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番茄植株受二斑叶螨危害后产生的诱导防御反应对西花蓟马的作用,研究了不同密度(5头/片和15头/片)二斑叶螨危害不同时间(3 d、5 d和7 d)的番茄植株对后取食的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取食二斑叶螨危害的番茄叶片后,其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与取食健康番茄叶片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西花蓟马体内SOD活性不论其取食二斑叶螨何种危害密度和时间的番茄叶片均受到明显抑制,在取食二斑叶螨5头/片和15头/片3个危害时间的番茄叶片后,较取食健康番茄叶片分别下降了15.8%、27.7%、14.4%和26.4%、8.8%、17.3%。西花蓟马体内POD、CAT、Car E、GSTs和MFO活性均在其取食二斑叶螨5头/片危害3 d的番茄叶片时最高,分别较取食健康番茄叶片上升了126.4%、17.7%、7.2%、6.7%和17.1%。5种酶活性均随密度的增加和危害时间的延长表现下降趋势,但不同酶活性的变化过程不同。以上结果说明,二斑叶螨取食诱导番茄植株产生了一定的防御反应,并引起西花蓟马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烟蓟马取食与机械损伤对小葱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烟蓟马(Thrips tabaci)取食与机械损伤诱导对葱保护酶的影响,比较不同处理在不同时间段保护酶活力的变化差异。研究表明:取食处理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在24 h、48 h、72 h、96 h时,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24 h、48 h、72 h、96 h时,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机械损伤处理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在24 h、48 h、72 h、96 h时,是先上升后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烟蓟马取食与机械损伤的诱导处理均导致葱叶片内三种保护酶活性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同,保护酶活性变化规律也不完全相同,烟蓟马取食处理高于机械损伤处理对小葱保护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3种豆科植物(菜豆、豇豆和蚕豆)为植物材料,研究端大蓟马成虫和若虫取食胁迫3种豆科植物后,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3种酶活性和MDA含量逐渐升高。若虫和成虫取食胁迫可引起3种酶活性和MDA含量上升,其中若虫取食胁迫下的3种酶活性和MDA含量最高。端大蓟马的取食胁迫可引起3种豆科植物P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显著增加(P0.05)。表明豆科植物SOD、POD、CAT和MDA变化与植物种类、端大蓟马虫态和取食时间有关,豆科植物的抗性与体内的POD、CAT和MDA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马缨丹叶片中分离提纯的马缨丹酸、马缨丹烯A和马缨丹烯B 3种三萜类化合物对白蚁的毒杀活性及对其体内纤维素酶的影响,采用滤纸片饲喂法测定了3种化合物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杀作用,并用酶标仪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白蚁体内内切葡聚糖酶(EG)、外切葡聚糖酶(CBH)、β-葡萄糖苷酶(BGL)活性。结果表明,3种三萜类化合物对白蚁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酶活性测定表明,不同浓度马缨丹酸处理黄胸散白蚁12~72 h,白蚁体内的EG、CBH、BGL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对白蚁体内EG活性总体有抑制作用,2 mg/m L在12~36 h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对CBH活性则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 mg/m L对CBH活性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对BGL活性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马缨丹烯B和马缨丹烯A对黄胸散白蚁体内3种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显著。因此,3种三萜类化合物对黄胸散白蚁体内的纤维素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马缨丹烯B、A抑制作用较强,它们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与浓度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棉蚜取食对不同品种棉花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棉蚜取食三个不同品种棉花叶片内的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棉蚜取食与棉花防御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棉蚜防治以及选育抗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室内中棉49号、中棉35号、新陆中37号为研究对象,测定棉蚜取食诱导后棉花叶片内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的活性.[结果]棉蚜取食诱导后,三种棉花叶片内CAT、POD、PPO、LOX 4种防御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三个不同品种棉花叶片中CAT、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别在为害后72 h、96 h达到峰值,且叶片中PPO、LOX酶活力变化有明显差异.三种棉花品种的抗蚜性存在差异,中棉所49号和新陆中37号的抗棉蚜性较强,中棉所35号较弱.[结论]4种防御酶与棉花对棉蚜的抗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6种供试百香果品种抗茎基腐病等级,摸清百香果抗茎基腐病与防御酶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百香果不同品种抗病机理。本试验通过对不同百香果品种进行活体接种,并在接种后不同时期观测取样,调查病斑生长情况;统计接种病菌对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影响;测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叶片病斑扩展最小为黄果品种,其次是紫果品种,最大为绿皮品种,感病指数分别为“黔黄1号”<“芭乐味黄金果”<“贵寒1号”<“台农1号”<“紫香1号”<“绿皮荔枝味百香果”;接种茎基腐病菌能显著影响百香果的生长,影响最大为绿皮品种,其次为紫果品种,最小为黄果品种;接种病菌后叶片中5种防御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防御酶活性最高是黄果品种,其次是紫果品种,最后是绿皮品种。POD、CAT、SOD防御酶活性在黄果品种接种病菌7d后出现峰值,而紫果品种及绿皮品种在14d出现峰值,而PPO、PAL 2种酶活性都在接种14d后出现峰值。防御酶活性强弱或出现峰值时间早晚与抗病性具有一定相关性,抗...  相似文献   

7.
草莓白粉病菌对寄主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病原菌侵染后不同抗感性草莓品种防御酶体系的变化规律,选取4个不同抗性的代表性草莓品种人工接种白粉病菌后,采集接菌与健康叶片测定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当白粉病菌侵染草莓后,激活寄主体内相关防御酶系,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提高,其中PPO和POD活性在抗病品种中的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而PAL和CAT在感病品种中的升高幅度大于抗病品种.可见防御酶活性高低与草莓品种的抗药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为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绿色防控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主栽辣椒品种百宜辣椒和遵义朝天椒及易感病品种茄门甜椒作为研究材料,采用ELISA法测定感染番茄斑萎病毒(TSWV)辣椒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明确辣椒对TSWV的抗性与防御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TSWV第1天时,3个辣椒品种的PAL、POD、PPO和CAT活性均增高,PAL和CAT的最高峰出现在第7天,POD和PPO出现在第5天;S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7d后与对照(健康)的基本一致。遵义朝天椒和百宜辣椒PAL、POD、PPO和CAT活性出现2个峰值,茄门甜椒出现1个峰值,遵义朝天椒和百宜辣椒对TSWV的抗性较好,茄门甜椒的抗性稍弱。5种防御酶活性与辣椒抗TSWV密切相关,在辣椒对TSWV抗性生化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抗性青稞材料感染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黄矮病高抗品系C280、高感品种康青3号为材料,测定接种BYDV后不同时间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接种BYDV后,2个青稞材料的SOD、POD、CAT、PAL、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SOD、PAL活性呈上升趋势,POD、CAT、PPO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抗病材料酶活性增幅高于感病材料;大部分时间点,抗病材料的5种防御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材料。[结论]SOD、POD、CAT、PAL、PPO活性变化可作为反映青稞黄矮病抗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病原菌侵染后不同抗感品种汉中红皮蒜和苏联改良蒜防御酶体系的变化。【方法】每个大蒜品种取生长一致的蒜苗30株人工接种病菌,待植株出现明显症状后,从发病植株和未发病植株的生长点处,采集幼嫩组织测定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当白腐病菌侵染大蒜后,激活寄主体内相关防御酶系,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4种酶活性明显提高,抗病品种汉中红皮蒜的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苏联改良蒜;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抗病品种汉中红皮蒜的酶活性下降幅度低于感病品种苏联改良蒜。【结论】防御酶活性高低与大蒜品种的抗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高CO2浓度(750μL·L-1)和对照CO2浓度(370μL·L-1)2个不同CO2浓度下莲草直胸跳甲幼虫取食量的变化,比较3龄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处理下,莲草直胸跳甲幼虫取食量显著增加;3龄幼虫体内蛋白含量较对照CO2浓度处理幼虫的蛋白显著增加,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莲草直胸跳甲3龄幼虫体内消化酶(淀粉酶和胃蛋白酶)的酶活力显著降低。高CO2浓度影响莲草直胸跳甲幼虫的取食量、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酶活性,对其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Pc-2,分析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R409诱导辣椒茎基部防御酶活性变化及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TR409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处理后辣椒体内防御反应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厚垣孢子比分生孢子处理的酶活性高峰峰值更高,且出现的时间更晚,其中厚垣孢子灌根24h后接种辣椒疫霉菌的处理中辣椒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6.26,2.33,6.41和4.28倍。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处理后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分别由对照的59.5降低至29.4和27.6。  相似文献   

13.
为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绿色防控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主栽辣椒品种百宜辣椒和遵义朝天椒及易感病品种茄门甜椒作为研究材料,采用ELISA法测定感染番茄斑萎病毒(TSWV)辣椒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明确辣椒对TSWV的抗性与防御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TSWV 第1天时,3个辣椒品种的PAL、POD、PPO和CAT活性均增高,PAL和CAT的最高峰出现在第7天,POD和PPO出现在第5天;S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7 d后与对照的基本一致。遵义朝天椒和百宜辣椒PAL、POD、PPO和CAT活性出现2个峰值,茄门甜椒出现1个峰值,遵义朝天椒和百宜辣椒对TSWV的抗性较好,茄门甜椒的抗性稍弱。5种防御酶活性与辣椒抗TSWV密切相关,在辣椒对TSWV抗性生化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来自于亚蔬—世界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和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20个对辣椒疫病具有不同抗性的辣椒品系,采用灌根法人工接种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根据不同辣椒品系的病情指数,将20个品系划分为免疫(I)、高抗(HR)、抗(R)、中抗(MR)和感(S)5种抗病类型。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辣椒叶片6种防御酶活性和根际8种土壤酶活性,判断各项指标与辣椒抗疫病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片防御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植株抗病性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株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酶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活性与植株抗病性显著正相关。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可作为辣椒抗病种质资源筛选的判断依据,与植株抗病性相关的土壤酶可以作为土壤微环境调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水稻应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生理基础,分析了3个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R9810–T和丰源优272)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不同时间(0、3、6、12、18、24、30和36 h)的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下,水稻Rathu Heenati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小,R9810–T和丰源优272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3个水稻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Rathu Heenati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小,R9810–T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丰源优272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下降后稍回升;3个品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变化小。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下,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比R9810–T和丰源优272受到的氧化伤害少。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对建水、蒙自、呈贡3个县(市)的19种蔬菜上的蓟马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蔬菜上常见蓟马有7种,即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黄蓟马(Thrips flavu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烟蓟马(Thrips tabaci)。同时初步统计分析出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薯4种作物上的蓟马优势种类为花蓟马。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辣椒品种受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危害胁迫后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结合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趋势作相关性分析,以明确各项生理指标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西花蓟马危害时间的延长,均能引起辣椒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明显变化,其中可溶性糖含量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危害后期,各品种间物质含量变化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5个品种辣椒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抗虫能力较强的为74-82,抗虫能力最弱的为杭椒五号,其他品种抗性居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草地贪夜蛾的寄主选择及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用玉米、小麦、马铃薯和烟草4种寄主植物叶片饲喂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至5龄,测定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草地贪夜蛾体内消化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α-淀粉酶)、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多功能氧化酶(MFO)和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活性变化,并比较4种寄主植物叶片次生代谢物(总酚、单宁和类黄酮)及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析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酶活变化与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及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取食马铃薯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取食其余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P<0.05,下同),而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α-淀粉酶活性(0.48±0.08 U/mg)最高,显著高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马铃薯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SOD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而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CAT活性最高(225.54±51.56 U/mg),是取食玉米叶片草地贪夜蛾幼虫的2.71倍.取食马铃薯和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GST、CYP450和MFO活性均高于取食玉米和小麦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其中取食马铃薯和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GST活性(100.50±4.71和98.69±6.21 U/mg)显著高于取食玉米和小麦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GST活性(54.85±1.94和70.62±4.04 U/mg);而CarE活性在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最高,为184.79±9.05 U/g.4种寄主植物叶片中总酚、单宁和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马铃薯>玉米>小麦>烟草,而可溶性糖含量在小麦叶片最高(18.65±1.08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以马铃薯叶片最高(306.30±29.07 mg/g),烟草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低.皮尔森线性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部分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与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含量显著相关.[结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表现出较强的生理可塑性,其幼虫可通过调节体内消化酶活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寄主植物,并通过调节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增强对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或有毒物质的适应性,从而实现其寄主谱的扩张.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水稻对雄性小白鼠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昆明种雄性小白鼠为试验对象,在室内用转基因杂交水稻Bt汕优63及其亲本普通杂交水稻汕优63的稻米配制小鼠人工饲料,分别进行喂饲,在喂饲不同时间后测定小白鼠体内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昆明种雄性小白鼠在取食转基因杂交水稻和普通杂交水稻配制的饲料后,小白鼠体内的4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昆明种雄性小白鼠取食转基因稻米配制的饲料后,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取食普通稻米配制的饲料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显示出转基因杂交水稻Bt汕优63配制的饲料对昆明种雄性小白鼠体内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无显著的影响,说明转基因水稻对昆明种雄性小白鼠的生理代谢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小麦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胺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植原体侵染过程及品种抗病性的关系,从生理生化学角度揭示小麦品种抗蓝矮病的机制,为蓝矮病的防治和生产上选育优质小麦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抗、感小麦品种(烟D27、小偃6号)接种小麦蓝矮病植原体,观察其症状变化,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定期测定小麦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胺酶(PAL)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症状观察发现,感病品种的潜育期为12 d左右,抗病品种为18 d左右。防御酶活性的测定表明,随着植原体的侵染,抗病品种的3种防御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活性提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因酶而异,但早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防御酶活性升高较慢且较抗病品种滞后,有时甚至出现酶活性下降现象。【结论】小麦蓝矮病潜育期长短因品种抗性而异,3种防御酶活性变化规律不仅与品种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植株发病程度密切相关,这些防御酶活性出现的峰值高低与早晚,可作为小麦抗蓝矮病早期鉴定的一种有价值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