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安徽省安庆气象观测站2012年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资料,分析不同观测时次和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差异性。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不同情形下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相关性。通过差值的统计特征分析不同观测时次和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差异性,并利用符号检验法和Wilcoxon秩检验法对两者的差异性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观测时次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能见度近似呈完全正相关性,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能见度的相关性也较高;不同观测时次和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能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李波 《北京农业》2013,(6):125-126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气象观测已由过去的人工观测发展到现在的自动观测。自动观测节省了人力物力,观测精度高,采集数据量大,大大的提高了气象观测的效率。但是自动气象观测也出现了观测误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观测仪器的的原理,观测的条件,观测的环境,分析自动观测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面观测业务自动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吉林省已基本取消了地面观测资料的人工观测、发报等,地面观测数据都已实现分钟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上传,但是目前全省露天环境和柏油路面温度观测这项业务均采用人工观测方式、使用玻璃液体温度表,人工编报、数据传输及月报表处理。不仅工作量大、存在人为误差,而且观测时间不能完全统一、资料观测时数有限。实现露天环境和柏油路面温度观测观测、传输的自动化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并且顺应了地面观测业务发展的需要。经过一年时间的对比观测,结果与人工观测非常接近,且目前所有设备和系统业务软件性能相对稳定,运行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4.
在天气复杂多变的季节,对积雨云和雷暴的观测至关重要。结合实际观测经验,分析积雨云和雷暴的形成特征,总结观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提高观测质量,为观测人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自动观测能见度代替人工观测可行性,对2013年1月20日08:00~23日20:00一个大雾天气过程从资料应用角度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的能见度与人工观测随时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台站自动观测和道面自动观测2种能见度测量值随时间的演变也一致性较好,差别较小;自动观测的能见度变化与温度露点差的变化是一致的,体现了能见度与相对湿度高度相关性;台站观测和道面观测组成同一能见度观测网,能够很好地反应北京能见度情况,对于预报和服务具有重要作用。自动观测能见度代替是可行的。但由于自动观测数据小于人工观测数据,在天气预报业务中启用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后,将大大增加预报大雾以及发布大雾预警的频率,需要调整雾霾天气的有关能见度的发布标准。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在对水文要素进行相应的观测、测量时,其观测值是通过利用专业观测设备在选用合适观测方法的基础之上,对作业现场进行有效观测所获得的结果。因此,水文测量结果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而产生一些误差。结合水文观测过程中使用的观测技术,对观测误差所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点地面观测质量控制是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报文调整,取消天气(加密)报而设置的功能,以实现人工定时观测数据维护和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异常时的人工干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的内容包括当前时次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人工观测数据,以及本时次的有关统计值,考虑到应急加密观测和各省对累积降水量的需要,设置了指定时段累积降水量的输入功能。为方便对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人工监视及质控,同时以表格滚动的方式列出与本时次统计值相关的全部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8.
地面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地面气象自动化是观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气象现代化的推进和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调整和改革与观测自动化不适应的观测任务、观测方法、业务规范和流程,构建与现代化气象业务相适应的观测系统工作模式,实现观测现代化综合效益的提升。本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以来,工作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点地面观测质量控制是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报文调整,取消天气(加密)报而设置的功能,以实现人工定时观测数据维护和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异常时的人工干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的内容包括当前时次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人工观测数据,以及本时次的有关统计值,考虑到应急加密观测和各省对累积降水量的需要,设置了指定时段累积降水量的输入功能。为方便对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人工监视及质控,同时以表格滚动的方式列出与本时次统计值相关的全部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民站2003—2004年自动与人工2种观测系统观测期间的气温数据,对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进行差异分析,统计了平行观测之间的对比差值、标准差,并检验了气温自动观测对气温资料连续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气温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在自动站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自动站的使用对年气温序列有一定影响,总体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气象的观测已有过去的人工观测发展到现在自动观测,观测的数据准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自动气象站在运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自动传感器的失灵,观测到的数据有误差,自动观测到的数据与人工观测的数据相差比较大等等。本文将对自动气象站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排除故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气象站地面观测工作已经开始有人工观测向着自动方向观测转变,这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能够提升观测的水平,然而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地面观测工作,同时降低在观测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是当前自动气象站地面观测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是自动气象站地面观测工作的概述,同时重点阐述了自动气象站地面观测工作存在问题和提升观测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平  邢丽元 《吉林农业》2011,(12):171-171
通过对长春市2010年地面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在平行观测期间的雨量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统计了两种观测之间的对比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都在仪器测量误差范围内,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能见度人工目测和自动观测方法、观测数据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自动能见度仪观测到的数据更为客观,更具科学性,避免了人为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获得准确的观测数据,应对自动观测仪器按照规范及时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枣树生态影像观测的目的和任务,总结了其观测方法,包括观测目标的选择、观测时间与技术要求、物候期的判定等内容,为枣树生态影像观测、生态气候服务和指导枣农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选取安徽凤阳2015年主汛期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其对应时段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的变化特征;运用土壤水分观测计算的基本原理,分析观测结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观测数据可用性的订正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此订正方法能有效减小原始观测值的系统偏差,使观测结果更为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自动观测系统规模不断扩大,观测设备稳定运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随着观测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观测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观测业务稳定运行能力,提升观测数据处理应用水平,提升观测人员综合业务技能是新时期气象现代化业务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西平乐县气象局2010年自动站和人工站3个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的比较,分析2种观测数据差异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结果表明,2种观测数据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自动站与人工站仪器本身的构造不同;观测仪器本身所造成的误差;观测体制(观测时间)上的不同步;人工站存在观测员的读数视差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乌兰浩特市气象局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记录的统计,发现有一些差异在自动站观测雨量与人工观测雨量中。经过调查分析得知,关于仪器测量的原理,观测方法状态不同,观测时间不一致,由于雨量传感器自身存在很多原因,不能定期维护而造成的误差还有外界环境因素等方面是导致自动站和人工降水观测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CAWS600-BⅠ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2009年4-10月石家庄站(53698)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量与人工观测降水量存在一些偏差。进一步分析得出:观测数据采集方式不同、观测时间不一致、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自身原因、承接降水物形态、未定期维护而造成的测量误差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是导致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降水量观测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