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CTAB法分离辣椒叶片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辣椒轻斑驳病毒中国分离物Hrb基因组不同区域片段。并经克隆、测序,证明其为辣椒轻斑驳病毒特异序列。经序列拼接,获得了6 290 nt的辣椒轻斑驳病毒中国分离物Hrb基因组全序列;该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其他辣椒轻斑驳病毒基因组的序列同源性为94.0%~99.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辣椒轻斑驳病毒中国分离物Hrb与日本分离物(PMMoV-J、C-1421、Pa18、TPO-2-19)亲缘关系较近,与西班牙分离物Ia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
广东辣椒上首次检测到西瓜银斑驳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亚飞  何自福 《园艺学报》2015,42(11):2261-2266
2014 年在广东辣椒产区发现疑似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侵染引起的辣椒褪绿坏死环斑症状。Dot-ELISA 检测显示,该病毒分离物与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单克隆抗体不产生血清学反应,表明该病毒不属于TSWV。利用Tospovirus 属病毒通用引物gL3637/gL4435C进行RT-PCR 检测,可以从所有辣椒病样总RNA 中扩增出预期大小约800 bp 的目的片段。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序列与西瓜银斑驳病毒(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V)中国广州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为97.5%。系统进化分析也显示,该病毒分离物与WSMoV 各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并聚类在一个分支。因此,侵染广东辣椒的病毒分离物为WSMoV。  相似文献   

3.
草莓白化相关病毒(strawberrypallidosis-associatedvirus,SPa V)属于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可引起草莓病害,2017年在中国首次报道。采用高通量测序、RACE和RT-PCR技术获得了SPa V中国分离物(FJ)的基因组全长。该病毒含有两条正单链基因组RNA1和RNA2。RNA1全长8 048 nt,5′和3′非编码区序列分别为264和197 nt,含有3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ORF 1a/1b融合蛋白和p9蛋白。RNA2全长7 977 nt,5′和3′非编码区序列分别为248和186 nt,含有8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HSP70h、CPh、CP、CPm、p7、p6、p9和p28等8个蛋白。RNA1和RNA2与美国M1分离物分别具有98.5%和99.0%的核苷酸一致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Pa V中国分离物(FJ)单独处在一个分支。对SPa V来源的小RNA的分析表明,来源于SPa V的小RAN长度以21和22 nt为主。  相似文献   

4.
辣椒脉斑驳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于1979 年在马来半岛的辣椒上被首次报道,现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在中国,ChiVMV自2003年在陕西出现以来,已在四川、湖南、贵州等辣椒主产区大面积发生,成为严重危害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中重点对ChiVMV危害症状、传播以及株系分化、基因组结构及功能、辣椒抗性鉴定、遗传以及分子标记定位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草莓白化相关病毒中国分离物全基因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道  张洁  吴祖建  丁新伦 《园艺学报》2021,37(1):146-150
草莓白化相关病毒(strawberrypallidosis-associatedvirus,SPa V)属于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可引起草莓病害,2017年在中国首次报道。采用高通量测序、RACE和RT-PCR技术获得了SPa V中国分离物(FJ)的基因组全长。该病毒含有两条正单链基因组RNA1和RNA2。RNA1全长8 048 nt,5′和3′非编码区序列分别为264和197 nt,含有3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ORF 1a/1b融合蛋白和p9蛋白。RNA2全长7 977 nt,5′和3′非编码区序列分别为248和186 nt,含有8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HSP70h、CPh、CP、CPm、p7、p6、p9和p28等8个蛋白。RNA1和RNA2与美国M1分离物分别具有98.5%和99.0%的核苷酸一致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Pa V中国分离物(FJ)单独处在一个分支。对SPa V来源的小RNA的分析表明,来源于SPa V的小RAN长度以21和22 nt为主。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RNA(s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技术对广西9个辣椒主产区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病样进行检测,共发现10种病毒,其中小米椒内源RNA病毒1(Capsicum frutescens endornavirus 1,CFEV 1)、辣椒潜隐病毒2(pepper cryptic virus 2,PCV 2)、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和辣椒黄脉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是在广西辣椒上首次发现,且CFEV 1在中国是首次发现。10种病毒在75份辣椒病样中的总检出率为8.00%~66.67%,前5位依次为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66.67%)、甜椒脉斑驳病毒(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PVMV,62.67%)、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41.33%)、CFEV 1(32.0%)以及PCV 2(26.67%)。ChiVMV、PVMV、CMV和C...  相似文献   

7.
 AcSERK1 是菠萝(Ananas comosus)体细胞胚发生初期特异表达的基因,为探讨其转录调控 规律,对其5′上游调控序列的转录起始位点及启动特性进行了鉴定。采用hiTAIL-PCR 技术从菠萝基因组 DNA 中克隆了AcSERK1 完整的5′上游调控序列,利用5′RACE 技术鉴定出其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 子(ATG)上游258 nt(G)处。以AcSERK1 5′上游完整调控序列取代pBI121 中的CaMV 35S 启动子,构 建植物表达载体AcSERK1(–2 090/+258)︰︰GUS,并在菠萝不同组织器官中进行瞬时转化分析,发现AcSERK1 5′上游完整的调控序列(–2 090/+258)能够启动GUS 在胚性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与AcSERK1 表达规律相 同,说明该启动子为胚性细胞特异性启动子,对调控外源基因在体细胞胚早期特异表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克隆抗病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对9 个不同抗、感疫病的辣椒种质材料基因组DNA 进行抗病基因同源性序列的特异PCR 扩增, 经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发现14 个抗病基因同源性序列(RGAs) 与辣椒抗疫病作用相关, 其中B 引物扩增的8 个RGAs 与烟草抗花叶病基因N 、拟南芥抗丁香假单菌基因RPS2 和亚麻抗锈病基因L6 的同源性较高, 属于广谱(细菌、病毒、真菌)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C 引物扩增的6 个RGAs 与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2 和Cf9 有较高的同源性, 与抗疫病作用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 高感疫病的辣椒基因组中也存在抗疫病相关RGAs , 这与已报道的辣椒抗疫病微效QTLs 位点则来于感病亲本基因组的研究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RT-PCR 结合RACE 技术从‘玉露’桃果实中克隆得到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 (P5CS)和鸟氨酸转氨酶(OAT)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分别命名为PpP5CS 和PpOAT(GenBank 登 录号分别为KP973954 和KP973956)。PpP5CS 全长2 511 bp,开放阅读框为2 151 bp,编码717 个氨基酸 组成的蛋白质多肽,5′-UTR 长度为123 bp,3′-UTR 序列长度为235 bp;PpOAT 全长1 686 bp,开放阅读 框1 416 bp,编码472 个氨基酸,5′-UTR 长度为151 bp,3′-UTR 序列长度为119 bp。进化树分析发现, PpOAT 和PpP5CS 与湖北海棠的同源性最高,与MhOAT 和MhP5CS 的相似性分别达到88%和91%。采 用荧光定量PCR 分析了外源5 mmol · L-1 GABA 处理对桃果实0 ℃贮藏期间果实冷害发生和内源脯氨酸 合成关键基因PpOAT 和PpP5CS 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ABA 处理能显著抑制‘玉露’桃果实0 ℃贮 藏期间果肉出汁率的下降,减轻冷害。通过上调果实中PpOAT 和PpP5CS 的表达,提高内源脯氨酸的合 成和积累,进而增强了果实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可能是外源GABA 处理减轻桃果实冷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北运蔬菜基地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的分子
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病毒病是广东、海南两省北运蔬菜基地的主要病害,十分有必要对其病原 种类进行全面
检测,以便为病毒 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本试验运用RT-PCR 方法对这两省北运蔬菜基地的辣椒病毒病或疑
似病毒病的病株样本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病毒检出株率为55.67%,最主要的病毒种类是
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另有少量的马铃薯Y 病毒(PVY)、马铃薯 X 病毒(PVX)
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海南省的病毒检出株率为44.67%,最主要的病毒种类仍然是CMV 和
PMMoV,另有少量的PVY。在田间,两省均以CMV 和PMMoV 复合侵染辣椒为主。  相似文献   

11.
使用RT-PCR方法从吉林省疑似感染胡葱黄条病毒(Shallot yellow stripe virus,SYSV)的分蘖洋葱(毛葱)叶片中获得了SYSV吉林毛葱分离物SYSV-JL(MN607702)的全基因组序列。SYSV-JL的全长序列为10?427 nt,与GenBank已登录的3条SYSV全长或近全长序列在多个基因上保持着较高的序列一致性,但在P1基因上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低,分别为69.5%~84.2%和60.9%~76.9%,进一步通过变异分析发现,P1基因包含369个变异位点,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高变异特征。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不同SYSV分离物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SYSV-JL分离物与多个中国分离物系统发育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通过RT-PCR结合RACE技术扩增到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吉林沙果分离物(ASGV-JLSG)全长基因组(登录号:FM616381),共含有6 496个核苷酸(nt),编码两个彼此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1(37 ~ 6 354 nt)编码1个241 kD的多聚蛋白,含有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木瓜蛋白酶(Papain-like-protease)、解旋酶(Nucleotide triphosphate-binding helicase)、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和C端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等结构域。ORF2(4 788 ~ 5 750 nt)编码1个36 kD的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ASGV-JLSG分离物与GenBank公布的29个ASGV分离物全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9.20% ~ 86.6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0个ASGV分离物分成2个组,分离物间没有表现出寄主专一性和地理分布规律。重组分析发现,ASGV-JLSG分离物是苹果茎沟病毒黄花梨分离物(ASGV-HH,JN701424)和柑橘碎叶病毒满头红分离物(CTLV-MTHK,C588948)的重组体。本研究中获得的ASGV-JLSG分离物基因组是来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首个ASGV基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13.
从海南采集疑似感染豇豆轻斑驳病毒(Cowpea mild mottle virus,CpMMV)的豇豆病叶,采用RT-PCR 结合测序获得其全基因组序列,CpMMV 海南分离物(KY420906)基因组全长8 193 bp,与其他CpMMV 分离物的同源性为63.00%~83.22%。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CpMMV 海南分离物单独聚为一个亚簇;重组分析结果表明,CpMMV 基因组有一个重组事件,断点为3 212~3 592 bp。  相似文献   

14.
项周  程桥  谢宗周  王国平  洪霓 《园艺学报》2017,44(1):113-119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和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均可侵染柑橘的不同种。为明确CLBV及CTLV在中国柑橘上的发生状况和分子特性,采用RT-PCR技术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的342份和346份柑橘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分别为9.6%和11.0%。对14个CLBV分离物和15个CTL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部分序列分析显示,CLBV分离物间cp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2.1%~100%和88.1%~100%,CTLV分离物的cp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5%~100%和92.5%~100%。测定的14个CLBV分离物在系统进化树中聚为2个组;而CTLV分离物分组不明显,该病毒的系统进化与寄主来源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谢丽雪  张立杰  张小艳  郑姗  李韬 《园艺学报》2018,45(8):1587-1594
为明确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EAPV)在福建西番莲上的发生情况,采用血清学和RT-PCR检测技术对采集的西番莲病样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PCR产物进一步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1份样品的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为阳性,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应用Potyvirus属通用引物从11份样品中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约660 bp的目的片段,序列比对发现,其中10份阳性样品与已报道的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TeMV)核苷酸序列高度一致,1份样品与已报道的EAPV核苷酸序列一致性超过98.3%。针对EAPV疑似样品(命名为FJBXG-P1),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约955 bp的目的片段,获得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全长870 bp(GenBank登录号:MG650164)。序列比对发现,EAPV分离物FJBXG-P1的CP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EAPV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1.0% ~ 97.6%和84.0% ~ 96.9%;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8个EAPV分离物在系统发育关系上聚为两簇(GroupⅠ和GroupⅡ),其中GroupⅠ为AO株系,GroupⅡ为IB株系,FJBXG-P1分离物属于AO株系。福建西番莲上EPAV的检出,是该病毒在中国大陆地区发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在对青海辣椒上的病毒病进行调查时发现疑似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病样,表现为环斑、坏死等症状。为明确其感染的病毒种类,对其进行了检测和鉴定。对Tospovirus的通用引物进行检测时发现采集的49份样品中有14份样品扩增到了目的条带,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与TSWV的同源性最高;同时利用TSWV特异性引物对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基于克隆的NSs基因序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属于TSWV的1个分离物,与中国云南、黑龙江等地分离物相对近缘,而与国外其他分离物相对远缘。在分子鉴定的基础上,利用TSWV的抗体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对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也证明采集样品中存在TSWV的感染。这些结果表明青海辣椒上存在TSW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运用转录组测序和RT-PCR方法克隆测定了柑橘鳞皮病毒(Citrus psorosis virus,CPsV)3个分离物CHN-1、CHN-2和CHN-3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HN-1、CHN-2和CHN-3的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1 282、11 279和11 278 nt,均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CHN-1、CHN-2和CHN-3之间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3.48% ~ 95.98%,编码氨基酸相似性为98.18% ~ 98.86%;与6个已知国外CPs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5.83% ~ 95.23%,其对应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4.09% ~ 99.3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HN-1、CHN-2和CHN-3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CPsV分离物聚为一簇,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