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南果梨’及其芽变‘南红梨’果实发育期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探索‘南果梨’及‘南红梨’糖积累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南果梨’及‘南红梨’果实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2者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qRT-PCR对蔗糖代谢关键基因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及蔗糖合成酶(SS)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南果梨’与‘南红梨’中的果糖含量均在果实发育后期(8月21日)达到最大值,而‘南果梨’与‘南红梨’果实中葡萄糖与山梨醇含量差异不明显。果实发育初期,2者蔗糖含量差异不明显,采收期(9月14日)‘南红梨’果实中蔗糖含量约为‘南果梨’果实的2倍。PuNI与PuSS3在‘南果梨’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南红梨’,而PuSPS1、PuSS1和PuSS2在‘南红梨’中的表达量则高于‘南果梨’。【结论】‘南果梨’及‘南红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会导致不同糖分的积累量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甜酸风味特征,为杏李果实评价及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风味玫瑰’‘恐龙蛋’‘味帝’‘味王’‘味厚’和‘风味皇后’6个杏李品种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含量。【结果】(1)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总糖的平均含量(ω,下同)为105.44 mg?g-1,4种糖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葡萄糖果糖蔗糖山梨醇,总糖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风味皇后’‘味王’‘恐龙蛋’‘味帝’‘味厚’‘风味玫瑰’。(2)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总酸的平均含量为8.57 mg?g-1,7种有机酸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为苹果酸酒石酸奎宁酸琥珀酸草酸枸橼酸莽草酸,总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风味玫瑰’‘味王‘味帝’‘味厚’‘风味皇后’‘恐龙蛋’,其中‘恐龙蛋’‘味帝’和‘风味皇后’3个品种不含酒石酸,‘风味皇后’中不含琥珀酸,‘味厚’中不含莽草酸。(3)6个杏李品种果实风味为甜或酸甜,甜酸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风味皇后’‘恐龙蛋’‘味帝’‘味王’‘味厚’‘风味玫瑰’。【结论】杏李成熟果实中糖积累类型均属于己糖积累型,以积累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有机酸积累以苹果酸为主。筛选出2个高果糖品种‘味帝’‘风味皇后’和1个高山梨醇品种‘味厚’。  相似文献   

3.
以采收期果实硬度迅速下降的‘软肉3号’和仍保持较高硬度的‘秋金星’山楂果实为试材,通过对发育期果实软化相关酶的活性分析,研究了‘软肉3号’果实的软化特点,以期为山楂果实的软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软肉3号’果实在盛花后100 d迅速变软,而‘秋金星’果实的硬度在盛花后120 d缓慢下降,且显著高于‘软肉3号’;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在‘软肉3号’中先呈现较低的活性,后伴随果实硬度的快速下降而大幅上升,而其在‘秋金星’中保持较高活性;果胶甲酯酶(PME)在‘软肉3号’中的活性较稳定且均高于‘秋金星’;纤维素酶(Cx)活性在2个品种中均先下降后上升,伴随果实的成熟活性显著升高;β-半乳糖苷酶(β-Gal)在‘软肉3号’的活性较低,在‘秋金星’果实的活性较高,且随果实的成熟急剧上升;脂氧合酶(LOX)均在盛花后60 d出现活性高峰,且伴随果实的成熟出现小幅度上升。综上所述,‘软肉3号’山楂果实质地的改变可能受PG、PME和Cx等多种酶的共同影响和调控。  相似文献   

4.
以欧洲李子(Prunus domestica‘Hanita’and‘Elena’)为试材,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ethlcyclopropene)对欧洲李子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3℃)下采用浓度为1.25μL/L的1-MCP对欧洲李子果实进行处理18h后,在常温贮藏过程中,‘Hanita’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而‘Elena’呼吸速率变化不大,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1-MCP处理可以降低‘Hanita’果实呼吸高峰的峰值,有效地抑制乙烯释放量。但1-MCP处理对欧洲李子‘Hanita’和‘Elena’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为试材,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荧光定量分析,研究了‘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中的苯丙氨酸、苯乙胺、苯乙醛和2-苯乙醇动态含量,以及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的动态相对表达量,以期明确‘威代尔’葡萄优良芽变果实特征香气2-苯乙醇合成变化,为生产提供优良酿造品种(系)原料。结果表明:‘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中不同生育期苯丙氨酸、苯乙胺、苯乙醛和2-苯乙醇含量均呈现规律性变化,芽变果实中苯丙氨酸、苯乙胺、苯乙醛和2-苯乙醇含量均高于同期‘威代尔’果实。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威代尔’及其果实中AADC的表达与2-苯乙醇含量均呈正相关。该研究发现的‘威代尔’葡萄芽变有望成为我国酿造优良葡萄酒重要的品种(系)原料。  相似文献   

6.
哈密瓜果实耐冷性与细胞膜脂肪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哈密瓜(Cucumis melo L.)早熟品种‘西周密25号’、中熟品种‘新密3号’和晚熟品种‘新密11号’的果实为试材,研究3℃(RH 75%~80%)低温贮藏过程中耐冷性与细胞膜脂肪酸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密11号’果实耐冷性强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3℃贮藏中后期‘新密11号’果实冷害指数、相对膜透性、LOX活性显著低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和不饱和度(UFA/FA)显著高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的相对含量多显著低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贮藏49 d,‘新密11号’果实冷害率和失重率较低,好果率较高。哈密瓜果实冷害发生程度与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相对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51*和r=﹣0.780*)。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蜂糖李’果实有机酸组成与含量特点,揭示其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关系,阐明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方法】以‘蜂糖李’及对照‘四月李’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分析测试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并测定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发现‘蜂糖李’果实成熟时总酸含量(ω,后同)为5.94 mg·g-1,包括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莽草酸和琥珀酸6种,其中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88%),‘四月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与‘蜂糖李’一致,均属于苹果酸型。2个李品种果实中总酸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苹果酸含量的差异所致。通过分析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发现‘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含量大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果实发育前期,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草酸、酒石酸含量逐渐降低,而柠檬酸含量逐渐升高。与‘四月李’相比,‘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草酸、酒石酸及总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一致,且苹果酸及总酸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均显著低于‘四月李’,而柠檬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最后通过分析苹果酸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大量积累主要是该时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增强促进了苹果酸的大量合成以及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降低减少苹果酸的分解,与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关系不大,而‘四月李’苹果酸积累的关键酶是NAD-MDH。在果实发育后期,‘蜂糖李’及‘四月李’NADP-ME活性迅速升高,前者PEPC活性减弱,后者NAD-MDH活性下降,使得2者果实中苹果酸的降解大于合成而呈降低趋势。【结论】‘蜂糖李’是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的低酸型李品种,其果实中苹果酸积累的关键时期为果实发育前期,苹果酸含量的变化由PEPC和NADP-ME协同调控,而对照‘四月李’由NAD-MDH和NADP-ME起主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苹果新品种‘瑞阳’和‘瑞雪’及其亲本果实中主要糖酸、酚类、矿物质及维生素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差异分析,为完善新品种的果实评价体系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瑞阳’和‘瑞雪’及其亲本‘秦冠‘’富士’和‘粉红女士’果实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果实中主要糖酸、酚类和维生素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果实中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成熟期‘,瑞阳’和‘瑞雪’及其亲本果实中所含主要糖酸、酚类、维生素类及矿物质的组分一致,但含量差异显著‘。瑞阳’果皮中酚类物质总量显著高于其亲本‘富士’和‘秦冠’,其中根皮苷和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富士’‘;瑞雪’果皮中酚类物质总量接近‘富士’,低于‘粉红女士’,介于双亲之间,其中表儿茶素和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富士’。5个参试品种中钾、钙、镁含量相对较高,铁、锌含量较低‘,瑞阳’果实中Ca含量接近‘富士’,显著高于‘秦冠’‘,瑞雪’果实中Ca、Zn含量显著高于‘富士’。冷藏期间,5个参试品种中糖酸、酚类和维生素类物质的变化趋势相近,但在不同的品种间存在稍微差异。【结论】‘瑞阳’果实中酚类和矿物质明显优于‘秦冠’,接近‘富士’,最佳食用期为冷藏60 d左右‘;瑞雪’果实继承了‘粉红女士’的诸多优点,果实中苹果酸、维生素C、矿物质Ca含量显著高于‘富士’,最佳食用期为冷藏90 d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推荐施肥对宽皮柑橘果实品质与化渣性的影响,为保证或提升柑橘果实品质提供施肥依据。【方法】以‘温州蜜柑’和‘南丰蜜橘’为材料,测定与果实化渣性相关的质构指标以及不同部位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果胶含量。【结果】推荐施肥可:(1)显著增加‘温州蜜柑’果实亮度、红色度、黄色度。(2)显著降低‘温州蜜柑’最大剪切力、咀嚼性、硬度、弹性及胶着性。(3)显著降低‘温州蜜柑’汁包膜中纤维素含量、汁包膜及囊衣中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降低‘南丰蜜橘’汁包膜及囊衣半纤维素含量、囊衣中原果胶含量。【结论】推荐施肥可显著提高‘温州蜜柑’果实的化渣性,有提高‘南丰蜜橘’果实化渣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江津甜橙的低酸小果变异品种‘长叶橙’(Citrus sinensis L.Osbeck‘Changyecheng’)和高酸大果芽变品种‘大果锦橙’(C.sinensis L.Osbeck‘Daguo Jincheng’)为材料,对其AREB(ABA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ABFs(ABRE binding factors)转录因子基因,即CsAREB1和CsAREB2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及时空表达分析;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内源激素(ABA、IAA、GA和ZR)含量。结果表明:CsAREB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338 bp,编码445个氨基酸;CsAREB2的ORF为1 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CsAREB1和CsAREB2在叶、花、果中的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CsAREB1的表达量在‘长叶橙’中呈上升趋势,在‘大果锦橙’中呈先降后升趋势;CsAREB2的表达量在2个品种中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在果实细胞分裂期,‘长叶橙’果实CsAREB1、CsAREB2的表达量高于‘大果锦橙’,而在果实膨大期的果皮组织中‘长叶橙’低于‘大果锦橙’,在果肉组织中没有显著差异。两品种CsAREB1和CsAREB2的表达均受外源ABA的诱导。在细胞分裂期和膨大期的果皮组织中‘大果锦橙’中IAA、GA、ZR含量,以及IAA、GA、ZR与ABA的比值均高于‘长叶橙’,而在膨大期果肉组织中这一比值低于‘长叶橙’。随着果实的发育,CsAREB1和CsAREB2的表达量变化与果实内源ABA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其他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AREB1和CsAREB2的转录水平受ABA的调控,通过参与柑橘果实ABA生成,影响柑橘果实体积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1.
4个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母本‘瑰宝’和父本‘无核白鸡心’杂交选育出的无核葡萄新品种‘早康宝’、‘无核翠宝’、‘无核丽红宝’和‘晶红宝’果实的芳香化合物组分,为了解其品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这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研究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成熟果实芳香物质差异。【结果】6个葡萄品种果实的芳香物质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中主要的芳香物质,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2-己烯醛,在35.88%~50.04%,‘早康宝’中含量最低,‘丽红宝’最高;其次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己醛,相对含量在16.91%~30.41%,‘瑰宝’最低。‘瑰宝’、‘无核白鸡心’及其具有香味的杂交后代‘早康宝’和‘无核翠宝’中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萜烯醇(11.21%~25.39%),特别是里那醇,其中‘瑰宝’含量最高为25.20%,‘无核白鸡心’含量最低(0.18%),而‘丽红宝’和‘晶红宝’中含量甚微或无;其次是香叶醇,‘早康宝’中最高14.58%,‘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分别占8.20%、4.42%。【结论】里那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之和对4个玫瑰香味葡萄品种(‘瑰宝’、‘无核白鸡心’、‘早康宝’和‘无核翠宝’)果实玫瑰香气贡献最大。C6化合物中的2-己烯醛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枇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其果肉细胞质体的发育与果肉颜色变化的关系。【方法】以不同颜色的枇杷品种‘黄金块’(橙红)、‘解放钟’(黄色)、‘白玉’(白色)不同发育阶段的果肉为试材,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果肉细胞质体的大小,颜色和超微结构。【结果】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发现‘黄金块’、‘解放钟’果肉细胞中的质体由叶绿体转变为有色体,而‘白玉’的果肉中没有形成相应的有色体。此外,在对质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时,发现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黄金块’、‘解放钟’果肉细胞质体中的质体小球逐渐发育,到成熟期有大量的质体小球出现;而‘白玉’果肉细胞质体在成熟过程中没有大量的质体小球出现。【结论】‘黄金块’、‘解放钟’、‘白玉’果肉的不同颜色可能与有色体的形成有关,而质体小球的发育影响有色体的的形成,最终表现为果肉颜色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紫金红’是以‘红颜’为母本,‘03-01’(‘粉红熊猫’与‘硕香’实生的杂交后代)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红花草莓新品种。花粉红色,花瓣重叠;果实红色,圆锥形,大小整齐,平均单果质量18.5 g;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0%~13.7%;果实硬度中等(1.95 kg·cm-2)。中抗炭疽病,匍匐茎抽生能力强,适合鲜食观赏兼用。  相似文献   

14.
1976年以‘白凤’、‘寿星桃’为原始亲本进行杂交授粉,得到的实生苗,又经多代杂交,筛选出花美、果实性状良好的鲜食观赏兼用桃优系‘87-7-1’(王虞英等,1999)。1993年将其与美国早熟油桃品种‘早红2号’杂交得到优系‘93-4-54’(代号青15-36)。1997年收集‘93-4-54’的自交授粉种子,播种种植。其后代‘97-5-8’表现早花,观赏价值较高,果实为白肉甜油桃,鲜食品质优。该选系花期、果实成熟期比‘贺春’和‘咏春’(刘佳琴等,2010)提早10天左右,且其果实为油桃。2000年初选,2003年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择适宜淮安地区生长的高品质甜柿品种,笔者以近年推广的7个甜柿品种‘太秋’‘甘秋’‘早秋’‘夕红’、‘536+36’、‘537+78’、‘538+61’为试材,对果实外观(含颜色)、糖度、成熟期、单果重、核数、果肉褐斑(单宁细胞凝聚形成的)以打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秋’‘甘秋’‘早秋’‘夕红’果实品质优异,适宜在淮安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6.
李桦  梁春强  吕茳  胡苗  李佳颖  饶景萍 《园艺学报》2017,44(6):1085-1093
研究了5 mmol·L~(-1)草酸溶液处理对采后‘华优’猕猴桃冷藏过程中木质化的调控。结果显示,草酸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冷藏期间木质素含量和总酚含量,显著抑制了木质素合成过程中重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合果实切面和石蜡切片,‘华优’果实木质素的积累主要发生在果肉组织和果心的维管束组织中;草酸能够有效减少低温下‘华优’猕猴桃果实木质素含量,这可能与其降低果实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花粉授粉对鸭梨幼果基部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探究影响鸭突形成与发育的关键因子。【方法】以30 a(年)生‘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Yali’)为试材,用‘脆梨‘’库尔勒香梨’和‘雪花梨’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在果实成熟期调查了果实鸭突率和鸭突类型组成,在授粉后10 d、20 d和35 d测定了幼果基部组织内源激素含量。【结果】采用不同梨品种花粉授粉显著影响‘鸭梨’鸭突发生率及鸭突类型组成。以‘脆梨’和‘库尔勒香梨’花粉授粉结实果实的鸭突率分别为100%和84.9%(2016)、99.8%和100%(2017),显著高于以‘雪花梨’花粉授粉结实果实的鸭突率66.7%(2016)和60.7%(2017);以‘脆梨’花粉授粉结实果实鸭突类型中典型鸭突占比较高,达95.4%(2016)和92.2%(2017),显著高于以‘库尔勒香梨’(54.2%(2016)和63.5%(2017))‘、雪花梨’(46.7%(2016)和50.0%(2017))花粉授粉结实果实典型鸭突率。在幼果发育早期,以‘脆梨’和‘库尔勒香梨’花粉授粉结实的鸭梨幼果基部组织含有相对较高的GA_3、ZR含量,较低的ABA含量,而IAA含量基本无差异‘;脆梨’花粉授粉在提高幼果基部促生长类激素含量和降低ABA含量的效应最强,其次为‘库尔勒香梨’和‘雪花梨’花粉授粉。【结论】不同梨品种花粉授粉影响‘鸭梨’鸭突发生率和鸭突类型组成,鸭突的形成和发育受内源激素调控,幼果基部高水平GA_3和ZR,低水平ABA促进鸭突形成与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冷藏过程中‘肥城桃’果实内挥发性物质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将生理成熟期的‘肥城桃’果实用不同浓度NO气体熏蒸3 h,考察冷藏过程中桃果实内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的释放量及其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冷藏过程中,‘肥城桃’果实内醇类和醛类物质总量基本呈下降趋势,而酯类总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NO处理延缓了‘肥城桃’果实中醇类、醛类物质总量的下降和酯类物质总量的增加,10μL·L-1NO处理比5μL·L-1NO处理效果更明显。NO处理使桃果实中醇酰基转移酶(AAT)、乙醇脱氢酶(ADH)和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受到抑制。【结论】NO参与桃果实中一些挥发性物质的合成,NO处理能较好地保持冷藏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维持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三萜酸含量的差异及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金太阳’‘凯特’‘华县大接杏’‘沙金红’‘金香’‘早金艳’等6个杏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三萜酸的含量及清除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1.供试各品种杏果实中类黄酮、总酚、三萜酸含量均在果实发育早期(花后30 d)最低,其后随着果实的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和三萜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华县大接杏’在花后54 d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达到最高,‘沙金红’在花后68 d三萜酸含量达到最高。3.供试杏果实的类黄酮、总酚及三萜酸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存在相关性,其中杏果实中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2,P0.01);杏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和清除·O2-的能力呈显著相关(r=0.376,P0.05)。类黄酮、总酚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DPPH·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8、0.608,P0.01);三萜酸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4,P0.01)。【结论】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DPPH·的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三萜酸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类黄酮、总酚和三萜酸是杏果实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华县大接杏’具有较高的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清除DPPH·的能力,‘沙金红’具有较高的三萜酸含量和清除·OH的能力,均是功能性杏果及杏加工制品选择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20.
以果实硬度差异明显的‘Arapaho’和‘Boysen’黑莓品种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二者小核果形成后内源激素乙烯(ETH)、脱落酸(ABA)及油菜素甾醇(BR)含量在果实转色至成熟进程不同发育时期中的动态变化,以期为揭示黑莓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表明:高硬度‘Arapaho’和低硬度‘Boysen’分别在花后12d和24d开始转色,转色后各生长发育指标均持续快速增加。‘Arapaho’ETH含量在花后21d和33~36d表现小高峰,完熟时明显下降;‘Boysen’ETH含量在花后15、24、30~33d及完熟时均出现峰值,完熟时ETH含量最高。‘Arapaho’和‘Boysen’果实ABA含量均在小核果形成后初期较低,之后在发育中后期均出现2次峰值,完熟时ABA含量均明显下降。‘Arapaho’和‘Boysen’果实BR含量在小核果形成后初期均逐渐下降,之后在发育中后期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果实接近完熟及完熟时BR含量均显著下降。试验表明,在‘Arapaho’和‘Boysen’果实发育成熟进程中,3种激素均参与其中,ETH和ABA在果实后期快速发育时含量较高,ABA与黑莓果实完全成熟启动关系更密切,2个品种在ETH含量变化动态上差异较大,而在ABA和BR含量变化动态趋势上具一定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