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为了研究速溶蜂花粉的抗疲劳作用,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速溶蜂花粉21d后,进行负重游泳实验,分别测定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运动后的肝糖元、血乳酸和血清尿素氮含量。结果表明:速溶蜂花粉可以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减少肝糖元消耗,降低血乳酸和血清尿素氮含量。破壁蜂花粉的抗疲劳效果显著,速溶蜂花粉的中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效果,其中高剂量组(5g/kg)抗疲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雄蜂幼虫抗疲劳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测定了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和爬杆时间,以及运动后血乳酸、血清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肝糖原的含量,结果表明雄蜂幼虫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很低剂量甚至在0.25 g/公斤时即表现出抗疲劳效果.  相似文献   

3.
刺五加浓缩液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刺五加浓缩液抗疲劳作用。方法:分别进行负重游泳试验、血清尿素的测定、肝糖原测定、血乳酸测定。结果: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刺五加浓缩液30d后,能够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减少肝糖原消耗量;对运动时血清尿素水平无影响;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升高有抑制作用。结论:刺五加浓缩液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比例螺旋藻多糖与银杏叶提取物复合后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将螺旋藻多糖(PSP)与银杏叶提取物(GBE)按不同比例复合,以200 mg·kg~(-1)·d~(-1)剂量分别灌服小鼠,给药14 d后造小鼠疲劳模型。通过检测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清乳酸、血清尿素氮含量、肝脏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及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指数变化,观察复合螺旋藻多糖的抗疲劳效果。结果发现供试药物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减少运动过程中乳酸和血清尿素氮的产生、加速乳酸的消除,还可增加肌糖原和肝糖原储备。另外,灌服供试药物对小鼠的体重增长、肝脏指数、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提高小鼠的心脏指数和脾脏指数(P0.01)。结果可知试验的供试药物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延缓疲劳的产生或加速疲劳的消除,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PSP与GBE以1∶1和2∶1比例复合使用对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能产生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草黄酮增强训练对小鼠运动能力以及耐缺氧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120只雄性昆明小鼠(SPF级)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n=30)、运动对照组(n=30)给予等量蒸憎水服用,甘草黄酮安静组(n=30)、甘草黄酮运动组(n=30)给予甘草黄酮250mg/kg.dT持续灌胃5w,运动训练为递进式游泳练习(每周6d),对4组小鼠5周后的运动与耐缺氧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甘草黄酮安静组小鼠的耐缺氧时间较安静对照组明显延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对照组相比,甘草黄酮运动组的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对照组相比,甘草黄酮运动组的血乳酸、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而肝糖原水平显著增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黄酮对小鼠耐缺氧时间、游泳力竭时间有延长效果,并且可调节运动后的血乳酸、尿素氮以及肝糖原等指标水平,具有增强运动能力以及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复合多糖与银杏提取物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螺旋藻多糖(PSP)与银杏叶提取物(GBE)按不同比例复合,以每日200mg/kg剂量分别灌服小鼠,给药14d后制作小鼠常压密闭缺氧模型,观察小鼠缺氧存活时间,检测心、肝、脑组织MDA含量,肝、脾SOD活力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供试药物均可延长小鼠在常压密闭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提高缺氧小鼠肝、脾SOD活力,降低缺氧小鼠心、肝、脑组织MDA含量。说明本试验的供试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PSP与GBE以2∶1比例复合使用对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能产生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制剂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成年昆明种雄性小鼠3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复方一组、复方二组、复方三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2周后,让小鼠进行负重游泳试验,并测定游泳时间、血乳酸、肝糖原、肌糖原、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中药复方制剂均能不同程度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复方二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最明显(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二醇型人参茎叶总皂苷(PPD-Gsls)和三醇型人参茎叶总皂苷(PPT-Gsls)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将小鼠(雄性)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PD-Gsls和PPT-Gsls低剂量组10 mg/kg·bw·d、PPD-Gsls和PPT-Gsls中剂量组20 mg/kg·bw·d、PPD-Gsls和PPT-Gsls高剂量组40 mg/kg·bw·d,通过负重游泳试验进行抗疲劳作用研究,分别测定小鼠的体重、力竭游泳时间、肌糖原、肝糖原、乳酸脱氢酶(LDH)、血乳酸(LD)等指标,分析PPD-Gsls和PPT-Gsls抗疲劳的功效。结果显示:PPD-Gsls和PPT-Gsls可延长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提高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降低血清中LD含量及提高LDH活力。表明PPD-Gsls和PPT-Gsls均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黄精水煎液和黄精水煎醇沉液对小鼠镇静镇痛作用及耐力的影响,笔者将80只小鼠随机均分8组,分为黄精水煎醇沉液腹腔注射和黄精水煎液灌胃给药小(5.0 g/kg)、中(10.0 g/kg)、大(20.0 g/kg)剂量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和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4 d,最后一次给药后10 min,采用小鼠自主活动测试仪测定小鼠的转圈及站立次数;30 min后采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痛阈值。另取小鼠80只,用同样方法分组与给药,第4天给药后30 min,采用负重游泳法测定其抗疲劳时间,采用常压广口瓶—钠石灰密封法测定耐缺氧时间。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在镇静试验中,腹腔注射黄精水煎醇沉液小、中、大剂量组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1),站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在镇痛试验中,腹腔注射小剂量组痛阈值有所提高(P0.05),中、大剂量组痛阈值明显提高(P0.01);游泳抗疲劳试验,腹腔注射中剂量组小鼠游泳时间减少(P0.05),大剂量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减少(P0.01)。灌胃中剂量组小鼠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1),大剂量组小鼠游泳时间则明显缩短(P0.01)。在耐缺氧试验中,注射大剂量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灌胃中剂量组时间延长(P0.05)。说明腹腔注射黄精水煎醇沉液对小鼠有镇静镇痛作用,灌胃适量黄精水煎液能增加小鼠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伤力草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抗疲劳作用机理,笔者将45只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2个试验组小鼠分别灌喂4 g/kg和8 g/kg的伤力草水煎液,对照组小鼠灌喂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周。通过测定负重游泳时间研究伤力草水煎液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测定血清尿素氮、肝糖原、血乳酸的含量,探究伤力草的抗疲劳机制。结果显示:试验1组、试验2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出现了10%和12%的延长,表明小鼠服用伤力草具有增强耐力运动适应性的趋势。肝糖原含量统计中,2个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出现了8%和9%的增量。但本次试验各项指标数据经检测差异均不显著,可能与伤力草煎液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T.canis)腺苷三磷酸结合盒G5基因(ATP-binding cassette G5,ab-cg-5)的功能,通过体外合成Tc-abcg-5基因的特异性siRNA,利用RNAi技术对T.canis的成虫和虫卵进行干扰。结果显示,干扰24、48h后siRNA-744组Tc-abcg-5的相对表达量比siRNA-1020组和siRNA-432组显著性降低,表明siRNA-744有较高的沉默效率。采用电穿孔法和浸泡法对siRNA-744的递送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浸泡法更有利于将siRNA-744导入到T.canis虫卵内。用siRNA-744经浸泡法干扰T.canis感染性虫卵,经口灌服小鼠,感染后第7天对小鼠的脑、肝和肺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RNA干扰使T.canis感染性虫卵的感染力下降,从而降低了肺、肝的病变程度。研究表明Tc-abcg-5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虫卵的发育从而参与T.canis的生长、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肉牛呼吸系统疾病是由环境因素(如断奶、运输、混群、阉割、拥挤和通风不良)、宿主自身因素和病原体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呼吸系统综合症。罹病牛日增重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胴体质量下降和防治成本增加。在肉牛养殖业中,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世界肉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对肉牛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近期研究进展,旨在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以Sry基因为主效基因,同时,还受其他基因级联作用调控。主要性别决定的基因有Sf1基因、Wt1基因、Wnt4基因、Dax1基因等,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四川某奶牛场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而制订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本调查对该场奶牛粪样做了寄生虫检查。采集了犊牛、育成牛、泌乳牛的新鲜粪样共90份,分别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和斯陶尔氏计数法对粪样中虫卵进行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结果显示,在粪样中检出了球虫卵囊、线虫卵、吸虫卵和绦虫卵,其中球虫卵囊的阳性率为14.44%(13/90),线虫卵的阳性率为57.78%(52/90),绦虫卵和吸虫卵只在泌乳牛的粪样中检出,泌乳牛阳性率分别为2%(1/50)、12%(6/50)。该奶牛场混合感染率为33.33%(18/54)。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寄生虫感染普遍,总感染率为60%(54/90),主要为线虫,其次是球虫和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普遍。  相似文献   

15.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临床操作能力,实践性较强。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下,将Mini-CEX考核法与动物医院岗位要求相结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进行改革探索,旨在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牛鼻咽部定殖的微生物群是牛抵御呼吸道感染的第一道屏障,其可防止致病菌过度繁殖。认识牛鼻咽微生物菌落的组成和它与牛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的关系以及在维持牛呼吸系统健康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预防牛呼吸道疾病,而且有助于开发微生态制剂,减少或替代传统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镁含量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的影响,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1250、3750、5250、8750 mg/kg MgSO4,配制镁含量分别为167、284、491、959、1327、1759 mg/kg的6种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12.31±0.02)g的鲈鱼56 d。结果显示:日粮中适当添加镁显著影响鲈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P <0.05),其中D4组(镁含量959 mg/kg)鲈鱼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 <0.05)。饲料镁含量显著影响鲈鱼全鱼水分(P <0.05)。随着饲料镁含量增加,肝脏中天冬氨酸转氨酶(GOT)和丙氨酸转氨酶(GPT)呈下降趋势,GOT与GPT比值和肝脏谷氨酸脱氢酶(GDH)也出现显著变化(P <0.05)。通过回归分析增重率得出,本试验中鲈鱼生长的最适饲料镁含量为846 mg/kg。  相似文献   

18.
范洪琼 《中国饲料》2019,(14):33-37
文章旨在研究乳酸浸泡处理小麦和玉米对植酸磷、抗性淀粉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玉米、小麦和小麦+玉米(1∶1混合),分别在0、10和25g/kg乳酸中浸泡0、6、12、24和48h。然后直接分析样品的营养成分或在21℃下保存4周直至分析。结果显示:乳酸对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养分的影响随乳酸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而更加明显,培养48h后以25g/kg乳酸处理的影响最大。在25g/kg乳酸中浸泡48h后,玉米、小麦和小麦-玉米总磷含量降低9%(P<0.05),植酸磷含量分别降低24%、30%和25%(P<0.05)。浸泡48h后,小麦和小麦-玉米中植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虽然乳酸处理对总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浸泡在25g/kg乳酸中,小麦的抗性淀粉含量增加了51%(P<0.05),而玉米和小麦-玉米的抗性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52%和19%(P<0.05)。综上所述,乳酸处理小麦和玉米可以有效降低谷物中植酸磷的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和玉米在25g/kg乳酸中浸泡48h是降低植酸磷含量的最适方案。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活化转录因子4(ATF4)基因敲除对小鼠眼睛发育的影响。将小鼠分为野生型(WT)组和ATF4敲除(KO)组,采用器官大体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明确ATF4基因敲除后对小鼠眼睛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WT小鼠眼球大小及组织结构正常。而ATF4^-/-小鼠眼球体积缩小;脉络膜和视网膜层层次结构基本存在,各个层次结构紊乱;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基本正常,约2层细胞,但细胞排列不整齐;内丛状层结构疏松,厚度增加;外核层细胞层次增加,超过10层,同时结构松散、形成裂隙和囊样结构;内核层细胞层次减少、约6层~8层细胞,细胞排列轻度紊乱。整个视网膜在局部形成乳头状突起;脉络膜基本正常,但没有乳头状的睫状突形成。眼球内玻璃体缺失,由水肿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中央可见多个小血管。总之,ATF4^-/-小鼠展示了小眼表型,同时ATF4^-/-小鼠眼睛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四环素调控系统构建白蛋白(albumin,Alb)启动子调控大鼠uPA(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uPA)转基因肝特异性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pLVX-Alb-TetOne-TRE-ruPA-T2A-CopGFP(pLATTRUTG)。以CTG0875-2-1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大鼠的uPA(ruPA)基因,3’端添加Flag标签,In-Fusion克隆至pLVX-Alb-TetOne-TRE-T2A-CopGFP(pLATTTG)质粒中,得到慢病毒载体pLVX-Alb-TetOne-TRE-ruPA-T2A-CopGFP(pLATTRUTG),所构建质粒经测序和酶切鉴定。将pLATTRUTG瞬时转染293T细胞,转染后24 h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CopGFP表达;接着向6孔细胞培养板内加入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48 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opGFP表达(包括未加Dox的孔),随后收集细胞以提取总RNA和总蛋白,用于RT-qPCR检测ruPA及报告基因表达和Western blot检测标签蛋白Flag表达。酶切和测序确证我们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pLATTRUTG;瞬转293T细胞后,24 h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零星细胞(约占0.1%)发弱的绿色荧光,加Dox 48 h后所有细胞展现强的绿色荧光,而不加Dox的孔内仍然只见到零星细胞(约占0.1%)发弱的绿色荧光。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不加Dox的细胞相比,加Dox的细胞中ruPA、报告基因CopGFP和Flag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果提示,成功基于四环素调控系统构建Alb启动子调控大鼠uPA转基因表达的慢病毒载体pLATTRUTG,为相关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