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玉娟  周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402-1404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基础性的精神内涵。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孝文化观念淡化,孝文化教育边缘化,孝道实践趋向弱化。因此,在农村加强孝文化的宣传教育、用法律手段约束孝行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对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孝道既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部分。.既是文化.又是伦理道德。或说是一种伦理文化。因此亦应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一样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弘扬其精华。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孝文化,真正形成新型孝道。这种新型孝道将建立在对传统孝道两重性的正确认识与充分反思的基础之上,不仅要继承传统孝道精华,而且还应该包含平等、自由、人权等现代精神,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得到当代年轻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儒家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深入人心。弘扬儒家孝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人格的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分析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内涵,探讨儒家教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提出儒家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孝是什么?往大处说,是中国人的道德之根,立身之本,成人之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更是中国人的血脉;向小处言,是儿女养父母之身,是儿女顺父母之意,是儿女承父母之志,是儿女打开父母之慧,帮助父母改过、积德和行善。小孝修身齐家、家业兴旺;中孝治企敬业、建功立业;大孝为人民服务、利国利民。孝是中国人生命质量的根本保障,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的道德和伦理保障。孝是中国人的信仰,孝是中国人的修行,孝是中国人成就生命意义的路径,孝是天地间最大的生命能量。孝就是道,就是人间第一道。那么,孝道又是什么呢?今天起,我们邀请东方今报孝道文化研究院孟亮院长与大家一起,分享他在学习、践行、传播和弘扬孝道文化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当代由于社会制度变迁、家庭结构转型、价值取向变化等原因,传统孝文化正逐渐弱化,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导致大学生孝意识缺失。当前,应充分挖掘传统孝文化的教育意蕴,采取有效途径,发挥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完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行孝是几千年来人们推崇与奉行的事亲奉上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石。探讨中国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静 《农业与技术》2007,27(6):34-37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无价之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大学教育之必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之必需;是国情之必需。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采取的主要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其列为必修课、优化校园环境氛围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养老敬老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内涵,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社会现实要求人们重新考察传统孝道,在当代社会弘扬孝道的合理内涵对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道德的基础和教化的始点。然而,这种传统美德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孝道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如何应对青少年的孝道缺失现象、采取何种措施加强青少年的孝道教育是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学校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深刻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积极因素,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建立高尚的道德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方法论意义,该文从大学生耻感现状调查分析,现状原因分析,耻感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构建方法3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耻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构建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是在对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征。在当今农村“孝文化危机”的情况下,应当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政府主导、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学术研究、孝德教育、法律监督等方面着手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孝道使者是做什么的孝,是每一位华夏儿女成人、立业的根本。身为"亚圣"孟子73代孙,该如何为人、处事?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说起来很惭愧,在未学习孝道文化之前,我从未感觉到这一身份对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接触了孝道文化后,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孝道"的内涵。为了更好地传播孝道文化,我制作了一块"东方今报孝道使者"牌子,摆放在汽车前挡风玻璃旁显要位置。常有好奇者问:师傅,"孝道使者"是干吗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大学生道德教育因为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大学生道德现状令人担忧.文章分析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产生问题的成因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探索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蕴含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所需丰富的资源,高校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深广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孝伦理,有助于判识孝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生命力。在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及其所造成的人的依赖关系下,存在着产生、发展孝伦理的深厚土壤。封建生产方式决定了孝伦理的基本内容。孝伦理保护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推行、发展封建生产方式提供必需的政治、思想条件;从道德层面保障了封建社会农民群众实际利益需求的实现。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血缘宗族聚居的人口状况也是孝伦理突出地存在于封建中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孝经》及其蕴涵的孝道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精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形塑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化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品质和行为范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近邻尤其是东亚的朝鲜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取向,成为中国和韩国在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中和西方个体本位价值观念的冲击,克服现代文明病,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阶段,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4种途径:建立道德教育的综合网络;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层次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道德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注重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生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形象和民族的精神在貌,还直接关系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道德教育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功利主义”,“利已主义”等思潮的滋生和蔓延,大学生们的良好道德观念受到很大冲击,于是,他们为道德而困惑和迷惘。由此作认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多种形态的变化,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国共经历了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积极有效的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修养,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简介,然后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政治教育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意义,最终提出有效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孝"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孝德教育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孝德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孝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