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研究突触融合蛋白17(STX17)基因与蒙古马毛色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半巢式PCR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蒙古马STX17基因第6内含子的多态性以及不同毛色蒙古马皮肤组织中STX1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巢式PCR结果显示:STX17基因在青毛蒙古马第6内含子处存在4.6 kb的重复片段,在其它毛色中不存在该重复片段;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TX17基因在蒙古马青毛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骝毛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结果证明蒙古马STX17基因与其青毛表型具有典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密毛动物皮肤蝇蛆病韩盛兰,刘云鹏(山西农业大学,太谷030801)王建明,卫泽珍(太原动物园)现将小熊猫和观赏犬的皮肤蝇蛆病报道于下。凯恩观赏犬因呕吐不食而求医救治。在诊治中发现病犬异常恶臭。在保定时,偶然发现臀部皮肤被毛极易脱落。被毛脱落后露出破崩...  相似文献   

3.
将5对2月龄NIH稀毛小鼠合笼,同时将5对2月龄正常小鼠合笼。记录窝产仔数与仔鼠离乳期存活率。使用统计学方法对1月龄与2月龄NIH稀毛小鼠与正常小鼠(雄性5只,雌性5只)的心、肝、脾、肺、肾的脏器系数进行分析。取1月龄的NIH稀毛小鼠与正常小鼠心、肝、肺、肾、背部皮肤石蜡切片后光镜观察,取1周龄与2周龄的NIH稀毛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背部皮肤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研究发现NIH稀毛小鼠幼鼠的窝产仔数与仔鼠离乳期存活率均低于NIH正常小鼠,部分脏器系数差异显著(P0.05),心、肝、肺、肾组织学并未发现明显差异。NIH稀毛小鼠的背部皮肤表现为皮下组织及真皮层内毛囊数量较少且毛囊出现角化现象,未见观察到明显的毛干结构。  相似文献   

4.
1宰前检疫犬的宰前检疫主要以三态(静态、饮食、动态)检查结合个体检查为主,通过视检被毛、皮肤、头部器官,触检体表、皮肤、鼻镜、体表淋巴结,测量体温、呼吸、脉搏等方法完成。1.1精神状态健犬活泼好动,反应灵敏,注意事物,见人接近立即起立,步态轻快,行动敏捷。如发现犬喜卧,听见声音不起,目光呆滞,反应迟缓,跛行等则为异常。1.2被毛和皮肤健犬被毛柔软光亮,毛顺,不逆立,无掉毛区(正常春秋季换毛和母狗妊娠后期掉毛除外),皮肤滑润,有弹性,不易破损,如发现犬被毛蓬乱,脱落逆立,皮肤发红,有皮疹、结节、肿…  相似文献   

5.
某养貉户一只公貉,于七月龄时,发现其活动表现异常:骚动、不安、减食、时有叫声。经检查,发现颈下,胸内侧毛脱落,皮肤潮红、呈现秃毛区。诊断该貉患秃毛癣。病程症状表现:初期皮肤潮红、出现秃毛斑,斑块呈园形,后期形成大小不等的灰色秃毛区,皮肤变厚、粗糙,形成龟裂、结痂,皮肤表面覆盖有鳞屑,剥落后露出充血的皮肤。  相似文献   

6.
1发病情况新昌县南明街道吕某饲养的1只腊肠犬,体重约9千克,按常规饲养与免疫,生长和健康状况良好。近来犬主发现犬的鼻梁、眼睑周围被毛脱落,被毛脱落处皮肤有红色针头大小的结节,皮肤肥厚。患犬经常靠墙壁、椅脚摩擦患部皮肤,有时出现摇头、  相似文献   

7.
<正>在大多数毛皮动物养殖场,经常可以发现动物用爪抓挠、用嘴啃咬或借助笼网、墙角等磨蹭自身的毛被和皮肤,从而出现局部断毛、脱毛、皮肤发炎、甚至溃疡,个别也有死亡的。这些病兽大部分因生长发育受阻。1疥螨虫引起临床上见病兽皮肤红肿、剧  相似文献   

8.
<正>在各养兽场,经常可以发现毛皮动物用爪抓挠、用嘴啃咬或借助笼网、墙角等磨蹭自身的毛被和皮肤,从而出现局部断毛、脱毛、皮肤发炎、甚至溃疡,个别也有死亡的。这些病兽大部分因生长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9.
羊驼是已知家养动物中天然被毛颜色最为丰富的动物之一,本研究旨在在组织水平上观察不同被毛颜色羊驼皮肤组织中成熟黑色素细胞的分布与定位,以揭示羊驼丰富被毛颜色发生的细胞学机制。试验选择白色被毛和有色被毛成年羊驼各1头,盛毛期体侧取样,制备石蜡切片,分别采用多巴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多巴—甲苯胺蓝复染,光镜观察、拍照。结果表明,在不同被毛颜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均有成熟黑色素细胞的分布,但是分布规律不同,在有色被毛皮肤组织主要分布于毛根成形部,在毛根永久部及表皮也有分布,但是数量较少;白色被毛组织主要分布于表皮,在毛根成形部分布很少,而在真皮部及毛根永久部有少量分布。结果提示:1)羊驼不同被毛颜色发生取决于毛根成形部成熟黑色素细胞的数量;2)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毛囊黑色素细胞与皮肤黑色素细胞在执行功能以及它们所接受的调节信号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一、病例介绍及处置洮南市洮东乡王×1匹7岁黑马。主诉:1989年8月做过药物去势,今年五月份发现阴囊处流脓,此马还有性欲。经临床检查,见到右侧阴囊上方,有一黄豆粒大的破溃孔。孔下方皮肤被毛附有干  相似文献   

11.
1冻伤低温引起的组织损伤称为冻伤。本病北方多见,机体末梢、缺乏被毛或被毛发育不良以及皮肤薄的部位易发。第一度冻伤,以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疼痛性水肿为特征。数天后局部反应消失,其症状表现轻微,在家畜常不易被发现。第二度冻伤,皮肤和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kit基因与蒙古白马褪色毛形成的相关性,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毛色蒙古马皮肤组织中kit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相对定量检测,并对该基因的5'调控区和全部编码区进行了多态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毛色蒙古马皮肤组织中kit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骝色毛个体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而褪色毛个体中该基因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在该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和部分5'调控区未发现任何多态。结果证明:kit基因与蒙古白马的褪色毛形成具有典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期连续治疗德国牧羊犬脓皮病4例,现将诊疗过程及心得报告如下:一、病例介绍4例脓皮病患犬分别发病于深秋和初冬季,均为室内饲养,病例由日常检查时发现,表现为眼观背部、肩胛部被毛脱落,但未见瘙痒表现,饮食正常,基本体征正常。二、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4病例可见有不同程度脱毛区,脱毛区为肩背部被毛浓密处,用剃刀将脱毛区周围被毛剃除,可见大面积皮肤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红疹、脓疱、皮肤苍白浮肿,部分脓疱出现破溃、出血并结痂。被毛可经手轻松拽下,毛根下可见部分连带皮肤,说明皮肤在疾病作用下,其机械性能受到严重损伤。刮掉病变皮肤可见红黄相间的皮下组织,表面附着一层浑浊液状物质,用手术刀片刮掉可见该物质呈浑浊脓汁样。经过检查,4病例中,最大的发病范围为自第六胸椎起至第3荐椎的背部,面积约为30cm×12.7cm。最小范围为腰背部,面积约为5cm×8.6cm,连同两后腿内侧部分皮肤。  相似文献   

14.
<正>本镇养牛户蔡某养殖的40头黄牛中有6头出现皮肤掉毛、瘙痒、消瘦等症状,用伊维菌素喷剂治疗,未见好转,到站就诊,经治疗康复。1临床症状病牛精神不振,被毛粗乱,搔痒摩擦。病变多见于颈部、背部、臀部,病初脱毛区域如硬币大小,有时保留一些残毛,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秃毛圆斑,病变部与健康皮肤界限明显,非常规则。逐渐开始出现发痒表现。在病变的皮肤上出现小结节癣斑,继之扩大量隆起的原斑,形成灰白色石棉状厚痂。揭去痂皮后,皮肤呈白色、无毛,表面有少量血液浸出。2实验诊断2.1直接镜检刮取患部痂皮连同受害部的毛,  相似文献   

15.
毛癣病是由真菌毛癣霉与小孢霉感染皮肤表面及其结构毛囊及毛干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为兔皮肤呈不规则的块状或圆柱型脱毛、断毛和皮肤炎症 ,各种家兔均可感染 ,发病后直接影响皮毛的生长与质量。此病是一种常见病 ,在卫生条件差的兔场常有发生 ,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患部剪毛、洗拭、涂痂后涂擦水扬酸、甲醛、硫酸铜、制霉菌素软膏等 ,全身治疗用灰黄霉素、两性霉素、克霉唑等。经多次的筛选和疗效观察 ,发现采用蛇床子百部浸液对毛癣病进行患部治疗 ,疗程短、疗效好。1 制作方法蛇床子 5 0 g ,百部 5 0 g ,用 5 0 %药用酒精或 5 0°白…  相似文献   

16.
中卫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卫山羊初生至周岁期间皮肤及毛囊生长发育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卫山羊毛囊群分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三毛囊群约占80.35%:初级毛囊在半岁前全部发育成熟,而次级毛囊至周岁龄前仍在继续发育形成,因此,S/P初生时为3.26,周岁时5.50;毛囊密度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生、1月龄、6月龄、周岁分别为54.50、47.60、39.06、35.74个/毫米~2;皮肤厚度、毛囊内外径及壁厚、毛囊深度及毛球宽度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但性别间差异不显著:表皮层和真皮层所占皮肤厚度的比例在各年龄阶段相对稳定,分别为3.5%和96.5%;毛纤维细度,密度以及绒毛与两型毛之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初生时皮肤厚度是影响周岁龄毛绒密度的决定因素,选择皮肤薄的个体留种有利于品种毛、绒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探索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不同的活体提取方法,从而进行优化。用乙醚和肾上腺素对非洲爪蟾、兰州地区的中国林蛙、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进行刺激,收集其皮肤表面分泌物,分别对培养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及红色毛廯菌进行抑菌性观察。结果显示:用乙醚方法刺激两栖类动物获得的分泌物量较多,同时非洲爪蟾皮肤分泌物产量较其他物种多。非洲爪蟾及中国林蛙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红色毛廯菌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ASIP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被毛颜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试验分别选取体况良好的3只野生型纯白色中国美利奴细毛羊,20只纯白色、8只棕色和10只黑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背部的皮肤组织,通过H.E.染色对比样本皮肤组织结构及黑色素分布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白色、棕色、黑色3种皮肤组织中ASIP蛋白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表明:野生型与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皮肤均由表皮、真皮、皮下结缔组织3部分组成,且表皮层最薄,各毛色皮肤结构组成无差异;黑色素颗粒主要分布于黑色、棕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的毛囊、毛干中,且黑色较棕色皮肤组织中分布的黑色素颗粒更为密集,而在白色被毛的野生型和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中均未发现黑色素颗粒;ASIP蛋白在白色被毛的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表皮、毛囊外根鞘、毛乳头周围的毛基质中大量存在,在棕色、黑色皮肤组织中几乎不存在。说明ASIP蛋白在特定部位的表达情况与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白色被毛毛色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04年5月21日,龙井市某养犬户,新购进20条牧羊犬,第2天,有3条犬开始出现瘙痒,部分皮肤出现鳞屑,在别处按寄生虫治疗7d无效,前来我处诊治。经临床、寄生虫、真菌检查,确诊为脂溢性皮炎病,经综合防治第2天开始好转,6d全愈。1主诉及临床检查主人介绍说,购进的犬当日无明显的变化,只见于部分腹泻;第2天喂食后观察时发现有3条犬瘙痒,检查皮肤背部皮肤或四肢末端有糠秕状鳞屑,皮肤发硬,食欲基本正常;第3天到诊所诊治,按螨虫治疗7d,无好转,反而病情加重。临床检查:病犬精神状态良好,有饮食欲,体温正常,背部、四肢被毛中散在有灰白色或银白色干鳞屑…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不同被毛密度獭兔皮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本研究采用Agilent公司家兔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不同被毛密度獭兔皮肤组织总RNA进行了芯片杂交,通过实时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验证,并对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芯片试验共检测到2 65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包含1 106个已知功能的基因,表达上调的基因687个,表达下调的基因419个.GO分析表明,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信号传导及离子转运等生命过程的多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改变.实时定量PCR所得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说明不同被毛密度獭兔皮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别,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皮肤毛囊的形成或分化过程,最终导致獭兔被毛密度的差异.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寻找与被毛密度相关的分子标记,并最终实现獭兔生产中的早期选育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