病菌后的水稻病情指数、叶片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显著降低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达62.86%。接种白叶枯病菌后48 h内,施硅处理的水稻植株,叶片中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升高;显著提高感病植株叶片中脂氧合酶(LO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促进过氧化氢(H2O2)在植物体内积累,加强膜脂过氧化作用。因此,硅可通过参与植株体内代谢,调节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激发机体过敏反应(HR),增强植株对白叶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东北地区低温冷凉气候区密植条件下玉米叶片早衰现象,于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磷酸胆碱合剂对京单28和先玉335叶片衰老相关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叶片保绿度、叶绿素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化控处理后,不同种植密度下,2个玉米品种叶绿素含量提高了6.57%~23.40%,保绿度提高了4.5%~13.9%;SOD、POD、CAT活性在中高密度条件下较对照升高了4.76%~21.64%,MDA含量较对照降低4.39%~11.82%;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京单28产量最高增加了398.3kg/hm2,先玉335产量最高增加了774.2kg/hm2。以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下的各生理指标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MDA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外(r=-0.810**),其余都表现出正相关,其中POD活性(r=0.660*)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磷酸胆碱合剂可以延缓玉米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20.
为鉴定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寒性,筛选抗寒性强的品种,以玉米品种青农8号、郑单958和农大108为材料,在10、4℃下进行苗期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低温处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等耐寒性鉴定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OD活性及其变化率、CAT活性变化率、POD活性及其变化率、MDA含量变化率和SP含量等7个指标的结果均表明青农8号耐寒性最强;CAT活性、MDA含量和SP含量变化率等3个指标的结果表明青农8号耐寒性居第2位。农大108和郑单958耐寒性强弱在不同生理指标下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SOD活性及其变化率、POD活性及其变化率、MDA含量和SP含量等6个指标的结果表明农大108耐寒性优于郑单958;CAT活性及其变化率、MDA含量变化率和SP含量变化率等指标的结果表明郑单958耐寒性优于农大108。本研究结果为玉米新品种青农8号的推广以及抗寒性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